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胫腓骨开放性骨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开放性胫腓骨骨折,临床效果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
胫腓骨开放性骨折论文文献综述
孟飞,黄亚生[1](2019)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临床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胫腓骨骨干骨折是全身骨折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胫骨是身体用来承担重量并与股骨相连的骨骼,腓骨与小腿肌肉相连,也有承担重量的作用。压砸、冲撞、打击致伤等多为引起其中下部骨折的常见原因。外伤严重、创面大、易被污染、骨折端粉碎性强等常为胫腓骨骨折的突出特点与显着临床表现[1,2]。大多数开放性骨折患处出现破裂于皮肤或黏膜,导致外界与其相通。本病具有创伤严重、非常痛苦、易导致血流不通等特点,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会导致许多更严重的损伤。旨在(本文来源于《山西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21期)
熊树鸿,宋志会,刘翠婷,陈进,袁健冰[2](2019)在《外固定支架在Gustilo Ⅲ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分期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及对预后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在GustiloⅢ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分期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9年1月东莞康华医院收治的80例GustiloⅢ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髓内钉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外固定支架法分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踝关节功能优良率、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愈合时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愈合时间为(15.89±1.89)周,短于对照组的(30.89±3.23)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2.50%,低于对照组的3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GustiloⅢ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中采取外固定支架法分期治疗的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其踝关节功能优良率、膝关节功能优良率,缩短愈合时间,并且能有效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当代医药》期刊2019年31期)
王磊[3](2019)在《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急诊手术治疗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急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式,对我院2017年7月初~2018年6月底接受诊疗的50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均开展急诊手术治疗,术后,为患者随访1年,对患者临床指标变化情况进行细致观察、详细记录、综合分析。结果:本组探究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治疗优良率分别是(110.2±2.5)min、(1525.6±52.6)ml、(1100.4±20.3)ml、(23.5±2.5)d、4.00%(2/50)、(126.5±14.5)d、98.00%(49/50)。结论: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急诊手术治疗效果较为理想。(本文来源于《人人健康》期刊2019年21期)
张伟业,万春友,张涛,王明杰,刘钊[4](2019)在《外固定器轴向载荷分担比测试在Taylor空间支架外固定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外固定器轴向载荷分担比测试在Taylor空间支架外固定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60例,按照入组顺序随机分为力学测试组和常规方法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由同一组医师行TSF外固定手术治疗。力学测试组患者于术后12周X线片显示骨折端有连续性骨痂连接时,开始行外固定器轴向载荷分担比测试,每2周测试1次。当外固定器轴向载荷分担比为5%~10%时,每日在非完全负重下松开TSF的6根连接杆上的各个关节,患者扶拐活动30 min给骨折断端加压,然后在完全负重下紧固TSF各关节。当外固定器轴向载荷分担比<5%时,松开TSF各关节,在每日锻炼30 min的基础上适度增加锻炼时间,锻炼后不再紧固TSF各关节,即模拟拆架。模拟拆架2周后,外固定器轴向载荷分担比仍<5%、X线片示骨折端无移位,且患者局部无疼痛、热、肿等表现时,拆除TSF。常规方法组患者术后按照常规方法,根据骨折愈合时间、影像学检查结果以及临床医师经验评价骨折愈合程度,骨折达到临床愈合标准时拆除TSF。记录2组患者的TSF固定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13个月,中位数8个月。力学测试组患肢轴向载荷分担比降至5%~10%的时间为(19.57±1.95)周、降至5%以下的时间为(23.07±2.26)周,TSF固定时间短于常规方法组[(24.67±1.42)周,(33.47±2.63)周; t=15.851,P=0.000]。2组患者骨折均愈合,力学测试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常规方法组[(20.90±2.48)周,(31.2±2.79)周; t=14.869,P=0.000]。力学测试组术后发生针道感染2例、骨折延迟愈合2例(愈合时间分别为30周、32周),常规方法组术后并发针道感染3例、骨折延迟愈合4例(愈合时间分别为37周、37周、40周、41周),针道感染者均经换药等处理后针道愈合;均未发生外固定架松动、断裂及骨折移位、再骨折等并发症;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02,P=0.317)。结论:采用TSF外固定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术后根据外固定器轴向载荷分担比的测试结果逐步拆除外固定架,可缩短TSF固定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安全可靠。(本文来源于《中医正骨》期刊2019年10期)
