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行人过街时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非机动车,人群过街时间,消散时间
行人过街时间论文文献综述
刘凯华,刘冬华[1](2019)在《考虑自行车的行人过街绿灯时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合理设置行人过街绿灯时间,保障行人安全和提高运行效率,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行人过街绿灯进行建模.行人消散时间和行人过街速度是行人过街绿灯时间的重要参数. HCM中的行人过街绿灯时间模型是建立在单个行人启动时间3.5 s和固定的行人速度基础上的,忽视了人群规模和人群中混入自行车的情况.本文通过大量的数据调查和理论分析,建立了考虑非机动车和人群的行人过街绿灯时间模型,消散时间模型中实测数据与模型中理论数据的均方根误差为0.094说明模型的精度较高.并对行人过街消散时间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交通工程》期刊2019年01期)
杨茜[2](2018)在《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忍耐时间建模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交叉口是城市道路路网中重要的节点,行人在交叉口处易与其他交通参与者发生冲突,严重则会引起行人交通事故。据统计,我国每年发生的行人交通事故数量都不可小觑,其中导致行人交通事故率高的重要原因是行人违章过街等不安全行为。我国大部分信号交叉口在设计规划过程中,通常优先考虑机动车的通行效率,几近忽视了行人过街的需求。相较于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属于弱势群体,由于行人的主观意识、心理等存在差异,导致行人的交通行为具有很大的随意性,违章过街等不安全行为时有发生。因此,如何保障城市行人的出行安全,有效减少行人违章过街等不安全行为是研究行人交通的主要方向之一。本文根据当前昆明市信号交叉口实际交通情况,以信号交叉口人行信号红灯期间到达等待过街的行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生存分析方法系统地分析了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忍耐时间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本文主要运用实地人工调研和视频拍摄相结合的方法,采集昆明市人民中路-正义路信号交叉口和白龙路-新迎路信号交叉口的行人过街忍耐时间数据,共采集4261个数据样本,并对两个信号交叉口的行人过街忍耐时间数据样本进行预处理。结合行人过街忍耐时间数据样本,本文运用生存分析方法中的非参数估计方法——Kaplan-Meier分析方法,分析不同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忍耐时间在单因素影响下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不能用正态分布来描述单因素影响下的行人过街忍耐时间的分布规律,同时发现行人的不同出行时段、不同特性等因素对行人过街忍耐时间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为建立行人忍耐时间模型奠定基础。基于非参数模型的分析结果,选取影响行人过街忍耐时间的协变量,并对其进行比例风险(PH)检验,然后建立行人过街忍耐时间模型——Cox比例风险模型。通过模型估计不同百分位数下的行人忍耐时间值,进而得到行人在信号交叉口人行信号红灯期间等待过街的忍耐时间阈值为90.12s。其次,分析各协变量对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忍耐时间的影响程度,并对模型进行验证。最后根据行人在信号交叉口人行信号红灯期间等待过街的忍耐时间阈值,对人民中路-正义路信号交叉口和白龙路-新迎路信号交叉口的人行信号进行优化,并给出改善行人过街行为的建议。(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期刊2018-04-16)
杨秋杰[3](2016)在《信号控制下行人过街时间建模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行人出行频率和机动车保有量急剧增长,在我国这样一个以混合交通为主的国家,城市中的人车冲突现象也越来越严重,这直接影响了区域交通乃至整个城市交通系统的运行状态和安全。过街交通与沿街交通相比,人车冲突更为显着。行人违章和溢出人行横道的现象频繁发生,而且与其他交通方式相比,行人交通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在促进人车和谐出行的大环境下,本文对行人过街交通及其特性进行研究,建立基于人群的行人过街时间模型,其不仅有利于合理设置行人绿灯时间,提高过街安全系数,并降低违章率;同时也减少了机动车停车次数及延误,提高道路交通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和安全系数。论文架构安排如下:1、行人释放特性及消散时间建模分析了信号控制下行人到达人行横道的等待聚集特性,以及行人绿灯启亮后行人群的消散特性,并应用交通波理论,对行人释放数量建模。在确定过街行人数量的基础上,建立行人消散时间模型,并对行人横向间距进行标定,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同时得到行人横向间距的极限值和稳定最小值。最后,分析人行横道宽度等因素与安全过街行人数量及消散时间的关系,为后文的研究做铺垫。2、基于动态密度的行人过街速度特性及基本穿越时间建模无对向行人影响时,不考虑机动车干扰的前提下,对行人通过人行横道的基本穿越时间进行研究。首先,利用视频处理软件和人工计数方法获得行人过街瞬时速度和行人动态密度的关系曲线,建立基于动态密度的行人过街速度模型。并对其积分,计算得到无对向行人干扰下的行人基本穿越时间模型。3、双向行人阻滞特性及阻滞延误时间建模针对有对向行人影响的情况,对双向行人流的阻滞特性进行研究。从双向行人相互干扰特性出发,研究双向行人相遇阶段中行人方向比率与人行横道实际容纳能力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阻滞延误时间模型,并对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4、行人过街时间的应用主要对行人过街时间模型进行整合验证,并标定得到行人之间的舒适间距。结合前叁部分的研究建立了人群过街时间模型,并通过与实际调查数据和HCM方法的对比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为行人过街时间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最后,按照行人对过街时间的需求,提出行人过街时间的应用——设置人行横道宽度,给出人行横道宽度的建议值。为信号控制路段人行横道宽度的设置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6-05-01)
