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有限理性建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交通工程,有限理性模型,路径选择试验,实时路况信息
有限理性建模论文文献综述
李涛,关宏志[1](2018)在《路况信息发布时出行者有限理性路径选择行为及建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实时路况信息的提供,有助于出行者对不同路径效用的判断,但由于信息的模糊性以及出行者有限的计算能力,出行者的决策行为在某些情况下依然是有限理性的,即不能选择效用最大路径。因此,本研究基于西蒙的有限理性理论,假设出行者不能完全预测全部备选方案的后果,即实现效用最大化,提出了有限理性模型,并设计试验,验证交通领域路径选择中有限理性的决策行为。试验中,每次出行前向被试者发布实时路况信息,记录被试者的决策结果、决策时间等数据,分析其有限理性路径选择行为,并建立有限理性路径选择模型描述其有限理性特性。研究发现出行者在两条路径效用差小于一定阈值时无法实现理性判断,实现效用最大化,只能随机选择;在效用差大于该阈值时才可进行理性判断,实现效用最大化。根据这一现象,将原有Logit模型效用最大化假设松弛为有限的效用最大化假设,并建立有限理性下的Logit模型(BRBL模型)。通过对模型研究分析,发现模型在0点附近的敏感度要小于传统Logit模型。通过分别对BRBL模型和BL模型进行标定,发现改进后的模型可以解释出行者路径选择决策中的一些有限理性行为,而且标定结果显示模型精度优于传统的BL模型,在路况信息提供下的路径选择问题,新的模型更为适用。(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科技》期刊2018年03期)
樊春霞[2](2017)在《基于有限理性的城市居民出行路径选择行为建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交通系统是一个复杂系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居民的交通出行日益艰难,交通拥堵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城市病”,扭转城市交通问题治理过程中“政府失灵”的局面迫在眉睫。因此,有必要从微观层面分析出行者的出行行为机理,寻找合理诱导出行者出行的良方,从而诊治城市交通中存在的弊病,科学制定和实施交通管理策略,有效缓解城市交通问题。城市交通出行行为研究为城市交通领域研究的核心问题。首先,本文从行为科学理论着手,剖析了城市居民出行行为过程与出行决策心理过程。在仔细研读了大量文献资料和深入理解出行领域基础知识后,总结了出行路径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划分成显变量和潜变量两类。详细介绍了出行者人格特质、风险偏好等潜变量影响因素,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建立了路径选择潜变量模型,量化研究了心理潜变量对路径选择的影响机制。设计了城市出行路径选择调查问卷,做了出行路径选择行为实证研究。其次,在有限理性假设下,基于累积前景理论提出了考虑出行者风险偏好的路径选择模型。结合出行选择过程中的实际情形,模型中设定了两个参考点,给出了参考点确定方法,分析了参考点的现实意义。构建了相应的多参考点价值函数,确定了决策权重函数,建立了出行路径选择模型。通过算例对建立的模型进行了验证,分析了出行者出行可靠性要求不同时,对路径选择结果造成的不同影响。最后,基于Agent技术,将交通系统中的主体抽象成仿真软件模型中对应的Agent,结合出行路径选择过程设计了仿真实验流程。应用Net Logo6.0软件对出行路径选择行为进行了微观层面的仿真。本文包括实证分析和理论建模两部分。实证分析在有限理性假设前提下,借助问卷调查结果和结构方程模型,探索了出行者的出行路径选择行为机理;理论建模在累积前景理论框架下构建决策模型并仿真,拓宽了路径选择问题的研究思路,为交通管理和交通系统优化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期刊2017-05-24)
王伟[3](2014)在《基于有限理性的出行行为建模与均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出行者的决策行为直接影响着城市交通网络中的交通流量分布状态。对出行者的交通出行行为进行研究,是城市交通规划、交通需求管理和交通网络设计等研究的基础。本文在出行者有限理性的假设下,分别基于满意决策准则和累积前景理论对出行行为进行分析和建模,研究出行者的选择行为与交通网络流量分布的相互作用规律,探索交通需求管理策略,引导出行者的选择行为以达到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目的。