王珺琛,曹湘予,杨玉山,申大幸,李帅志[5](2019)在《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胫骨大段骨缺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胫骨大段骨缺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8年6月至2017年4月,采用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胫骨大段骨缺损患者19例,男16例,女3例;年龄9~46岁,中位数28岁。胫骨缺损部位位于胫骨中上段3例、中段11例、中下段5例。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7例,骨折内固定后并发急性骨髓炎1例。彻底清创,测量胫骨缺损长度。待创面感染控制、愈合后,行胫骨截骨、Ilizarov外固定架固定手术,术后即开始按照1 mm·d~(-1)的速度进行骨搬移,直至骨缺损两断端接触后,继续搬移10 d,给骨折端加压。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依据Paley等制定的标准从是否有明显跛行、僵硬性踝关节马蹄畸形、软组织营养障碍、肢体疼痛、肢体运动功能障碍5个方面评价疗效。结果:本组19例患者,清创后胫骨缺损长度6~21 cm,中位数9 cm;外固定时间12~25个月,中位数18个月。19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50个月,中位数32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0~26个月,中位数14个月;其中11例患者在骨搬移完成、骨折端加压后3个月骨折仍不愈合,切开行髂骨植骨术,其中2例改为钢板内固定、1例改为单边外固定架固定,术后6~8个月骨折均愈合。植骨术后并发切口皮肤坏死2例,清创后1例行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1例经皮肤牵张器拉拢后创面均愈合;并发针道感染5例,经换药和更换克氏针处理后感染控制。末次随访时,根据上述标准评价疗效,本组优5例、良10例、可4例。结论: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胫骨大段骨缺损,可填充骨缺损,有利于骨折愈合和患肢功能恢复,并发症少。(本文来源于《中医正骨》期刊2019年10期)
张金峰[6](2019)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以108例2016年12月~2018年11月经临床确诊为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包含54例患者。观察组采取骨外固定支架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拉力螺钉内固定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实施骨外固定治疗,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实施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治疗总有效率为74.07%,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实施骨外固定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为14.81%,对照组实施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为25.9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显着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能够提高患者的疗效,减少并发症。(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期刊2019年18期)
张伟业,万春友,张涛,王明杰,刘钊[7](2019)在《轴向载荷分担比测试指导Taylor空间支架治疗成人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研究轴向载荷分担比测试指导Taylor空间支架治疗成人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了2016年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0例成人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病例,根据骨折术后是否行轴向载荷分担比测试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致伤原因、骨折类型、受伤至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TSF使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2个月,平均8.03个月。实验组患者TSF使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显着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实验组发生针道感染2例、骨折延迟愈合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对照组发生针道感染3例及骨折延迟愈合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3.3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7>0.05)。结论轴向载荷分担比测试指导Taylor空间支架力学测试治疗成人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可以有效促进骨折愈合,减少骨折愈合时间,降低患者带架时间,节约医疗资源,可进行广泛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2019楚天骨科高峰论坛暨第二十六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9-10)
张伟业,万春友[8](2019)在《Taylor外固定空间支架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Taylor外固定空间支架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临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1年8月至2014年7月,采用Taylor空间支架外固定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25例,男18例、女7例;年龄22~54岁,中位数27岁;左侧10例,右侧15例。Gustilo骨折分型,Ⅱ型9例、ⅢA型13例、ⅢB型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0.5~5 h,中位数3.5 h。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本文来源于《2019楚天骨科高峰论坛暨第二十六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9-10)
张洪亮,曹海鲲[9](2019)在《计算机辅助Taylor空间支架治疗复杂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Taylor空间支架治疗胫腓骨开放骨折术后运用计算机辅助复位的临床疗效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2018年3月于我科救治的60例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符合单侧小腿开放骨折,开放性骨折30例(GustiloⅡ型21例,Ⅲ型9例);闭合性骨折30例(Tscherne分级2级19例,3级11例)。根据治疗方式差异分实验组A(30例,计算机辅助Taylor外固定架治疗)和对照组B(30例,内固定钢板治疗)。A组术中简单闭合复位安装Taylor外架,术后应用计算机测量相关参数,计算连杆数据处方精确复位断端,12周后应用计算机辅助动力化;B组按传统手术方法,术中有限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术后常规恢复治疗。统计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外架拆除及骨折愈合时间。