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伪主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活动伪主体,儿童心理,情感内化,内在需求
伪主体论文文献综述
卞小利,潘磊[1](2018)在《消解“活动伪主体”:从儿童行为走向儿童心理的应然诉求》一文中研究指出活动是道德与法治课堂教与学的基本形式,品德的养成也是在活动中完成的。但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活动伪主体"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活动仅停留在行为层面而不能触及儿童的心理。因此,消解"活动伪主体"是从儿童行为走向儿童心理的应然诉求。实践表明,消解"活动伪主体"要求活动须促进情感内化、把握活动对象行为特征、基于经验升华经验、追求实效的德育。(本文来源于《辽宁教育》期刊2018年21期)
秦洪亮[2](2016)在《网络语中的伪主体——以2005年以来的“身体景观”语象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十余年来,网络媒体在中国大陆飞速发展,并滋生出花样繁多的网络词汇。其中一部分内应于身体景观,在虚无的伪神性追逐、跨性别的伪女权狂欢以及非景观形象的自嘲中,构建大众的身份认同。"女神""男神""小鲜肉""女汉子""屌丝"等网络词汇,实际在构建大众身份认同的幻影之影,并最终招致大众主体性想象危机。(本文来源于《北京社会科学》期刊2016年02期)
杨晗旭,徐海波[3](2015)在《试析香港国家认同的困境——从被言说的“他者”到“伪主体”》一文中研究指出英国殖民者最初将"自我"与"他者"二元对立的殖民逻辑带入香港,逐步将包括香港人在内的"中国人"视为"他者",从而确立了具有殖民主义色彩的"伪主体"意识。"伪主体"意识是港人国家认同困境危机的根源。在香港回归后,由于后殖民主义文化渗透,该症候非但没有消除,反而得到了强化。根据拉康的精神分析学的相关理论,必须用反思性"自我"消解"伪主体",才能使香港真正走出国家认同困境。在操作层面,就是要发扬香港(中国)文化上的包容传统,防止文化和价值观上的一元化(西方化)倾向,掌握香港完整历史(而非将殖民历史看成是香港的全部历史)的自我书写权。(本文来源于《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6期)
孙绍振[4](2015)在《真语文拒绝伪主体——兼谈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末,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引进北欧母语教学观念,突出学生主体性,批判教师一言堂,推行多元解读,调动学生主动想象,尊重学生独特体悟,一时举国兴奋莫名,以为获得了语文教学的金钥匙,多年语文教学效果不彰的难题可迎刃而解。当时新帜高标,长城内外,大河上下,莫不望风景从。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容器的积习,教师话语霸权威风扫地以尽。学生主体性写进了教育部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之中,取得行(本文来源于《语文建设》期刊2015年13期)
邵明[5](2011)在《伪主体与幻象现实——《盗梦空间》的文化哲学阐释》一文中研究指出《盗梦空间》依托雅克·拉康的理论话语展开了具有意义递进性的深度叙事:首先,在个体意识之中植入观念以建构其"主体性"的情节设计,诠释了"无意识是大写他者话语"的哲学判断。进而,虽然植入观念的行为在现实层面获得了叙事的合法性辩护,可是,基于虚构的"主体性"营造出蒙蔽存在本真的幻象现实的价值逻辑,却负有哲学上的原罪。最后,植入观念的行为所包含的无法为象征性话语完全容纳的意义"剩余物",凸显出幻象现实的破绽之处。(本文来源于《电影评介》期刊2011年17期)
王飞[6](2011)在《关于音乐课堂学生“伪主体”现象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现在的音乐教学更关注学生的"学",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的确是可喜的变化。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学生"伪主体"的现象。常见的有以下两类:(本文来源于《成才之路》期刊2011年18期)
黄起鹏[7](2010)在《警惕语文教学中的伪主体参与——由一节语文公开课说起》一文中研究指出问题缘起我校正在承担着一个自治区级A类课题《城乡交会处中学生主体参与意识与能力的研究》,本学期举行了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一位语文老师在某个实验班是这样讲授清代桐城派散文家姚鼐的《登泰山记》的,用时一课时。步骤一全班朗读全文后,师生纠正读错的字音。用时大约(本文来源于《中学教学参考》期刊2010年13期)
