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识解论文-刘瑾,段红

话语识解论文-刘瑾,段红

导读:本文包含了话语识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情感话语,社会认知,概念整合,他心情感

话语识解论文文献综述

刘瑾,段红[1](2019)在《社会认知视角下情感话语识解的概念整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构建了社会文化因素影响话语情感识解的社会认知语言模型,从情感认知和社会外部到个体内部两个层面解释了社会文化差异如何造成了话语识解差异。这一模型中,情感记忆和价值观体系被认为是社会文化因素影响情感话语识解的核心社会认知结构。社会文化因素通过社会对待过程、社会期望过程和社会学习过程"固化"于这些认知结构中。当这些认知结构与话语交互时,将通过同理心和社会归因两个关键社会认知过程分别产生他心和我心情感识解,形成两条具体语言认知通路。本文突显了以情感社会认知本身解释情感话语加工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扩展和弥补了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范围和相关理论。(本文来源于《现代外语》期刊2019年03期)

邱文生[2](2018)在《修辞认知视域下的自由间接话语:识解与翻译》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由间接话语是一种修辞话语——一种形式、内容、效果共振的文学修辞话语。在文学语篇叙事中,它是文学性的一个重要来源,认识它,不仅要在句法层面,更要在语境层面进行考察,才能发现其在修辞认知范畴的诗学功能,揭示其在文学语篇中的诗学价值。对英语自由间接话语的修辞认知还能给修辞话语翻译实践和理论研究带来多方面的启示,归结到翻译策略上,就是在译文中重构原文自由间接话语在修辞层面上的诗学张力,进而实现其诗学价值。(本文来源于《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赵耀,曾利沙[3](2018)在《目的原则与语篇连贯分析再思考——兼论庭审互动话语连贯识解机制的理论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连贯是语篇分析的核心课题。针对目的原则与语篇连贯分析的局限性,现提出扩展式目的统摄连贯识解机制的理论方法,旨在为庭审互动话语的连贯识解机制提供更具可分析性、可描写性、可推论性的整体分析框架。(本文来源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张绍杰[4](2017)在《话语识解的认知机制:语法-语用互动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经典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交际的成功在于听话人H通过话语的命题P,基于会话原则推断出说话人S传递的交际意图Q。显然,如何识解话语的命题便成为识解说话人交际意图的关键。后格赖斯语用学提出了识解话语命题意义的不同语用过程,然而忽视了识解话语命题意义的认知机制问题。本文从语法-语用互动关系视角提出语用规约是话语识解的认知机制,试图从理论上弥补二元语用学研究的缺陷。(本文来源于《外语教学与研究》期刊2017年05期)

刘家莉[5](2017)在《基于认知参照点和识解观的批评话语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新闻语篇是大众了解时事要事的重要媒介之一,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尤为重要的角色。作为一种公共话语,新闻语篇能够达到“操纵”大众的目的。然而,并非所有的新闻报道都能够以客观公正的视角向大众呈现社会动态。简言之,媒体在进行新闻报道时或多或少会受到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批评话语分析为分析语言背后的推动力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范例。批评话语分析作为一种话语分析理论,主要研究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传统的批评话语分析主要以Halliday提出的系统功能语法为方法,研究者将重点放在语篇分析中,忽略了语篇生成与语篇理解过程中的认知机制。O’Halloran在批评话语分析理论工具的基础上提出了认知语言学与批评话语分析相结合的新方法。本文尝试通过将识解观和认知参照点相结合进一步阐述认知理论在批评话语分析中的重要性,并以《纽约时报》对巴黎气候变化大会的新闻报道为语料,尝试揭示出隐藏在新闻语篇背后的意识形态以及权力关系,并进一步探讨新闻语篇如何达到“操纵”和“迷惑”读者的目的。在运用IRC模型对所有新闻报道进行了词汇、句子、语篇以及修辞等不同层面的分析之后,本文发现《纽约时报》在对巴黎气候变化大会进行报道时,对于不同国家地区选择了不同的报道视角和方式。具体来说,《纽约时报》在报道发达国家对全球气候的贡献时表示赞扬和肯定,而对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气候问题中的努力则带有一定的偏见和歪曲。《纽约时报》通过语言向读者传递了他们的这种意识形态以及价值观等,进而达到影响读者甚至获得公众支持的目的。总之,本研究以前人对新闻语篇的研究为基础,在批评话语分析的理论下,以《纽约时报》对巴黎气候变化大会的新闻报道为封闭语料,以识解观结合认知参照点建构的IRC模型为理论框架,揭示媒体如何运用语言传递其意识形态。在话语霸权存在的新时代,揭示语言表达与意识形态以及权力之间的深层次关系,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新闻语篇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而且还能帮助大众进一步了解事实本身,更加贴近实际社会,更加理性地看待时事要事。(本文来源于《四川外国语大学》期刊2017-04-01)

