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施工处理技术郭峰

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施工处理技术郭峰

关键词:岩土工程;工程勘察;地基处理

中图分类号:TU195;TU753文献标志码:A

引言

岩土工程的施工程序较为复杂,对施工进度的要求较高,因此,需要做好针对性的地质勘察工作,施工人员要明确地质勘察程序,保证勘察结果的客观性,在此基础上为桩基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在桩基施工中,也应紧密围绕地质条件的差异对桩基方案进行科学界定,并匹配以合理的施工方案与程序,从源头保障岩土工程质量的稳定性。

1岩土工程勘察技术

1.1地质测绘

岩土勘察的原因在于有的地方为复杂的地形、地貌等地质状况,需要在地基施工前进行地质测绘。有的情况不需要进行地质测绘,可以只进行地质调查的情况是场地比较狭小,地质地貌情况较为简单,可以省略地质测绘。

1.2勘探与取样

地质测绘工作需要对勘探工作采取的办法有坑探、物探及钻探等。

1.3现场检测技术

现场检验包括检查并验证岩土工程的质量控制及施工监理和施工前的勘察结果。现场监测需要对荷载以及施工的监测岩土反应的性状、施工及运营时的监测结构物及环境的作用等进行监测。通过对以上勘察结果资料的分析以及计算,作为后续地基处理施工过程的参考指标,为后续技术的优化以及对设计图纸的修正做好基础准备。

岩土勘察在项目工程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地基建设作为项目工程的基础,若在没有岩土勘察的情况下进行,则无法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只有通过综合运用各种勘察测试方法,对于工程建设场地的调查分析,对工程建设的地质条件准确的分析,才能更有效地避免自然条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提升工程质量,通过对地基均匀性能的分析,也可以更加准确地反映出深层的地质特点。现场的地质检测的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的主要目的,是为对岩土工程问题进行分析评价,通过原位测试以及室内试验为地基建设提供基本的技术参数,包括岩土的物性指标、强度参数、固结变形特性参数、渗透性参数等[1]。

2岩土工程地质勘探要点

2.1确定地层岩性

运用科学合理的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方法,确定所要勘察项目的岩土性质及其分布情况,试验、分析和确定适当的持力层,根据所确定持力层的地基承载力情况,选择合理的基础形式。

2.2确定水文情况

在地质勘察过程中,同时要勘察所在项目的水文情况,分析地下水的水位、变化情况和运动规律,确定所在项目的地下水分布情况和分布规律;在基础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地下水是起着不利影响的,分析和确定地下水和所选持力层的位置关系和可能性影响,设计和实施降水方案,使得地下水位和对基础的影响降到最小。

2.3确定地质构造和地层情况

对所在项目的地质构造和地层情况进行勘察和分析,确定地质构造和地层情况,分析所在地的地质构造和地层情况对地基基础稳定性和渗透性进行分析,地基基础在设计和施工中在保障建筑物能够安全、可靠和稳固的情况下,尽可能的避开不利地质构造和地层,在难以绕避的情况下,制定科学合理的处治方案[2]。

3岩土工程地基施工处理技术分析

3.1强夯施工技术

强夯施工技术是地基施工处理的一种常用技术。该技术的原理为:在重力的作用下,对地基进行夯实处理,从而提高地基承载力。在该技术的实际应用中,一般选择8~10t的重锤,其下落高度通常控制在20m。在重锤下落过程中,重锤的势能转化为动能,当其与地基接触时,动能转化为地基土地的势动能,给地基带来强大的冲击力,在该作用力的作用下,能够有效压缩土层的孔隙,提高土体的抗压强度,提高地基承载力。通过强夯施工,能够达到良好的地基处理效果,所以,该技术在工程地基处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2预压处理施工技术

软弱地基是特殊地基中的一种,由于地理环境的制约,该地基无法采用强夯施工技术,需要采用预压法。预压法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对岩土工程施工区域施加一定的静荷载,如覆盖砂层、土层;(2)对地基进行压实处理,因软土地基具有抗剪强度低、压缩性高、土质松散等特点,对该类地基施加一定的动荷载,提高地基的密实度和承载力。在对建筑工程基础进行预压施工处理时,要对地基承载力进行试验,掌握预压处理前的地基承载力,为后续的预压处理提供依据。该技术具有施工简便、造价低的优势,在工程地基处理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3砂石垫层施工技术

如果岩土工程施工对地基承载力水平要求较高,且地基存在较大的软弱层时,可采用砂石垫层施工技术进行地基处理。处理过程中,要先将地基软弱部分进行清除,之后对其进行夯实处理,并将强度较大的砂石材料回填至地基中,以达到提升地基承载力的目的。但是,因砂石垫层施工技术的应用会增加施工成本,因此,其主要应用于高层建筑工程施工。

3.4换填施工技术

大量的岩土工程施工处理案例分析表明,岩土工程发生的地基沉降多为浅层地基沉降,为了有效解决浅层地基沉降问题,通常采用基础置换的处理方法,即用砂石代替部分土体,提高地基承载力,从而减少地基的沉降量[3]。

4岩土工程勘察的地基处理措施

4.1提升新时期岩土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

针对相关勘察人员对技术的掌握有限、综合素养较低的问题,进行如下措施加以改进:①设立前期培训机制,对勘察人员的技术实行定期抽检,督促相关工作人员自觉地接受技术的培训,对于新型技术做到熟练应用才可上岗[4]。②提升勘察人员对计算机的使用能力,实时计算岩土的渗析情况、仪器设备对岩土的荷载力,涂层的沉降计算等。应用现代化技术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③实时轮班换岗制度,给予充分时间满足技术人员之间的资源置换。

4.2勘察设备及技术的更新

针对地下水问题影响岩土勘查结果,可以通过对仪器设备更替或技术的创新来解决。近年来使用多手段化的物探技术已经逐步应用于各种岩土或矿区的勘察,新型高端设备对于勘察深度不达标的问题进行了全方面的解决,设备的更新可通过使用物探持续加密手段对深度岩石进行检测,且具有过程快速无污染、采取的样品密度较高等优势。同期解决了对于较深洞穴或不明地质形状的描述。直接的解决了地下水位检测不精准带来的数据错误情况的发生。

4.3对勘查工作实现规范化操作

针对取样数据准确性较低的问题,可通过对勘察工作实现规范化处理来实现,在勘察前期,要进行该地区的地势检测,对人口居住较密集地区进行区域性划分,总结勘察目标,对勘察队伍人员实施明确的分工,设计出最优化勘察方案。在实施岩土勘察中,对勘察点进行科学定位,根据当地地质情况综合多种勘察技术。实施勘察后对采取的样本分类归档,针对较复杂结构的岩土,进行综合勘察报告的书写,客观的反应岩土情况,实现提升结果的精准度[4]。

结束语

新时期的岩土工程勘查工作作为后期对建筑施工的基础,关键目的是实现对岩石的有效监测,通过选取有代表性的样本获得地质勘察结果报告,为建筑工程队进行施工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为了提高工程队施工的安全性,进而对于新时期的岩土勘察工作所出现的问题,务必要给予有效的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1]赵钊.基础地质勘察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的应用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22):39-40.

[2]林祥宏.建筑工程的岩土勘察与地基处理技术探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8(8):68.

[3]李娟.建筑工程的岩土勘察及地基处理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7(36):189.

[4]蔡亚兵.浅谈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地基处理[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3(4):74.

标签:;  ;  ;  

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施工处理技术郭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