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电解液论文-杜园,郑见杰,王炜娜

复合电解液论文-杜园,郑见杰,王炜娜

导读:本文包含了复合电解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硅负极

复合电解液论文文献综述

杜园,郑见杰,王炜娜[1](2019)在《新型电解液添加剂提升Si/C复合电极的循环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发现了一种新型硅碳负极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用添加剂Y,该添加剂在电解液中会先于电解液溶剂在负极表面发生分解,形成一层保护层,抑制电解液溶剂在负极表面进一步分解。循环伏安测试结果、电性能测试、负极表面元素分析、负极交流阻抗分析结果显示,硅碳负极在加入添加剂Y的电解液中形成的SEI阻抗显着降低,稳定性明显提高,提升了硅碳负极电池的循环性能。(本文来源于《电源技术》期刊2019年09期)

王伟[2](2019)在《锂离子电池含磷阻燃电解液及复合隔膜的设计与安全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二十年来,锂离子电池由于具有突出的性能,例如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无记忆效应和可控的形状设计,被广泛应用于便携式设备(如电话、笔记本电脑和便携式电源),其作用在人们的生活中已经变得极为重要。不仅如此,在过去五年中,锂离子电池也被认为是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电动汽车的最佳动力源。然而,由锂离子电池的燃烧和爆炸而引起的事故却时常发生,例如叁星Note7手机的爆炸和2015年厦门HEV公共汽车的自燃事件。一般而言,大多数锂离子电池组成包括聚烯烃类隔膜、液体有机电解液(包括:碳酸乙烯酯、碳酸二乙酯和碳酸二甲酯)、锂盐和正负极。其中隔膜和电解液的低热稳定性和易燃性通常被认为是导致锂离子电池燃烧和爆炸的主要原因。因此,从隔膜和电解液角度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通过掺入磷基液体阻燃剂,可以实现电解液可燃性的显着降低以及锂电池更优的电化学性能。在高温下产生的磷-氧自由基可以主动捕获由燃烧产生的自由基以终止燃烧。因此,含磷电解液体系是电解液易燃问题的最有前景的解决方法之一。另一方面,无机物基隔膜被广泛用于改善隔膜的热稳定性和孔隙率,可赋予锂离子电池更高的安全性能和优异的电化学性能。本篇论文基于以上研究思路,做了以下几部分研究工作:1.选择了叁价和五价磷基阻燃剂以研究磷价态对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为了消除其他非价态的影响因素,选择了两组具有类似结构含有叁价磷和五价磷的含磷阻燃剂(磷酸叁乙酯、亚磷酸叁乙酯、和磷酸叁甲酯、亚磷酸叁甲酯)来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结果表明,五价磷基电解液相比叁价磷基电解液而言,具有更宽的电化学窗口,这表明五价磷基阻燃剂更适合作为正极材料的电池体系的添加剂。有趣的是,叁价磷基阻燃剂即使在添加量较低的情况下也可被分解并促进在石墨负极材料的表面上形成稳定的SEI膜,可以用作固态电解质界面膜促进剂。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叁价和五价磷基电解液均表现出令人满意的高电流充放电性能,这表明它在电动汽车和电动移动设备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这项工作可以为研究锂离子电池含磷阻燃剂的科学研究或工业应用研究提供帮助。基于上述结论,此外还设计了不燃的五价磷基电解液,并用于LiFePO4|Li锂金属电池。相应的结果表明,五价磷基阻燃剂可赋予锂金属电池高安全性、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和令人满意的倍率性能,可以被认为能够成为锂金属电池较好的电解液选择之一。2.锂金属电池由于其独特的优点,例如重量轻、最低的阳极电位和最高的理论比容量,被认为是下一代电能存储材料中最有潜力的选项之一。然而,锂金属电池的发展和实际应用受到由于锂枝晶引起的安全问题的严重阻碍。这里引入原子层沉积(ALD)技术在PVDF-HFP膜表面沉积A1203膜,赋予隔膜更高的热稳定性、电解液相容性、离子电导率和高杨氏模量等优异性能。采用LiFePO4|Li电池,ALD100/PH隔膜赋予电池最佳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通过观察循环100圈后的锂枝晶,表明拥有极高杨氏模量和离子电导率的ALD100/PH隔膜能够有效地抑制锂枝晶的生长。此外,ALD100/PH隔膜在0.5 mA cm-2的电流密度下显示出超过1300小时的稳定运行,具有抵抗锂枝晶的能力和在锂金属电池领域的应用潜力。因此,拥有着可控和易制备等优点,ALD技术使得目前已有聚合物隔膜具有用于下一代高能量密度的可再充电电池系统的可能,如Li-S、Li-O2电池以及其他金属电池。3.如前所述,ALD技术主要通过覆盖基体表面的无机材料来抑制锂枝晶。与此想法不同,嵌入聚合物材料中的无机材料也能抑制树枝状锂并提高锂金属电池库仑效率。在第四章中,介绍了一种环保型纳米复合材料隔膜,由聚乙烯醇和羟基磷灰石组成,具有出色的杨氏模量和高机械柔韧性。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隔膜可有效抑制锂枝晶的生长,并使固态电解质界面均匀稳定。相比使用市售聚烯烃基隔膜的锂金属电池,使用纳米复合物隔膜的锂金属电池在2 mA cm-2高电流密度下的充放电循环过程中表现出更高的库仑效率和更优异的电化学性能。这项工作表明,纳米复合材料科学可以成为开发稳定、安全和可持续的锂金属电池有前景的方案之一。(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9-05-01)

