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上肿瘤论文-张威,张立丰,林文新,马保新

幕上肿瘤论文-张威,张立丰,林文新,马保新

导读:本文包含了幕上肿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颅脑幕上肿瘤,麻醉深度,脑电双频谱指数,认知功能

幕上肿瘤论文文献综述

张威,张立丰,林文新,马保新[1](2019)在《不同麻醉深度对幕上肿瘤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不同麻醉深度对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并分为L组和D组,每组50例,L组脑电双频谱指数(BIS)控制在45~60,D组BIS控制在30~45。记录患者诱导前(T0)、置入气管导管前(T1)、切皮时(T2)、缝皮时(T3)、定向力恢复时(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采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定认知功能。结果 L组和D组T1~T3时MAP、HR显着低于T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各时间点MAP、HR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D组术后第1、3天MMSE评分明显高于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第7天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神经外科幕上肿瘤手术切除过程中,术中BIS值维持在30~45对患者术后早期的认知功能影响更小。(本文来源于《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周强,陈君[2](2019)在《右美托咪定超前镇痛对脑幕上肿瘤手术患者苏醒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超前镇痛对脑幕上肿瘤手术患者苏醒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行脑幕上肿瘤手术的患者60例进行研究,以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丙泊酚麻醉,观察组采用右美托咪定麻醉,对两组不同时间段血流动力学和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后警觉/镇静(OAA/S)评分、疼痛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麻醉前(T_0)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插管后(T_1)、术毕时(T_2)及气管拔除时(T_3)的血压、心率均比对照组明显更优(P<0.05);观察组苏醒、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OAA/S评分比对照组更高,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对脑幕上肿瘤手术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超前镇痛能够有效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提高患者苏醒效果,缩短苏醒、拔管时间,减轻术后疼痛程度,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海峡药学》期刊2019年07期)

付强,李绍山,刘力豪,王增亮,刘波[3](2019)在《幕上脑室及脑室旁肿瘤术后继发梗阻性脑积水的预防及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幕上脑室及脑室旁肿瘤术后继发梗阻性脑积水的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脑肿瘤病区自2015年1月-2018年9月手术的75例幕上脑室及脑室旁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因自2017年采用新的脑室引流方法,故将上述病例分为A组41例(2015年1月-2016年12月),B组34例(2017年1月-2018年9月),对比两组术后梗阻性脑积水发生率及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手术率,采用电话、门诊等方式进行随访1-6月。结果 A组:胶质母细胞瘤13例,脑膜瘤10例,间变星形细胞瘤4例,室管膜瘤4例,淋巴瘤3例,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2例,中枢神经细胞瘤2例,转移瘤1例,胶样囊肿1例,脉络丛乳头状瘤1例;术前伴有梗阻性脑积水33例占80.5%;肿瘤全切21例占51.2%,次全切13例占31.7%,部分切除7例占17.1%;术后梗阻性脑积水21例占51.2%,分流手术13例占31.7%;出院38例中观察14例,放化疗24例,昏迷放弃3例。B组:胶质母细胞瘤12例,中枢神经细胞瘤7例,淋巴瘤3例,间变星形细胞瘤2例,转移瘤2例,室管膜瘤2例,脑膜瘤2例,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1例,炎性假瘤1例,脉络丛乳头状瘤1例,多形性黄色瘤样星形细胞瘤1例;术前梗阻性脑积水21例占61.7%;肿瘤全切16例占47.1%,次全切13例占38.2%,部分切除5例占14.7%;术后梗阻性脑积水5例占14.7%,分流手术1例占2.9%。出院32例中观察11例,放化疗21例,昏迷放弃2例。70例中3例失访,67例进行随访,随访成功率95.7%,平均随访2.7月。67例均无脑积水发生。结论幕上脑室及脑室旁肿瘤术前、术后多继发梗阻性脑积水,严重时需行手术治疗,术区放置引流管人工建立脑脊液循环通路并对引流管进行正确管理可明显降低术后梗阻性脑积水的发生率及手术率。(本文来源于《新疆医学》期刊2019年06期)

