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创新意识;课堂教学;科学态度
作者简介:宋立新,白秀平,任教于山西省柳林县联盛中学。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素质教育核心内容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我国今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培养创新人才、建立创新思维的关键是教育教学,特别是中学阶段的教育教学。因为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对创新意识的建立尤为重要,因此创新意识的培养,就成为中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个永恒主题。
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承担培养创新学生的任务。学生是创新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因此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一、唤起学生强烈的创新意识
第一次接触创新这个名词,对创新的理解不外乎创造、发现新的东西,学生会产生畏惧感,认为创新不是自己的事,而是专业人士的事,因此教师首先要从心理上让学生消除这一障碍。
诚然创新包括以上内容,同样也包括利用现有知识去重现前人已经探索的发现。因此说,学生积极学习的过程也是创新,同样独立思考本身也是一种创新活动。据此,只要不墨守成规,标新立异地提出合乎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新观点、新思想、新方法都是创新。
现代创造学理论告诉我们:人人都有创新的潜能,这种潜能是可以开发和培养的。所以说创新并不神秘,离我们也不遥远。因此,课堂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营造情境,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强烈的创新思维意识。
教学时可充分利用课本知识,与学生共同探讨前人在科学发现过程中是如何提出新方案、取得新成果、建立新理论的。在教学中,只要正确引导学生开阔思想、创新实践,创新意识才会在学生的脑海中驻足,并不断得到强化,使创新变为自觉,进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创新欲望。
二、培养学生顽强的创新意志
创新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遇到问题就退却,在当今中学生中大有人在。科学成果的取得以及许多科学家的辛勤劳动,无不体现出科学创造的艰辛。发明家爱迪生经过上万次的实验,没有找到制作灯丝的原料,但他没有气馁,而是风趣地说:我没有失败,只是找到了上万种不能作为灯丝的材料。正是这种乐观、顽强的意志,才最终给我们这个世界带来一片光明。
学习中不可能不遇到一些困难,一遇困难就想退缩,这不是智者所为,没有顽强的创新意志,再新颖的创新也只能永远停留在想象之中,和许多科学家在研究问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相比,在学习中遇到的这些小事情也就微不足道了。因此树立学生顽强的创新意识是保证创新成功的基石。
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建立灵活的创新思维
良好的科学态度是创新思维的基础,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在寻求客观事物的规律中,需要严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需要及时分析试验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现象,哪怕是一个偶然的发现,否则就会与取得的新成果擦肩而过。
创新思维是创新素质的核心,在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逆向思维是有意识的从常规思维的反方向去思考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讲这需要有一定的勇气,在这方面许多科学家为我们作出了榜样。
在学习之中,学生也应有这样的勇气,发散思维是多方向的、多数量全面展开的辐射型思维方式,是创新思维最可贵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克服常规思维的单一性。对有些问题,尽管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幼稚的,甚至是错误的,但其中无不包含创新的火花。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对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具体的组织者,作为组织者在教学工作中,要力争做到以下几点,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1.课堂气氛活跃,授课内容不要太多
生动活泼的课堂,是学生愉悦接受知识的前提。因此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随时注意学生情绪的变化,适度调节课堂气氛,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意识,做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
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已经过时,每一节课教师要根据容量的大小、内容的难易、学生的理解能力、课的性质类型等诸多因素,留足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这样学生才有时间认真思考,勇于质疑,才会有创新火花的迸发。“教育效果的大小,总是与学生主动参与活动成正比,一切教育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活动,才能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精神财富。”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主导的作用比重适宜,主体作用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只有二者的协调,学生才会主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2.授课要精心,但讲的不要太透
有悬念,文章才更精彩,读者才会更多。上课也一样,精心设计授课内容,制造一些“悬念”,即适当地留一些“空白”,留给学生更大的想象和发挥的余地,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对课本知识进行重组、类化,进而达到深化。如果相反讲得太透,学生反而厌腻,仅是被动的接受,而不愿做太多的思考。
3.突出重难点、但不要太细太实
教师上课时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对一些“细节末枝”鼓励学生自觉去思考,学生在自己的劳动汗水中咀嚼“枝叶”,品尝味道,经过自己的思考,能锻炼自身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学生学习才能主动参与,对自己所学的知识才会有一种新奇的喜悦和产生不易忘怀的情感,学生越是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效果就越大,而讲得太细太实,学生要做的,教师已全部代替,这样只能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积极营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氛围,努力培育具有创新意识的土壤
作为教师首先应克服思维定势,提倡发散性思维。让老师和学生总是同出处在一个平等交流的气氛之中,学做“孩子王”。学生可以随时打断教师进行提问,甚至可以立刻进行课堂讨论,把宝贵的课堂时间用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上,培养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迷信教师和书本的良好习惯。鼓励引导学生根据当前条件和已有经验,沿着不同的角度进行学习和思考,产生大量的设想,进而提出独特的见解。
1.转变师生关系
教师的师生关系观,要从传统的“师道尊严”转变成新型的伙伴关系、朋友关系。教师应是学生的朋友和知己。只有成功地充当这一角色,才能走进学生中间,做他们中的一员和他们打成一片,这样才能洞察他们的奥秘。学生才能相信你,佩服你,这样你就能真正的了解他们的困难、苦恼、兴奋、及过失,尽情诉说出来。
教师只有掌握了学生思想脉搏的内心活动,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正确引导,帮助和启发、教育,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教学活动中来。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只有平易近人,认真虚心地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并以十分真诚的态度与他们友好地相处增进了解,使师生之间架起友谊的桥梁。
2.以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
学生是创新的主体,创新能力潜伏在每位学生的成长过程之中。只有在适宜的环境和条件下,创新能力才能被激活,从而释放出来。因此,课堂教学必须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自由、充满生命活力的民主氛围,促使学生作为一个极富独创性的主体来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3.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标新立异,就是强调别致新颖,推陈出新。这里所指的标新立异并不是脱离基础知识,一味地“求异”,而是要鼓励学生在夯实基础的同时,能用新视角、新观点重新认识学习内容,不断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对这种创新火花的迸发,教师没有作任何干预,相反,教师予以引导和鼓励,保护了学生创新意识,间接鼓励着在场所所有学生开拓思维。
由此可见,要想标新立异,必须摒除常规思维的心理障碍,避免受“定势”的影响。创新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在创新精神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思路的指引下,对学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努力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提高业务素质,以独创的教法去教学,教出具备创造能力的学生,使他们在课堂上能大胆质疑,激情辩论,友好合作,勤思乐练,努力创新,走出一条以实现“三基”为基础,提高课堂教学为目标的新时代教书育人的特色之路。
参考文献:
[1]唐海海.创新是民族的希望[J].广东教育,2000(12).
[2]陈尚平.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大胆的创新意识[J].课堂教学探讨,2001(12).
[3]周海南.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J].广东教学研究,2001(5).
作者单位:山西省柳林县联盛中学
邮政编码:033300
OntheCultivationofStudents’InnovativeQualityinClassroomTeaching
SONGLixinBAIXiuping
Abstract:Thispapermainlyexpoundstheimportanceofinnovationinclassroomteaching.Inclassroomteaching,teachersmustarousestudents’stronginnovativeawareness;cultivatestudents’doggedinnovativeawareness;helpstudentsdevelopgoodscientificattitude.
Keywords:innovativeawareness;classroomteaching;scientificattitu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