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层岩体边坡论文-张功会,言志信

顺层岩体边坡论文-张功会,言志信

导读:本文包含了顺层岩体边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顺倾层状岩体边坡,软弱夹层参数,稳定性,锚杆轴力

顺层岩体边坡论文文献综述

张功会,言志信[1](2019)在《锚杆支护顺层岩体边坡地震动破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FLAC3D探讨了地震作用下顺倾层状岩体边坡软弱夹层参数(数量S、间距D、厚度H和倾角α)对边坡稳定性与锚杆轴力的影响。研究表明:地震作用下顺倾层状岩体边坡仅沿某一软弱夹层以倾倒-滑移的破坏模式失稳破坏,软弱夹层参数的改变并不会改变其破坏模式和主要破坏面位置;S、H越大,地震作用下坡面永久位移和锚杆轴力越大,D、α越大,永久位移和锚杆轴力越小;轴力沿杆身呈"山峰"式分布,主软弱夹层处"峰值"最高;研究可为地震作用下多层软弱夹层边坡的支护和抗震设计提供有益参考。(本文来源于《煤炭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言志信,龙哲,屈文瑞,张森,江平[2](2019)在《地震作用下含软弱层岩体边坡锚固界面剪切作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FLAC~(3D)软件,以含软弱层的锚固岩体边坡为研究对象,通过修正的cable单元建模和改进剪应力提取方法,分别模拟分析了地震作用下含软弱层岩体边坡两锚固界面剪切作用及其演化。研究发现:砂浆-岩体界面上的剪应力远比锚杆-砂浆界面上的小,并均以锚杆上的中性点为界方向相反,分布很不均匀,且均在中性点附近发生突变;随边坡地震响应增强危岩中的锚固界面率先脱黏,基岩中的锚固界面紧随脱黏,且脱黏分别向锚头和锚根发展,直至拉拔段或锚固段全部脱黏锚固破坏。获得了地震波作用下边坡两锚固界面上剪应力及其分布和脱黏破坏过程,揭示了锚固界面上的剪切相互作用和锚固破坏机制,并得到了试验印证,为边坡锚固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9年07期)

孟德宇[3](2018)在《顺层岩体边坡锚固等效参数计算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锚固等效参数是进行顺层边坡锚固效果数值模拟的关键科学数据。针对锚固顺层岩体边坡中结构体和结构面刚度系数不同的实际情况,将锚杆锚固后顺层岩体边坡的锚杆、结构面、结构体的复杂体系等效为一个均质岩体。推导了节理岩体等效法向刚度系数和等效切向刚度系数计算公式。基于结构体小变形、岩体变形可迭加性及抗剪强度参数c、φ值不相关性假定,利用Coulomb抗剪强度理论推导、建立了顺层岩体边坡锚杆等效抗剪强度参数c、φ值计算公式。(本文来源于《四川建材》期刊2018年02期)

卢超波,吴明丽,梁俊[4](2016)在《顺层节理岩体边坡动态开挖稳定性数值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某公路顺层节理边坡,采用离散元软件对其动态开挖过程进行数值试验,分析了分层开挖对顺层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开挖施工过程中边坡没有产生整体失稳和塑性破坏,但开挖的水平面存在底鼓,并据此提出了边坡支护措施,为边坡支护方案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公路与汽运》期刊2016年04期)

冯树荣,蒋中明,秦卫星,赵红敏,蔡昌光[5](2014)在《江坪河水电站进水口顺层岩体边坡支护结构受力特性及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江坪河水电站进水口边坡断层、层间错动以及泥化夹层等软弱结构分布众多,构成了顺坡向的潜在滑动组合体。为确保边坡的安全稳定性,采用了预应力锚索和大截面抗滑桩对边坡进行加固处理。边坡施工过程中,部分预应力锚索轴力监测值出现超过设计吨位的现象。为分析边坡锚索和抗滑桩支护系统的可靠性,采用叁维数值分析方法对锚索和抗滑桩等支护结构的受力性态进行了系统研究。叁维数值分析结果表明顺层岩体结构边坡中支护结构部件空间受力特性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局部预应力锚索轴力长期超限失效可能引起支护系统其它构件内力增加,危及边坡稳定性;抗滑桩的内力分布与岩体层间错动和泥化夹层的空间展布密切相关。受岩体结构面影响,抗滑桩内力分布类似于连续梁受力分布特点。支护结构的空间受力特点表明支护系统设计时应该考虑边坡及支护结构的整体空间效应影响,以保证支护结构自身的安全性。(本文来源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期刊2014年06期)

