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语文教学的生命之源

情感——语文教学的生命之源

山东省青岛包头路小学266000

语文教学讲究文道结合,以讲“文”向学生渗透“道”——文章的思想性,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语文课堂教学,在搞好语言文字训练、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必须抓住情感这一教学的生命之源,强化人文素质教育,做到“披文入情,以情悟文,情文结合”。只有这样,语文学科才算实施了成功的素质教育,才算是语文教学本质的真正回归。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文”为“道”之载体,文章具有语言和思想的统一性。课本中所选的每一篇课文,大都是作者思想情感的直接或间接体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生活、发生的,离开了具体的情境,我们就很难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所描绘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之中,让他们仔细品味、咀嚼,受到感染和熏陶。

1.探求课眼。写文有“文眼”,主题有“题眼”,讲课也有“课眼”。课眼是一节课的精要所在、点睛之处,既是全部教学活动的“生长点”,也往往成为破题开讲的“切入点”,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如在教学《军神》一课时,我佯装郑重地板书课题:“军人”,刚写完,全班同学一下嚷了起来:“老师,您写错了!是‘军神’不是‘军人’。”我故作吃惊地问:“我写错了吗?”然后又说:“军人和军神有什么不一样吗?”这时,教室里又炸开了锅:“不一样,军神是特别豪壮、勇敢的军人!”我见“课眼”已出,便将课题中的“人”字改为“神”字,又进一步从中拓展:“课文有哪些方面最充分地表现了‘军神’的‘神’呢?”接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深读精思:刘伯承在重庆治疗受伤的眼睛时拒绝使用麻醉剂,忍痛接受七十二刀,以自己钢铁般的意志赢得了德国医生的赞叹,表达了作者对刘伯承敬佩和赞扬的感情。这样,学生不仅体会到了“军神”的深刻含义,而且还激发了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

2.运用空白。国画讲究“空白”艺术,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在流畅的节奏中有时需要“休止”,在进行的旋律里有时需要“停滞”,在热烈的行动中有时需要“沉寂”。这种“休止”“停滞”和“沉寂”在教学中便构成了课堂教学艺术中的“空白”。有了这样的“空白”,会使课堂显得动静相间、虚实相生,具有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我在教学中常为学生留下“空白”,让学生思考,使其在思考中明理、在思考中动情,其效果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我在教学《雾凇》这篇课文时,在学生深读课文之后,给学生一个“空白”:松花江畔的雾凇景象十分奇异,这一点通过学习,学生已经体会到了,我又把《雾凇》这篇课文写法中的奇异之处作为“空白”留给了学生,使孩子们感到很新鲜。于是,教师留下的这一空白不仅激起了学生进一步探究课文的兴趣,而且也使学生在探究课文写法的过程中更加增强了对祖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朗读课文,体味情感

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朗读是把书面语转化为发音规范并有浓郁感情色彩的有声言语的再创作活动。文章的情感不是外在的东西,不是老师三言两语能强加给学生的,而是通过语言文字渗透在字里行间的。中国自古就有诵诗读文的授受传统。教学实践证明:读,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好的朗读能给学生以富有情感的形象,可以激起学生积极的形象思维活动,触景生情,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所以,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朗读理解的基础上反复吟诵,“走进语文”获得与作者脉搏跳动的同频、心灵呼唤的同声,才能体味大文章的情感。

三、审美教育,拓展情感

1.抓住文中的“境”,想象画面美。如前面谈到的《雾凇》一课,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通过看图或者微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雾凇的美;再读课文,使学生体会到雾凇奇观的“奇”;指导学生再朗读课文时,去推敲和揣摩体会语言文字描绘的画面,品赏作者对雾凇的赞美和热爱之情;最后配上悠扬的乐曲,让学生微微闭目,凝神细听老师配乐朗读,遐想自己置身于雾凇奇观之中,陶醉在作者描绘的诗情画意中。随后,孩子们兴趣盎然,一遍遍声情并茂地吟诵。学生在语言形象、画面形象、音乐形象融为一体的意境中训练语言文字,进行美的陶冶,受到了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的思想教育。

2.抓住文中的“形”,感受心灵美。在课文讲读过程中,注意人物形象的分析,领会文章主人公的形象美,必然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海伦·凯勒》便是一篇赞美小海伦坚强、持之以恒品质的文章。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脉络后,要着重指导学生有情感地阅读这篇课文,让学生在阅读中把作者感情变化的层次准确地表达出来,从而也感悟到小海伦与命运抗争、对生活无比热爱、不屈不挠的精神。

3.抓住文章的“理”,品味崇高美。《菩萨兵》这篇课文,是小学生接受世界观教育极好的传统教材。朱德总司令带领的红军以菩萨一样的心肠为藏民着想,替藏民春耕,以实际的爱民行动赢得了藏胞的信赖与欢迎。全文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美育因素。在进行这课教学时,同样要十分重视“读”的作用,根据文中生动感人的事例,学生自然受到本课语言文字中闪耀的思想崇高之美的熏陶,受到潜移默化的革命人生观和远大理想的教育。抓住文中的“理”能起到独特的审美效果。通过教师正确培养,学生能够理解美、欣赏美,能够对客观事物做出正确的美的评价,由注意事物的外表逐步过渡到探求事物内在的美,从而拓展情感教育的范围。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诸多课文都是情文并茂的佳作,它们负载着丰富深刻的情感含义,特别有助于儿童精神素养和道德价值的培养、提高。加强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语文教改的需要,更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标签:;  ;  ;  

情感——语文教学的生命之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