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蛋清抗生液治疗仔猪腹泻(论文文献综述)
熊勇[1](2020)在《布依族兽药植物传统知识及其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兽药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动物疾病或者有目的地调节动物生理机能的物质,是保障动物健康生长及防治疫病的重要资源之一,是畜牧业的重要支撑。兽药质量不仅关系到畜禽等动物疾病的防治和养殖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而且还关系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人体健康。在全球人口急剧增长进而对食物需求持续增加的驱动下,全球兽药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随着兽药使用量的不断增加,兽药抗生素滥用导致的药物残留和细菌耐药性等问题日趋严重,动物源细菌耐药率上升,导致兽用抗生素疗效降低,迫使养殖环节用药量增加,从而加剧兽用抗生素毒副作用和残留超标风险,严重威胁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给人类和动物健康带来隐患。全世界各国都采取了不同方法来保证兽药的安全问题,我国也实行了一系列的法律和政策。2020年以后11种促生长类抗生素在饲料中完全禁用,养殖业禁止使用含抗生素的相关药物。当畜牧养殖业禁用的抗生素越来越多,然而在畜牧业中却离不开兽药的应用,因此希望从传统社区寻找兽药植物传统知识来解决现代兽药行业遇到的问题。布依族在长期的畜牧生产实践中,利用当地丰富的植物资源来防治畜禽疾病,并积累了丰富的兽药植物应用实践经验,但是,目前对于这一具有特色兽药植物传统知识的研究并不多。本研究采用民族生态学研究方法,利用主位研究法、半结构访谈法、直接参与法、关键人物访谈法、小组讨论法等,在黔西南州布依族地区对兽药植物传统知识进行调查。通过田野调查获得布依族兽药植物及其传统知识,利用微生物学、药理学、分子生物学等方法验证布依族利用兽药植物传统知识的科学合理性;选择防治仔猪腹泻的三颗针和防治牲畜转场产生应激反应的百两金为材料进行实验室分析,研究结果为兽药传统知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也为未来新型绿色兽药开发提供新思路。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安龙县、册亨县、望谟县和云南省罗平县的18个村、5个生鲜药材集市、3个传统养殖场和2个博物馆进行实地调查,获得了布依族兽药植物及其传统知识。布依族对兽药植物有自己的分类系统,他们将兽药植物划分为6个分类等级,有相应的分类群。调查发现布依族使用57个传统兽药配方(单方),利用122种兽药植物。对布依族兽药植物进行了编目,包括拉丁名、学名、当地名、主治疾病、使用部位、使用方法等。一致性(FIC)指数显示肠胃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创伤和骨折是当地牲畜主要疾病,依据重要值(URs)确认姜、三颗针和百两金等20种为重要兽药植物。布依族信奉多神论、泛灵论,认为“万物皆有灵”,神树和神山在布依族的传统文化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保护和延续了布依族兽药植物传统知识。(2)在调查获得的57个传统兽药配方(单方)中,以使用三颗针防治仔猪腹泻和利用百两金防治牲畜转场应激反应最具代表性。从当地采集仔猪腹泻肛门拭子,分离并鉴定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对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开展三颗针抑菌实验,三颗针提取物对该致病菌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利用转录组学探究三颗针提取物对该菌株的抑制作用原因,从转录组数据GO、KEGG富集分析探讨三颗针提取物抑菌分子机制。结果显示三颗针提取物主要有破坏受试菌细胞膜、影响膜上氧化磷酸化途径、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调节等功能,三颗针提取物对于细菌的抑制作用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其中,对受试菌氧化磷酸化通路影响最为明显,随着三颗针浸膏浓度的增加,受试菌氧化磷酸化通路下调基因不断增加,该通路基因表达受抑制,表达量减少,而氧化磷酸化是细胞获得能量(ATP)的主要通路,细菌无法获得能量,从而达到抑菌作用。抑菌和转录组实验的结果,验证了三颗针防治仔猪腹泻的合理性。(3)牲畜转场产生应激反应是畜牧养殖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会引起牲畜发热、腹泻、声音嘶哑、食欲不振等症状,通过百两金的抑菌、抗炎、镇痛实验及其转录组分析,探究当地人利用百两金防治牲畜转场产生的应激反应机制问题。用百两金提取物对4种菌进行了抑菌研究,其中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率为63.44%,对粪肠球菌的抑菌率为59.88%,磁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为57.62%,对大肠杆菌抑菌率为44.42%。开展了百两金根提取物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急性炎症和小鼠醋酸扭体实验,结果显示其具有抗炎和镇痛作用,说明该提取物中含有抗炎、镇痛活性物质。通过对百两金根、叶转录组进行测序,发现百两金存在三萜皂苷生物合成完整代谢途径,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存在有MVA和MEP两条代谢途径。转录组GO和KEGG富集显示,转录组中与萜类骨架生物合成代谢途径相关的基因有22条,与倍半萜及三萜代谢途径相关的基因有9条,参与倍半萜和三萜的生物合成相关酶5个,相关基因6条。对百两金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相关转录因子进行挖掘及分析,从分子水平探究转录因子调控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相关机制。转录因子AP2/ERF和bHLH基因家族参与调控倍半萜、单萜和三萜衍生物合成,通过以拟南芥为参考进行了蛋白质功能互作网络分析、系统发育树构建,寻找高同源基因相似功能。预测获得AP2/ERF具有调控萜类物质的转录因子基因(Cluster-20697.13203 和 Cluster-20697.14478),而对 bHLH 转录因子基因家族功能分析中没有获得与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的相关基因。通过抑菌、抗炎和镇痛实验以及转录组分析,验证了百两金治疗牲畜转场应激反应的传统应用具有科学合理性。本研究利用民族生态学、民族植物学等方法,调查布依族兽药植物传统知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验证了当地使用传统兽药植物治疗牲畜疾病背后的科学问题,为传统知识的传承与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丁雨善[2](2020)在《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卵黄抗体的研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是一种高度接触传染性的猪肠道病原,感染猪只主要表现为急性水样腹泻、呕吐、脱水等临床症状,在不同年龄段的猪群中均可造成感染,尤其对哺乳仔猪造成较高的死亡率。PEDV疫情在大多数产猪亚洲国家不断发生,自2010年,我国出现PEDV的变异株以来,尽管之前猪群接受过CV777疫苗的免疫,但是变异株对我国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PEDV感染后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用抗生素、中草药、抗病毒疗法都效果不佳,且存在较大的毒副作用。而卵黄抗体具有对病毒的预防和治疗的优良特性已被研究者证实并接受。卵黄抗体(Immunoglobulin of yolk,IgY)是从经过特定病原免疫的鸡所产鸡蛋蛋黄中提取出来的免疫球蛋白。具有特异性强,无毒副作用,不产生毒性残留,无抗药性的一种环境友好型生物制剂。本实验对分离的PEDV进行灭活制备免疫原免疫蛋鸡,从鸡蛋蛋黄中提取高浓度的抗PEDV卵黄抗体,并对提取纯化的卵黄抗体性状和特性进行检验,用于PEDV的预防和治疗。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集了2017-2018年期间来自河南省的10个规模化养猪场19批50份临床症状表现为腹泻、脱水和呕吐的疑似PEDV阳性的小肠样品,利用RT-PCR法对病料的基因组进行PEDV病原的检测。