水泥加固土论文-刘桂花,陈启业

水泥加固土论文-刘桂花,陈启业

导读:本文包含了水泥加固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水泥土,强度,深层搅拌桩,软土

水泥加固土论文文献综述

刘桂花,陈启业[1](2015)在《水泥加固土硬化机理探讨及其工程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水泥加固土的硬化机理的探讨,研究水泥加固土的性能及其强度的影响因素,并介绍了水泥加固土深层搅拌桩的在工程(加强地面承载力、防渗工程等)地基处理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四川水泥》期刊2015年03期)

王飞[2](2010)在《水泥加固土在加强地面承载力方面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简要探讨了水泥加固后的土壤在加强地面承载力方面的应用。以及由评估法确定不同结构形式的软土特性。地面承载力加强工程是工程各项目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它影响了工程中的其他部分。考虑到多种重要影响因素,如:结构、承载量、地质环境、建设周期等,所以,针对不同的土壤类型需要选择不同的施工方法。这在实际施工中也变的越来越重要。就此将着力研究水泥加固土壤在使用中所受的各种因素影响及生产规划、概念、专业技术和相关施工方法等方面的内容。(本文来源于《甘肃科技》期刊2010年21期)

陈慧娥,王清,许晓慧[3](2009)在《不同有机质含量水泥加固土微观结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有机质对水泥加固土微观结构的影响,采用水泥作为固化剂对不同有机质含量的软土进行加固,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采集了达到养护期的各试样的微观结构照片,同时利用WD-5图像处理系统对微观结构图像进行处理,提取各试样结构单元体和孔隙的大小、形态及定向性等结构要素作为评价指标。分析了各结构参数随土中有机质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有机质含量越高,试样中等效直径较大的单元体含量越少,小单元体含量相对增加;大孔隙含量相对增加,小孔隙含量相对减少。试样结构单元体及孔隙的形态特征及定向性与有机质含量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该成果对有机质影响水泥加固软土效果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06期)

严红霞,张义凤,韩文君,钱玉林[4](2009)在《水泥加固土拉压强度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列举了目前常用的水泥土抗拉强度的室内试验测定方法,分析比较了各种测试方法的优点与不足。讨论了叁种间接测试方法测定水泥土的抗拉强度的基本原理,指出径向压裂法与轴向压裂法更适合于测定水泥土的抗拉强度。利用扬州地区低液限粘土,进行了水泥土的室内抗拉与抗压强度试验,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建立了水泥土抗拉强度与抗压强度的换算关系,为水泥土在工程应用中发挥抗拉强度提供了重要的设计参数。(本文来源于《建筑技术开发》期刊2009年05期)

王静芳,陆一,钱玉林[5](2009)在《水泥加固土强度尺寸效应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水泥加固土的试验,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操作规程,尤其是在试件尺寸的选择上。根据叁种不同尺寸的水泥加固土试件的无侧限抗压强度的试验,研究其尺寸效应并得到强度与尺寸龄期等的关系。(本文来源于《建筑技术开发》期刊2009年04期)

周丽萍[6](2009)在《寒区复合水泥加固土的力学性质及损伤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当地的土壤资源、矿产资源及工业废料,开发新型建筑材料—复合水泥土,发展“绿色”建材是本文研究课题的宗旨。本文通过室内试验,研究配制了一种针对寒冷地区粉质粘土的复合水泥材料,提出了它的最佳配合比。并进行了该种复合水泥土的强度、耐久性、损伤、微结构等试验研究,分析了复合水泥材料与土、水、水泥浆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复合水泥土的固化机理,最后分析了复合水泥土的损伤特性。为复合型水泥土的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和试验数据。本文首先对普通水泥土进行了抗压、间接抗拉等力学性质及抗冻、抗渗等耐久性方面的试验,找出影响普通水泥土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根据多方案比较,选择了八种材料作为水泥土外掺剂,进行了每种外掺剂水泥土的单掺试验,从考查寒区水泥土最重要的两个指标—强度和抗冻性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试验对比,总结了每种外掺剂对水泥土的影响及改性效果,然后通过正交试验,找出了影响水泥土强度和抗冻性的主要因素及因素水平,通过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及补充试验,得出一组性价比较高的复合型材料最优配合比方案,即水泥:石灰:硅粉:Na2SO4:表面活性剂=10:1:3:0.5:0.1,将该复合型材料与土、水按一定比例拌制而成的材料称为复合水泥土。为了验证研制的复合水泥土的强度特性和耐久性,通过室内试验,对复合水泥土进行了不同掺量、不同养护龄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间接抗拉强度、抗冻性、冻胀量试验,并与普通水泥土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复合水泥土的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能均明显优于普通水泥土。建立了综合考虑各因素影响的普通水泥土和复合水泥土的强度预测模型,分析了二者的变形特性,推导了普通水泥土及复合水泥土的应力应变上升段和下降段本构方程。结合SEM试验探讨了复合水泥土的微结构特点,分析了复合水泥材料与土、水、水泥浆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复合水泥土的固化机理,从本质上的找出了复合水泥土强度特性优于普通水泥土的合理解释。最后,通过室内变形及损伤试验,分析了复合水泥土的细观损伤机制及其损伤演化规律,建立了单轴压缩条件下的弹塑性损伤模型。(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09-04-01)