张宏鹏[4](2019)在《麻醉深度用于幕上肿瘤切除术麻醉监测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幕上肿瘤切除术中脑电双频谱指数监测对麻醉及麻醉后恢复质量的影响并探讨不同麻醉深度的围术期脑保护效果,为临床工作中采取适当的麻醉深度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山西省人民医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105例择期全麻下行幕上肿瘤切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05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H组(BIS50-59)、L组(BIS40-49)以及对照组:C组。叁组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入手术室后均予常规监测血压(BP)、心电图(ECG)、血氧饱和度(SpO_2)、呼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_2)、脑电双频谱指数(BIS)。气管插管后给予常规机械通气,呼吸参数调节:VT6-8ml/kg,IE1/2,FiO_280%,术中通过调节呼吸频率维持PetCO_2在(35-45)mmHg之间。试验组术中依据BIS值调节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输注速度、追加顺式阿曲库铵及舒芬太尼,维持麻醉深度稳定并满足手术需要,使术中H组BIS值维持在(50~59)范围内,L组BIS值维持在(40~49)范围内。C组BIS监测屏幕全程遮挡,麻醉医生依据个人经验调节麻醉深度。记录(1)叁组患者诱导前(T0)、气管插管后10min(T1)、切皮时(T2)、钻孔时(T3)、切开硬膜后30min(T4)、缝皮时(T5)、拔管后10min(T6)等各时间点的BIS、HR、MAP以及诱导前(T0)、钻孔时(T3)、拔管后10min(T6)的血糖值;(2)两组患者术中麻醉药用量、术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麻醉恢复期质量;(3)对患者行术前(M0)、术后第1(M1)、3(M2)及第7(M3)天的认知功能评分(MMSE评分)。结果:H组、L组及C组患者分别剔除5例,最终每组30例患者获得评估,叁组患者术前、术中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叁组患者术中BIS值比较:与试验组相比,C组患者BIS值在T2时升高明显(p<0.05),在T3,T4时降低明显(p<0.05);表明麻醉手术过程中行BIS监测,麻醉深度维持更加平稳。叁组患者HR比较:与T0比较,H组患者HR在T4-T6时升高(p<0.05);L组患者HR在T1、T4时降低(p<0.05),其余各时间点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HR在T2、T6时升高(p<0.05),T3、T4时降低(p<0.05)。叁组患者MAP比较:与T0比较,H组患者MAP在T1、T2、T3时降低(p<0.05),T6时升高(p<0.05);L组患者MAP在T1、T2、T3、T4、T5时降低(p<0.05),T6时与T0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C组患者MAP在T1、T3、T4、T5时降低(p<0.05),T6时升高(p<0.05);表明与试验组相比,C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明显;与BIS维持在50-59相比,术中BIS维持在40-49血流动力学相对平稳。叁组患者血糖值比较:与T0比较,叁组患者T3、T6时均升高(p<0.05);H组与C组各时间点血糖值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L组患者血糖值在T3、T6时较其它两组降低(p<0.05);表明术中BIS维持在40-49可以更好控制应激反应发生水平,降低围术期血糖升高程度。叁组患者术中麻醉药用量比较:叁组患者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无明显差异(p>0.05);与试验组相比,C组患者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增多(p<0.05);与H组相比,L组患者术中丙泊酚用量增加(p<0.05),顺式阿曲库铵用量降低(p<0.05)。叁组患者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H组患者术中血压偏高发生率较其它两组增加(p<0.05);C组患者术中血压偏低发生率较其它两组增加(p<0.05);与试验组相比,C组患者术中体动发生率增加(p<0.05)。叁组患者麻醉恢复期质量比较:叁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试验组相比,C组患者术后停药-呼吸恢复、停药-睁眼及停药-拔管时间增加(p<0.05);术后躁动评分增加(p<0.05);与H组相比,L组患者术后躁动评分降低(p<0.05);与试验组相比,C组患者术中知晓发生率增加(p<0.05)。叁组患者MMSE评分比较:叁组患者术后MMSE评分较术前均降低(p<0.05);H组与C组各时间点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L组术后第1、3天MMSE评分较其它两组增加(p<0.05);术后第7天叁组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术中BIS维持在40-49有利于降低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损害。结论:神经外科颅脑幕上肿瘤切除术中,使用BIS监测麻醉深度可以降低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波动幅度,减少术中麻醉药物用量,降低术中体动及术中知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围术期麻醉质量,缩短麻醉苏醒时间,减轻苏醒期躁动,提高麻醉恢复期质量。与BIS维持在50-59相比,术中BIS值维持在40-49更有利于控制术中应激反应发生水平,降低血糖升高程度,维持相对平稳的血流动力学,减轻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围术期脑保护效果更显着。(本文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期刊2019-06-02)