其中,PEDV阳性病料为13批,总的批次阳性率高达到了68.4%。2.对检测出的PEDV阳性病料进行病毒分离,将7份样品接种与Vero细胞后出现典型的PEDV细胞病变。将分离出的PEDV毒株再次接种Vero细胞,进行IFA鉴定。结果显示,接种PEDV组Vero细胞出现特异性荧光。成功分离7株PEDV病毒。对其中的5株PEDV病毒株进行病毒毒价测定。结果显示,PEDV新毒株毒价在103.5-106.0TCID50/mL之间,进行PEDV S基因的扩增,并对病毒S基因进行测序分析,通过S基因的同源性分析和系统进化树构建分析得出,PEDV171120株S基因发生插入,属于当前流行毒株,对其进行灭活作为蛋鸡免疫原毒株。3.采用水稀释-饱和硫酸铵法对蛋黄中的卵黄抗体进行分离提取纯化,将抗体蛋白利用SDS-PAGE电泳跑蛋白胶,显示出两条目的蛋白条带,有清晰的重链和轻链条带,经测得卵黄抗体浓度最高达8.9mg/mL,利用商品化试剂盒对卵黄抗体的效价进行测定,在酶标仪下测得OD450最高为2.876,说明纯化出的卵黄抗体具有较高的浓度。利用ELISA方法对血清中抗体进行测定,观察随时间推移抗体效价的动态变化;采用终点法测定测定PEDV中和抗体,固定病毒—稀释血清法,细胞实验显示,IgG抗体在1:1024稀释度下具有中和作用,IgY抗体在1:512稀释度下具有中和作用。说明卵黄抗体具有较强的中和活性。4.将纯化出的卵黄抗体应用到临床试验,分别采用先攻毒再饲喂卵黄抗体和先饲喂卵黄抗体再来检验卵黄抗体的预防和保护效力。对仔猪流行性腹泻的预防效率达到60%,治愈率达到80%。5.对实验动物进行临床剖检,采用荧光定量法对仔猪十二指肠、空肠前端、空肠中端、空肠末端、回肠各部分进行病毒含量测定。结果显示空肠段病毒含量最高,十二指肠、回肠段病毒含量较低。同时对各段组织进行免疫组化鉴定,结果同样显示空肠段病毒定殖最多,十二指肠、回肠段病毒定殖较少。
徐文俊[3](2016)在《卵黄抗体肠溶微囊的制备及其抗腹泻效果研究》文中提出仔猪腹泻一直都是现代养殖业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卵黄抗体(Immunoglobulin yolk,IgY)作为一种有效的抗生素替代品,能够有效预防仔猪腹泻,提高生长性能。但也有研究发现,在饲料中添加IgY不能提高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这主要是因为IgY在pH低于3.5的条件下会迅速失活,并且胃蛋白酶的存在会加速IgY活性损失。研究发现利用微囊化技术对蛋白质包被,使其在胃中不释放,避免胃液造成蛋白质活性损失,并且在小肠中迅速释放,从而提高其应用效果。本研究利用壳聚糖-海藻酸钠微囊和聚丙烯树脂微囊两种方法对IgY进行包被,优化制备条件,减少IgY在胃液中释放率,提高IgY在肠液中释放率和胃液中的稳定性;同时,利用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ETEC)口服攻毒建立小鼠腹泻模型,验证包被IgY在活体上缓解腹泻的效果。结果如下:1.以本实验室制备的特异性抗ETEC 3FliC全蛋粉为试验材料,利用壳聚糖-海藻酸钠微囊对其包被。首先采用硫酸铵分级沉淀的方式对全蛋粉中的IgY进行纯化,然后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对微囊制备过程中主要影响因素(CaCl2浓度、海藻酸钠浓度、壳聚糖浓度和药载比)进行条件优化,考察其对包封率、载药率和在模拟胃液肠液中的释放率的影响。确定微囊最优制备条件为:CaCl2浓度0.5%,海藻酸钠浓度2%,壳聚糖浓度0.3%,药载比8:1。最优条件下制备的微囊包封率达到61.93%,载药率为8.52%;在模拟胃液中处理2h,IgY累积释放率不超过22%;在模拟肠液中处理4h累积释放率达到87%,6h后可以完全释放;ELISA结果显示,IgY-壳聚糖-海藻酸钠微囊能显着提高IgY在模拟胃液中的稳定性,微囊在pH=3.0的模拟胃液处理3h,IgY活性可保持在88%以上。2.以特异性抗ETEC 3FliC全蛋粉为试验材料,利用挤出-滚圆机对全蛋粉进行制粒,以聚丙烯酸树脂Ⅱ号为包衣壁材,利用流化床对全蛋粉进行包被。试验中发现,由于全蛋粉中油脂含量高,在包被过程中油脂析出,颗粒间相互粘连,影响包被效果,而通过添加一定量的白炭黑可以吸附油脂。试验中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白炭黑对微丸油脂析出程度的影响,以及淀粉和微晶纤维素对微丸回收率和成型的影响。确定微丸最优组成成分:全蛋粉100g,白炭黑12g,淀粉15g,微晶纤维素8g。然后利用底喷流化床制备4个包衣增重(8%,12%,16%,20%)的微囊,考察包衣增重对聚丙烯酸树脂微囊在模拟胃液肠液中释放率和IgY在胃液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包衣最优增重为20%,IgY在模拟胃液中1小时内基本不释放,3h累积释放率不超过25%;IgY在模拟肠液中处理1h后基本完全释放;ELISA结果显示,IgY聚丙烯酸树脂微囊能够显着提高IgY在模拟胃液中的稳定性,微囊在pH=3.0的模拟胃液处理2h,IgY活性基本不损失,活性可保持在83%以上。3.利用K88ac ETEC菌株攻毒ICR小鼠建立小鼠腹泻模型,验证全蛋粉微囊缓解小鼠腹泻的效果。结果发现,饲喂特异性全蛋粉能够显着降低攻毒后小鼠的致病率和腹泻次数(P<0.05;P<0.05),攻毒组、中剂量组、高剂量全蛋粉微囊组和未包被全蛋粉组致病率分别为90%、40%、30%和40%,腹泻频率为13 ± 18.07,0.71 ±1.25,1 ± 1.70和1.14±1.67次。饲喂中剂量和高剂量全蛋粉微囊能够显着降低K88ac在小鼠空肠和回肠中的粘附数量(P<0.05;P<0.05)。K88ac攻毒导致小鼠空肠和回肠肠道结构损伤,肠绒毛肿胀断裂,绒毛长度变短(P<0.05;P<0.05);饲喂全蛋粉能够改善肠道结构损伤,显着提高小鼠回肠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比(P<0.05),其对肠道绒毛损伤断裂情况有所改善,但差异不显着(P>0.05)。综上所述,利用壳聚糖-海藻酸钠微囊和聚丙烯酸树脂微囊对IgY进行包被能够显着提高IgY在胃液中的稳定,并且两种微囊均有着良好的肠溶效果;IgY微囊能够有效缓解ETEC引发的小鼠腹泻,抑制ETEC与肠道粘附,改善肠道结构损伤。本研究为提高IgY在仔猪上应用效果,预防仔猪腹泻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
夏俊钟[4](2016)在《卵黄抗体在乳仔猪抗腹泻方面的应用》文中提出
侯振东[5](2015)在《博落回提取物对乳鸽的免疫性能、肌肉品质及生产性能的影响》文中认为采用单因子随机设计,选用10日龄乳鸽随机分为7组,每组重复10笼,每笼4只进行试验。A组为对照组,G组为抗生素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50 mg/kg金霉素),B组、C组和D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0 mg/kg、40 mg/kg、50 mg/kg的美佑壮,E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40 mg/kg的PE50,F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40 mg/kg的BE60。各试验药品的添加剂量均按药品的重量添加,美佑壮、PE50和BE60有效成分均由博落回植物提取。试验鸽网上笼养。采用改进的100ml大注射器人工灌喂,每日3餐,在第二餐后1h左右喂保健砂一次。在乳鸽第15日龄开始试验,预饲期5d,正式试验期20d,在第31日龄空腹采样。试验结果如下:1.博落回提取物不同生物碱对乳鸽生长性能的影响在喂食量相同和自由饮水的情况下,日粮中添加不同生物碱对乳鸽的日增重和料肉比有一定差异,但各组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其中美佑壮40 mg/kg组优于美佑壮30 mg/kg和50 mg/kg组。美佑壮40 mg/kg组与对照组相比日增重和料肉比分别提高了9.99%和下降了9.41%。在相同剂量组中,BE60组相比美佑壮40 mg/kg组、PE50组日增长均有所提高,料肉比有所下降,但差异不显着(P>0.05)。本试验中的各试验组日增重均低于抗生素组,料肉比均高于抗生素组,但差异不显着(P>0.05)。试验结果表明,博落回不同生物碱有促进乳鸽生长、提高日增重和降低料肉比的趋势;其中BE60组>美佑壮组>PE50组。2.博落回提取物不同生物碱对乳鸽屠宰性能和器官指数的影响添加博落回提取物不同生物碱试验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屠宰率、半净膛率和全净膛率均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着(P>0.05),试验组与抗生素组比较均无显着差异(P>0.05);美佑壮组和BE60组的胸肌率分别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相比均无显着差异(P>0.05),PE50组的胸肌率显着低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P<0.05)。说明添加博落回提取物不同生物碱对乳鸽的胸肌率影响不大。