张霞[3](2019)在《聚吡咯复合材料在氧化还原电解液中的电化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超级电容器具有优异的功率密度、良好的循环寿命和无污染性,使其在电器领域获得了大量实际应用,其电化学性能主要由电解液和电极材料共同控制。相比传统电解液,氧化还原电解液借助活性物质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额外的为超级电容器提供赝电容,提高其比电容和循环稳定性。导电聚合物聚吡咯具有稳定性好、导电率高、氧化电位低和合成工艺简单等优点,常常被用做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本文通过多种方法制备了以聚吡咯为主体的碳材料、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二元、叁元复合材料,系统分析对比了传统电解液和添加活性物质构建的氧化还原电解液中所制备的聚吡咯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具体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采用化学氧化法和软模板法制备了聚吡咯纳米颗粒(PPy)、聚吡咯纳米管(PPyNTs)电极材料,同时采用简单混合法制备了聚吡咯纳米管/碳纳米管(PM-3)复合材料,研究上述材料在硫酸(H_2SO_4)和胭脂红-硫酸(AR18-H_2SO_4)电解液中的电化学性能。在H_2SO_4电解液中,PPy纳米颗粒的比电容为220 F g~(-1),而在AR18-H_2SO_4电解液中可以增加到445F g~(-1),说明电解液中的AR18对比电容的提高有极大的贡献。PPyNTs在AR18-H_2SO_4电解液中的比电容增加到579.2 F g~(-1),说明材料的微观形貌对其电化学性能有较大的影响。在与碳纳米管复合后,PM-3在AR18-H_2SO_4电解液中的比电容进一步提高,达到674.2 F g~(-1)。(2)以聚吡咯纳米管为模板,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聚吡咯纳米管/氢氧化钴(PPyNTs/Co(OH)_2)复合材料,在2 mol L~(-1) KOH溶液中,电流密度为1 A g~(-1)时,PPyNTs、Co(OH)_2、PPyNTs/Co(OH)_2的比电容分别为13、708、838 F g~(-1)。当铁氰化钾(K_3Fe(CN)_6)添加到KOH电解液中,PPyNTs/Co(OH)_2复合材料的比电容得到显着提高,可达4322 F g~(-1),表明活性电解质提供了额外的比电容。在电流密度1 A g~(-1)时,经过5000次循环,在K_3Fe(CN)_6-KOH电解液中的循环保持率为95%,远高于在KOH电解液中的,表明K_3Fe(CN)_6的引入有效的提高了材料的循环稳定性。(3)首先,采用浸渍法将二氧化锰(MnO_2)包覆在MWCNTs表面生成MWCNTs/MnO_2复合材料。其次,采用模板法将PPy包覆在MWCNTs/MnO_2表面生成MWCNTs/MnO_2/PPy复合材料。研究上述材料在硫酸钠(Na_2SO_4)和氧化还原电解液(I~-/I_2-Na_2SO_4)中的电化学性能。在1 mol L~(-1) Na_2SO_4中,当电流密度为1 A g~(-1)时,MWCNTs、MWCNTs/MnO_2和MWCNTs/MnO_2/PPy电极材料的比电容分别为50、238和316 F g~(-1),表明MnO_2和PPy可以分别为MWCNTs/MnO_2/PPy复合材料提供法拉第赝电容。此外,将I~-/I_2氧化还原物质引入Na_2SO_4电解液中,MWCNTs/MnO_2/PPy复合材料的比电容进一步提高到806 F g~(-1),表明活性电解质同样提供了额外的比电容。(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19-04-01)

