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校人才争夺战大扫描(论文文献综述)
汪庚宇[1](2019)在《完善人才工作专项述职制度研究 ——以南昌市为例》文中认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关键是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快形成人才优先发展的工作格局。在党管人才的要求下,人才工作是点多面广的系统工程,南昌根据地区发展实践,通过探索开展并不断完善人才工作专项述职制度,努力把人才工作任务“具体化”、责任“实体化”、目标“明确化”,不断增强述职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调动各级党委、组织部门、成员单位“一把手”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自觉站在人才工作前线,主动作为,敢于担当,推动人才工作不断前进。本文紧紧围绕“完善人才工作专项述职制度”主题展开。以南昌市人才工作专项述职机制及其实践为研究对象,历时近二年,通过全程组织并参加专项述职会,并深入南昌各县区(含开发区、新区)、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含下属单位)和部分人才相对集中的企业,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对人才和人才工作者进行个别访谈,获得了很多第一手资料,对人才工作专项述职工作进行了概括归纳,阐述了当前人才工作专项述职的主要做法、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总结提炼了完善人才工作专项述职制度的路径与方向,进一步提升人才工作专项述职制度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水平,并以人才工作专项述职为抓手,落实落细“党管人才”原则,推进并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发展事业中来,真正的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王蓉蓉[2](2012)在《海外人才回流与社会适应研究 ——以上海为例》文中提出自容闳、黄胜、黄宽三人赴美留学至今,中国留学生史已有164年之久。百年间中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才国际流动也随之跌宕起伏。改革开放打开国门,中国在经历了人才大量外流的惨痛经历之后,于新世纪的今天迎来了海外人才回流潮。面对世界范围内人才国际竞争的不断炙热,我们在为海外人才回流数量不断增长感到欣喜的同时,也应清楚认识到我国仍有大量人才滞留海外未归,部分已经回国的海外人才会再次外流的严峻形势。细究这些人才回流问题会发现,其实都指向同一个问题:海外人才回流行为的整个过程,包括海外人才回流意愿、回流动因以及回流后的社会适应。因此,深入研究海外人才回流意愿、动因和回流后的社会适应过程,对我国海外人才引进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对加深理解国际人口迁移理论和社会适应理论的内涵及其在我国的本土化问题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基于翔实的侨情普查数据和丰富的访谈资料,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纵向和横向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着重分析探讨了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系统梳理了中国近代以来人才国际流动的历史演变和人才外流、回流的现状。其次,在深入分析回流海外人才群体特征的基础上,从海外人才具有的不同身份入手,系统研究不同身份海外人才的回流愿意、回流动因以及回流海外人才分别在职业和经济成就、家庭和社会关系、文化认同三个方面的社会适应状况。最后,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讨论国际人口迁移理论和社会适应理论在解释我国海外人才回流行为时的适用性问题。通过对以上内容的分析,本文研究发现如下:(1)海外人才的回流行为受经济等宏观因素影响较大,本文基于微观数据的分析与前人对宏观数据的分析结果相互验证。在相同的宏观经济背景下,相比微观因素中的个人、迁移特征,家庭因素对海外人才回流行为的影响更为显着,其中配偶是否在国外,配偶的回流意愿以及子女的受教育状况对其回流行为影响较大。(2)身份不同对海外人才回流意愿有影响,但对回流动因影响不大,体现了身份背后的政治和社会福利内涵对海外人才形成了回流与否的“推力”和“拉力”。不同的个人、迁移和家庭因素对不同身份海外人才的回流意愿影响不一,但海外人才所从事的职业、配偶居住状况、配偶回流意愿、父母居住状况对三个群体均有显着影响,(3)出于个人事业发展考虑的投资型和工作型回流是海外人才选择回国的主要动因,不同的回流动因缘于海外人才的社会人口学特征、社会经济地位和家庭特征的差异。尽管投资型、工作型和家庭型回流是留学生回流的主要动因,但在其实际动因背后,制度因素和在国外的社会适应状况极大地影响着留学生的回流意愿和动因。(4)在国内相对强势的文化、制度和社会环境下,海外人才回流后社会适应过程中的能动性非常有限。海外人才回流后的社会适应过程具有有别于国内跨区域移民和普通跨境移民的特点,呈现出高期待值下的被动适应以及文化归属、经济适应、社会适应和心理适应交互作用的社会适应过程。