博落回提取物不同生物碱对乳鸽的胸腺指数、法氏囊指数和胰腺指数的影响,在各组之间均无显着差异(P>0.05)。美佑壮组脾脏指数随剂量升高而升高,其中30mg/kg组脾脏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PE50组脾脏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着(P<0.01),其余试验各组与对照组、抗生素组相比脾脏指数无显着差异(P>0.05),相同剂量不同生物碱组的脾脏指数均无显着差异(P>0.05);本试验表明不同生物碱对乳鸽脾脏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影响,但对胰腺的发育影响差异不显着。3.博落回提取物不同生物碱对血清血化指标的影响试验组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相比血清中ALB、TP、HDL的含量均无显着差异(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均血清LDL含量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着(P>0.05),试验组血清LDL含量与抗生组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试验表明人工乳鸽中添加博落回提取物不同生物碱对乳鸽血清中HDL、LDL、ALB和TP的含量影响不显着。各试验组血清SOD、GSH-Px、T-AOD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比较均无显着差异(P>0.05),相同剂量不同生物碱组中也无显着差异(P>0.05),表明博落回生物碱对乳鸽血清中的SOD、GSH-Px、T-AOD影响差异不显着。4.博落回提取物不同生物碱对乳鸽肌肉品质的影响美佑壮组粗蛋白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其中美佑壮40mg/kg组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PE50组和BE60组分别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相比均无显着差异(P>0.05),PE50组粗蛋白含量极显着高于美佑壮40mg/kg组(P<0.01);PE50组与BE60组相比粗蛋白含量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着(P>0.05)。相同剂量组美佑壮40mg/kg、PE50组、BE60组之间,粗脂肪、粗灰分、粗水分以及熟肉率的差异不显着(P>0.05)。试验表明,博落回提取物生物碱对乳鸽肌肉粗蛋白含量有一定的影响,能提高乳鸽肌肉的粗灰分、粗水分以及熟肉率,对粗脂肪的影响不大。5.博落回提取物中不同生物碱对乳鸽免疫性能的影响随着剂量的增加,美佑壮组血清IgG含量提高,其中美佑壮50mg/kg组血清IgG含量极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其他试验组较对照组无显着差异(P>0.05)。试验组血清IgG含量均低于抗生素组,其中美佑壮30mg/kg组有显着差异(P<0.05)。试验各组血清igA含量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均差异不显着(P>0.05)。试验组血清IL-1含量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相比均无显着差异(P>0.05),各组之间也无显着差异(P>0.05)。PE50组血清IL-6含量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其余美佑壮各组、BE60组血清IL-6含量均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无显着差异(P>0.05)。试验结果表明,博落回提取物生物碱能提高血清IgG含量,其中美佑壮50mg/kg组最优,对血清中IgA的含量无影响。博落回提取物生物碱对乳鸽的IL-1、IL-6含量的影响不明显。
吴琼[6](2013)在《抗仔猪腹泻卵黄抗体膏的研制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ETEC)是引起仔猪腹泻的主要致病菌之一。长期以来,该病的防治主要依赖于抗生素类抗菌药物,而滥用抗生素导致的细菌的抗药性和食品中的药物残留等给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因此,寻找有效的抗生素替代品是亟待解决重要问题。卵黄免疫球蛋白(egg yolk immunoglobulin,IgY)具有安全、高效、无毒、无残留、不产生抗药性等优点,是理想的抗生素替代品之一。本课题组前期已制备出针对防治仔猪腹泻的卵黄抗体粉和“伊片好”片剂产品,但使用过程中发现存在浪费严重、效果不理想等缺点。因此,本研究根据仔猪易患腹泻阶段的生长、发育特征和生理特性,拟开发适合于仔猪服用的卵黄抗体膏产品,卵黄抗体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效营养品(Nutraceuticals),能解决实际生产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首先以产肠毒素大肠杆菌F5和三价肠毒素SLS重组蛋白作为抗原,免疫蛋鸡获得抗仔猪腹泻的高免鸡蛋;其次分离高免鸡蛋的卵黄,制备抗仔猪腹泻的特异性卵黄抗体膏产品;最后通过仔猪生产中的应用,评价特异性卵黄抗体膏产品的实际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三价肠毒素SLS重组蛋白免疫蛋鸡获得的抗体效价可达1:9000;F5菌毛蛋白免疫蛋鸡获得的抗体效价为1:7500;(2)通过单因素试验配制出的卵黄抗体膏的各组成成分为:植物油58%,蛋黄39%,防腐剂、抗氧化剂、维生素、矿物质等共3%。制备的卵黄抗体膏,经杀菌消毒(65℃、25min),膏体内的抗体效价没有下降,微生物指标和理化指标均符合国家指定的相关标准:即菌落总数<10CFU/g,大肠菌群<3MPN/g,金葡菌未检出/25g,霉菌和酵母菌<10CFU/g,酸值2.1mg/g,过氧化值2.1meq/g;(3)考察常温下保存6个月的特异性卵黄抗体膏,其抗体效价、微生物指标和理化指标均未发生明显变化;(4)实际生产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卵黄抗体膏使用方便,不造成浪费,疗效显着,适口性好,仔猪愿意主动摄取,保质期较长,IgY活性稳定。(5)实际应用结果显示,卵黄抗体膏对仔猪腹泻具有87.5%的预防保护率和85%以上治愈率,治疗效果优于庆大霉素和痢菌净。
郭新珍[7](2013)在《小肽和半胱胺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及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试验主要研究了日粮中分别单独添加小肽和半胱胺以及同时添加小肽和半胱胺替代抗生素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以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初步探讨了小肽和半胱胺替代饲用抗生素可行性。试验采用单因素分组试验设计,随机选取96头体重相近、28日龄左右“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健康仔猪,随机分为A,B,C,D四个处理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栏8头猪,公母各半。对照A组饲喂基础日粮+抗生素(粘杆菌素0.16‰+盐霉素0.04%);B组添加3%小肽,并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调整配方,使得营养水平和基础日粮一致;C组为基础日粮+120mg/kg的半胱胺;D组为在B组日粮的基础上添加半胱胺120mg/kg。试验期为30天。试验结束前5天采集粪便进行消化试验,试验结束时前腔静脉采血,分别测定养分表观消化率和血液生化指标。试验结果显示,半胱胺组和复合组显着提高仔猪的日采食量和日增重(P﹤0.05),小肽组对仔猪采食量和增重也有提升但不显着(P﹥0.05),对于饲料转化率,小肽组、半胱胺组及复合组分别提升了2.89%、3.38%、4.83%;小肽、半胱胺的添加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仔猪对于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Ca、P的表观消化率,其中粗蛋白的表观消化率达到了显着水平(P﹤0.05);日粮中添加小肽、半胱胺对仔猪血清中各蛋白水平有不同程度的而提高,其中对于总蛋白的影响都达到了显着水平(P﹤0.05);小肽组、半胱胺组较之抗生素组,提高了T3、T4、胰岛素、生长素水平,降低了SS水平。小肽、复合组对于提高了T3、T4、胰岛素、生长素水平的影响均达到了显着水平(P﹤0.05)结论:与添加抗生素组相比,日粮中添加小肽和半胱胺可显着提高断奶仔猪的生产性能。小肽和半胱胺可替代抗生素达到促生长效果;小肽和半胱胺存在加性效应,日粮同时添加小肽和半胱胺效果最佳。