王伟,董彦杰[4](2019)在《酸性镀铜电解液中复合添加剂对电解沉积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得到合适的酸性镀铜添加剂,本文研究了酸性镀铜电解液中葡萄糖、可溶性淀粉及十二烷基磺酸钠复合添加剂对电解沉积铜的影响,确定了这叁种添加剂相互复合后电解沉积铜的最佳条件和沉铜速率。比较电解沉积铜速率和形貌可得,葡萄糖-可溶性淀粉-十二烷基磺酸钠复合添加剂电解沉积铜效果最好。(本文来源于《安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王硕,袁慕洁,宋续军,谈飞,刘杰[5](2018)在《微弧氧化复合电解液对钛瓷结合强度影响的基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微弧氧化反应中以Na2SiO3和MgSiF6的复合溶液体系作为电解液时对钛瓷间结合强度的影响。方法:将60片纯钛试件(25mm×3mm×0.5mm)随机分为六组,均经过喷砂处理,取其中5组作为实验组进行微弧氧化处理,电解液为20g/LMgSiF6与不同浓度Na2SiO3的复合溶液,实验组电解(本文来源于《第十二次全国口腔修复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8-07-22)

袁慕洁[6](2018)在《微弧氧化复合电解液对钛瓷结合强度影响的基础研究附20例临床病例汇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微弧氧化反应中以Na2Si O3和Mg Si F6的复合溶液体系作为电解液时对钛瓷间结合强度的影响。方法:将90片纯钛试件(25mm×3mm×0.5mm)随机分为九组,均经过喷砂处理,取其中8组作为实验组进行微弧氧化处理,电解液为20g/L Mg Si F6与不同浓度Na2Si O3的复合溶液,实验组电解液分别为:20g/L Mg Si F6(A组)、20g/L Mg Si F6+1g/L Na2Si O3(B组)、20g/L Mg Si F6+2g/L Na2Si O3(C组)、20g/L Mg Si F6+3g/L Na2Si O3(D组)、20g/L Mg Si F6+4g/L Na2Si O3(E组)、20g/L Mg Si F6+5g/L Na2Si O3(F组)、20g/L Mg Si F6+10g/L Na2Si O3(G组)、20g/L Mg Si F6+20g/L Na2Si O3(H组),I组为对照组,不进行微弧氧化,仅进行喷砂处理。每组任选两个试件利用扫描电镜(SEM)和能谱分析(EDS)对微弧氧化形成的陶瓷膜进行观察研究。根据ISO9693标准,对剩余所有钛试件进行瓷粉高温烧结后,每组选取6片钛瓷试件,通过叁点弯曲实验测得每组的钛瓷结合力,计算钛瓷结合强度并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瓷剥脱后钛基底进行观察分析。每组剩余两片钛瓷试件用环氧树脂包埋,暴露钛与瓷的结合界面,利用扫描电镜(SEM)对钛-瓷试件的横截界面进行分析。结果:经过叁点弯曲实验测得九组钛瓷结合的强度如下:38.93±2.14 MPa(A组)、36.90±2.25 MPa(B组)、43.01±1.30 MPa(C组)和32.55±3.07 MPa(D组),31.14±3.22 MPa(E组),23.46±2.54 MPa(F组),26.36±3.57 MPa(G组),28.91±4.51 MPa(H组),27.86±1.70 MPa(I组),其中实验组A、B、C、D四组的钛-瓷间结合强度大于喷砂组I组(P<0.05),且高于ISO 9693规定的临床标准,实验组E、G、H叁组与对照组I组的钛-瓷结合强度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F组钛-瓷结合强度最低,甚至弱于喷砂组I组(P<0.05);其中20g/L Mg Si F6+2g/L Na2Si O3复合溶液组(C组)的钛-瓷结合强度最高,钛与瓷之间的结合力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扫描电镜结果显示A、B、C、D、E五组微弧氧化陶瓷层均呈多孔状,但A、B、C叁组膜层中的微孔数目和孔径略有差别,C组形成的膜层微孔数目较多,孔径约1μm,D、E两组膜层结构均有缺陷,F组陶瓷膜形貌微孔相互融合,G组膜层中可见直径较大突起,膜层不平整,H组膜层虽然再次出现多孔状,但孔径大小不均,部分区域成浅凹状或蜂窝状,I组钛表面未见多孔结构膜层,镜下可见粗糙尖锐的形貌。瓷剥脱后观察各组钛表面,C组残留瓷粉面积最大,F组几乎没有瓷粉残留,I组可见少量瓷粉残留。观察各组钛瓷试件的横截面微观形貌可见,A组、C组的钛瓷结合界面未见明显裂隙及缺陷,C组钛表面与瓷粉的结合面呈现凹凸不平的锯齿状,B组的钛瓷试件的横截面显示两者结合不紧密,部分区域可见孔隙;D组和E组的钛-瓷结合界面相对平整,但存在较多的孔洞及裂隙,F组中钛瓷结合最为疏松,两者结合界面存在大量的缺陷及孔洞,G组和H组均发现较多的裂隙,部分区域可见较大的孔洞,喷砂组I组中,纯钛表面与瓷之间的裂隙十分明显,可见较厚的氧化膜。结论:微弧氧化电解液作为成膜介质,对陶瓷膜的微观结构、理化性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微弧氧化时选择适合的比例和成分的复合电解液能够提高钛-瓷结合强度。(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期刊2018-05-17)