周华康[5](2019)在《幕上开颅肿瘤切除术后颅内感染的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近年来于我科接受幕上开颅肿瘤切除术患者病历及基本资料进行分析,寻找并明确于本科室行幕上开颅肿瘤切除术后患者出现颅内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以实施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减少此类手术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的预后及满意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于我科行幕上开颅肿瘤切除术患者2254例,根据预先设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经筛选后最终有1889例患者纳入本研究队列。本研究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及结合本人临床经验和既往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拟选取并分析以下变量为影响幕上开颅肿瘤切除术后患者出现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性别、肿瘤类型(良性、恶性)、肿瘤部位(脑表、脑实质、脑室内及前中颅底)、年龄≥60岁、围手术期输血、急诊手术、手术时间≥4h、手术次数≥2次,术后留置引流管、术前GCS评分<9分、糖尿病、围手术期应用激素治疗、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围手术期应用EN/PN/ALB、术后CT提示颅内出血。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用x2检验及Fisher’s精确概率法;对患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析各因素与幕上开颅肿瘤术后出现颅内感染的相关性。结果:(1)在纳入研究的1889例患者中有174例出现颅内感染,综合感染率为9.2%。(2)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肿瘤类型(良性、恶性),肿瘤部位(脑表、脑实质、脑室内及前中颅底),年龄≥60岁,手术时间≥4小时,手术次数≥2次,糖尿病、围手术期应用激素、术后CT提示颅内出血是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p<0.05),而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有效预防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p<0.05)。(3)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性别(男、女)、术前GCS评分<9分、围手术期输血、术后留置引流管、围手术期应用EN/PN/ALB、急诊手术是术后出现颅内感染的非相关影响因素。(4)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2)中的各相关影响因素均为影响颅内感染发生的独立因素。结论:导致幕上开颅肿瘤切除术后出现颅内感染的因素较多,包括肿瘤类型,肿瘤部位,年龄≥60岁,手术时间≥4小时,手术次数≥2次,糖尿病、围手术期应用激素、术后CT提示颅内出血,而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有效预防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各因素之间可相互作用,也可单独影响,故在围手术期应就各影响因素实施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及术前积极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以降低术后颅内感染率。(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5-01)

王琦英[6](2019)在《术中予以右美托咪定、丙泊酚对脑幕上肿瘤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脑幕上肿瘤手术患者术中予以右美托咪定、丙泊酚对其麻醉苏醒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8年11月38例脑幕上肿瘤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麻醉方案将其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19例。两组脑幕上肿瘤患者均予以外科手术治疗,研究组在诱导前输注0.5μg/kg右美托咪定,对照组给予等量无菌生理氯化钠溶液,研究组予以右美托咪定维持麻醉,对照组予以丙泊酚维持麻醉,观察气管插管前(T1)、插管时(T2)、硬脑膜切开时(T3)、拔管时(T4)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情况。结果两组脑幕上肿瘤患者T1时HR、MAP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T2、T3、T4时对照组MAP均较之前显着下降,而上述各时间点对照组HR则较之前显着上升(P<0.05);研究组T2、T3、T4时HR及MAP均较之前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T2、T3、T4时HR及MA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脑幕上肿瘤手术中予以右美托咪定能够维持患者麻醉苏醒期血流动力学稳定,有利于保障患者麻醉有效性及安全性,对确保手术疗效及预后也具有重要价值。(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期刊2019年04期)

郑灿坤,刘斌[7](2019)在《儿童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卒中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 PNET)是一种极为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胚胎性肿瘤。2017年12月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1例儿童幕上PNET并卒中,现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患儿男性,3岁11个月,因"反复呕吐1月余,加重伴不省人事10 h"入院。查体:昏迷(本文来源于《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卢煜,苏玉强,范晓英[8](2019)在《不同麻醉方案对幕上脑肿瘤切除术患者颅内压、脑灌注压及麻醉复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案对幕上脑肿瘤切除术患者颅内压、脑灌注压及麻醉复苏的影响。方法选取行幕上脑肿瘤切除术的1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麻醉方案将入选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6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芬太尼、异丙酚、罗库溴铵联合咪达唑仑的麻醉方案,研究组患者实施舒芬太尼、异丙酚、罗库溴铵联合咪达唑仑的麻醉方案,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不同时间段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CP)及麻醉苏醒期各指标变化。结果麻醉前两组患者ICP、CCP比较不存在显着差异性(P> 0.05),在插管后即刻至切皮后时间段两组患者ICP均明显升高,CCP均明显降低,开骨瓣、硬膜后两组ICP均明显降低,CCP均明显升高,但研究组显着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显着差异性(P <0.05),研究组患者麻醉苏醒期拔管时间、苏醒时间、指令下握拳、活动下肢及定向力恢复均显着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显着差异性(P <0.05)。结论舒芬太尼、异丙酚、罗库溴铵联合咪达唑仑的麻醉方案更有助于稳定患者麻醉后的颅内压及脑灌注压,避免术后苏醒延迟,在幕上脑肿瘤切除术麻醉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实用癌症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石卫琳,金煜峰,陈蓓妮,施奕敏,陈红[9](2018)在《幕上肿瘤手术患者基于加速康复护理的术前禁食方案改良》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改良术前禁食方案对幕上肿瘤手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88例幕上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95例和对照组93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术前禁食禁饮10 h。观察组术前进食含糖清流质,至术前2 h禁食禁饮。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评价患者术前口渴、饥饿程度及低血糖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前口渴、饥饿评分,术后高血糖、电解质紊乱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 <0. 05,P <0. 01)。结论改良术前禁食方案能显着改善幕上肿瘤患者术前口渴、饥饿感,减少术后应激性高血糖和电解质紊乱发生,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本文来源于《护理学杂志》期刊2018年24期)