具体来讲,本论文的研究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了双模式网络中出行者有限理性的方式选择行为,建立了基于有限理性的双模式选择均衡模型,分析了最坏的、最好的和一般的叁种情况下的均衡解,基于决策者不同的风险偏好(风险追求、风险中性和风险厌恶)研究了道路收费和公交票价策略,分别建立了优化道路收费水平的最小化最大值、最小化最小值和最小化平均值模型,运用了指南针搜索算法进行求解,通过算例分析了出行者基于有限理性的选择行为特性和决策者基于风险偏好的道路收费策略对系统总成本的影响。(2)假设双模式网络中交通需求是不确定的,出行者是有限理性的,他们在选择交通方式时会综合考虑出行成本的均值和方差,并且有可能会在一个合理的阈值范围内选择感知出行成本比较高的交通方式,构建了优化公交票价的双层规划模型,上层以系统总成本均值最小为目标,下层为基于风险偏好和有限理性的方式选择均衡模型,运用了灵敏度算法进行求解,给出算例分析了需求的不确定性和出行者的有限理性对交通方式分担、公交票价和系统总成本的影响。(3)在经典瓶颈模型的基础上,将“最早可接受的到达时间”、“最理想的到达时间”和“工作开始时间”作为叁个参考点,同时考虑通勤者行驶时间的绝对负效用和到达时间的相对效用,建立了基于多参考点和出行效用的瓶颈道路收费模型,得到了动态收费策略,提出了两种单阶段收费策略和叁种双阶段收费策略,并得出了它们各自的收费水平、收费时间和收费效果,单阶段收费策略最多能减少超过1/2的总排队时间,双阶段收费策略最多能减少超过2/3的总排队时间。(4)假设出行时间服从正态分布,运用参考依赖理论研究了出行者的路径选择行为,同时考虑了出行者选择路径的内在效用和收益-损失效用,前者由路径出行时间决定,后者由路径出行时间和参考点共同决定,建立了基于参考依赖理论的随机网络用户均衡模型:假设出行时间服从自由分布,运用累积前景理论研究了出行者的路径选择行为,认为出行者总是选择具有最大的最坏情况下的累积前景值的路径,建立了基于累积前景理论的随机网络鲁棒用户均衡模型;分析了出行者的风险偏好、损失规避和参考依赖等行为特性对网络均衡结果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4-12-01)
吴勘[4](2014)在《面向产品快速设计的有限理性用户建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户满意是工业产品设计成功的标志,然而用户与设计师对产品的认知与要求也存在着显着差异。分析了有限理性用户建模的依据,提出了面向产品快速设计的有限理性用户建模模型,从提高产品方案的设计效率和用户满意度出发,探讨了用户模型的分析方法,提出了面向产品快速设计的有限理性用户建模理论与方法体系。(本文来源于《现代制造工程》期刊2014年08期)
吴新林[5](2014)在《有限理性建模与若干满意决策理论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Simon提出的“有限理性”与“满意决策”拓宽了决策理论的研究领域,也奠定了现代决策理论的基石。有限理性理论认为经典的理性决策模式所要求的完全理性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决策者的行动不仅受到时间、信息及技术等外部因素的限制,同时也受到决策者本身心理因素的制约,因而主张用满意准则来替代最优准则。同时,许多研究者从公理化建模、行为经济学试验等角度试图修正和完善经典的决策模型,以期能建立用于描述现实中个体决策行为的一套理论与方法。针对“有限理性”和“满意决策”的概念,本文借助数理逻辑、模糊数学等工具一方面对有限理性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分析与探讨了个体决策的内在理性建模及其有限理性特征;另一方面探讨了与传统理论中“完全理性”和“最优化准则”相容的满意决策的理性基础。具体地,本文在评述Tyson、Rubinstein等人的工作基础上对相关模型进行了扩展,一方面对现实生活中的一类“选择越多,决策越难”现象进行了解释与说明;另一方面将决策者的偏好分为内在偏好与显示偏好,并基于显示偏好与内在偏好间的逻辑关系探讨了个体决策的内在理性建模,借助修正的弱扩张、附属扩张和强扩张等理性条件分析了一类序数偏好下相容决策的存在性及特征。对Simon提出的“满意启发式”规则进行了分析与建模,定义了一类满意决策函数并探讨了决策函数的存在性及其合理性,基于该决策函数对一类非理性选择行为进行了解释与说明。另外,针对现实生活中决策个体的偏好关系及选择具有的模糊性,借助模糊理论分别对一类模糊决策函数的完全理性与有限理性进行了刻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模糊决策函数的有限理性特征。在应用方面,本文给出了两个应用案例。一是,针对具有不同理性的消费者在购买决策过程中表现出的不同需求特征,即完全理性的消费者追求的是高质量产品、有限理性的消费者追求的是满意产品,分析与探讨了供应商在一类电力物资的质量竞争中面对具有完全理性与有限理性的采购商时的物资质量决策或对策。另一是,针对现实中决策者往往表现出非最优行为的特征,对传统秘书问题研究中的理性假设进行了弱化,将一类有限理性思想与满意决策方法应用于秘书问题的研究中、并给出了决策者获取满意方案的可能性程度。本文的研究成果可应用于消费者购买决策、一类序贯观察与选择等实际问题,为企业在产品质量或价格竞争中面对不同类型消费者时的决策提供理论上的参考和指导,也可为决策者在时间紧迫、信息有限以及分析和判断主要靠经验和直觉等情形下的选择提供一套满意决策方法。本文的研究可望在理论上得到一套能与最优决策理论相容的满意决策理性基础,与有限理性建模相结合可应用于现存经济学领域中一些“悖论”现象的分析和解释。同时对于正确认识和理解现实经济现象、有效处理实际决策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对于不完全信息决策、模糊决策等一类满意决策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4-04-01)