陈琳,钟福荣,昝金龙[7](2018)在《复合电解液中AZ31B镁合金的放电特性及电压滞后》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计时电位法和电化学阻抗谱技术研究Mg(NO_3)_2+Mg(ClO_4)_2复合电解液中AZ31B镁合金电极的放电性能和电压滞后,并初步探讨了镁合金电极表面腐蚀膜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AZ31B合金在Mg(NO_3)_2:Mg(ClO_4)_2溶液体积比为72∶28和74∶26时恒流放电曲线平稳,在2.5和6 m A·cm~(-2)放电时稳定电位均可达到约-1.24 V,电压滞后时间为5~8 s;放电后表面膜的化学基团与放电前相同,放电破坏了镁合金电极表面腐蚀膜,造成连续串珠状点蚀坑,其膜电阻消失,电荷转移电阻减小至375Ω·cm~2。(本文来源于《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沈风霞[8](2018)在《二氧化碳在有机复合电解液中的电催化还原》一文中研究指出CO_2是一种来源丰富、价格低廉的碳资源。将CO_2转化为清洁燃料或增值化学品,实现碳资源循环利用,是能源环境科学极为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本文构建了一种新型隔膜电解槽系统,在碳酸丙烯酯(PC)/四丁基高氯酸铵(TBAP)溶液中,研究了CO_2在Au、Ag、Zn和Ag_2S电极上的电催化还原反应,得到以下结论:(1)分析了H_2O对有机电解液电导率、黏度和CO_2溶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H_2O含量增加时,有机电解液的电导率升高,黏度降低,CO_2溶解度增加。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在PC/TBAP+6.8%H_2O中电还原CO_2时,H_2O对CO_2~(·-)自由基具有稳定作用,使得交换电流增加、电荷转移电阻降低、电流密度升高、电流效率增加,说明H_2O对CO_2电还原反应有催化作用。(2)在PC/TBAP溶液中,研究了CO_2在Au、Ag、Zn电极上的电还原反应,结果表明,Zn的起始电位比Ag高,比Au的电位低。在Zn电极上有甲酸生成,在Ag和Au电极上没有甲酸生成。在PC/TBAP中加入6.8wt%H_2O起始电位正移,电流密度明显增加。电解4小时后,X射线表征结果表明,Zn电极不中毒,电化学反应可以稳定进行。(3)为了进一步提高电流密度,我们开发了一种新的电极材料,在Ag_2S电极上进行CO_2的电还原,长周期电解过程中,电流密度稳定在6.63 mA/cm~2。生成的CO效率达到92%。由于残留H_2O的出现,阴极有H_2生成,生成的H_2效率为8%。在PC/TBAP/6.8 wt%H_2O中,电流密度达到9.85 mA/cm~2,生成CO和H_2的效率分别为85%和13%,并且始终维持这个值直到反应结束。结果表明:经过电氧化后的Ag_2S纳米颗粒均匀分布在Ag电极表面。这种纳米结构不仅增大了电极表面,而且促进了CO_2电还原反应。因此,导致电流密度明显增加,起始点位正移。(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8-04-01)

