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贫战略论文-张琦,孔梅

减贫战略论文-张琦,孔梅

导读:本文包含了减贫战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脱贫攻坚,绝对贫困,相对贫困,减贫目标

减贫战略论文文献综述

张琦,孔梅[1](2019)在《“十四五”时期我国的减贫目标及战略重点》一文中研究指出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将全部实现脱贫,贫困县将全部摘帽,我国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得到历史性解决,这充分彰显了我国的制度优势。但不容忽视的是,脱贫攻坚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乡村振兴基础尚不牢固。打赢脱贫攻坚战后仍不能放松警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十四五"时期极为重要且紧迫的任务。在新国际形势和挑战下,需要设置一个巩固期以实现脱贫成果的常态化和持续化,将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作为"十四五"时期的减贫新目标,牢牢把握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的战略重点,为开启治理相对贫困奠定良好的基础,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和现代化建设。(本文来源于《改革》期刊2019年11期)

黄征学,高国力,滕飞,潘彪,宋建军[2](2019)在《中国长期减贫,路在何方?——2020年脱贫攻坚完成后的减贫战略前瞻》一文中研究指出减贫是各国现代化进程中永恒的主题。2020年后,中国现行标准下的绝对贫困将基本消除,脱贫攻坚阶段性目标将得以实现,但这并不意味着贫困的终结,可持续的减贫仍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本文认为,2020年后的减贫工作将发生五个"转向":减贫目标转向建立高质量的标准体系,减贫方向转向兼顾农村贫困和城市贫困,减贫重点转向防范"叁区叁州"等深度贫困地区返贫,减贫动力转向外在帮扶与内生发展并重,减贫财政转向更加突出保底性与靶向性。顺应减贫新趋势,应调整减贫战略思路,构建减贫测算新标准,拓展减贫群体新范围,培育减贫新动能,完善减贫新治理,不断提高财政减贫资金的使用效率。最后,本文提出以下四点促进长期减贫的政策建议:一是过渡期内保持现行政策总体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二是建立统筹城乡的常态化减贫助弱机制;叁是完善减贫助弱对象的精准识别和动态调整机制;四是创新保障性减贫和开发性减贫方式。(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经济》期刊2019年09期)

沈翠芝,陈小晶[3](2019)在《精准扶贫战略下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研究——基于福建省的面板数据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本方略。文章基于县域微观角度梳理金融发展减贫效应的作用机理,结合扶贫实际情况,构建2005~2016年福建省相关贫困县的面板数据模型,运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检验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结果表明,金融发展规模与贫困减缓之间呈现线性关系,经济增长对贫困减缓具有长期的促进作用,产业结构和财政支出与贫困减缓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但城镇化率与贫困减缓之间则存在负相关关系。由此,文章结合福建省金融扶贫实际提出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福建金融》期刊2019年08期)

刘程[4](2019)在《基于减贫与包容性增长的路径探索——以莫桑比克区域发展走廊战略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消除贫困是全球共同面临的重要社会经济问题,在东非国家莫桑比克——世界上最贫困的国家之一——显得尤为突出。尽管莫桑比克在过去20年中通过不断吸引外部投资,实现了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但这种模式与地区经济增长相脱节,并未带来普遍公平与可持续的居民收入增长的机会。为破解减贫困局,实现包容性增长,莫桑比克以国内主要交通运输廊道为基础,确立了若干条区域发展走廊,作为空间层面的宏观经济发展战略,旨在最大限度地加强外部投资与地方经济发展的联系,确保走廊地区有充分的能力和机会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本文对莫桑比克减贫问题的现状及其区域发展走廊战略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与解读,对我国学界理解莫桑比克的区域发展,以及我国与莫桑比克在中非友好交流广阔前景下的进一步学术与实践合作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国际城市规划》期刊2019年04期)

高强,刘同山,沈贵银[5](2019)在《2020年后中国的减贫战略思路与政策转型》一文中研究指出脱贫攻坚正引领贫困地区发生历史性转变,到2020年中国将实现现行扶贫标准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面脱贫,反贫困取得历史性胜利。但由于贫困是一个客观现象,不仅相对贫困问题没有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也将长期存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防止返贫,需要及早谋划脱贫攻坚目标任务2020年完成后的战略思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调整优化现有的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住房保障扶贫、兜底保障扶贫等相关扶贫政策,推动政策、责任、帮扶、监管统筹接续,夯实防止返贫的基础,构建长效脱贫机制。(本文来源于《中州学刊》期刊2019年05期)