谭君[8](2012)在《重组ETEC K88干酪乳杆菌口服液的研制及其临床效果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重组ETEC K88干酪乳杆菌是一种用来预防仔猪大肠杆菌腹泻的活载体口服疫苗候选菌株,并兼有乳酸菌的益生功能,在体内能够发挥许多生理功能。乳清蛋白不仅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蛋白质原料,而且具有许多功能性作用。将二者优势结合起来以求研制出一种兼具预防和营养功能畜用口服液制剂。因此本文对乳清浓缩蛋白制备重组ETEC K88乳酸菌口服液的生产工艺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重组菌口服液的免疫效果进行了本体靶动物临床试验,为工业化生产预防仔猪腹泻口服液疫苗提供必要理论和技术基础。本试验对重组干酪乳杆菌代谢产物的抑菌效果进行了研究。利用牛津杯法研究了干酪乳杆菌代谢产物在不同pH值、热稳定性和胃蛋白酶处理条件下,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重组乳杆菌的代谢产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在pH值2.0~4.0时有抑菌活性,并且代谢产物对热稳定,其活性不被蛋白酶破坏。通过单因素试验考量了接种量、起始pH值、培养方式和培养基浓度及有机酸对ETEC K88基因工程干酪乳杆菌生长繁殖的影响。条件优化后培养条件:培养基浓度为4%,接种量4%,间接接种方式,培养基初始pH值6.6,转速80r/min,进行5次重复实验得到重组菌活菌数的平均实测值为5.9×109cfu/mL。对重组菌口服液在存放过程中的稳定性和活菌的变化情况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4℃的条件下,培养重组菌后乳清蛋白培养基可以延长重组菌的保存时间,且外源基因表达稳定。用重组菌口服液制剂饲喂哺乳仔猪和妊娠母猪,定期采集免疫仔猪的血液、粪便和免疫母猪的初乳和乳汁,利用间接ELISA法检测血清中IgG、IgA抗体、以及乳汁和粪便中特异性slgA抗体水平。结果显示,新生仔猪连续灌服5d和10d重组菌制剂后,检测到血清中含有特异性IgG、IgA,粪便中也检测到特异性slgA抗体,这表明重组菌能够诱导仔猪产生系统免疫和黏膜免疫。妊娠母猪口服重组菌后,乳汁中sIgA抗体水平也有明显升高。通过临床观察,无论是连续口服5天还是10天,口服免疫重组菌制剂都可以有效的预防仔猪ETEC腹泻的发生。另外,该重组菌制剂在促进仔猪的生长发育和治疗腹泻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
孟艳莉[9](2011)在《凹凸棒石、蒙脱石及其复合物对断奶仔猪肠道的保护作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试验选择高纯度蒙脱石(MMT)和凹凸棒石(APT),制备蒙脱石-凹凸棒石复合物(M-A),研究日粮中添加APT、MMT及M-A对断奶仔猪肠道结构与功能、养分消化率及消化道食糜停留时间(MRT)的影响,为APT、MMT在断奶仔猪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选取24d断奶,平均体重为7.32±0.12kg的健康长×大二元杂断奶雄性仔猪(已阉割)36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9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基础日粮不含抗生素,试验I组(APT组),试验II组(MMT组)和试验Ⅲ组(M-A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3000mg/kg APT、MMT及M-A等量替代预混料载体稻壳粉。正式试验期42d。试验期每天记录仔猪采食量和腹泻情况,于试验期第1d、22d和43d称重,测定仔猪的生长性能;于试验期第26天,饲喂仔猪含Cr2O3的日粮,连续5天收粪,测定MRT;于试验期第32天,通过外源指示剂法(TiO2)测定养分表观消化率;于试验期第22d和第43d,称重后,每组挑选3头接近平均体重的仔猪,采血,屠宰,测定血液和肠道相关指标。试验结果表明:(1)试验组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均高于对照组,各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试验组料重比(F/G)均低于对照组,各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2)试验前期各试验组腹泻率均低于对照组,除MMT组和M-A组与对照组差异显着外(P<0.05),各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试验后期各组间腹泻率无显着差异(P>0.05)。(3)除对照组血清中球蛋白(GLB)水平显着高于APT组和M-A组外(P<0.05),各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各组间其他血液生化指标差异均不显着(P>0.05)。(4)试验前期,除MMT和APT组回肠绒毛表面积显着高于对照组外(P<0.05),各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试验后期,MMT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5),APT组回肠绒毛表面积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间绒毛高度无显着差异(P>0.05)。(5)各试验组十二指肠和空肠的脂肪酶、胰蛋白酶及空肠淀粉酶和麦芽糖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各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6)各试验组十二指肠杯状细胞(GC)数量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着(P>0.05);各试验组空肠及回肠GC数量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着(P>0.05)。(7)对于前期盲肠和后期结肠中的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以及前期结肠中的沙门氏菌,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但各组差异不显着(P>0.05)。(8)试验组十二指肠上皮内淋巴细胞(IEL)数量和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含量均低于对照组,但各组差异不显着(P>0.05);各组空肠和回肠的IEL数量及SIgA含量差异不显着(P>0.05)。(9)试验前期对照组D-乳酸水平显着高于各试验组(P<0.05),各试验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对于试验前期DAO水平,对照组>M-A组>APT组>MMT组,对照组与APT组和MMT组差异显着(P<0.05),M-A组与MMT组间差异显着(P<0.05);各组血浆中内毒素水平差异不显着(P>0.05)。(10)除MMT组消化道食糜停留时间(MRT)显着高于APT组外(P<0.05),各组MRT差异不显着(P>0.05)(。11)对于干物质消化率,除MMT组显着高于APT组外(P<0.05),各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APT组和MMT组与对照组蛋白质消化率差异不显着(P>0.05),但均显着高于M-A组; M-A组和APT组脂肪消化率无显着差异(P>0.05),但均显着低于对照组和MMT组(P<0.05),对照组与MMT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日粮中添加APT、MMT及M-A,能够有效改善断奶仔猪肠绒毛形态,维护肠道屏障的完整性,减少断奶仔猪腹泻,改善仔猪生长性能。因此APT、MMT及M-A对断奶仔猪肠道具有保护作用,且APT和MMT效果优于M-A。日粮中添加APT、MMT及M-A对消化道食糜停留时间无显着影响,APT和M-A降低了脂肪消化率。
