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离锌离子论文-牛犁

游离锌离子论文-牛犁

导读:本文包含了游离锌离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亨廷顿病,亨廷顿蛋白,游离锌离子,锌离子转运体3

游离锌离子论文文献综述

牛犁[1](2012)在《突变亨廷顿蛋白对游离锌离子及其转运体ZnT3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亨廷顿舞蹈病(Huntington's disease, HD)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由编码亨廷顿蛋白(huntingtin, Htt)的HD基因中CAG重复序列异常增多所致。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运动失调、认知异常及精神障碍,病理学上以大脑皮质、纹状体等脑区神经元选择性丢失为特征。HD早期症状的出现与突触功能的异常有关,突变Htt对突触功能具有明显的毒性。锌元素是人体内生命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之一。人体内85%的锌离子通过与其结合蛋白结合而以结合形式存在,作为游离锌离子的一种储备形式,15%的锌离子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在脑内,约超过95%的游离锌离子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在突触活动中,突触小泡内的游离锌离子与神经递质共同释放到突触间隙,参与调控多种突触后受体的功能,因此,锌离子稳态在突触传递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游离锌离子不能通过被动扩散通过细胞膜,其向细胞内外的转运依赖于锌离子转运体(zinc transporter)。锌离子转移转运体3(zinc transporter 3, ZnT3)与游离锌离子在突触小泡内的富集有关,细胞内ZnT3的表达水平影响细胞内游离锌离子的浓度。在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均有脑内锌离子稳态紊乱,但HD脑内是否有游离锌离子水平的改变,突变Htt是否通过影响ZnT3的表达改变游离锌离子水平目前未见报道。本研究利用HD转基因小鼠和转染表达突变Htt的细胞模型,观察了突变Htt对游离锌离子水平及ZnT3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突变Htt可通过影响Spl与ZnT3基因启动子序列的结合能力,下调ZnT3的表达,降低游离锌离子水平。1.HD转基因小鼠脑内游离锌离子水平降低为了观察突变Htt是否影响脑内锌离子水平,首先应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了HD转基因小鼠脑内锌元素总量。结果显示,与野生型(wild type, WT)小鼠比较,HD转基因(TG)小鼠脑皮质、纹状体和海马等脑区内的锌元素总量明显降低;应用游离锌离子金属自显影(AMG)技术对HD转基因小鼠脑内游离锌离子检测结果显示,TG小鼠中皮质、海马、纹状体、外侧苍白球、内侧苍白球和黑质等部位游离锌离子表达较WT小鼠相应脑区显着降低。由此提示,突变Htt可破坏脑内锌离子稳态并由此影响突触传递功能。2.突变Htt下调ZnT3表达脑组织内游离锌离子不能自由通过细胞膜,必须依靠锌离子转运体转运而进入细胞内。为了明确突变Htt是否通过影响ZnT3的表达使锌离子转运障碍而降低游离锌离子水平,对TG小鼠和HD细胞模型中ZnT3的表达水平进行了检测。免疫印迹检测显示,与WT小鼠比较,TG小鼠皮质、纹状体、海马等脑区的ZnT3表达在14周已经明显降低,在18周和20周降低更加明显;与转染正常Htt(20Q)的BHK细胞比较,转染突变Htt(160Q)的BHK细胞中ZnT3蛋白表达水平在转染24 h后降低,转染48 h和72 h后降低更为明显。RT-PCR检测显示,TG小鼠皮质、纹状体、海马等脑区和转染表达突变Htt的BHK细胞中ZnT3 mRNA水平的变化与蛋白水平变化一致。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TG小鼠纹状体、外侧苍白球、内侧苍白球、黑质网状部、海马等脑区的ZnT3免疫反应性较WT小鼠相应区域明显减弱。