李祥龙,唐辉明,王立朝[6](2014)在《顺层岩体边坡地震动力破坏离心机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相似材料分别制作只含有非连续的层面和同时含有非连续的层面和非贯通的次级节理顺层岩体边坡小比例物理模型,进行离心机动力试验,研究边坡的动力响应和破坏机制以及非连续层面和次级节理对其的影响。试验结果证明:顺层边坡的动力响应对地震波的频率和边坡内部结构面的发育特征敏感,边坡结构面发育越复杂,边坡对地震波的频率响应越复杂,地形放大效应也越明显;顺层边坡的动力稳定性和破坏机制受结构面发育特征控制,含有次级节理的边坡动力稳定性更低,破坏范围也更浅,在破坏过程中还会出现次级节理的张拉破坏导致的岩体内部解体破碎,可能诱发岩石碎屑流。(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刘云鹏,邓辉,黄润秋,宋金龙,袁进科[7](2012)在《反倾软硬互层岩体边坡地震响应的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反倾软硬岩体互层边坡是公路建设中经常遇到的一类边坡,在不利条件下有失稳破坏的可能,特别是在坡脚受到扰动、降雨、地震等作用时。以"5.12"地震期间都汶公路(都江堰—汶川)上一处边坡的地震响应为例,采用离散元UDEC软件对其进行模拟,系统研究了其地震响应的变形破坏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地震作用下,软弱岩层挤压变形强烈,有向外剪出的趋势。同时,在地震波反复拉张作用下,软弱岩层位置容易开裂,成为坡体变形破坏的优势拉裂区域。地震波加速度、速度随高程变化放大显着,在坡体表部位移量随高程增高而逐渐增大。就整体而言,岩体内部的节理裂隙进一步张开,并产生了一些新的裂隙,弯曲倾倒有加剧的趋势;而坡表覆盖层普遍具有表部拉张开裂和掉块现象,特别是在地形几何形态突变处,破坏更为显着。(本文来源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期刊2012年03期)

唐红梅,陈洪凯,曹卫文[8](2011)在《顺层岩体边坡开挖过程模型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边坡开挖引起的变形及应力调整规律是边坡安全监控的科学依据,模型试验是揭示公路高切坡变形与应力变化规律的重要途径,针对巫山至巫溪公路k88段岩体高边坡,通过相似模型试验探讨边坡开挖过程中坡内位移和应力变化规律。通过相似材料试验获得了模型试验相似材料,配合比"硼砂:水:砂:水泥:石膏"为0.01:1:7.705:0.384:0.900,构建了几何相似比1:30的物理试验模型,提出了与实际工程一致的边坡3次开挖工况。试验结果表明,开挖过程中高切坡位移峰值突增现象显着,达到稳定状态的时间4d左右,而应力则成波动衰减状态,10d以后仍然存在衰减趋势;基于开挖过程中边坡变形和应力的不一致性及应力调整的持续性变化规律,提出了岩质边坡以叁维应力监测为主、位移监测为辅的边坡监测优化方案。(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1年02期)

曹卫文[9](2009)在《顺层岩体边坡开挖过程模型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水利水电工程、采矿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发展迅猛,在这些工程建设中,往往会由开挖而形成大量的高陡边坡,但是,在开挖或营运过程中,这些高边坡经常发生变形失稳现象,在这些失稳边坡当中,又是以顺层岩体边坡占多数。因此,深入研究顺层岩体边坡在开挖过程中的工程特性对我们实际工程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针对公路顺层边坡的特点,运用理论分析、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对公路顺层边坡的分类、破坏模式与变形发生机制、开挖过程位移变化规律、开挖过程中应力变化规律、开挖过程中出现的破坏现象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在现场实地考察和地质勘察报告的基础上,将开挖岩体顺层边坡分成2大类(顺层岩体边坡、岩土复合顺层型边坡)5小类。2、依据岩性及其组合、岩体结构、岩体强度、结构面间距、结构面走向与边坡走向的关系、结构面倾角与坡角的关系等各种不同组合情况具体分析了开挖顺层岩体边坡可能的破坏模式,包括整体滑动、顺层滑动、楔形体滑动等。3、针对开挖顺层岩体边坡两种典型的破坏模式(滑动破坏、溃屈破坏),从单层或多层岩体的受力情况来分析,分别建立了滑动破坏的极限平衡表达式和单层、多层岩体发生溃屈破坏的弹性曲线微分方程。4、以典型顺层岩体边坡为研究对象,配制出了与该边坡岩体物理力学性质相似的相似材料,并设计出了反力系统来加载坡内由自重应力水平方向的分量。5、分叁阶段来开挖相似模型试验,采用边开挖边量测的方法来测开挖过程中坡内位移、应力的变化规律。第一阶段完成后5小时内,沿坡临空面方向位移量较大,随后在4天内基本上趋于收敛。应力则开挖卸荷后变化很大,坡内有些量测点的应力并不是一直减少,而是时大时小的,这是由于相邻点之间发生了应力转移的缘故,但是最终是减小的趋势,应力收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第二、叁阶段开挖后的情况与第一阶段开挖后的情况基本一致,只是位移、应力的变化数值没有第一阶段变化量大。6、利用FLAC3D模拟实际工程路段,得出开挖过程中坡内位移、应力变化情况。其结果与模型试验的结果相比较可得出:随着开挖的进行,位移、应力变化发展趋势两种手段得到的结果是基本一致的,位移在数值上相当接近;比较对应点最大、小主应力值,可以得出模拟结果比实际量测结果反分析得出的结果要小3~5倍。7、模型试验分叁阶段开挖后,坡脚出现了应力集中现象,并在第二层岩体处发生了滑动破坏,坡体后缘出现了拉-张裂缝,这与施工现场边坡后缘出现裂缝的现象是一致的,从FLAC3D后处理图可以看出坡体后沿出现了明显的拉-张裂缝,并在层间发生了滑动破坏。(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期刊2009-04-01)