刘文鑫[10](2010)在《大肠杆菌F4、F5天然菌毛及表达蛋白鸡卵黄抗体的制备及初步应用》文中研究说明仔猪黄痢、仔猪白痢是由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新生仔猪常见的传染病,主要表现为严重的腹泻、脱水,并导致大批仔猪死亡,严重影响仔猪的成活率。目前,对该病的防治主要采用大肠杆菌多价苗免疫和抗生素治疗,但防治效果均不理想。卵黄抗体作为一类可替代抗生素的高效生物防治制剂在防治新生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中显示出明显的效果,为该病的防治开辟了新的途径。目前制备仔猪黄、白痢卵黄抗体多以天然菌毛为免疫原,然而,天然菌毛提取和纯化的产量不能满足大量制备卵黄抗体的需要。本研究旨在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表达菌毛蛋白的重组载体,并使其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为仔猪黄、白痢卵黄抗体的免疫原的大量制备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实验分别提取了产肠毒素大肠杆菌F4、F5天然菌毛,构建并高效表达了具有良好免疫原性的F4、F5融合蛋白。以上述天然菌毛和表达蛋白作为免疫原对9月龄海兰蛋鸡进行免疫。将鸡分为A(F4菌毛)、B(F4蛋白)、C(F5菌毛)、D(F5蛋白)4组,每组9个笼,每笼3-4只。A组又分为A1、A2、A3 3组,每组3笼,按照0.25mg/只、0.5mg/只、0.75mg/只三个免疫剂量分别对A1、A2、A3组进行肌注免疫。首免2周后进行第二次加强免疫。将A1组的3个笼(A1-1、A1-2、A1-3)按照0.25mg/只、0.5mg/只、0.75mg/只三个免疫剂量分别进行免疫,A2、A3组的分组与免疫剂量和方法同A1组。二免后2周收集鸡蛋并提取卵黄抗体用试管凝集试验和ELISA检测特异性抗体效价,选择效价最高的1组进行第3次加强免疫,剂量为1.00mg/只。根据检测结果确定收蛋时机。B、C、D组的分组与免疫剂量和方法同A组。实验对氯仿法、盐酸水稀释法、辛酸-硫酸铵沉淀法和聚乙二醇沉淀法提取的卵黄抗体进行了效价比较,确定了大量制备仔猪黄、白痢卵黄抗体的提取方法,并根据《中国兽药典》要求对提取的卵黄抗体进行了相关检测。用提取的卵黄抗体对3日龄仔猪的小肠上皮细胞进行了吸附和吸附抑制试验。取新生仔猪6窝,分别灌服K88ab菌毛、K88ab蛋白、K99菌毛、K99蛋白、K88ab菌毛+K99菌毛、K88ab蛋白+K99蛋白六种卵黄抗体。每窝仔猪平均分成两组:一半灌服1:9稀释的卵黄液,另一半灌服粗提的卵黄抗体,每只每天灌服5m1,从仔猪出生时开始连灌三周,每周前三天灌服。ELISA和试管凝集试验检测结果显示,以天然菌毛和表达蛋白作为免疫原均可产生高效价的卵黄抗体。三免后第3周效价达到最高,ELISA效价最高可达1:10240,试管凝集效价可达1:5120,该卵黄抗体高水平效价可维持5周。安全性实验结果显示,该卵黄抗体达到《中国兽药典》对兽医生物制品的标准。特异性实验结果显示,该卵黄抗体可与其相应大肠杆菌发生特异性凝集,而与其它大肠杆菌则无凝集现象。体外试验结果显示,将该卵黄抗体和大肠杆菌(K88ab+、K99+)按1:1的体积比混合作用30min后,能够抑制大肠杆菌(K88ab+、K99+)对仔猪小肠上皮细胞的吸附,而未用卵黄抗体处理的大肠杆菌(K88ab+、K99+)可紧密的吸附于仔猪小肠上皮细胞表面。临床实验显示,灌服该卵黄抗体后仔猪精神状态良好。灌服抗K99蛋白1:9稀释卵黄液的仔猪只有少数发生轻微腹泻,出生后1-3周的腹泻率分别为2.86%、11.4%、0%,其余各灌服组均未发生腹泻,对照组的腹泻率分别为3.57%、10.71%、3.57%,灌服抗K99菌毛1:9稀释卵黄液和抗K99菌毛卵黄抗体组与对照组的平均体重差异显着,其他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平均体重差异不显着。结果表明,以表达蛋白作为免疫原也可以制备出高效价的卵黄抗体。本实验所制备的卵黄抗体对仔猪黄、白痢具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可以进行临床应用。
二、蛋清抗生液治疗仔猪腹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蛋清抗生液治疗仔猪腹泻(论文提纲范文)
(1)布依族兽药植物传统知识及其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一览表 |
第一章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民族生态学概述 |
1.3 民族兽药概述 |
1.4 布依族兽药植物研究概况 |
1.5 腹泻和炎症的研究进展 |
1.6 转录组学概况 |
第二章 布依族地区兽药植物调查 |
2.1 调查目的 |
2.2 调查地区概况 |
2.3 研究方法 |
2.4 调查结果 |
2.5 讨论 |
2.6 小结 |
第三章 兽药植物三颗针防治仔猪腹泻的研究 |
3.1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分离及鉴定 |
3.2 三颗针浸膏对产肠毒素大肠杆菌抑菌研究 |
3.3 三颗针对产肠毒素大肠杆菌抑菌分子机制研究 |
第四章 兽药植物百两金防治牲畜转场应激反应的研究 |
4.1 兽药植物百两金抑菌研究 |
4.2 百两金消炎镇痛研究 |
4.3 基于转录组数据对百两金中三萜皂苷合成途径的研究 |
4.4 百两金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相关转录因子的挖掘及分析 |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学术会议和科研项目 |
附录 |
(2)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卵黄抗体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研究进展 |
1.1.1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特性 |
1.1.2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病原学特点 |
1.1.3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致病机理 |
1.1.4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理化和培养特性 |
1.1.5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生物学诊断 |
1.1.6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疫苗分类及发展趋势 |
1.2 卵黄抗体的研究进展 |
1.2.1 卵黄抗体的产生和转运机制 |
1.2.2 卵黄抗体的特点 |
1.2.3 卵黄抗体的应用 |
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方法 |
2.1 主要实验材料 |
2.1.1 主要试剂 |
2.1.2 载体与菌株 |
2.2 主要仪器 |
2.3 实验室常用溶液和试剂配制 |
2.4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分离鉴定 |
2.4.1 临床病料与处理 |
2.4.2 病毒核酸的提取 |
2.4.3 引物设计及合成 |
2.4.4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S1 基因RT-PCR检测 |
2.4.5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S1基因的克隆 |
2.4.6 Vero细胞的培养 |
2.5 卵黄抗体免疫原的制备 |
2.6 蛋鸡饲养与免疫 |
2.6.1 蛋鸡的饲养 |
2.6.2 蛋鸡的免疫 |
2.7 鸡蛋的采集及血清收集 |
2.7.1 鸡蛋的采集 |
2.7.2 血清的采集 |
2.8 卵黄抗体的制备 |
2.8.1 卵黄抗体的分离纯化 |
2.8.2 SDS-PAGE检测 |
2.9 卵黄抗体的无菌检测 |
2.10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IgG和 IgY抗体的效价检测 |
2.11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IgG和 IgY中和抗体的测定 |
2.11.1 病毒毒价(TCID_(50))测定 |
2.11.2 中和抗体测定 |
2.12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IgY抗体临床应用 |
2.12.1攻毒实验 |
2.12.2卵黄抗体预防实验 |
2.12.3卵黄抗体治疗实验 |
2.13 病毒含量动态变化 |
2.13.1 肠道组织的采集 |
2.13.2 攻毒组组织病毒含量检测 |
2.13.3 攻毒组粪便病毒含量检测 |
2.13.4 卵黄抗体组组织病毒含量检测 |
2.13.5 卵黄抗体组粪便病毒含量检测 |
2.14 免疫组化 |
2.14.1 固定与包埋 |
2.14.2 切片与制片 |
2.14.3 组织染色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PEDV的部分病料PCR检测结果 |
3.2 PEDV的序列测定与分析 |
3.2.1 S1基因的PCR扩增结果 |
3.2.2 S1基因的同源性分析 |
3.2.3 系统进化树构建 |
3.2.4 核苷酸序列分析 |
3.3 PEDV的病毒分离及鉴定 |
3.4 SDS-PAGE抗体检测 |
3.5 PEDV卵黄抗体性状检测结果 |
3.6 流行性腹泻病毒抗体效价动态变化 |