(5)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海外人才回国后主要有三种社会适应模式:在经历了长时间的调试之后最终仍无法适应国内环境,重新返回国外或意愿再次迁移;积极主动地适应并逐渐被国内环境所同化;被动地采用出国前的“老”方式重新融入国内环境,主动且有选择地重构国外的生活方式和人际交往模式。(6)从理论层面上来说,对现有相关理论在我国的适用性问题分析表明,国际人口迁移理论对我国海外人才回流行为的解释力有限;经典社会适应理论对我国海外人才回流后社会适应问题依然适用,但对社会适应过程和社会适应结果的解释力存在一定的局限。本文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一些创新尝试:其一,从海外人才具有的不同身份入手,将研究对象具体操作化为外籍华人、华侨和留学生,从微观视角出发分析海外人才回流意愿的差异,以及影响不同身份海外人才回流意愿的因素差异。其二,在分析方法上,引入交通运输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与Arcgi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可视化地图相结合,分析回流海外人才在国内的地理空间分布与变动特征;基于海外人才数据的结构性特征,利用分层结构模型在控制国家不同对海外人才回流意愿的影响下,分析各微观因素对海外人才回流意愿的影响;借用经济社会学的弱嵌入性理论总结归纳海外人才回流后的社会适应过程及三种社会适应模式。其三,根据研究结果,探讨西方国际人口迁移和社会适应理论对海外人才回流这一本土问题的解释力度。依据海外人才回流的特点,构建海外人才回流后从文化归属、经济层面、社会层面至心理层面的返迁社会适应分析框架。
张秀明[3](2010)在《白银市人才资源开发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经济学家舒尔茨曾说过:“空间、能源和耕地并不能决定人类前途,人类的前途将由人类的才智进化来决定。”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实,从实践上证明了经济的增长,将取决于人才这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最宝贵的资源。因此,拥有一个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人才群体,是关系国家、地区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白银市作为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到九十年代中期陷于矿竭城衰的境地。自然资源的不可再生性更决定了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人力资源的开发和提升。当前,白银市在人才资源的存量、结构和培养等方面明显滞后,结构性矛盾相当突出,直接影响到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因此,开展白银市人才资源开发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理论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就白银市人才资源现状,转型期人才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及成因做了认真分析,从国内外资源型城市人才资源开发经验中收获启示,寻求理论支撑和经验借鉴,提出了白银市人才资源开发应坚持的原则并构建了白银市人才资源开发的“三方模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完善人才开发环境、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和项目带动战略等方面提出了白银市人才资源开发的对策措施。本文的结论:白银市人才资源开发首先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构建国民教育体系,加大力度提高全民素质。其次人才工作的活力取决于体制和机制,要在营造人才创业的环境,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健全人才市场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保证人才资源开发的良性发展。在重视引进人才的同时,要注意稳定使用好现有人才,盘活人才存量。最后确定将项目作为人才资源开发的重要载体,通过项目实施带动人才聚集,增强人才对项目的支撑作用,形成项目与人才的良性互动和高效耦合。
张明义[4](2002)在《加入WTO后我国人才竞争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文中指出加入WTO后 ,我国人才竞争将面临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 ,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竞争将在家门口进行 ,这是一场不平等的竞争 ,在这场竞争面前 ,我们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人才缺乏 ,特别是高层次人才严重缺乏 ,人才素质低 ,结构不合理 ,特别是入世将会加剧我国人才的外流等。为此 ,我们应实施人才战略 ,培养人才 ,吸引人才 ,留住人才 ,打赢这场没有硝烟人才竞争战争。