叶黎明,郁夜琴[8](2009)在《伪主体 伪生活 伪科学——对中学作文教学的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这是本年度的最后一期杂志,我们选取了两篇近二十年来写作教学理念方面的佳作——在努力奋进之余不断"再回首",将使我们的写作教学更加理性;此外,还选了一篇程翔老师的《呼唤写作教学有新的突破》,它展示了程老师在新世纪之初,关于写作教学的新思考。希望这些"老"文章和"新"文章一起,能带给您更多的启示……(王艳芳)(本文来源于《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期刊2009年12期)
彭亮[9](2009)在《伪主体的危机与焦虑》一文中研究指出鉴于鲁迅覆盖整个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巨大身影,反思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整体品格,鲁迅便成为无论如何也绕不开的存在。而作为后精神分析学派代表,拉康的主体学说极具张力,他宣称,由于缺乏独立性,自我达不到绝对主体的标准。或者说,由于自身分裂、破碎与混杂,任何人的主体,都不可能自在自为。因此,“在拉康的宫殿里,大写的他者是主宰一切的神灵,推动着存在中有意识和无意识的一切”[张一兵语]这也正是鲁迅的小说为我们揭露出来的景象,在鲁迅的艺术创作中,有一个“无物之阵”的概念,与拉康的“他者”有部分的意义近似。在鲁迅的笔下,“病态的世界”无疑正是一个大写的他者,“不幸的人们”则是饱受“他者”侵凌、杀戮的“伪主体”,永远都在生存的危机与焦虑中挣扎。主人公的命运总是受制于他们所处的时代和环境,不管他们是顺从还是反对,最后都不得不接受被奴役的命运,或者走向疯狂与死亡。鲁迅所揭示的中国民众被“吃人”的历史文化环境所吞噬而不自知,在昏睡中走向衰亡而不自觉,与拉康理论中被“他者”吞噬的伪主体的命运,正可谓如出一辙!本文试图借助拉康的精神分析方法,对鲁迅小说人物的命运进行拉康式的解读,并非将鲁迅的作品硬塞进拉康精神分析方法的理论框架,而是出于对人类共同命运的思考和探讨。(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09-05-01)
汪昌友[10](2007)在《关于语文课堂“伪主体地位”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思考一:以“学生为主体”是新旧教育理念的分水岭,可是当下课堂中学生在哪里?一问校长:学生在哪里?在一个校长培训班上,傅道春设计了一个参与式活动,让48名参(本文来源于《湖南教育(语文教师)》期刊2007年07期)
伪主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十余年来,网络媒体在中国大陆飞速发展,并滋生出花样繁多的网络词汇。其中一部分内应于身体景观,在虚无的伪神性追逐、跨性别的伪女权狂欢以及非景观形象的自嘲中,构建大众的身份认同。"女神""男神""小鲜肉""女汉子""屌丝"等网络词汇,实际在构建大众身份认同的幻影之影,并最终招致大众主体性想象危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伪主体论文参考文献
[1].卞小利,潘磊.消解“活动伪主体”:从儿童行为走向儿童心理的应然诉求[J].辽宁教育.2018
[2].秦洪亮.网络语中的伪主体——以2005年以来的“身体景观”语象为中心[J].北京社会科学.2016
[3].杨晗旭,徐海波.试析香港国家认同的困境——从被言说的“他者”到“伪主体”[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
[4].孙绍振.真语文拒绝伪主体——兼谈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J].语文建设.2015
[5].邵明.伪主体与幻象现实——《盗梦空间》的文化哲学阐释[J].电影评介.2011
[6].王飞.关于音乐课堂学生“伪主体”现象的思考[J].成才之路.2011
[7].黄起鹏.警惕语文教学中的伪主体参与——由一节语文公开课说起[J].中学教学参考.2010
[8].叶黎明,郁夜琴.伪主体伪生活伪科学——对中学作文教学的反思[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09
[9].彭亮.伪主体的危机与焦虑[D].湖南师范大学.2009
[10].汪昌友.关于语文课堂“伪主体地位”的思考[J].湖南教育(语文教师).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