3.6.1 PEDV IgG与 IgY抗体效价动态变化 |
3.6.2 PEDV IgG和 IgY中和抗体效价动态变化 |
3.7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IgY抗体临床应用结果 |
3.7.1 攻毒组临床结果 |
3.7.2 卵黄抗体预防实验临床结果 |
3.7.3 卵黄抗体治疗实验临床结果 |
3.8 病毒含量动态变化 |
3.8.1 组织病毒含量 |
3.8.2 粪便病毒含量动态变化 |
3.9 免疫组化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4.1 结论 |
4.1.1 PEDV卵黄抗体效价水平动态变化趋势 |
4.1.2 PEDV卵黄抗体中和抗体水平动态变化趋势 |
4.1.3 PEDV卵黄抗体对仔猪的预防效果 |
4.1.4 PEDV卵黄抗体对仔猪的治疗效果 |
4.1.5 PEDV定殖位置 |
4.2 讨论 |
4.2.1 动物免疫 |
4.2.2 卵黄抗体的提取纯化 |
4.2.3 PEDV IgG和 IgY抗体的动态变化 |
4.3 总结与展望 |
总结 |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3)卵黄抗体肠溶微囊的制备及其抗腹泻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表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前言 |
2 卵黄抗体研究进展 |
2.1 卵黄抗体的起源与发展 |
2.2 卵黄抗体的分子结构与理化性质 |
2.3 卵黄抗体应用的优势 |
2.4 卵黄抗体在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上的研究进展 |
2.4.1 对产肠毒素大肠杆菌的预防和治疗 |
2.4.2 对沙门氏菌的预防和治疗 |
2.4.3 对轮状病毒的预防和治疗 |
2.5 卵黄抗体在应用时遇到的挑战 |
2.5.1 加工过程中的热稳定性 |
2.5.2 IgY的广谱性与纯化的高成本 |
2.5.3 IgY在日粮中添加量 |
2.5.4 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 |
3 微囊化技术研究进展 |
3.1 微囊化技术的起源与发展 |
3.2 微囊的分类 |
3.3 壳聚糖-海藻酸钠微囊的简介 |
3.3.1 壳聚糖 |
3.3.2 海藻酸钠 |
3.3.3 壳聚糖-海藻酸钠微囊的成囊原理 |
3.3.4 壳聚糖-海藻酸钠微囊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 |
3.3.5 壳聚糖-海藻酸钠微囊包被蛋白质的研究进展 |
3.3.6 影响壳聚糖-海藻酸钠微囊性能的制备因素 |
3.4 聚丙烯酸树脂微囊的简介 |
3.4.1 聚丙烯酸树脂起源 |
3.4.2 聚丙烯酸树脂的种类 |
3.4.3 聚丙烯酸树脂微囊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 |
4 小鼠腹泻模型 |
4.1 急性腹泻模型 |
4.1.1 药物引起的动物腹泻模型 |
4.1.2 细菌性腹泻模型 |
4.1.3 肠道菌群失调腹泻模型 |
4.1.4 应激性腹泻模型 |
4.2 慢性腹泻模型 |
5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卵黄抗体-壳聚糖-海藻酸钠微囊制备条件优化及性能检测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主要仪器设备 |
2.3 主要试剂和试剂盒 |
2.4 溶液配制 |
2.4.1 微囊制备相关试剂 |
2.4.2 卵黄抗体抗体纯化相关试剂 |
2.4.3 微囊性能检测相关试剂 |
2.4.4 ELISA相关试剂 |
2.5 试验方法 |
2.5.1 卵黄抗体的提纯 |
2.5.2 微囊的制备 |
2.5.3 微囊性能的检测 |
2.5.4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
2.5.5 间接ELISA测定卵黄抗体效价 |
2.6 数据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单因素试验考察不同制备条件对IgY微囊性能的影响 |
3.1.1 CaCl_2浓度对微囊包封率、载药率和在模拟胃液肠液中释效率的影响 |
3.1.2 海藻酸钠浓度对微囊包封率、载药率和在模拟胃液肠液中释效率的影响 |
3.1.3 壳聚糖浓度对微囊包封率、载药率和在模拟胃液肠液中释效率的影响 |
3.1.4 药载比对微囊包封率、载药率和在模拟胃液肠液中缓释效果的影响 |
3.2 正交试验设计考察制备条件对IgY微囊包封率的影响 |
3.2.1 正交试验设计 |
3.2.2 不同制备因素对IgY微囊包封率影响的正交试验结果 |
3.3 最优条件下制备微囊的效果验证 |
3.4 IgY微囊在胃液中的稳定性 |
4 讨论 |
4.1 微囊化IgY |
4.2 影响微囊性能的制备因素 |
5 小结 |
第三章 流化床制备全蛋粉微囊制备条件的优化及性能检测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主要仪器设备 |
2.3 试剂 |
2.4 溶液配置 |
2.4.1 包衣液的配置 |
2.4.2 微囊性能检测相关试剂 |
2.4.3 ELISA相关试剂 |
2.5 试验方法 |
2.5.1 全蛋粉微囊的制备 |
2.5.2 有效回收率及休止角的测定 |
2.5.3 微囊性能的测定 |
2.6 数据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微丸基本成分的确定 |
3.1.1 白炭黑添加量对微丸流动性的影响 |
3.1.2 淀粉添加量对微丸成型和回收率的影响 |
3.1.3 微晶纤维素添加量对微丸成型的影响 |
3.1.4 微丸最优组成成分 |
3.2 包衣增重对微囊在模拟胃液肠液中缓释效果影响 |
3.3 全蛋粉微囊抗胃液性能的评定 |
4 讨论 |
4.1 影响微丸制备的因素 |
4.2 影响微囊包衣效果的因素 |
5 小结 |
第四章 微囊化卵黄抗体缓解小鼠腹泻的效果研究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动物 |
2.2 菌株 |
2.3 主要试剂 |
2.4 主要仪器设备 |
2.5 溶液配置 |
2.5.1 培养基 |
2.5.2 小鼠试验相关试剂 |
2.6 试验方法 |
2.6.1 ETEC生长曲线的测定 |
2.6.2 小鼠攻毒试验 |
2.6.3 组织样品的采集 |
2.6.4 细菌DNA的提取 |
2.6.5 目的基因的扩增 |
2.6.6 标准曲线的建立 |
2.6.7 细菌的绝对定量 |
2.6.8 组织形态学检测 |
2.7 数据统计 |
3 试验结果 |
3.1 K88ac生长曲线的确定 |
3.2 添加全蛋粉微囊对攻毒后小鼠腹泻率和死亡率的影响 |
3.3 添加全蛋粉微囊对K88ac在小鼠肠道粘附程度的影响 |
3.4 添加全蛋粉微囊对攻毒后小鼠肠道损伤程度的影响 |
4 讨论 |
4.1 细菌引起的腹泻模型 |
4.2 特异性IgY缓解腹泻的作用 |
5 小结 |
结语 |
1 研究结论 |
2 创新点 |
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博落回提取物对乳鸽的免疫性能、肌肉品质及生产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研究背景 |
1.1 博落回提取物应用研究概况 |
1.1.1 博落回概况 |
1.1.2 博落回的药理作用 |
1.1.3 博落回在动物研究上的应用 |
1.2 乳鸽的人工鸽乳研究概况 |
1.2.1 乳鸽的消化性能与免疫性能的研究概况 |
1.2.2 乳鸽的营养需要与鸽乳的营养成分研究概况 |
1.2.3 人工哺喂技术的研究概况 |
1.2.4 人工鸽乳的研究展望 |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试验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动物与分组 |
2.1.2 试验饲粮以饲养管理 |
2.1.3 样品采集与制备 |
2.1.4 检测指标与方法 |
2.1.5 统计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博落回提取物不同生物碱对乳鸽生产性能的影响 |
2.2.2 博落回提取物不同生物碱对乳鸽屠宰性能和器官指数的影响 |
2.2.3 博落回提取物不同生物碱对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2.2.4 博落回不同提取物生物碱对肌肉品质的影响 |
2.2.5 博落回不同提取物生物碱对免疫性能的影响 |
2.3 讨论 |
2.3.1 博落回提取物不同生物碱对乳鸽生产性能的影响 |
2.3.2 博落回提取物不同生物碱对乳鸽屠宰性能和器官指数的影响 |
2.3.3 博落回提取物不同生物碱对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2.3.4 博落回提取物不同生物碱对乳鸽肌肉品质的影响 |
2.3.5 博落回提取物不同生物碱对乳鸽免疫性能的影响 |
第三章 总结 |
