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斑病论文-陈立杰,陈通政,刘颖,王勇

藻斑病论文-陈立杰,陈通政,刘颖,王勇

导读:本文包含了藻斑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茶树,藻斑病,形态学,分子系统学

藻斑病论文文献综述

陈立杰,陈通政,刘颖,王勇[1](2019)在《贵州茶树藻斑病病原形态及DNA测序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贵州省内茶树藻斑病的发生日趋加重。为制定有效防治策略,对采集的茶树藻斑病进行形态学和ITS序列研究,发现引起该病害的病原菌为低等藻类寄生性红锈藻(Cephaleuros virescens Kunge)。本研究是首次贵州省将形态观察与DNA测序结合对茶树藻斑病的病原菌进行鉴定。(本文来源于《种子》期刊2019年09期)

赵志常,黄建峰[2](2019)在《番石榴青枯病与藻斑病》一文中研究指出1青枯病症状番石榴一旦受青枯病菌感染,除全株生长停顿外,植物全貌无反射光泽,与健株差别极大,老叶首先脱落,上位叶虽停留在植株枝干上,但转黄色偏白,或淡黄绿色,最后全株枯死。2防治方法因该病为细菌病害,是由泥土传染而蔓延,故药剂防治难,可用客土法先将患病区泥土移除,并移入新土,再栽植新苗。全区施肥应多施有机肥,增长土中腐生菌等(本文来源于《世界热带农业信息》期刊2019年08期)

王永崇[3](2019)在《作物病虫害分类介绍及其防治图谱——茶藻斑病及其防治图谱》一文中研究指出茶藻斑病又称白藻病,是茶树老叶部位的常见病害,广泛发生于各茶产区。引发茶藻斑病的病原属藻类茶藻斑病菌(图1),病斑上的毛毡状物就是藻类的营养体和繁殖体。营养体在叶片表面形成很密的二叉状分支,其上垂直长出有多个分隔且顶端膨大的孢囊梗,多个小梗顶端着生游动孢子囊,囊内长有许多具有双鞭毛的椭圆形游动孢子。(本文来源于《农药市场信息》期刊2019年13期)

何美仙,杨卫韵,申婷[4](2017)在《山茶藻斑病发生规律和空间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2014年3月上旬到2016年11月下旬,对金华市山茶藻斑病进行了近叁年的调查,结果表明:3月始,新的病斑开始零星发生,4月下旬病害发生蔓延较快,在梅雨季节后的6月下旬或7月上旬出现第一个发病高峰,随后病害有所减轻,8月中旬受台风降雨影响,湿度较大,出现第二个发病高峰,8月下旬后,病害发生减缓;不同品种间发病率有差异,玛瑙最易感病,其次是粉霞和绯爪芙蓉,红露珍、十样景、胭脂莲等发病较轻,狮子笑的发病率最低;不同生长环境下发病率有差异,林间遮荫最易发病,其次是孤植遮荫地块,向阳地块发病则较轻;病害大多发生在植株近地面枝条的叶片上,植株下部枝叶较上部枝叶严重,枝条基部叶片发病比顶端叶片严重。(本文来源于《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陈奕鹏,时涛,蔡吉苗,李超萍,李博勋[5](2016)在《木薯新发藻斑病在中国的发生调查及病原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2010~2015年,笔者在对中国木薯主栽区的病害调查中发现了一种新的叶斑病。该病在云南、海南、广西、江西、福建等地区均有发生,生长中后期爆发流行,初步分析低温是该病成灾的关键因子。病原在叶片上形成黄褐色或黑褐色、近圆形、中央灰白色毛毡状的病斑,发病叶片大量脱落,严重影响木薯的长势和产量。对来自不同地区的病样进行显微观察。结果表明:病原在寄主组织上均形成有隔的孢囊梗,单生或丛生,其上着生数个圆形、黄色的孢子囊,表明其为寄生性头孢藻。(本文来源于《热带作物学报》期刊2016年09期)