以上结果提示,突变Htt可能通过抑制ZnT3基因转录而下调ZnT3的表达,突变Htt降低TG小鼠脑内游离锌离子水平的效应与其抑制ZnT3的表达而减少游离锌离子的转运有关。3.Sp1调控ZnT3基因转录突变Htt能通过影响转录因子的活性影响多种基因的转录。为了明确突变Htt是否通过影响调控ZnT3基因的转录因子活性抑制ZnT3基因的转录,对调控ZnT3基因的转录因子进行了分析。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ZnT3基因启动子区域含有Sp1、WT1+KTS、WT1-KTS,、NF-κB p50 (NF-κB p50)、NF-κB p65等转录因子的可能结合基序,其中Sp1与NF-κB p65的评分较高。分别构建相关转录因子的质粒并转染BHK细胞后应用免疫印迹检测发现,在BHK细胞系中过表达Sp1对ZnT3的表达有上调作用,而过表达其它转录因子对ZnT3的表达无明显影响。进一步的免疫印迹和RT-PCR检测显示,在BHK细胞系中过表达Spl可使ZnT3的蛋白表达和(?)nRNA水平明显升高,而沉默Spl后,ZnT3的蛋白表达和mRNA水平则明显下调。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显示,过表达Spl后含pGL3-ZnT3(-283~+10)和pGL3-ZnT3(-193~+10)报告基因的荧光素酶活性明显升高,而含pGL3-ZnT3(-171~+10)报告基因的荧光素酶活性无改变。以上结果提示含有Spla和Splb的ZnT3基因启动子区(-184~-174bp)、(-269~-261bp)是Spl调控ZnT3基因转录的必须位点。而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romatin Imunoprecipitation, ChIP)技术检测出具有Spl作用基序的ZnT3基因启动子序列区片段能与Spl直接结合。这些结果提示Spl可与ZnT3基因启动子上的(-338~-232 bp)和(-253~-112 bp)基序结合来激活ZnT3基因的转录。4.突变Htt抑制Spl与ZnT3基因启动子序列的结合为了进一步证明突变Htt通过转录因子Spl抑制ZnT3基因的转录,将表达正常Htt的质粒(pJRed-20 Q-Htt)(?)(?)表达突变Htt的质粒(pJRed-160 Q-Htt)分别与ZnT3启动子中的(-283~+10 bp)片段克隆成的pGL3-basic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共转染BHK细胞后发现,突变Htt (pJRed-160 Q-Htt)使荧光素酶活性较对照组(pJRed-20Q-Htt)的荧光素酶活性较明显减弱,并呈浓度依赖性。而同时过表达外源性pEBGN-Spl和pJRed-160 Q-Htt质粒后的BHK细胞荧光素酶活性与同时过表达pJRed-20 Q-Htt和pEBGN空载质粒的BHK细胞荧光素酶活性相比无显着性差异,由此表明突变Htt可能通过抑制Spl的表达抑制ZnT3的转录。用RT-PCR和免疫印迹检测突变Htt对Spl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后发现,TG小鼠脑组织中和表达pJRed-160 Q-Htt的BHK细胞中Sp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WT小鼠和表达pJRed-20 Q-Htt的BHK细胞明显升高,TG小鼠脑组织Spl免疫反应性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进一步证实,突变Htt可使Spl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因此,突变Htt不仅未抑制Spl的表达,反而对Spl的表达具有上调作用。为了解释在TG小鼠中Spl表达水平升高而其调控的下游基因ZnT3却表达下降这一现象,应用ChIP技术检测了突变Htt对Spl与ZnT3基因启动子结合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突变Htt使Spl与ZnT3基因启动子序列的结合能力明显减弱。本研究结果表明,突变Htt通过抑制转录因子Sp1与ZnT3基因启动子的结合而抑制Sp1对ZnT3基因转录的激活作用,从而导致ZnT3基因的转录和表达下降,进而引起游离锌离子向突触小泡内的转运障碍,突触小泡内游离锌离子减少。突触小泡内游离锌离子减少将导致突触传递功能障碍。因此,本研究为揭示HD脑内突触传递功能障碍的机制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2-06-01)