赵勇,陈阳,吴新林[6](2013)在《内在理性的建模和决策的有限理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现实生活中的决策人往往表现出有限理性和满意决策的特征.基于显示偏好和内在偏好间的逻辑一致关系,探讨了个体决策的内在理性建模,并结合一类有限理性决策问题给出了感知偏好、局部关系和相容决策等概念.运用建立的概念和模型,证明了一类序数偏好下相容决策的存在性,以及基于弱扩张、附属扩张和强扩张的理性特征,并结合区间序数例子解释和分析了相容决策中的一些满意现象和有限理性规律,旨在探讨诸如模糊决策、不完全信息决策等一类满意决策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系统科学与数学》期刊2013年04期)
许辰铭[7](2013)在《有限理性建模与仿真的研究及其在秘密共享协议设计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有限理性是一种用于描述主体行为模式的假设。在去除完全理性假设中的一些理想条件限制后,有限理性假设描述的主体行为模式能够更贴近于现实世界中真实主体的行为模式。因此在有限理性假设下,通过建模和仿真得出的结论及其在实际事件中的应用也更具现实意义。但作为主体假设最前沿的研究内容,有限理性假设仍然存在不少缺陷。首先,目前有限理性的研究工作仅仅处于萌芽阶段,由于着眼点不同,有限理性假设在不同科研领域中呈现出不同特征,缺乏一套具有较强自完备性且能够广泛适用的理论体系。其次,虽然在有限理性建模和仿真的研究中已有不少方法,但由于理论体系松散,这些方法并不能完整地描述有限理性主体的特征,特别是对有限理性程度的描述。由此,本文开展了如下研究:1、秉承博弈论思想,通过扩展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建立了一个有限理性博弈模型。因为博弈论具备较好的自完备性和普适性,所以由博弈论模型扩展得到的有限理性模型在一定程度上也继承了这一优势,消除了理论承接断层,能够描述一般性问题。2、将近视动态思想引入复制动态和最优反应动态中,设计了两个有限理性仿真算法。由于近视动态算法思想简洁、可扩展性强,使得新设计的算法能够满足描述有限理性主体各种行为特征的需求,并且可以描述不同有限理性主体的理性程度。3、结合当今网络通信模式的特点,将有限理性建模与仿真应用到秘密共享协议设计中,分析了秘密共享协议能够在有限理性假设下成功执行的必要条件,并通过改进和扩展已有的理性秘密共享协议,设计了一个有限理性秘密共享协议。该协议在理性假设下与博弈有一致结果,在有限理性假设下能够使协议参与者得到进化,逼近完全理性。4、在Swarm平台上,对有限理性仿真算法进行了程序实现,从仿真的结果可以看出,有限理性仿真算法和有限理性秘密共享协议中的倾向调整机制是行之有效的。(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期刊2013-04-01)
曹波伟,薛青,姚义军[8](2012)在《基于有限理性理论的虚拟士兵感知行为建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当前虚拟士兵感知行为模型的缺陷,介绍有限理性理论和基于有限理性虚拟士兵的概念,分析了加入有限理性理论的虚拟士兵的特点,提出了基于有限理性虚拟士兵的感知行为模型。该模型包括有限视觉模型、有限听觉模型和有限记忆模型,基于该感知模型的虚拟士兵在感知、决策和运动能力方面与类似真实士兵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这对虚拟士兵的感知行为建模研究具有一定的探索意义。(本文来源于《指挥控制与仿真》期刊2012年03期)
杨春尧[9](2012)在《有限理性假设下的多方计算协议建模与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始于2004年的理性多方计算(Rational Multiparty Computation,RMPC)是密码学的新兴研究方向,在多方隐私保护合作计算、电子商务等领域有重要应用。本文旨在建立有限理性假设下的RMPC协议形式模型,使用仿真的方法分析现有RMPC协议在这种情况下的一致性(简称“一致性”),即在有限理性主体假设下,现有RMPC协议能否在博弈达到均衡时,得到协议设计时所期望的输出。具体地,本文进行了以下方面的研究:(1)使用有限自动机建立了RMPC协议的形式模型,以Kol和Naor提出的理性两方秘密共享协议为实例,在Swarm仿真平台上进行了模型的仿真,得到了在有限理性假设下理性两方秘密共享协议能够有一致性输出的参数条件。(2)以扩展行为的Petri网来描述每个参与者的内部状态变化,结合多主体仿真理论,建立了有限理性主体决策的Petri网模型,以(k,n)理性秘密共享协议为仿真实例,对可能影响RMPC协议一致性的变量和参数进行了仿真研究,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3)基于Swarm仿真平台,设计了仿真RMPC协议所需要的类,详细地介绍了这些类中的关键实现方法;针对Swarm库函数中几个比较隐蔽的软件Bug进行了深入讨论,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期刊2012-04-01)