孙泽学[5](200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建设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为指导,以建设先进文化为宗旨,立足初级阶段的文化国情,探讨了在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建设问题。 初级阶段文化国情呈现以下特征:初级阶段文化在总体上、本质上、内涵上摆脱了传统文化,已是现代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但又未达到现代化的水准;在规模上是总量富有,人均贫困,教育水平落后,文化产业化程度低;在发展水平上,城乡、地区很不平衡;在文化格局上是多元文化并存。这种国情要求初级阶段文化建设必须从实际出发,在实践层面要稳步推进;在内容层面要与经济、政治发展相协调;在操作层面要尊重文化发展的规律;在认识上要重视对精神产品生产的管理和引导。 初级阶段文化建设在方针上,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主导;贯彻“双百”方针,既要重形式,更要重内容;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在战略上,为适应当代世界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水平,改变缄乡文化的二元结构,坚持“两手抓”,都要求我们把发展文化产业、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文化“精品”生产和文化与经济的协调互动提到战略高度来对待,使我国文化建设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初级阶段文化建设是纵向的对传统文化的现代整合和横向的对外来文化整合的统一。对民族文化的整合是创新的基础,对异质文化的整合是文化创新的催化剂。综合创新是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文化特质的内在要求,是初级阶段主导文化的品格,是时代的呼唤,同时它在我国也有着深厚的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要破除妨碍综合创新的陈旧观念,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弘扬中华文化的创新精神,吸纳西方文化的创新品质,树立全球意识,加强跨文化交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初级阶段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文化失范和文化矛盾。疗泊文化失范之症,关键在于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主旋律,加强法制和思想道德建设,积极推进文化创新,树立时代文化权威。解决面临的文化矛盾,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为初级阶段文化建设既提供了发展机遇,也带来了严峻挑战。我们要应对挑战,抓住机遇,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而审慎地参与文化全球化进程,吸收一切国家先进的文化成果,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促进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完善文化保护政策,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切忌盲目追随与国际接轨而迷失民族自我,要始终把握文化建设的大方向,与时俱进,建设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孙长缨,米扬[6](2001)在《高校人才争夺战大扫描》文中研究说明 新世纪所面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能否在人才争夺战中取得先手,已经成为一个团队在竞争中胜负的关键。离2001届大学生毕业还有100多天,争夺人才的"战幕"却已早早拉开。11月20日是"校园猎手"们的活动从地下转为公开招聘的日子,国有、外资和民营企业各使招数,上演着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多幕剧。面对今年的高校就业市场用一个字来说就是"火"。自从招聘开禁以来,以北大、清华为首的名牌高校成为各大企事业单位抢占的焦点,用人单位潮水般涌入一些大学校园,为大学生就业带来了空前的机遇。就已经开始了一个多月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应该说,近年来就业形势更为看好的一年,因此,对应届毕业生来说,如何抓住今年的大好机遇,迈好涉足社会的第一步,显得十分关键。
二、高校人才争夺战大扫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校人才争夺战大扫描(论文提纲范文)
(1)完善人才工作专项述职制度研究 ——以南昌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人才工作的重要性 |