李力,牛犁[2](2011)在《游离锌离子和锌转运体-8在小鼠胰岛β细胞中的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游离锌离子和锌转运体-8(zinc transporter-8,ZNT-8)在小鼠胰腺定位,探讨游离锌离子和ZNT-8与胰岛素分泌的关系。方法应用金属自显影(AMG)染色技术显示小鼠胰腺中游离锌离子的定位,应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分别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检测ZNT-8在小鼠胰腺内的表达,应用免疫荧光双标技术证明ZNT-8在小鼠胰岛β细胞内与胰岛素的共存。结果小鼠胰腺外分泌组织和胰岛均含有游离锌离子;在胰岛中,游离锌离子均匀分布在包括β细胞分布区在内的各个区域。胰腺组织表达ZNT-8 mRNA,ZNT-8主要表达于胰腺内分泌部胰岛中;在胰岛β细胞中,ZNT-8与胰岛素共存。结论游离锌离子在小鼠胰岛β细胞的存在及ZNT-8在小鼠胰岛β细胞中与胰岛素的共存提示ZNT-8可能通过参与胰岛β细胞内游离锌离子的转运而调节胰岛素的分泌。(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期刊2011年04期)

万长明,温有锋,张莉[3](2011)在《游离锌离子在小鼠肾脏发育中的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游离锌离子在小鼠肾脏发育中的分布变化。方法选取生后(postnatal,P)日龄为1、3、7、14、28 d的小鼠肾脏,应用金属自显影技术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游离锌离子在小鼠肾脏发育中的分布变化。结果在肾小体的不同发育阶段都有游离锌离子分布,在Ⅰ期、Ⅱ期和Ⅲ期肾小体中分布密集,而在Ⅳ期和Ⅴ期肾小体中的分布较少。在肾脏发育的不同阶段,皮质和髓质的肾小管上皮细胞都分布有大量的锌,P7 d分布最密集,P14 d后减少。图像分析显示,P1 d~P7 d肾脏皮质和髓质的平均光密度(AO)值逐渐增加,P7 d最高(P(0.01);P14 d~P28 d,AO值逐渐降低(P(0.01);皮质与髓质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锌在小鼠肾脏发育中分布广泛,其中P7 d分布最多,之后逐渐减少。锌可能参与了肾脏的发育。(本文来源于《辽宁医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2期)

张莉,郭敏,张萍,宋小峰[4](2010)在《硒酸锌金属自显影技术检测游离锌离子在小鼠肾脏的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游离锌离子在小鼠肾脏的定位分布。方法应用硒酸锌金属自显影技术(ZnSeAMG)检测小鼠肾脏内的游离锌离子分布。结果游离锌离子在肾脏内分布广泛,皮质中有大量AMG反应阳性颗粒,髓质中的AMG阳性颗粒较少。其中,近曲小管、远曲小管、近直小管和远直小管上皮细胞近腔侧均分布有大量的棕黑色AMG阳性颗粒,肾小体、细段和集合管上皮细胞中AMG阳性颗粒较少。结论小鼠肾脏内含有丰富的游离锌离子,锌离子可能参与肾脏的功能。(本文来源于《解剖科学进展》期刊2010年06期)

王玥,武剑华,王旭,张浩,池志宏[5](2010)在《锌缺乏导致小鼠睾丸游离锌离子和附睾精子数量减少》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锌缺乏对小鼠睾丸游离锌离子和附睾精子数量的影响。方法锌缺乏饲养小鼠5周后,应用ZnSe金属自显影技术对小鼠睾丸和附睾进行染色,观察睾丸和附睾锌离子的分布,同时计数附睾精子数量,并与对照组小鼠的精子数量做对比。结果缺锌喂养后的小鼠睾丸游离锌离子明显减少,并且睾丸生精小管管腔狭小,生殖细胞层厚度增加,此外,附睾精子数量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睾丸和附睾内游离锌离子减少是锌缺乏小鼠精子数量下降的原因,本结果有助于改善男性生殖健康的状况。(本文来源于《解剖科学进展》期刊2010年04期)