程思,罗军明,张剑平,徐吉林[9](2018)在《电解液体系对石墨烯镁基复合材料微弧氧化膜层组织及耐蚀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在3种不同电解液体系(硅酸盐体系、铝酸盐体系、磷酸盐体系)对石墨烯镁基复合材料表面进行微弧氧化,并对微弧氧化后膜层的微观组织形貌和物相组成进行分析,通过电化学和浸泡实验对其耐蚀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硅酸盐体系微弧氧化膜层表面光滑平整,微孔分布均匀;铝酸盐微弧氧化膜层较薄,孔隙尺寸最小;磷酸盐体系膜层微孔分布不均匀,表面存在较多裂纹;硅酸盐体系微弧氧化膜层物相组成主要为SiO_2和MgO,磷酸盐和铝酸盐体系膜层物相组成主要为MgO。3种电解液体系微弧氧化膜层耐蚀性能较基体复合材料提高一个数量级左右,其中硅酸盐体系微弧氧化膜层耐蚀性最好。(本文来源于《材料热处理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陈琳,张刘叶,魏帆,王钊[10](2017)在《AZ31B镁合金在硝酸镧复合电解液中的电化学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镁电极材料具有化学活性高、比容量大、资源丰富、可再生等优点,是一种很有潜力的电池负极材料,但是一直没有得到广泛应用,主要是因为镁及其合金在电解液中存在电压滞后、腐蚀严重等问题,使其无法达到应用标准。因此,研究镁合金作为负极材料的电化学行为和讨论电解液和添加剂的影响,对于镁电池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通过线性电位扫描、Tafel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恒流放电技术研究了AZ31B镁合金在含硝酸镧的复合电解液中的电化学行为。添加硝酸镧后,AZ31B镁合金在复合电解液中的腐蚀阻力增大,放电活性增高,放电稳定电位负移,电荷传递电阻值随硝酸镧浓度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规律。当硝酸镧浓度为0.001 mol/L时,镁合金的腐蚀电位约为-1.33 V,稳定电位达到-1.28 V,镁表面腐蚀膜被放电电流所破坏,形成大量点蚀坑。(本文来源于《轻合金加工技术》期刊2017年12期)