熊兴,余兴厚,黄玲[6](2019)在《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农村公共产品减贫效应的结构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加大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补齐农村民生短板是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的重要着力点,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本质要求。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以"公共产品式"扶贫为突破口,从理论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农村公共产品减贫效应的结构性特征,试图发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精准扶贫的契合点,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研究发现:从全国来看,不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对农村贫困减少均具有显着正向影响,其中,基础设施对农村减贫效果最佳,其次为环境保护、医疗卫生、基础教育和社会保障;分区域来看,不同类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减贫效应具有区域异质性,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和社会保障的减贫效应在中西部地区明显高于东部地区,基础设施对东部地区农村减贫作用优于中西部地区。(本文来源于《统计与信息论坛》期刊2019年03期)

刘馨,董莹[7](2018)在《常态化减贫机制的形成与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在贫困治理方面历经了不同阶段,并有着不同的阶段化特征。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精准扶贫攻坚阶段,2020年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后,并不表明贫困治理工作完全结束,仍有一些后续问题需要解决,可称之为"后扶贫时代"。在这一阶段,需要建立常态化的减贫机制,以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为主导,结合动态监测机制、资源筹措与有效帮扶机制,共同促进我国常态化减贫机制的形成,解决农村贫困问题。(本文来源于《农业与技术》期刊2018年23期)

熊雪,张学彪[8](2018)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电商减贫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基于城乡融合的视角,从振兴之基、振兴之翼、振兴之髓和振兴之魂4个层面,分析了电商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减贫机制,并提出了电商减贫的未来发展方向。研究发现,电商可以促使产业链一体化、农户生活方式信息化、乡村治理更加和谐、乡村产品和文化得以传播。未来应在创新电商产业、提升农民网购能力、鼓励农民加入电商专业合作社和互联网金融方面,进一步发展电商减贫。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建议。(本文来源于《农业展望》期刊2018年09期)

魏后凯[9](2018)在《2020年后中国减贫的新战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减缓贫困是各国推进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永恒课题。在2020年中国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目标后,将面临如何建立可持续的农村减贫长效机制和新形势下如何统筹城乡贫困治理两大战略任务。为此,要立足第二个百年目标,着手研究制定2020年后中国减贫的新战略,把农村减贫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可持续的农村减贫和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并实行农村减贫与城市减贫并重,全面统筹城乡贫困治理。(本文来源于《中州学刊》期刊2018年09期)

[10](2018)在《面向2020年后的减贫战略》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制定2020年后的减贫战略,是我国在如期完成现有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整体性贫困问题后新的国家战略,是"一个不能少""精准脱贫"的中国开发式减贫模式的战略延续。2020年后中国的减贫战略,是对集经济、社会、城乡、自然等因素于一体的复合贫困的整体解决方案,但却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临很多不确定的经济社会矛盾,必须在理论上提前进行研究,在路径上提前进行规划,在政策上提前做好储备。(本文来源于《领导决策信息》期刊2018年34期)

减贫战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减贫是各国现代化进程中永恒的主题。2020年后,中国现行标准下的绝对贫困将基本消除,脱贫攻坚阶段性目标将得以实现,但这并不意味着贫困的终结,可持续的减贫仍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本文认为,2020年后的减贫工作将发生五个"转向":减贫目标转向建立高质量的标准体系,减贫方向转向兼顾农村贫困和城市贫困,减贫重点转向防范"叁区叁州"等深度贫困地区返贫,减贫动力转向外在帮扶与内生发展并重,减贫财政转向更加突出保底性与靶向性。顺应减贫新趋势,应调整减贫战略思路,构建减贫测算新标准,拓展减贫群体新范围,培育减贫新动能,完善减贫新治理,不断提高财政减贫资金的使用效率。最后,本文提出以下四点促进长期减贫的政策建议:一是过渡期内保持现行政策总体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二是建立统筹城乡的常态化减贫助弱机制;叁是完善减贫助弱对象的精准识别和动态调整机制;四是创新保障性减贫和开发性减贫方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减贫战略论文参考文献

[1].张琦,孔梅.“十四五”时期我国的减贫目标及战略重点[J].改革.2019

[2].黄征学,高国力,滕飞,潘彪,宋建军.中国长期减贫,路在何方?——2020年脱贫攻坚完成后的减贫战略前瞻[J].中国农村经济.2019

[3].沈翠芝,陈小晶.精准扶贫战略下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研究——基于福建省的面板数据模型[J].福建金融.2019

[4].刘程.基于减贫与包容性增长的路径探索——以莫桑比克区域发展走廊战略为例[J].国际城市规划.2019

[5].高强,刘同山,沈贵银.2020年后中国的减贫战略思路与政策转型[J].中州学刊.2019

[6].熊兴,余兴厚,黄玲.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农村公共产品减贫效应的结构性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9

[7].刘馨,董莹.常态化减贫机制的形成与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关系[J].农业与技术.2018

[8].熊雪,张学彪.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电商减贫机制[J].农业展望.2018

[9].魏后凯.2020年后中国减贫的新战略[J].中州学刊.2018

[10]..面向2020年后的减贫战略[J].领导决策信息.2018

标签:;  ;  ;  ;  

减贫战略论文-张琦,孔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