肖克强,李海波,刘亚群,夏祥,张磊奇[10](2007)在《地震荷载作用下顺层岩体边坡变形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二维离散元程序UDEC计算了地震荷载作用下边坡的位移,并将计算结果与Newmark法计算结果及震后现场实测值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Newmark法计算得到的位移值较实测值偏小,离散元计算得到的位移结果较Newmark法更接近于实测值。在此基础上,初步分析了地震荷载作用下坡高、坡角、岩层倾角等因素对顺层岩体边坡位移的影响规律。由分析结果可知,地震荷载下顺层岩体边坡的位移并不随坡高增加而单调增大,在坡高约100 m时位移达到最大值,坡高超高100 m位移反而有所降低;当坡高超高200 m后,位移随坡高的变化幅度不大,顺层岩体边坡的位移随坡角增加而单调增大。随岩层倾角增加边坡位移明显增大;当岩层倾角大于层面内摩擦角时,随着岩层倾角的增大,边坡变形增长幅度明显增大。(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07年08期)

顺层岩体边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FLAC~(3D)软件,以含软弱层的锚固岩体边坡为研究对象,通过修正的cable单元建模和改进剪应力提取方法,分别模拟分析了地震作用下含软弱层岩体边坡两锚固界面剪切作用及其演化。研究发现:砂浆-岩体界面上的剪应力远比锚杆-砂浆界面上的小,并均以锚杆上的中性点为界方向相反,分布很不均匀,且均在中性点附近发生突变;随边坡地震响应增强危岩中的锚固界面率先脱黏,基岩中的锚固界面紧随脱黏,且脱黏分别向锚头和锚根发展,直至拉拔段或锚固段全部脱黏锚固破坏。获得了地震波作用下边坡两锚固界面上剪应力及其分布和脱黏破坏过程,揭示了锚固界面上的剪切相互作用和锚固破坏机制,并得到了试验印证,为边坡锚固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顺层岩体边坡论文参考文献

[1].张功会,言志信.锚杆支护顺层岩体边坡地震动破坏分析[J].煤炭技术.2019

[2].言志信,龙哲,屈文瑞,张森,江平.地震作用下含软弱层岩体边坡锚固界面剪切作用分析[J].岩土力学.2019

[3].孟德宇.顺层岩体边坡锚固等效参数计算方法研究[J].四川建材.2018

[4].卢超波,吴明丽,梁俊.顺层节理岩体边坡动态开挖稳定性数值试验研究[J].公路与汽运.2016

[5].冯树荣,蒋中明,秦卫星,赵红敏,蔡昌光.江坪河水电站进水口顺层岩体边坡支护结构受力特性及稳定性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4

[6].李祥龙,唐辉明,王立朝.顺层岩体边坡地震动力破坏离心机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

[7].刘云鹏,邓辉,黄润秋,宋金龙,袁进科.反倾软硬互层岩体边坡地震响应的数值模拟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2

[8].唐红梅,陈洪凯,曹卫文.顺层岩体边坡开挖过程模型试验[J].岩土力学.2011

[9].曹卫文.顺层岩体边坡开挖过程模型试验[D].重庆交通大学.2009

[10].肖克强,李海波,刘亚群,夏祥,张磊奇.地震荷载作用下顺层岩体边坡变形特征分析[J].岩土力学.2007

标签:;  ;  ;  ;  

顺层岩体边坡论文-张功会,言志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