3.1 主要结论 |
3.2 创新点 |
3.3 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抗仔猪腹泻卵黄抗体膏的研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文献综述 |
1.1 仔猪腹泻的研究进展 |
1.1.1 仔猪腹泻现状 |
1.1.2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的生物学特征 |
1.1.3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的致病机理 |
1.1.4 仔猪腹泻的治疗 |
1.2 IgY研究进展 |
1.2.1 IgY的结构 |
1.2.2 IgY的性质 |
1.2.3 IgY的提取纯化 |
1.2.4 IgY防治仔猪腹泻的机理 |
1.2.5 IgY的应用 |
1.3 动物饲料添加剂的研究现状 |
1.3.1 维生素研究现状 |
1.3.2 矿物质研究现状 |
1.4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主要工作 |
1.4.1 研究目的 |
1.4.2 主要工作 |
2 抗仔猪腹泻SLS、K99特异性IgY的获得 |
2.1 引言 |
2.2 实验材料及仪器 |
2.2.1 实验动物 |
2.2.2 实验菌种 |
2.2.3 实验试剂 |
2.2.4 实验仪器 |
2.3 实验方法 |
2.3.1 三价重组肠毒素SLS蛋白的获得 |
2.3.2 K99菌毛蛋白的获得 |
2.3.3 蛋白浓度的测定 |
2.3.4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检测蛋白纯度 |
2.3.5 抗原的制备及其免疫 |
2.3.6 水溶性组分(WSF)的制备 |
2.3.7 间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抗体效价 |
2.4 实验结果 |
2.4.1 蛋白浓度测定 |
2.4.2 SDS-PAGE纯度检测 |
2.4.3 棋盘法测定最佳抗原包被浓度 |
2.4.4 抗体效价检测 |
2.5 小结 |
3 卵黄抗体膏产品配方的设计与优化 |
3.1 引言 |
3.2 实验材料及设备 |
3.2.1 实验动物 |
3.2.2 实验材料 |
3.2.3 实验设备 |
3.3 卵黄抗体膏配方设计 |
3.3.1 原料分析 |
3.3.2 维生素与矿物质添加量参考标准 |
3.3.3 卵黄抗体膏的制备工艺 |
3.3.4 单因素试验设计 |
3.3.6 卵黄抗体膏指标检测 |
3.3.7 卵黄抗体膏应用效果评价 |
3.4 实验结果 |
3.4.1 单因素试验结果 |
3.4.2 卵黄抗体膏基质配方 |
3.4.3 卵黄抗体膏指标检测 |
3.4.4 卵黄抗体膏应用效果 |
3.5 分析与讨论 |
3.5.1 单因素试验 |
3.5.2 膏体指标检测 |
3.5.3 卵黄抗体膏应用效果 |
3.6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7)小肽和半胱胺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饲料添加剂半胱胺的研究进展 |
1.1.1 半胱胺的概述 |
1.1.1.1 半胱胺的理化性质 |
1.1.1.2 半胱胺的制备方法 |
1.1.2 半胱胺的作用机理 |
1.1.2.1 促进生长的作用及其机制 |
1.1.2.2 半胱胺在体内的抗氧化作用 |
1.1.2.3 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
1.1.2.4 提高泌乳的作用 |
1.1.2.5 提高繁殖性能的作用 |
1.1.3 半胱胺在动物生产上的应用 |
1.1.3.1 半胱胺的使用方法和剂量 |
1.1.3.2 半胱胺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 |
1.1.3.3 半胱胺在其他动物上的应用研究 |
1.1.4 半胱胺在应用中的优点及问题 |
1.1.4.1 半胱胺在应用中的优势 |
1.1.4.2 半胱胺在应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 |
1.2 饲料添加剂小肽的研究进展 |
1.2.1 小肽吸收机制 |
1.2.2 小肽的营养特性 |
1.2.2.1 促进蛋白质的合成 |
1.2.2.2 有效提高机体免疫水平 |
1.2.2.3 生理调节作用 |
1.2.2.4 促进矿物质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吸收 |
1.2.2.5 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 |
1.2.3 小肽的制备方法 |
1.2.3.1 酶解法 |
1.2.3.2 碱性水解法和酸性水解法 |
1.2.3.3 微生物发酵法 |
1.2.3.4 化学合成法 |
1.2.4 饲用小肽的应用 |
1.2.4.1 在猪禽养殖中的应用 |
1.2.4.2 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
1.2.4.3 在反刍动物养殖中的应用 |
1.2.5 展望 |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意义 |
1.3.2 研究目的 |
第2章 日粮中添加小肽、半胱胺替代抗生素在仔猪中的应用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时间和地点 |
2.1.2 试验材料 |
2.1.3 试验动物与试验设计 |
2.1.4 饲养管理 |
2.1.5 样品采集与处理 |
2.1.5.1 生产性能 |
2.1.5.2 养分消化率 |
2.1.5.3 血液生化指标 |
2.1.6 检测指标及方法 |
2.1.6.1 生长性能 |
2.1.6.2 养分指标 |
2.1.6.3 血液生化指标 |
2.1.7 数据分析 |
2.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2.2.1 小肽和半胱胺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
2.2.2 小肽和半胱胺对仔猪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
2.2.3 小肽和半胱胺对断奶仔猪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2.2.3.1 血清中蛋白含量的结果与分析 |
2.2.3.2 血清中总胆固醇及尿素氮含量的结果与分析 |
2.2.3.3 血清中酶类活性水平的结果与分析 |
2.2.4 添加物对断奶仔猪激素水平的影响 |
2.3 讨论 |
2.3.1 小肽和半胱胺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
2.3.2 添加物对断奶仔猪代谢指标的影响 |
2.3.3 小肽和半胱胺对断奶仔猪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2.3.3.1 小肽和半胱胺对断奶仔猪血清蛋白含量的影响 |
2.3.3.2 小肽和半胱胺对断奶仔猪血清尿素氮和总胆固醇含量的影响 |
2.3.3.3 小肽和半胱胺对断奶仔猪血清蛋白酶含量的影响 |
2.3.4 小肽和半胱胺对断奶仔猪激素水平的影响 |
2.3.4.1 小肽和半胱胺对断奶仔猪抑生长素(SS)水平的影响 |
2.3.4.2 小肽和半胱胺对断奶仔猪生长素水平的影响 |
2.3.4.3 小肽和半胱胺对断奶仔猪 T_3、T_4、胰岛素水平的影响 |
结论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结论 |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8)重组ETEC K88干酪乳杆菌口服液的研制及其临床效果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仔猪 ETEC 腹泻病概述 |
1.2 益生乳酸菌概述 |
1.3 乳清浓缩蛋白概述 |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重组干酪乳杆菌代谢产物抑菌效果的研究 |
2.1 材料 |
2.2 方法 |
2.3 结果 |
2.4 讨论 |
第三章 重组ETEC K88干酪乳杆菌口服液的研制 |
3.1 材料 |
3.2 方法 |
3.3 结果 |
3.4 讨论 |
第四章 重组 ETEC K88 干酪乳杆菌临床免疫效果的研究 |
4.1 材料 |
4.2 方法 |
4.3 结果 |
4.4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作者简历 |
(9)凹凸棒石、蒙脱石及其复合物对断奶仔猪肠道的保护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肠道生理屏障 |
1.1.1 机械屏障 |
1.1.2 化学屏障 |
1.1.3 生物屏障 |
1.1.4 免疫屏障 |
1.2 仔猪断奶后肠道生理的主要变化 |
1.3 蒙脱石与凹凸棒石的物化性能及相互作用 |
1.3.1 蒙脱石与凹凸棒石概述 |