宁梦茜[4](2016)在《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等待时间建模与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道路交叉口是城市道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步行是人们最基本和最广泛的交通出行方式。由于目前信号交叉口的规划设计优先考虑机动车效率,且行人的主观意识和过街设施的结构特点导致行人过街的时间和地点具有很大随机性,违章过街时有发生。本文首先对交叉口的违章特性进行了分析,对行人违章过街进行了定义。基于金宝街&东单北大街和增光路&首都体育馆南路信号交叉口的实际调查数据,分析了在不同时间段(高峰和平峰)、不同性别和不同信号灯(倒计时和无倒计时)设置情况下行人过街违章率的差异性,并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不同情况下行人过街等待时间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分析说明信号交叉口行人等待时间不能用正态分布来描述,为信号交叉口的行人过街等待时间模型构建奠定了基础。为描述行人在信号交叉口过街等待时间数据的尾部特征,本文提出了广义帕累托分布(GPD)统计模型。GPD具有叁个参数,分别为位置参数(或阈值)?、尺度参数?和形状参数?。采用厚尾诊断方法对实测数据的尾部特性进行了初步判断,并对GPD模型进行偏L矩法估计与W2和A2检验,求解出不同情况下的参数值,进一步求出不同情况下行人等待时间超出量的GPD拟合图。研究结果表明,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等待时间的GPD模型的ξ都小于0,为薄尾分布;行人等待时间t的取值范围为一有限区间,符合实际情况,克服了指数分布的缺点;通过拟合,叁参数GPD模型可对不同情况下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等待时间进行精确描述。行人过街最大等待时间这一参数是判断是否采取行人信号控制以及确定行人红灯相位最大时长的主要依据,对优化行人过街交通组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基于提出的行人过街的等待时间模型,求解出信号交叉口行人等待时间的不同分位数,得出金宝街&东单北大街和增光路&首都体育馆南路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等待时间阈值分别为56s和42s。并对不同时间段、不同性别和不同信号灯设置的行人等待时间分位图进行了对比分析,对交叉口的行人信号配时(全红时间、持续绿灯时间、绿闪时间)提出了交叉口的优化设计方案,最后对改善行人过街行为提出了有效建议。(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6-01-01)
张智勇,郝晓云,王东,王达[5](2015)在《北京市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忍耐时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保障信号交叉口机动车的通行效率,多数行人过街环境遭到破坏,"中国式过马路"应运而生.通过对北京市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忍耐时间的研究,在保障行人过街安全的情况下对提高交叉口运行效率,推进"公平优先,保障效率"战略的实施,促进城市交通系统高效运转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当前北京市交通的特点,以红灯期间到达信号交叉口人行横道等待区处违章过街的行人为研究对象,运用视频调查和人工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采集了9 554个行人过街忍耐时间样本.建立了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忍耐时间的韦布尔参数分布模型.结果表明,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忍耐时间与环境因素、行人特性、出行时间、交通状况,以及道路环境等影响因素有关.(本文来源于《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期刊2015年06期)
张智勇,郝晓云,王东,巩建,王达[6](2015)在《北京市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忍耐时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行人交通是信号交叉口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信号交叉口的规划设计优先考虑机动车效率,为了保障机动车的通行效率,北京市多数行人过街环境遭到破坏,"中国式过马路"应运而生。结合当前北京市交通的特点,以红灯期间到达信号交叉口人行横道等待区的行人为研究对象,运用视频调查和人工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获取北京市不同影响因素下行人过街忍耐时间的基础数据,采集了9 554个行人过街忍耐时间样本。建立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忍耐时间的Cox风险回归模型,结果表明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的最大忍耐时间是52.88s,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忍耐时间与温度、性别、年龄、出行时间、红灯时长、单位机动车流量、人行横道长度等影响因素有关,用地性质对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忍耐时间的影响不显着。(本文来源于《交通信息与安全》期刊2015年04期)