陈慧娥,王清[7](2008)在《水泥加固土微观结构的分形》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明确有机质对水泥加固土强度形成所产生的影响,采用水泥对不同有机质含量的软土进行加固,通过无侧限抗压试验测定达到养护期的水泥加固土的力学指标,对有机质含量与水泥土强度的关系进行分析,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采集不同试样的微观结构照片,并采用WD-5图像处理系统对土样的微观结构图像进行定量分析,提取各试样中土颗粒形态的分维数值,用颗粒分布的计盒维数来表征各试样的分形特征.结果表明:有机质含量越高,颗粒分布的分维数值越大,试样的团粒化程度越低,水泥加固土的强度越差.土中有机质对水泥加固软土的效果具有一定的影响,颗粒分布分形的计盒维数与水泥加固土的强度呈负相关性.(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08年02期)

黄严[8](2007)在《水泥加固土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大量的实验基础上,对水泥土的物理力学性能进行分析,并得出水泥土的一些性能特点:强度随龄期的增长而增大,随掺入比增加而增大,同时随有机质、土样含水量的减少而增大;水泥的标号越高,水泥土的强度就越大,另外加入水玻璃的水泥土比不加的强度大等。研究结果对地基处理(复合地基、水泥土搅拌桩、高压旋喷桩等)的设计有实际意义。(本文来源于《福建建筑》期刊2007年01期)

李永华[9](2005)在《浅析水泥加固土的硬化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水泥加固土硬化机理进行了详细分析,揭示了水泥土孔隙水中Ca(OH)2的不饱和,是由于土颗粒对Ca2+、CaO和OH-的大量吸收或损耗,它可大量降低水泥水化产生的CSH凝胶物,致使水泥加固土的强度低下。(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05年18期)

张朝峰,田志刚[10](2004)在《深层搅拌水泥加固土止水帷幕在地铁工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钻孔灌注排架桩作围护结构,以水泥土搅拌咬合桩作止水帷幕,在天津地铁1号线深基坑施工中的具体应用及安全处理方式。(本文来源于《天津建设科技》期刊2004年06期)

水泥加固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简要探讨了水泥加固后的土壤在加强地面承载力方面的应用。以及由评估法确定不同结构形式的软土特性。地面承载力加强工程是工程各项目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它影响了工程中的其他部分。考虑到多种重要影响因素,如:结构、承载量、地质环境、建设周期等,所以,针对不同的土壤类型需要选择不同的施工方法。这在实际施工中也变的越来越重要。就此将着力研究水泥加固土壤在使用中所受的各种因素影响及生产规划、概念、专业技术和相关施工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水泥加固土论文参考文献

[1].刘桂花,陈启业.水泥加固土硬化机理探讨及其工程应用[J].四川水泥.2015

[2].王飞.水泥加固土在加强地面承载力方面的应用[J].甘肃科技.2010

[3].陈慧娥,王清,许晓慧.不同有机质含量水泥加固土微观结构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4].严红霞,张义凤,韩文君,钱玉林.水泥加固土拉压强度的试验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09

[5].王静芳,陆一,钱玉林.水泥加固土强度尺寸效应的试验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09

[6].周丽萍.寒区复合水泥加固土的力学性质及损伤特性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

[7].陈慧娥,王清.水泥加固土微观结构的分形[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8

[8].黄严.水泥加固土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福建建筑.2007

[9].李永华.浅析水泥加固土的硬化机理[J].山西建筑.2005

[10].张朝峰,田志刚.深层搅拌水泥加固土止水帷幕在地铁工程中的应用[J].天津建设科技.2004

标签:;  ;  ;  ;  

水泥加固土论文-刘桂花,陈启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