王涛,郑玮,于嵩,马立楠,王占友[6](2009)在《氯碘羟喹对小鼠海马苔藓纤维内游离锌离子螯合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金属螯合剂氯碘羟喹(Clioquinol,CQ)对小鼠大脑海马苔藓纤维内游离锌离子的螯合作用。方法3月龄雄性C57BL/6小鼠42只,随机均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溶剂对照组,CQ组。CQ组和溶剂对照组腹腔注射药物2h后与正常对照组一起断头取脑,制备小鼠海马冰冻切片,应用N-(6-甲氧基-8-喹啉)-P-甲苯磺胺(TSQ)荧光探针技术和金属自显影技术检测各组小鼠大脑海马苔藓纤维游离锌离子的分布和含量。结果CQ处理组小鼠海马苔藓纤维的TSQ荧光强度在CA3区及齿状回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P<0.01),而两对照组之间无差别。CQ处理组小鼠大脑金属自显影阳性反应强度在皮层、海马CA3区、齿状回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P<0.01),而两对照组之间无差别。结论金属螯合剂CQ对小鼠大脑内游离锌离子有明显的螯合作用,提示CQ可能作为锌离子诱导的神经细胞死亡疾病(如脑缺血和阿尔茨海默病)的潜在治疗药物。(本文来源于《解剖科学进展》期刊2009年04期)

杨茂伟,李亚伦,初立伟,王旭东,叶放[7](2009)在《ZnT1及游离锌离子在小鼠骺板软骨细胞的定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锌转运体-1(Zinc transporter 1,ZnT1)和游离锌离子在小鼠骺板软骨细胞的定位分布,探讨ZnT1影响骺板软骨细胞锌离子代谢从而参与骨骼生长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浸入式金属自显影技术(AMG)观察锌离子在小鼠肋骨骺板内的定位分布;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ZnT1在小鼠骺板软骨细胞的表达。结果金属自显影技术显示游离锌离子在小鼠肋骨骺板肥大带、增殖带和静止带叁层区域结构内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肥大带软骨细胞层锌离子含量最高;ZnT1免疫阳性反应产物主要定位于软骨细胞膜附近,在小鼠肋骨骺板叁层区域结构内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从肥大带到静止带,软骨细胞膜上的ZnT1免疫反应逐渐减弱。结论小鼠肋骨骺板内存在大量的游离锌离子和ZnT1蛋白,提示ZnT1可能参与锌离子在软骨细胞的转运和代谢,在骨的形成和发育过程中发挥作用。(本文来源于《解剖科学进展》期刊2009年02期)

牛犁,池志宏[8](2008)在《游离锌离子形态学检测方法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使用ivZnSAMG、ZnSeAMG、iZnSAMG、TSQ荧光、Zinquin荧光对海马苔藓游离锌离子进行染色和比较。方法:ivZn-SAMG:采用Na2S溶液灌流的锌离子结合方式;ZnSeAMG:采用事先注射硒酸钠的体内锌离子结合方式;iZnSAMG:采用取动物新鲜组织浸泡在浸染液中的锌离子结合方式;以上叁种方法处理后均采用相同的AMG孵育显色。TSQ、Zinquin荧光:均为新鲜组织取材,液氮处理后荧光下观察。结果:在小鼠海马,所有染色方法均能标记出苔藓纤维的染色,各种染色在苔藓纤维标记有细节上的差异。所有染色方法中特异性最高的是ZnSeAMG;但其敏感性相对较差。而ivZnSAMG的敏感性最高,而其特异性则相对较差。结论:本实验中使用的游离锌离子染色方法都能成功的对游离锌离子进行标记,而这些染色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各有不同,对染色细节的雕琢能力也各有不同,因此可以根据这些方法的各自特点在实验选取适合的方法。(本文来源于《沈阳医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02期)