复合电解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二十年来,锂离子电池由于具有突出的性能,例如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无记忆效应和可控的形状设计,被广泛应用于便携式设备(如电话、笔记本电脑和便携式电源),其作用在人们的生活中已经变得极为重要。不仅如此,在过去五年中,锂离子电池也被认为是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电动汽车的最佳动力源。然而,由锂离子电池的燃烧和爆炸而引起的事故却时常发生,例如叁星Note7手机的爆炸和2015年厦门HEV公共汽车的自燃事件。一般而言,大多数锂离子电池组成包括聚烯烃类隔膜、液体有机电解液(包括:碳酸乙烯酯、碳酸二乙酯和碳酸二甲酯)、锂盐和正负极。其中隔膜和电解液的低热稳定性和易燃性通常被认为是导致锂离子电池燃烧和爆炸的主要原因。因此,从隔膜和电解液角度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通过掺入磷基液体阻燃剂,可以实现电解液可燃性的显着降低以及锂电池更优的电化学性能。在高温下产生的磷-氧自由基可以主动捕获由燃烧产生的自由基以终止燃烧。因此,含磷电解液体系是电解液易燃问题的最有前景的解决方法之一。另一方面,无机物基隔膜被广泛用于改善隔膜的热稳定性和孔隙率,可赋予锂离子电池更高的安全性能和优异的电化学性能。本篇论文基于以上研究思路,做了以下几部分研究工作:1.选择了叁价和五价磷基阻燃剂以研究磷价态对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为了消除其他非价态的影响因素,选择了两组具有类似结构含有叁价磷和五价磷的含磷阻燃剂(磷酸叁乙酯、亚磷酸叁乙酯、和磷酸叁甲酯、亚磷酸叁甲酯)来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结果表明,五价磷基电解液相比叁价磷基电解液而言,具有更宽的电化学窗口,这表明五价磷基阻燃剂更适合作为正极材料的电池体系的添加剂。有趣的是,叁价磷基阻燃剂即使在添加量较低的情况下也可被分解并促进在石墨负极材料的表面上形成稳定的SEI膜,可以用作固态电解质界面膜促进剂。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叁价和五价磷基电解液均表现出令人满意的高电流充放电性能,这表明它在电动汽车和电动移动设备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这项工作可以为研究锂离子电池含磷阻燃剂的科学研究或工业应用研究提供帮助。基于上述结论,此外还设计了不燃的五价磷基电解液,并用于LiFePO4|Li锂金属电池。相应的结果表明,五价磷基阻燃剂可赋予锂金属电池高安全性、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和令人满意的倍率性能,可以被认为能够成为锂金属电池较好的电解液选择之一。2.锂金属电池由于其独特的优点,例如重量轻、最低的阳极电位和最高的理论比容量,被认为是下一代电能存储材料中最有潜力的选项之一。然而,锂金属电池的发展和实际应用受到由于锂枝晶引起的安全问题的严重阻碍。这里引入原子层沉积(ALD)技术在PVDF-HFP膜表面沉积A1203膜,赋予隔膜更高的热稳定性、电解液相容性、离子电导率和高杨氏模量等优异性能。采用LiFePO4|Li电池,ALD100/PH隔膜赋予电池最佳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通过观察循环100圈后的锂枝晶,表明拥有极高杨氏模量和离子电导率的ALD100/PH隔膜能够有效地抑制锂枝晶的生长。此外,ALD100/PH隔膜在0.5 mA cm-2的电流密度下显示出超过1300小时的稳定运行,具有抵抗锂枝晶的能力和在锂金属电池领域的应用潜力。因此,拥有着可控和易制备等优点,ALD技术使得目前已有聚合物隔膜具有用于下一代高能量密度的可再充电电池系统的可能,如Li-S、Li-O2电池以及其他金属电池。3.如前所述,ALD技术主要通过覆盖基体表面的无机材料来抑制锂枝晶。与此想法不同,嵌入聚合物材料中的无机材料也能抑制树枝状锂并提高锂金属电池库仑效率。在第四章中,介绍了一种环保型纳米复合材料隔膜,由聚乙烯醇和羟基磷灰石组成,具有出色的杨氏模量和高机械柔韧性。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隔膜可有效抑制锂枝晶的生长,并使固态电解质界面均匀稳定。相比使用市售聚烯烃基隔膜的锂金属电池,使用纳米复合物隔膜的锂金属电池在2 mA cm-2高电流密度下的充放电循环过程中表现出更高的库仑效率和更优异的电化学性能。这项工作表明,纳米复合材料科学可以成为开发稳定、安全和可持续的锂金属电池有前景的方案之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复合电解液论文参考文献

[1].杜园,郑见杰,王炜娜.新型电解液添加剂提升Si/C复合电极的循环性能[J].电源技术.2019

[2].王伟.锂离子电池含磷阻燃电解液及复合隔膜的设计与安全性能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

[3].张霞.聚吡咯复合材料在氧化还原电解液中的电化学性能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9

[4].王伟,董彦杰.酸性镀铜电解液中复合添加剂对电解沉积铜的影响[J].安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5].王硕,袁慕洁,宋续军,谈飞,刘杰.微弧氧化复合电解液对钛瓷结合强度影响的基础研究[C].第十二次全国口腔修复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8

[6].袁慕洁.微弧氧化复合电解液对钛瓷结合强度影响的基础研究附20例临床病例汇报[D].青岛大学.2018

[7].陈琳,钟福荣,昝金龙.复合电解液中AZ31B镁合金的放电特性及电压滞后[J].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2018

[8].沈风霞.二氧化碳在有机复合电解液中的电催化还原[D].昆明理工大学.2018

[9].程思,罗军明,张剑平,徐吉林.电解液体系对石墨烯镁基复合材料微弧氧化膜层组织及耐蚀性能的影响[J].材料热处理学报.2018

[10].陈琳,张刘叶,魏帆,王钊.AZ31B镁合金在硝酸镧复合电解液中的电化学行为[J].轻合金加工技术.2017

标签:;  ;  ;  ;  

复合电解液论文-杜园,郑见杰,王炜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