郝晓云[7](2015)在《北京市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忍耐时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行人交通是信号交叉口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信号交叉口的规划设计优先考虑机动车效率,为了保障机动车的通行效率,北京市多数行人过街环境遭到破坏,“中国式过马路”应运而生。基于行人过街忍耐时间的信号交叉口设计理念,是一种新的交通工程设计思路,是缓解交通拥堵、体现“以人为本”设计思想的客观需要,在保障行人过街安全的情况下对提高交叉口运行效率和改善交叉口的运行秩序,推进“公平优先,保障效率”发展战略的实施,促进城市交通系统的高效运转以及良性、稳健发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科学研究价值。本文结合当前北京市交通的特点,以红灯期间到达信号交叉口人行横道等待区处的行人为研究对象,分析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的忍耐时间及其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对信号交叉口行人违章过街的影响因素、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等待时间以及生存分析法在交通研究中的应用叁个方面的研究综述,发现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该领域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行人过街的多元意愿并未考虑,而且统一的忍耐时间并不能反映行人过街的真实情况。本文选取环境因素、行人特性、出行时间、交通状况以及道路环境等多种因素,基于生存分析法,对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忍耐时间进行系统化分析。运用视频调查和人工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获取北京市不同影响因素下行人过街忍耐时间的基础数据,共采集了9554个行人过街忍耐时间样本。并对其忍耐时间进行统计分析,分析不同影响因素下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忍耐时间的百分位数的统计值以及分布情况。基于实证调研数据,运用生存分析法中的K-M分析法研究单影响因素下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忍耐时间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的最大忍耐时间是56.84s。建立了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忍耐时间的Cox风险回归模型。Cox风险模型估计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的最大忍耐时间是52.88s。结果表明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忍耐时间与温度、性别、年龄、出行时间、红灯时长、单位机动车流量、人行横道长度等影响因素有关,用地性质对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忍耐时间的影响不显着。建立了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忍耐时间的韦布尔参数分布模型。运用调查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建立了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忍耐时间的生存率函数和危险率函数。结果表明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忍耐时间与性别、单位机动车流量、人行横道长度、红灯时长、用地性质、年龄、温度、出行时间等影响因素有关。(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期刊2015-07-09)
侯亚,刘唐志[8](2015)在《城乡结合部无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时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城乡结合部无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的安全性,在实测数据的基础上,利用生存理论模型建立这种特殊点段行人过街时间的生存公式,通过寿命表法分析行人过街时间的特征,并利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影响行人过街时间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一般情况下,城乡结合部无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时间服从正态分布,最大过街时间大致为50 s,小于城区内无信号和有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时间;过街人流量、冲突车辆数和道路宽度是直接影响行人过街时间的重要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国安全科学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叶飞[9](2015)在《城市道路行人叁次连续过街等候时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无信号控制道路交叉口叁次连续过街行人为研究对象,在行为调查数据的基础上,结合时间心理学理论,从广泛的道路使用者和道路因素角度,定量分析行人过街等候时间及其影响因子。