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冲动论文-冯攀

死亡冲动论文-冯攀

导读:本文包含了死亡冲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叁岛由纪夫,幼年经历,美学理念,武士道

死亡冲动论文文献综述

冯攀[1](2016)在《叁岛由纪夫的死亡冲动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叁岛由纪夫作为一位极富争议的日本文学大师,人们不仅惊异于他那怪诞的美学理念,更着迷于他富有戏剧性的一生,尤其是当他在1970年通过切腹自杀来结束自己一生的时刻,整个世界都被这个个子矮小却肌肉发达的日本人所震惊。本文将通过四个方面的论述来阐释是什么最终导致叁岛走上了这条自杀的不归路。(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期刊2016年01期)

司马利他[2](2014)在《寻死冲动和预知死亡的谜与惑》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何看待自己产生的寻死冲动?如果预知到"死神"很快要显灵,我们有办法阻止它吗?有过寻死冲动的人其实很多据北京一家媒体报道,一福建男青年在北京游历2天后,登上国贸附近的富尔大厦顶楼俯瞰京城全景,随后突然产生了纵身跃下的冲动,幸好被及时赶到的警察和大厦工作人员救下。事后男青年告诉,说他在顶层看到美丽的景色后,顿时很想融入其中,于是迸发了跳下去的冲动。这一则消息刊出后,立即在网络上被几百家网站和论坛转载,而且引来很多网友前来跟帖。令人惊讶的是,近92%的网友非但没有嘲笑想跳楼的男青年,反倒对其表示"很理解"。例如一位网友留(本文来源于《大科技(科学之谜)》期刊2014年05期)

林琳[3](2011)在《15-35岁农村青年冲动性人格特质与自杀死亡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选取农村地区自杀死亡者为病例组,应用病例对照设计和心理解剖方法,对目标人自杀前冲动性人格特质进行研究,根据目标人的冲动性人格特质得分比较自杀组与对照组的差别,自杀组内高冲动组与低冲动组的差别,以及影响目标人冲动性人格特质的生物学因素和心理因素,旨在深入探讨冲动性人格特质在自杀死亡中的重要作用。方法:序贯抽取辽宁省6个县自2005年6月1日-2007年12月31日期间自杀死亡的全部病例,对照组按6个县年龄与性别人口比例抽样,纳入本研究的病例和对照各162例。病例和对照分别选取两个知情信息人,对病例及对照的信息人以及对照本人进行半结构式心理解剖访谈。结果:(1)自杀组冲动性人格特质总分和非功能性冲动得分高于对照组,功能性冲动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不同性别人群的冲动性人格特质的病例对照比较结果与总体一致,?自杀组中男性功能性冲动得分低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自杀组和对照组中15-24岁组冲动性人格特质总分高于25-35岁组,差异边缘性显着。(4)自杀组中无精神障碍人群在冲动性人格总分上高于精神障碍人群且差异边缘性显着,功能性冲动得分高于精神障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自杀组中,与低冲动组比较,高冲动组在应对方式量表中,逻辑分析、积极评估、指导支持和问题解决方面得分显着低,认知回避、接受放弃、发泄情绪方面得分显着高。(6)功能性冲动和受教育程度作为自杀的保护性因素进入方程,非功能性冲动、农药、精神障碍作为自杀的危险因素进入方程。?结论:(1)农村青年自杀死亡者的冲动性人格特质得分高于正常人,在无精神障碍人群中冲动性人格特质得分显着高。(2)农村青年自杀死亡者中,高冲动性人格特质的心理特征表现为社会支持较低、应对方式不良、在急性负性生活事件诱发之后,出现自杀行为。(3)农村青年自杀死亡者中,非功能性冲动人格特质是其危险因素,功能性人格特质是其保护因素。(本文来源于《大连医科大学》期刊2011-04-01)

何同彬,欧阳江河[4](2010)在《若无死亡冲动,别去碰诗》一文中研究指出时间:二○○九年十一月十七日晚地点:南京大学安中楼壹咖啡馆、赴南京禄口机场的汽车上八十年代,一种生命氛围何同彬:我记得在一个采访中,您曾经说八十年代就像是发了一场天花。为什么这么评价八十年代呢?是随意性的,还是经过思考的?欧阳江河:随意的,一个闲谈中间简(本文来源于《当代作家评论》期刊2010年04期)

冯静[5](2006)在《心理专家称:人人都有死亡冲动》一文中研究指出$T你曾经有过从高处跳下的冲动么?曾经想投身飞驰的车流么?曾经不可遏抑地想到自己被溺死、被刀割的场面么?你可能会觉得这些极端的做法太“BT”,非“正常人”所为;但“咬指甲”、“想文身”这类的想法是不是很常见呢?至少,“钱财乃身(本文来源于《北京科技报》期刊2006-07-12)

林茨[6](2005)在《知性源于何处?》一文中研究指出《故园》李玉祥摄影 王鲁湘撰文/浙江摄影出版社2005年4月第1版/160.00元。  英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奈保尔在他的印度游记中,对20世纪印度“知性枯竭”的景况表现出极大的悲怆(本文来源于《中国图书商报》期刊2005-09-09)

刘京亮,李维[7](1994)在《一念之差——冲动中的死亡档案》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个喷嚏、几根黄瓜、一段丝瓜藤、一块香蕉皮……这些极不起眼的小物事,竟然会酿成一桩桩血案!一念之差造成的悲剧,既伤害了别人,也葬送了自己。(本文来源于《警察天地》期刊1994年10期)

死亡冲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如何看待自己产生的寻死冲动?如果预知到"死神"很快要显灵,我们有办法阻止它吗?有过寻死冲动的人其实很多据北京一家媒体报道,一福建男青年在北京游历2天后,登上国贸附近的富尔大厦顶楼俯瞰京城全景,随后突然产生了纵身跃下的冲动,幸好被及时赶到的警察和大厦工作人员救下。事后男青年告诉,说他在顶层看到美丽的景色后,顿时很想融入其中,于是迸发了跳下去的冲动。这一则消息刊出后,立即在网络上被几百家网站和论坛转载,而且引来很多网友前来跟帖。令人惊讶的是,近92%的网友非但没有嘲笑想跳楼的男青年,反倒对其表示"很理解"。例如一位网友留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死亡冲动论文参考文献

[1].冯攀.叁岛由纪夫的死亡冲动探究[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6

[2].司马利他.寻死冲动和预知死亡的谜与惑[J].大科技(科学之谜).2014

[3].林琳.15-35岁农村青年冲动性人格特质与自杀死亡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1

[4].何同彬,欧阳江河.若无死亡冲动,别去碰诗[J].当代作家评论.2010

[5].冯静.心理专家称:人人都有死亡冲动[N].北京科技报.2006

[6].林茨.知性源于何处?[N].中国图书商报.2005

[7].刘京亮,李维.一念之差——冲动中的死亡档案[J].警察天地.1994

标签:;  ;  ;  ;  

死亡冲动论文-冯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