1.3.2 蒙脱石与凹凸棒石的理化特性 |
1.3.3 蒙脱石与凹凸棒石间的相互作用 |
1.4 蒙脱石与凹凸棒石在断奶仔猪中的应用 |
1.5 本研究目的及意义 |
1.6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蒙脱石与凹凸棒石的质量分析及其复合物的制备 |
2.1 前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试验材料 |
2.2.2 M-A 复合物的制备 |
2.3 测定指标及方法 |
2.3.1 蒙脱石、凹凸棒石纯度测定 |
2.3.2 重金属总砷、铅、镉、汞和六价铬检测 |
2.3.3 比表面积分析 |
2.4 结果与讨论 |
2.4.1 蒙脱石与凹凸棒石XRD 定量分析 |
2.4.2 蒙脱石与凹凸棒石中有毒重金属检测 |
2.4.3 蒙脱石-凹凸棒石复合物比表面积测定 |
第三章 蒙脱石、凹凸棒石及其复合物对断奶仔猪肠道的保护作用研究 |
3.1 前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试验材料 |
3.2.2 试验动物及分组 |
3.2.3 试验动物及分组 |
3.2.4 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 |
3.2.5 饲养管理 |
3.2.6 试验设计 |
3.3 数据处理 |
3.4 结果与分析 |
3.4.1 APT、MMT 及M-A 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
3.4.2 APT、MMT 及M-A 对断奶仔猪腹泻的影响 |
3.4.3 APT、MMT 及M-A 对断奶仔猪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3.4.4 APT、MMT 及M-A 对断奶仔猪肠黏膜形态的影响 |
3.4.5 APT、MMT 及M-A 对断奶仔猪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
3.4.6 APT、MMT 及M-A 对断奶仔猪肠道杯状细胞数量的影响 |
3.4.7 APT、MMT 及M-A 对断奶仔猪肠道菌群的影响 |
3.4.8 APT、MMT 及M-A 对断奶仔猪肠道IEL 数量及SIgA 含量的影响 |
3.4.9 APT、MMT 及M-A 对断奶仔猪肠道通透性的影响 |
3.4.10 APT、MMT 及M-A 对断奶仔猪消化道食糜停留时间影响 |
3.4.11 APT、MMT 及M-A 对断奶仔猪日粮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
3.5 讨论 |
3.5.1 APT、MMT 及M-A 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
3.5.2 APT、MMT 及M-A 对断奶仔猪腹泻的影响 |
3.5.3 APT、MMT 及M-A 对断奶仔猪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3.5.4 APT、MMT 及M-A 对断奶仔猪肠道黏膜形态的影响 |
3.5.5 APT、MMT 及M-A 对断奶仔猪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
3.5.6 APT、MMT 及M-A 对断奶仔猪杯状细胞数量的影响 |
3.5.7 APT、MMT 及M-A 对断奶仔猪肠道菌群的影响 |
3.5.8 APT、MMT 及M-A 对断奶仔猪肠道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及SIgA 的影响 |
3.5.9 APT、MMT 及M-A 对断奶仔猪肠道通透性的影响 |
3.5.10 APT、MMT 及M-A 对断奶仔猪肠道食糜停留时间的影响 |
3.5.11 APT、MMT 及M-A 对断奶仔猪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
第四章 全文结论 |
4.1 结论 |
4.2 本试验创新点 |
4.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附录B |
附录C |
致谢 |
作者简历 |
(10)大肠杆菌F4、F5天然菌毛及表达蛋白鸡卵黄抗体的制备及初步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引言 |
1.1 大肠杆菌性哺乳仔猪腹泻概述 |
1.2 致仔猪腹泻大肠杆菌的主要毒力因子 |
1.2.1 肠毒素性大肠杆菌菌毛 |
1.2.2 肠毒素 |
1.3 大肠杆菌性仔猪腹泻的防治 |
1.3.1 疫苗免疫 |
1.3.2 药物防治 |
1.3.3 卵黄抗体防治 |
1.4 卵黄抗体的研究进展 |
1.4.1 卵黄抗体的结构 |
1.4.2 卵黄抗体的特点 |
1.4.3 卵黄抗体的优越性 |
1.4.4 卵黄抗体的应用 |
1.4.5 卵黄抗体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菌株和实验动物 |
2.1.2 PCR扩增引物 |
2.1.3 主要试剂 |
2.1.4 主要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大肠杆菌K88ab、K99天然菌毛的提取 |
2.2.2 大肠杆菌K88ab及K99菌毛蛋白的表达 |
2.2.3 K88ab蛋白、菌毛Western blot鉴定 |
2.2.4 K99蛋白、菌毛Western blot鉴定 |
2.2.5 免疫程序设定 |
2.2.6 卵黄抗体的提取 |
2.2.7 卵黄抗体安全检验 |
2.2.8 卵黄抗体效价的检测 |
2.2.9 卵黄抗体特异性检验 |
2.2.10 卵黄抗体效力评价 |
2.2.11 保存期实验 |
3 结果 |
3.1 K88ab、K99菌毛的鉴定 |
3.1.1 K99菌毛的提取 |
3.1.2 K99菌毛浓度测定 |
3.1.3 K88ab菌毛的提取 |
3.1.4 K88ab菌毛浓度测定 |
3.2 K88ab及K99菌毛蛋白的表达与鉴定 |
3.2.1 K88ab、K99基因的克隆 |
3.2.2 K88ab、K99重组质粒的PCR及双酶切鉴定 |
3.2.3 K88ab、K99重组表达质粒的构建和鉴定 |
3.2.4 K88ab、K99重组菌毛蛋白的表达 |
3.2.5 K88ab、K99重组菌毛蛋白的纯化 |
3.2.6 K88ab菌毛和K88ab重组蛋白的Western blot检测 |
3.2.7 K99菌毛和K99重组蛋白的Western blot检测 |
3.3 卵黄抗体效价的检测 |
3.3.1 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 |
3.3.2 不同方法提取的卵黄抗体效价比较 |
3.3.3 第三次免疫后卵黄抗体效价 |
3.4 卵黄抗体特异性检验 |
3.5 卵黄抗体安全检验 |
3.5.1 物理性状检验 |
3.5.2 无菌检验 |
3.5.3 支原体检验 |
3.5.4 安全检验 |
3.6 体外吸附与吸附抑制实验 |
3.6.2 体外吸附抑制实验 |
3.7 预防试验 |
3.8 治疗试验 |
3.9 保存期实验 |
4 讨论 |
4.1 卵黄抗体在预防仔猪腹泻方面的应用前景 |
4.2 不同免疫原的比较 |
4.3 卵黄抗体各种提取方法的优缺点比较 |
4.4 高免卵黄液和粗提卵黄抗体比较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四、蛋清抗生液治疗仔猪腹泻(论文参考文献)
- [1]布依族兽药植物传统知识及其评价[D]. 熊勇. 中央民族大学, 2020
- [2]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卵黄抗体的研制[D]. 丁雨善. 南阳师范学院, 2020(12)
- [3]卵黄抗体肠溶微囊的制备及其抗腹泻效果研究[D]. 徐文俊. 华中农业大学, 2016(05)
- [4]卵黄抗体在乳仔猪抗腹泻方面的应用[A]. 夏俊钟. 第三届规模化养猪新技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2016
- [5]博落回提取物对乳鸽的免疫性能、肌肉品质及生产性能的影响[D]. 侯振东. 湖南农业大学, 2015(02)
- [6]抗仔猪腹泻卵黄抗体膏的研制及应用[D]. 吴琼. 大连理工大学, 2013(09)
- [7]小肽和半胱胺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及机理研究[D]. 郭新珍. 河北工程大学, 2013(04)
- [8]重组ETEC K88干酪乳杆菌口服液的研制及其临床效果的初步研究[D]. 谭君.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12(01)
- [9]凹凸棒石、蒙脱石及其复合物对断奶仔猪肠道的保护作用研究[D]. 孟艳莉.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10)
- [10]大肠杆菌F4、F5天然菌毛及表达蛋白鸡卵黄抗体的制备及初步应用[D]. 刘文鑫. 东北农业大学, 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