1.2.2 党管人才的优势 |
1.2.3 党管人才的路径 |
1.2.4 实施党管人才的重要意义 |
1.2.5 开展人才专项述职对党管人才的重要意义 |
1.2.6 人才专项述职的过程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1.6 研究路线和结构安排 |
1.6.1 研究路线 |
1.6.2 结构安排 |
1.7 国内外关于人才专项述职的研究状况 |
1.7.1 国内研究状况 |
1.7.2 国外研究状况 |
1.7.3 文献评述 |
第2章 南昌市人才工作专项述职制度的建立及现实意义 |
2.1 南昌市人才工作专项述职制度的建立 |
2.2 南昌市人才工作专项述职的现实意义 |
2.2.1 通过述职传导工作压力 |
2.2.2 通过述职催生工作动力 |
2.2.3 通过述职激发工作活力 |
第3章 南昌市人才专项述职制度发展的调研与实践成果分析 |
3.1 南昌市人才工作专项述职的主体 |
3.2 南昌市人才工作专项述职的主要内容 |
3.3 南昌市人才工作专项述职的主要做法 |
3.3.1 人才工作专项述职的前期调研 |
3.3.2 人才工作专项述职之的现场述职 |
3.3.3 人才工作专项述职之的相互评议 |
3.3.4 人才工作专项述职之的测评打分 |
3.3.5 人才工作专项述职的跟踪整改 |
第4章 当前南昌市人才工作专项述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
4.1 南昌市人才工作专项述职存在的主要问题 |
4.1.1 存在述职内容千篇一律的问题 |
4.1.2 存在只做表面文章的问题 |
4.1.3 存在重会议轻整改的问题 |
4.2 原因分析 |
4.2.1 责任意识认知还不够到位 |
4.2.2 传统述职方式还有局限性 |
4.2.3 述职内容还不够具体化 |
4.2.4 组织测评中还存在随意性 |
4.2.5 结果运用还缺乏刚性约束 |
第5章 完善人才工作专项述职制度的路径探究 |
5.1 前期准备工作方面 |
5.1.1 内容范围先定 |
5.1.2 考核调研先行 |
5.1.3 述职报告先审 |
5.2 会议进行环节方面 |
5.2.1 述职会议形式上 |
5.2.2 选择参会范围上 |
5.2.3 述职点评测评上 |
5.3 述职主体要求方面 |
5.3.1 抓党委“一把手” |
5.3.2 抓组织部门“一把手” |
5.3.3 抓成员单位“一把手” |
5.4 述职内容整改方面 |
5.4.1 亮出成绩清单 |
5.4.2 查摆问题清单 |
5.4.3 落实责任清单 |
5.5 工作制度常态化方面 |
5.5.1 规范人才工作决策议事规程 |
5.5.2 规范人才工作推进规程 |
5.5.3 强化人才工作资金使用规程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1.1 制定相关策略完善人才工作专项述职路径 |
6.1.2 人才工作专项述职制度促进党管人才工作的开展 |
6.2 主要创新点 |
6.2.1 人才工作专项述职制度创新了党管人才工作体制机制 |
6.2.2 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人才工作专项述职制度 |
6.3 研究的不足与局限 |
6.4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完善人才工作专项述职制度研究调查问卷 |
附录B 完善人才工作专项述职制度研究个别访谈提纲 |
(2)海外人才回流与社会适应研究 ——以上海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表录 |
图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问题及分析框架 |
1.3 相关概念、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
1.4 创新之处 |
第二章 人才回流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研究进展 |
2.1 人才回流研究的理论基础 |
2.2 人才回流意愿和动因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2.3 人才回流后社会适应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2.4 国内外相关研究评析 |
第三章 中国人才国际流动历程 |
3.1 中国近代人才国际流动的历史演变 |
3.2 中国人才国际流动现状分析 |
第四章 上海市海外人才回流的现状及社会人口学特征 |
4.1 海外人才回流群体数量变动 |
4.2 回流海外人才来源国分布 |
4.3 海外人才回流群体性别和年龄结构特征 |
4.4 海外人才回流群体空间分布特征 |
4.5 海外人才回流群体就业状况 |
第五章 海外人才回流意愿分析 |
5.1 影响海外人才回流意愿的因素分析 |
5.2 海外人才回流意愿微观分析的研究设计 |
5.3 海外人才回流意愿微观影响因素的总体分析 |
5.4 不同身份海外人才回流意愿的微观影响因素分析 |
5.5 小结 |
第六章 海外人才回流动因分析 |
6.1 回流动因研究的方法和基本内容 |
6.2 不同年代海外人才回流动因分析 |
6.3 外籍华人回流动因分析 |
6.4 华侨回流动因分析 |
6.5 留学生回流动因分析 |
6.6 小结 |
第七章 海外人才回流后社会适应分析 |
7.1 社会适应研究的方法和基本内容 |
7.2 职业和经济成就 |
7.3 家庭和社会关系 |