郑宝荣,叶建仁,王记祥,徐耀昌,黄芙蓉[6](2004)在《肉桂藻斑病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肉桂藻斑病是一种在福建省华安县肉桂林中发生十分严重的病害 ,是由寄生性红锈藻Cephaleurosvirescens引起。从 3月上旬至 10月上旬病原以游动孢子随气流和雨水传播侵染 ,以孢子囊在病叶上越冬。该病属于单循环病害。在病原侵染初期分别用 1%波尔多液、5 0 %托布津和5 0 %多菌灵做防治试验 ,防治效果分别为 6 6 2 %、4 5 9%和 33 8%。(本文来源于《中国森林病虫》期刊2004年02期)

刘国强,方永根[7](2002)在《金华山茶藻斑病发生现状和防治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山茶花藻斑病又称白藻病,过去在金华市发生很轻,2002年春季突然严重发生,造成山茶花感病叶片大量发黄脱落,使新梢细而短,新叶小而少,严重影响树势,甚至全株死亡。据3月中旬调查,一般株病率40%~60%,叶病率30%左右,严重的地方株、叶病率均达100%。全市发生面积320hm~2以上,发病最严重的是绯爪芙蓉(主栽品种),其它发病品种还有六角大红、粉霞、十样景、红露珍等,而在小五宝、松子、胭脂莲、狮子笑等山茶花品种上未发生该病。据观察,该病为害山茶花叶(本文来源于《花木盆景(花卉园艺)》期刊2002年11期)

吴国华[8](1974)在《茶红锈病(藻斑病)》一文中研究指出此病是由一种藻类(CephaleurosPara-sitieus Karst)引起的,所以红锈病是一个误称(锈病是植物病害的一个专用名称,泛指由真菌锈菌目导致的病害,这里称“茶藻斑病”似较适当——译者注)。这种病害在平原到处都有发生,它侵害因受不良的土壤、气候等条件的影响而削弱了生活力的各龄茶树。这些不良环境主要是土壤缺肥、碱性和通气不良、土层硬,荫蔽不足或完全没有荫蔽,干旱和水涝。红锈病能引起严重的损害,特别在侵害幼(本文来源于《热带作物译丛》期刊1974年04期)

藻斑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青枯病症状番石榴一旦受青枯病菌感染,除全株生长停顿外,植物全貌无反射光泽,与健株差别极大,老叶首先脱落,上位叶虽停留在植株枝干上,但转黄色偏白,或淡黄绿色,最后全株枯死。2防治方法因该病为细菌病害,是由泥土传染而蔓延,故药剂防治难,可用客土法先将患病区泥土移除,并移入新土,再栽植新苗。全区施肥应多施有机肥,增长土中腐生菌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藻斑病论文参考文献

[1].陈立杰,陈通政,刘颖,王勇.贵州茶树藻斑病病原形态及DNA测序鉴定[J].种子.2019

[2].赵志常,黄建峰.番石榴青枯病与藻斑病[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19

[3].王永崇.作物病虫害分类介绍及其防治图谱——茶藻斑病及其防治图谱[J].农药市场信息.2019

[4].何美仙,杨卫韵,申婷.山茶藻斑病发生规律和空间分布特征[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

[5].陈奕鹏,时涛,蔡吉苗,李超萍,李博勋.木薯新发藻斑病在中国的发生调查及病原鉴定[J].热带作物学报.2016

[6].郑宝荣,叶建仁,王记祥,徐耀昌,黄芙蓉.肉桂藻斑病的初步研究[J].中国森林病虫.2004

[7].刘国强,方永根.金华山茶藻斑病发生现状和防治对策[J].花木盆景(花卉园艺).2002

[8].吴国华.茶红锈病(藻斑病)[J].热带作物译丛.1974

标签:;  ;  ;  ;  

藻斑病论文-陈立杰,陈通政,刘颖,王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