张天伟,郭彬彬[6](2016)在《批评话语分析中的话语策略和识解操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认知语言学为批评话语分析的多学科、多视角研究提供了新的路径和方法。本文在Hart(2014)研究的基础上,以欧洲难民危机新闻语篇为语料分析对象,从认知视角讨论了话语策略与认知机制之间的互补关系,进而探讨了批评话语分析中的结构构型策略、框架策略、定位策略和识别策略,并补充了拓展策略。上述话语策略可以分别从图式化、范畴化、隐喻、视点框架和力动态等识解操作来解释。对话语策略的识解操作进行解读进一步验证了批评话语分析与认知语言学融合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本文来源于《外语教学》期刊2016年06期)

张蕊[7](2015)在《再论认知语言学与批评话语分析的融合——以“侧重”识解操作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张辉,江龙(2008)的基础上,探讨了该文发表后认知批评语言学的新发展。文章首先对批评话语分析在认知方面的不足进行了概括性分析,强调了将认知语言学理论运用于批评话语分析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文章在认知语言学框架下选取"侧重"识解操作,对其在话语策略的实施、话语目标的达成以及对语篇与话语实践过程之间关系的阐释性作用进行了论述。本文认为,将认知语言学与批评话语分析相融合,建立与发展认知批评语言学,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外语研究》期刊2015年06期)

万婷婷[8](2015)在《意向性识解观下庭审话语的事实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认识语言学视角提出意向性识解观以分析庭审话语背后的运作机制。以"琼于"案为例,认为原被告双方辩论话语建构的事实是受其各自不同的意向性所驱动,因此出现两相径庭的事实还原。本文基于庭审话语这一特殊的目的性,通过意向性识解观解读其背后的认知机制与事实建构,这有助于人们更理智客观地对待庭审案件,为司法人员提供新思路,论证了意向性识解观在庭审话语中的强大解释力,也丰富了识解观的理论建设。(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5年24期)

覃承华[9](2013)在《教师话语中的隐喻识解》一文中研究指出教师话语是教师在课堂上为组织和从事教学所使用的语言活动。由于隐喻具有普遍性,作为运用语言传播知识的教师自然会在教学过程中使用隐喻语言。对教师话语中的隐喻进行辨识和理解,可以培养学生的隐喻性思维及隐喻能力,对激活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兴趣以及加深对自身社会实践经验的认知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语文学刊》期刊2013年19期)

肖好章[10](2012)在《显性注意与语篇标记语学习对话语生成和识解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旨在考察听力课堂教学和课后角色扮演练习中显性注意和隐性注意这两个因素对语篇标记语(以下简称"语标")习得的作用以及这一作用对听力理解的影响。结果表明:1)听说中语标显性学习对提高听力理解有作用;2)听说结合中显性注意对语标形式和功能的掌握起作用,但在输入和输出中没有显性注意的情况下,语标的习得及其对听力理解的影响没有显着差异;3)与其他组相比,低分实验组学习进步最大。这可能说明,在外语交互环境下,显性学习隐性口语语法知识比隐性学习的效果更佳。(本文来源于《现代外语》期刊2012年04期)

话语识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自由间接话语是一种修辞话语——一种形式、内容、效果共振的文学修辞话语。在文学语篇叙事中,它是文学性的一个重要来源,认识它,不仅要在句法层面,更要在语境层面进行考察,才能发现其在修辞认知范畴的诗学功能,揭示其在文学语篇中的诗学价值。对英语自由间接话语的修辞认知还能给修辞话语翻译实践和理论研究带来多方面的启示,归结到翻译策略上,就是在译文中重构原文自由间接话语在修辞层面上的诗学张力,进而实现其诗学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话语识解论文参考文献

[1].刘瑾,段红.社会认知视角下情感话语识解的概念整合分析[J].现代外语.2019

[2].邱文生.修辞认知视域下的自由间接话语:识解与翻译[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8

[3].赵耀,曾利沙.目的原则与语篇连贯分析再思考——兼论庭审互动话语连贯识解机制的理论方法[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8

[4].张绍杰.话语识解的认知机制:语法-语用互动视角[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7

[5].刘家莉.基于认知参照点和识解观的批评话语分析[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7

[6].张天伟,郭彬彬.批评话语分析中的话语策略和识解操作研究[J].外语教学.2016

[7].张蕊.再论认知语言学与批评话语分析的融合——以“侧重”识解操作为例[J].外语研究.2015

[8].万婷婷.意向性识解观下庭审话语的事实建构[J].校园英语.2015

[9].覃承华.教师话语中的隐喻识解[J].语文学刊.2013

[10].肖好章.显性注意与语篇标记语学习对话语生成和识解的影响[J].现代外语.2012

标签:;  ;  ;  ;  

话语识解论文-刘瑾,段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