7.4 文化认同 |
7.5 小结 |
第八章 结论、思考与展望 |
8.1 主要结论与政策启示 |
8.2 理论思考 |
8.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后记 |
(3)白银市人才资源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言 |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 |
(二) 研究综述 |
(三) 研究内容 |
(四) 研究方法 |
二、人才资源开发的基础概念 |
(一) 人才、人才资源的界定 |
(二) 人才资源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
(三) 资源型城市人力资源开发的必要性 |
(四) 人才资源开发中的政府职能 |
三、白银市人才队伍基本状况 |
(一) 白银市人才现状 |
(二) 白银市人才资源开发面临的现实问题 |
(三) 白银市人才资源问题的成因 |
四、它山之石-国内外资源型城市人力资源开发经验借鉴 |
(一) 国外人力资源开发经验 |
(二) 国内资源型城市人力资源开发经验 |
(三) 对白银市人才资源开发的启示 |
五、白银市人才资源开发的理论基础及可能模式构建 |
(一) 人才资源开发的理论基础 |
(二) 白银市人才资源开发模式构建应坚持的原则 |
(三) 白银市人才资源开发"三方模式"构建 |
六、白银市人才资源开发对策和措施 |
(一) 更新思想观念,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
(二) 推进素质教育,构建国民终身教育体系 |
(三) 创新人才工作机制,营造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
(四) 完善和丰富人才收入分配机制,激发各类人才的积极性 |
(五) 健全人才市场体系,有效配置人才资源 |
(六) 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 |
(七) 围绕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做好人才聚集工作 |
(八) 大力开发县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优秀实用人才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导论 |
一、 初级阶段文化国情与文化建设 |
(一) 初级阶段文化国情透视 |
(二) 初级阶段文化建设必须从实际出发 |
二、 初级阶段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
(一)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
(二)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
(三) 贯彻“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 |
(四) 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
三、 初级阶段文化建设战略 |
(一) 发展文化产业战略 |
(二)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战略 |
(三) 文化“精品”战略 |
(四) 文化与经济协调发展战略 |
四、 初级阶段文化建设的整合与创新 |
(一) 初级阶段文化建设对传统文化的现代整合 |
(二) 初级阶段文化建设对外来文化的整合 |
(三) 初级阶段文化的综合创新 |
五、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初级阶段文化建设 |
(一) 市场经济给初级阶段文化建设带来发展机遇 |
(二) 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失范与文化矛盾 |
(三)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化出路 |
六、 文化全球化与初级阶段文化调适 |
(一) 文化全球化时代的来临 |
(二) 文化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 |
(三) 文化全球化与初级阶段文化建设的矛盾、挑战与机遇 |
(四) 文化全球化与初级阶段文化调适 |
主要参考文献 |
与本论文相关的成果附录 |
后记 |
四、高校人才争夺战大扫描(论文参考文献)
- [1]完善人才工作专项述职制度研究 ——以南昌市为例[D]. 汪庚宇. 南昌大学, 2019(04)
- [2]海外人才回流与社会适应研究 ——以上海为例[D]. 王蓉蓉. 华东师范大学, 2012(11)
- [3]白银市人才资源开发研究[D]. 张秀明. 兰州大学, 2010(11)
- [4]加入WTO后我国人才竞争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 张明义. 经济问题探索, 2002(08)
-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建设研究[D]. 孙泽学. 华中师范大学, 2002(02)
- [6]高校人才争夺战大扫描[J]. 孙长缨,米扬.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