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知识共享论文-王凯

群体知识共享论文-王凯

导读:本文包含了群体知识共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网络社交,群体,知识共享

群体知识共享论文文献综述

王凯[1](2017)在《网络社交环境下高校教师群体知识共享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从网络社交环境这一背景出发,分析高校教师群体的四大基本特点,并构建知识共享机制模型,认为高校教师群体知识共享是一种由内到外,由个体成员向组织系统延伸的内外交叉的多重共享关系,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吴强,张卫国[2](2014)在《大规模群体知识共享氛围形成机理研究——以间接互惠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大规模知识共享正成为企业和学者们关注的焦点问题。构建了以间接互惠为核心的知识共享群体演化模型,旨在揭示大规模群体知识共享氛围形成机理。研究发现,外部收益与知识共享成本的关系是影响知识共享氛围形成的关键因素,而内部收益成本比、知识合作密度影响不共享者入侵的难度。(本文来源于《科技进步与对策》期刊2014年05期)

傅建明,苏洁[3](2013)在《高校教师群体知识共享的障碍及其对策分析——一种社会资本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知识共享是指知识拥有者通过沟通的方式将知识传播给知识需求者。高校教师的知识共享是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知识共享双方都能从中得到专业提升,但行为的发生受到价值观、信任障碍、交往障碍以及共享渠道等几方面因素的影响。社会资本的结构、关系和认知叁个维度与知识的共享之间关系密切,其对教师群体知识共享效果的作用,是通过影响知识共享机会、知识共享能力和知识共享动机来实现的。从社会资本理论的视角来分析高校教师群体知识共享的障碍,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促成高校教师群体内的知识共享。(本文来源于《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5期)

张胜荣,杨娜[4](2012)在《知识密集型企业中非正式群体知识共享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知识密集型企业中非正式群体的特点。从心理学和经济学两个角度分析了知识密集型企业中非正式群体员工进行知识共享的动因,并指出进行知识共享对员工个人发展和企业创新能力的意义。分析了在知识密集型企业员工进行知识共享的难点和存在的几对矛盾。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知识共享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以有效实现知识密集型企业员工知识共享。(本文来源于《商业时代》期刊2012年02期)

焦玉英,袁静[5](2008)在《基于WIKI的群体知识共享与创新服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网络时代一种全新的知识共享与创新服务平台,wiki以其独特的知识共享功能,通过互动、协作、启发,促使个体知识创造上升到群体知识创新水平,并为群体知识创新的实现提供技术平台、知识源和知识场。本文分析了wiki平台提供的知识共享环境,提出了wiki服务平台上的知识共享与创新模型,并对群体创新的实现条件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情报科学》期刊2008年05期)

姜建红,郝丽萍[6](2007)在《高校教师群体知识共享机制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校教师群体的知识共享有助于教师和学校的发展。影响高校教师群体知识共享的障碍主要体现在文化、制度和技术方面,构建该群体知识共享机制应该从完善激励机制、创建知识共享平台、培育知识共享文化叁方面着手。(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7年04期)

李春玲,肖远军[7](2005)在《教师群体知识共享的障碍与管理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教师群体的知识共享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探究影响教师群体知识共享顺利实现的障碍,制定相应的管理对策,是学校管理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本文来源于《当代教育科学》期刊2005年22期)

群体知识共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大规模知识共享正成为企业和学者们关注的焦点问题。构建了以间接互惠为核心的知识共享群体演化模型,旨在揭示大规模群体知识共享氛围形成机理。研究发现,外部收益与知识共享成本的关系是影响知识共享氛围形成的关键因素,而内部收益成本比、知识合作密度影响不共享者入侵的难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群体知识共享论文参考文献

[1].王凯.网络社交环境下高校教师群体知识共享机理研究[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

[2].吴强,张卫国.大规模群体知识共享氛围形成机理研究——以间接互惠为视角[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

[3].傅建明,苏洁.高校教师群体知识共享的障碍及其对策分析——一种社会资本的视角[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4].张胜荣,杨娜.知识密集型企业中非正式群体知识共享研究[J].商业时代.2012

[5].焦玉英,袁静.基于WIKI的群体知识共享与创新服务研究[J].情报科学.2008

[6].姜建红,郝丽萍.高校教师群体知识共享机制探讨[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7].李春玲,肖远军.教师群体知识共享的障碍与管理对策[J].当代教育科学.2005

标签:;  ;  ;  

群体知识共享论文-王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