定期随访,术后14月参照Johner-Wruhs评价标准评定患肢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6-19个月,平均13.19±3.03月。骨折均达愈合标准,A组术后4例针道感染,3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B组术后存在5例术后感染及5例下肢静脉血栓。对症治疗后均好转。A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外固定带架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均显着小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计算机辅助Taylor空间支架治疗胫腓骨开放骨折能有效的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并发症,避免二次损伤软组织,同时能有效缩短患者带架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为骨折愈合提供良好环境,减轻患者就医痛苦,对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是一种极好的治疗方案。(本文来源于《2019楚天骨科高峰论坛暨第二十六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9-10)
张永先,禚文昆,桑成[10](2019)在《外固定架结合负压引流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回顾分析外固定架结合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 VSD)治疗GustiloⅡ~Ⅲ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该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治疗优势。方法:收集2013年12月至2018年12月济南军区总医院骨创伤科收治的GustiloⅡ~Ⅲ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符合纳入标准的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Ⅱ型32例,Ⅲa型16例,Ⅲb型6例,Ⅲc型2例;其中31例患者软组织损伤创面接受VSD治疗,为负压封闭引流组(治疗组、A组)。25例患者创面接受传统换药治疗,为传统换药组(对照组,B组)。各组间性别、年龄无明显差异。所有患者二期依据创面情况采用二期缝合、游离植皮、带蒂皮瓣、游离皮瓣或肌皮瓣封闭创面。结果:56例患者术后经过3~24个月的随访。治疗组(平均14.18±2.87天)达到二期封闭创面所需条件,平均更换VSD辅料(2.23±1.20次),骨折平均愈合时间(13.42±3.19周);对照组(平均17.61±2.97天)达到二期封闭创面所需条件,平均换药(8.54±3.95次),平均骨折愈合时间(16.30±3.16周)。结论:外固定架结合负压引流治疗GustiloⅡ~Ⅲ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早期稳定骨折端,减少了对骨折端血运的破坏,与传统换药相比,采用VSD技术使开放的软组织创面得到早期修复,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文来源于《2019楚天骨科高峰论坛暨第二十六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9-10)
胫腓骨开放性骨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在GustiloⅢ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分期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9年1月东莞康华医院收治的80例GustiloⅢ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髓内钉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外固定支架法分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踝关节功能优良率、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愈合时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愈合时间为(15.89±1.89)周,短于对照组的(30.89±3.23)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2.50%,低于对照组的3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GustiloⅢ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中采取外固定支架法分期治疗的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其踝关节功能优良率、膝关节功能优良率,缩短愈合时间,并且能有效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胫腓骨开放性骨折论文参考文献
[1].孟飞,黄亚生.中西医结合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临床效果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9
[2].熊树鸿,宋志会,刘翠婷,陈进,袁健冰.外固定支架在GustiloⅢ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分期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及对预后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9
[3].王磊.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急诊手术治疗效果[J].人人健康.2019
[4].张伟业,万春友,张涛,王明杰,刘钊.外固定器轴向载荷分担比测试在Taylor空间支架外固定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中的应用[J].中医正骨.2019
[5].王珺琛,曹湘予,杨玉山,申大幸,李帅志.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胫骨大段骨缺损[J].中医正骨.2019
[6].张金峰.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
[7].张伟业,万春友,张涛,王明杰,刘钊.轴向载荷分担比测试指导Taylor空间支架治疗成人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疗效观察[C].2019楚天骨科高峰论坛暨第二十六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8].张伟业,万春友.Taylor外固定空间支架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临床应用[C].2019楚天骨科高峰论坛暨第二十六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9].张洪亮,曹海鲲.计算机辅助Taylor空间支架治疗复杂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疗效观察[C].2019楚天骨科高峰论坛暨第二十六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10].张永先,禚文昆,桑成.外固定架结合负压引流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研究[C].2019楚天骨科高峰论坛暨第二十六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