陈冬梅,张靓,韩志强,钟海燕,范玲玲[10](2019)在《右美托咪定及七氟烷复合芬太尼对幕上脑肿瘤患者血清NSE、S-100β、MDA和SOD含量及脑氧供需平衡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及七氟烷复合芬太尼对幕上脑肿瘤患者脑氧供需平衡及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将幕上脑肿瘤患者(90例)堆积分为2组,对照组在麻醉诱导前给予生理盐水,观察组给予右美托咪定。记录麻醉诱导前(T1)、气管插管时(T2)、硬脑膜切开时(T3)、肿瘤取出时(T4)、术毕(T5)、术后24 h(T6)患者脑氧供需平衡指标,即脑氧摄取率(CERO_2)、颈内静脉球部血氧饱和度(SjvO_2)、静脉血氧含量差(Ca-jvO_2)、动脉血血氧含量(CaO_2);对比各时间点患者脑能量代谢指标,即脑乳酸氧指数(LOI)、葡萄糖摄取率(GluER)、脑乳酸生成率(Lac PR)水平。对比两组患者各时间点颈内静脉球部血清NSE、S-100β、MDA、SOD水平。结果:T3、T4、T5、T6时观察组CERO_2、Ca-jvO_2水平较对照组低,SjvO_2水平较对照组高,均为P <0. 05。观察组T4、T5时LacPR较对照组低,P <0. 05,其余指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 0. 05。T3、T4、T5、T6时观察组S-100β、NSE、MDA水平较对照组低,SOD水平较对照组高,均为P <0. 05。结论:右美托咪定能使幕上脑肿瘤患者围术期脑氧供需平衡得到改善,降低自由基水平和多种脑损伤特异性蛋白水平,有效保护脑组织。(本文来源于《现代肿瘤医学》期刊2019年02期)

幕上肿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超前镇痛对脑幕上肿瘤手术患者苏醒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行脑幕上肿瘤手术的患者60例进行研究,以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丙泊酚麻醉,观察组采用右美托咪定麻醉,对两组不同时间段血流动力学和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后警觉/镇静(OAA/S)评分、疼痛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麻醉前(T_0)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插管后(T_1)、术毕时(T_2)及气管拔除时(T_3)的血压、心率均比对照组明显更优(P<0.05);观察组苏醒、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OAA/S评分比对照组更高,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对脑幕上肿瘤手术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超前镇痛能够有效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提高患者苏醒效果,缩短苏醒、拔管时间,减轻术后疼痛程度,值得推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幕上肿瘤论文参考文献

[1].张威,张立丰,林文新,马保新.不同麻醉深度对幕上肿瘤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9

[2].周强,陈君.右美托咪定超前镇痛对脑幕上肿瘤手术患者苏醒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海峡药学.2019

[3].付强,李绍山,刘力豪,王增亮,刘波.幕上脑室及脑室旁肿瘤术后继发梗阻性脑积水的预防及治疗[J].新疆医学.2019

[4].张宏鹏.麻醉深度用于幕上肿瘤切除术麻醉监测的价值[D].山西医科大学.2019

[5].周华康.幕上开颅肿瘤切除术后颅内感染的影响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19

[6].王琦英.术中予以右美托咪定、丙泊酚对脑幕上肿瘤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临床医学.2019

[7].郑灿坤,刘斌.儿童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卒中1例[J].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2019

[8].卢煜,苏玉强,范晓英.不同麻醉方案对幕上脑肿瘤切除术患者颅内压、脑灌注压及麻醉复苏的影响[J].实用癌症杂志.2019

[9].石卫琳,金煜峰,陈蓓妮,施奕敏,陈红.幕上肿瘤手术患者基于加速康复护理的术前禁食方案改良[J].护理学杂志.2018

[10].陈冬梅,张靓,韩志强,钟海燕,范玲玲.右美托咪定及七氟烷复合芬太尼对幕上脑肿瘤患者血清NSE、S-100β、MDA和SOD含量及脑氧供需平衡的影响[J].现代肿瘤医学.2019

标签:;  ;  ;  ;  

幕上肿瘤论文-张威,张立丰,林文新,马保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