通过被试内设计实验方案,采集A、B、C叁个典型交叉口数据并进行统计处理,基于不同因子分类探究叁次等候时间相关性,并进行显着性检验。结果表明,叁次连续过街等候时间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显着性程度会因主干路安全岛宽度的不同而存在差异,过街设施设计的形式会从心理角度对行人过街等候时间造成影响。(本文来源于《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廖明军,王凯英,姜卉[10](2014)在《无信号控制行人过街行为观察和反应时间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从过街行为微观角度分析,行人在过街前到过街动作执行前这段时间的行为和对应时间统计特性,成果可应用于行人过街交通安全设计和仿真模型。(本文来源于《综合运输》期刊2014年04期)
行人过街时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交叉口是城市道路路网中重要的节点,行人在交叉口处易与其他交通参与者发生冲突,严重则会引起行人交通事故。据统计,我国每年发生的行人交通事故数量都不可小觑,其中导致行人交通事故率高的重要原因是行人违章过街等不安全行为。我国大部分信号交叉口在设计规划过程中,通常优先考虑机动车的通行效率,几近忽视了行人过街的需求。相较于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属于弱势群体,由于行人的主观意识、心理等存在差异,导致行人的交通行为具有很大的随意性,违章过街等不安全行为时有发生。因此,如何保障城市行人的出行安全,有效减少行人违章过街等不安全行为是研究行人交通的主要方向之一。本文根据当前昆明市信号交叉口实际交通情况,以信号交叉口人行信号红灯期间到达等待过街的行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生存分析方法系统地分析了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忍耐时间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本文主要运用实地人工调研和视频拍摄相结合的方法,采集昆明市人民中路-正义路信号交叉口和白龙路-新迎路信号交叉口的行人过街忍耐时间数据,共采集4261个数据样本,并对两个信号交叉口的行人过街忍耐时间数据样本进行预处理。结合行人过街忍耐时间数据样本,本文运用生存分析方法中的非参数估计方法——Kaplan-Meier分析方法,分析不同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忍耐时间在单因素影响下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不能用正态分布来描述单因素影响下的行人过街忍耐时间的分布规律,同时发现行人的不同出行时段、不同特性等因素对行人过街忍耐时间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为建立行人忍耐时间模型奠定基础。基于非参数模型的分析结果,选取影响行人过街忍耐时间的协变量,并对其进行比例风险(PH)检验,然后建立行人过街忍耐时间模型——Cox比例风险模型。通过模型估计不同百分位数下的行人忍耐时间值,进而得到行人在信号交叉口人行信号红灯期间等待过街的忍耐时间阈值为90.12s。其次,分析各协变量对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忍耐时间的影响程度,并对模型进行验证。最后根据行人在信号交叉口人行信号红灯期间等待过街的忍耐时间阈值,对人民中路-正义路信号交叉口和白龙路-新迎路信号交叉口的人行信号进行优化,并给出改善行人过街行为的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行人过街时间论文参考文献
[1].刘凯华,刘冬华.考虑自行车的行人过街绿灯时间研究[J].交通工程.2019
[2].杨茜.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忍耐时间建模及应用[D].重庆交通大学.2018
[3].杨秋杰.信号控制下行人过街时间建模及应用[D].吉林大学.2016
[4].宁梦茜.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等待时间建模与特性分析[D].北京理工大学.2016
[5].张智勇,郝晓云,王东,王达.北京市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忍耐时间研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5
[6].张智勇,郝晓云,王东,巩建,王达.北京市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忍耐时间研究[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5
[7].郝晓云.北京市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忍耐时间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5
[8].侯亚,刘唐志.城乡结合部无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时间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5
[9].叶飞.城市道路行人叁次连续过街等候时间研究[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
[10].廖明军,王凯英,姜卉.无信号控制行人过街行为观察和反应时间分析[J].综合运输.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