胡荣,夏洪山[10](2011)在《有限理性双寡头动态序贯竞争的建模与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非线性动力系统的分支理论研究了有限理性双寡头Stackelberg产量竞争模型,讨论了该模型均衡点的存在性与稳定性,并数值仿真出该模型倍岔、混沌等复杂的动力学现象。研究结果表明:产量调整速度的变化对模型的稳定有显着的影响;系统的波动对于双寡头并非都是不利的;领先者的先动优势可使其从某些条件下的系统波动中获利。在此基础上,运用延迟反馈控制法对Stackelberg产量竞争模型的混沌控制进行了解析分析和数值仿真,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控制因子可使模型稳定在Nash均衡。(本文来源于《系统仿真技术》期刊2011年02期)
有限理性建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城市交通系统是一个复杂系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居民的交通出行日益艰难,交通拥堵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城市病”,扭转城市交通问题治理过程中“政府失灵”的局面迫在眉睫。因此,有必要从微观层面分析出行者的出行行为机理,寻找合理诱导出行者出行的良方,从而诊治城市交通中存在的弊病,科学制定和实施交通管理策略,有效缓解城市交通问题。城市交通出行行为研究为城市交通领域研究的核心问题。首先,本文从行为科学理论着手,剖析了城市居民出行行为过程与出行决策心理过程。在仔细研读了大量文献资料和深入理解出行领域基础知识后,总结了出行路径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划分成显变量和潜变量两类。详细介绍了出行者人格特质、风险偏好等潜变量影响因素,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建立了路径选择潜变量模型,量化研究了心理潜变量对路径选择的影响机制。设计了城市出行路径选择调查问卷,做了出行路径选择行为实证研究。其次,在有限理性假设下,基于累积前景理论提出了考虑出行者风险偏好的路径选择模型。结合出行选择过程中的实际情形,模型中设定了两个参考点,给出了参考点确定方法,分析了参考点的现实意义。构建了相应的多参考点价值函数,确定了决策权重函数,建立了出行路径选择模型。通过算例对建立的模型进行了验证,分析了出行者出行可靠性要求不同时,对路径选择结果造成的不同影响。最后,基于Agent技术,将交通系统中的主体抽象成仿真软件模型中对应的Agent,结合出行路径选择过程设计了仿真实验流程。应用Net Logo6.0软件对出行路径选择行为进行了微观层面的仿真。本文包括实证分析和理论建模两部分。实证分析在有限理性假设前提下,借助问卷调查结果和结构方程模型,探索了出行者的出行路径选择行为机理;理论建模在累积前景理论框架下构建决策模型并仿真,拓宽了路径选择问题的研究思路,为交通管理和交通系统优化提供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有限理性建模论文参考文献
[1].李涛,关宏志.路况信息发布时出行者有限理性路径选择行为及建模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8
[2].樊春霞.基于有限理性的城市居民出行路径选择行为建模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7
[3].王伟.基于有限理性的出行行为建模与均衡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4
[4].吴勘.面向产品快速设计的有限理性用户建模方法[J].现代制造工程.2014
[5].吴新林.有限理性建模与若干满意决策理论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
[6].赵勇,陈阳,吴新林.内在理性的建模和决策的有限理性分析[J].系统科学与数学.2013
[7].许辰铭.有限理性建模与仿真的研究及其在秘密共享协议设计中的应用[D].云南大学.2013
[8].曹波伟,薛青,姚义军.基于有限理性理论的虚拟士兵感知行为建模研究[J].指挥控制与仿真.2012
[9].杨春尧.有限理性假设下的多方计算协议建模与仿真[D].云南大学.2012
[10].胡荣,夏洪山.有限理性双寡头动态序贯竞争的建模与仿真[J].系统仿真技术.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