张丽红,王辛,郑玮,于丹,荣明[9](2008)在《游离锌离子在APP/PS1转基因小鼠嗅球内的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锌离子在APP/PSI转基因小鼠嗅球内的定位,为锌离子参与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的相关性研究提供重要的形态学依据。方法应用浸入式金属自显影技术(AMG)检测锌离子在野生型小鼠和APP/PSI转基因小鼠嗅球内的分布。结果在野生型小鼠和APP/PSI转基因小鼠嗅球内,AMG反应产物呈棕黑色,嗅球的5层结构清晰可见,其中颗粒层锌离子含量最高。在APP/PSI转基因小鼠嗅球内,还可见锌离子聚集在老年斑内,AMG阳性的老年斑主要分布于含锌量较高的颗粒层,其它各层仅见散在分布。野生型小鼠嗅球内未见AMG阳性的老年斑。结论APP/PSI转基因小鼠嗅球的老年斑内含有大量的锌离子,提示锌离子在嗅球Aβ老年斑的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参与AD的发病和进展。(本文来源于《解剖科学进展》期刊2008年01期)

荣明,王辛,张丽红,于丹,王思玲[10](2008)在《游离锌离子在APP/PS1转基因鼠脑老年斑内分布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D)动物模型-APP/PS1转基因鼠大脑内游离锌离子和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APP)在老年斑内的分布。方法分别应用浸入式锌金属自显影技术和AP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游离锌离子和APP在APP/PS1转基因鼠大脑内的分布。结果游离锌离子和APP免疫阳性反应产物均定位于老年斑内,新皮质和海马区域含有大量的老年斑,脑内其他部位有很少或没有老年斑。结论APP/PS1转基因鼠大脑β淀粉样蛋白(Aβ)老年斑内聚集着大量的锌离子,提示锌离子可能在Aβ老年斑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08年01期)

游离锌离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游离锌离子和锌转运体-8(zinc transporter-8,ZNT-8)在小鼠胰腺定位,探讨游离锌离子和ZNT-8与胰岛素分泌的关系。方法应用金属自显影(AMG)染色技术显示小鼠胰腺中游离锌离子的定位,应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分别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检测ZNT-8在小鼠胰腺内的表达,应用免疫荧光双标技术证明ZNT-8在小鼠胰岛β细胞内与胰岛素的共存。结果小鼠胰腺外分泌组织和胰岛均含有游离锌离子;在胰岛中,游离锌离子均匀分布在包括β细胞分布区在内的各个区域。胰腺组织表达ZNT-8 mRNA,ZNT-8主要表达于胰腺内分泌部胰岛中;在胰岛β细胞中,ZNT-8与胰岛素共存。结论游离锌离子在小鼠胰岛β细胞的存在及ZNT-8在小鼠胰岛β细胞中与胰岛素的共存提示ZNT-8可能通过参与胰岛β细胞内游离锌离子的转运而调节胰岛素的分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游离锌离子论文参考文献

[1].牛犁.突变亨廷顿蛋白对游离锌离子及其转运体ZnT3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

[2].李力,牛犁.游离锌离子和锌转运体-8在小鼠胰岛β细胞中的定位[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11

[3].万长明,温有锋,张莉.游离锌离子在小鼠肾脏发育中的分布[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1

[4].张莉,郭敏,张萍,宋小峰.硒酸锌金属自显影技术检测游离锌离子在小鼠肾脏的分布[J].解剖科学进展.2010

[5].王玥,武剑华,王旭,张浩,池志宏.锌缺乏导致小鼠睾丸游离锌离子和附睾精子数量减少[J].解剖科学进展.2010

[6].王涛,郑玮,于嵩,马立楠,王占友.氯碘羟喹对小鼠海马苔藓纤维内游离锌离子螯合作用的研究[J].解剖科学进展.2009

[7].杨茂伟,李亚伦,初立伟,王旭东,叶放.ZnT1及游离锌离子在小鼠骺板软骨细胞的定位研究[J].解剖科学进展.2009

[8].牛犁,池志宏.游离锌离子形态学检测方法探究[J].沈阳医学院学报.2008

[9].张丽红,王辛,郑玮,于丹,荣明.游离锌离子在APP/PS1转基因小鼠嗅球内的定位[J].解剖科学进展.2008

[10].荣明,王辛,张丽红,于丹,王思玲.游离锌离子在APP/PS1转基因鼠脑老年斑内分布的研究[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8

标签:;  ;  ;  ;  

游离锌离子论文-牛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