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圆斑星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发酵豆粕,圆斑星鲽(Verasper,variegatus),表观消化率,生长性能
圆斑星鲽论文文献综述
吕云云,毕颖杰,常青[1](2019)在《发酵豆粕对圆斑星鲽生长及表观消化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饲料中发酵豆粕的适宜添加量,本试验以0%、10%、20%、30%、40%的发酵豆粕添加在五组等蛋等脂的饲料中,分别替代鱼粉蛋白的0%,9.81%,19.63%,29.44%,39.26%,标记为A、B、C、D、E共5个试验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池15尾圆斑星鲽(49.0±1.0 g),经过10周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随饲料中发酵豆粕水平的升高,特定生长率逐渐降低,A、B组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5),饲料系数则逐渐升高,A、B和C组显着低于D、E组(P<0.05)。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以B组最高,显着高于其他各组。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10%的发酵豆粕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鱼体对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且不会对鱼体生长造成不利影响,过量则抑制鱼体生长。(本文来源于《河北渔业》期刊2019年04期)
王群山,贾磊,刘克奉,尚晓迪,王钢[2](2019)在《天津地区圆斑星鲽工厂化养殖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属鲽形目、鲽科,星鲽属,俗称花斑宝、花豹子、花边爪,分布于黄、渤海。圆斑星鲽属冷温性大型底栖鱼类,身体呈椭圆形,体形优美,色彩斑斓美丽,是我国北方传统的名贵鱼种,民谚"春花秋鳎"的"花"即花斑宝(圆斑星鲽)。圆斑星鲽个体较大,生长速度快,肉质细嫩鲜美,富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此外圆斑星鲽适应性强、抗(本文来源于《科学养鱼》期刊2019年03期)
张乐乐,边力,常青,侯吉伦,陈四清[3](2018)在《圆斑星鲽sox9基因的克隆与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筛选到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的性别相关基因sox9,并通过RACE技术获得了全长序列,基因全长为3287 bp,包括1431 bp的ORF,编码477个氨基酸,368 bp的5'UTR和1488 bp的3'UTR。在3'UTR中有多聚腺苷酸尾和加尾信号AATAAA。通过荧光定量PCR测定了sox9基因在圆斑星鲽成鱼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发现sox9基因在圆斑星鲽的脑、眼、鳃、心、肝、胆、肠、精巢、卵巢、肾和肌肉等各个组织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在鳃、脑和精巢组织中检测到较高水平的sox9转录,其中精巢中的转录水平显着高于其他组织,sox9基因在性腺中的表达显示出性别两相性差异。其在精巢中的表达水平要显着高于卵巢,说明sox9基因与雄性性腺发育相关。通过测定sox9基因在圆斑星鲽幼鱼不同发育时期(20、30、40、50、60、70和80日龄)的表达水平,发现其在20~50日龄表达量逐渐下降,在60日龄时表达量上升,推测表达量上升可能与幼鱼性腺分化相关。(本文来源于《渔业科学进展》期刊2018年06期)
郑建明,赵捷杰,陈四清,常青,严俊丽[4](2019)在《豆油替代鱼油对圆斑星鲽幼鱼生长和肌肉脂肪酸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旨在研究饲料中豆油替代鱼油对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幼鱼生长和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用豆油分别替代0、25%、50%和75%的鱼油,配制4组等氮、等脂肪的饲料。选择初始体重为(65.47±1.57)g的圆斑星鲽幼鱼36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养殖56 d。结果显示,(1)随着豆油替代水平的升高,增重率(WGR)呈现降低的趋势(P<0.05),饲料系数(FCR)呈现升高的趋势(P<0.05),25%替代组的WGR高于鱼油组(P<0.05)。(2)豆油替代鱼油对圆斑星鲽肌肉的粗蛋白、粗脂肪、灰分和水分含量无显着性影响(P>0.05),对肝体比(HSI)、脏体比(VSI)和肥满度(CF)无显着性影响(P>0.05),豆油替代组肝脏的脂肪含量显着高于鱼油组(P<0.05)。(3)随着饲料中豆油水平的增加,圆斑星鲽幼鱼肌肉亚油酸(C18:2n-6)和亚麻酸(C18:3n-3)显着升高(P<0.05),而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则显着降低(P<0.05)。研究结果表明,在该实验条件下,饲料中高比例的豆油替代鱼油会降低鱼体的生长性能和肌肉脂肪酸营养品质。(本文来源于《渔业科学进展》期刊2019年04期)
郑建明[5](2018)在《南极磷虾产品在圆斑星鲽幼鱼饲料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圆斑星鲽为实验对象,探究脱脂磷虾粉替代鱼粉对圆斑星鲽幼鱼生长、体组成、非特异免疫、生理代谢和消化性能的影响,在饲料中豆油替代鱼油以及在此基础上添加磷虾油替代大豆卵磷脂对圆斑星鲽幼鱼生长、脂肪代谢、肌肉脂肪酸、非特异免疫和抗应激能力的影响。具体研究结果如下:试验一为研究脱脂南极磷虾粉(Euphausia superba)替代鱼粉对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幼鱼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力和血清生理代谢指标的影响,实验以鱼粉和脱脂磷虾粉为蛋白源,鱼油为脂肪源,分别以脱脂磷虾粉蛋白替代基础饲料中0、10%、20%、30%、40%、50%和100%的鱼粉蛋白制成7种等氮、等脂的饲料(分别记为R0、R10、R20、R30、R40、R50、R100),投喂初始体重为60.11±0.13 g,体长为14.12±0.25cm的圆斑星鲽幼鱼8周,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结果表明,1.R10~R50组的特定生长率(SGR)、存活率(SR)和饲料效率(FER)与R0组(对照组)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但从R30组开始有下降的趋势。R10~R50组的蛋白质效率(PER)和R0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是R100组的蛋白质效率(PER)显着低于R0组(P<0.05)。2.R10~R20组血清中的酸性磷酸酶(ACP)显着高于R0组(P<0.05),R30组血清中酸性磷酸酶(ACP)和R0组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R30~R100组血清中的碱性磷酸酶(AKP)显着高于R0组(P<0.05)。R10组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R0组差异不显着(P>0.05)。R10组肝脏中酸性磷酸酶(ACP)显着高于R0组(P<0.05),R40~R50组和R0组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R30~R40组肝脏中碱性磷酸酶(AKP)和R0组差异不显着(P>0.05)。R10~R40组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R0组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3.R10~R50组血清的总蛋白(TP)显着高于R0组(P<0.05)。各处理组和R0组血清中的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综合来看,10%~30%的替代比例,脱脂磷虾粉组和对照组R0组对圆斑星鲽幼鱼的生长、饲料利用、免疫力及蛋白利用有相同的效果。试验二为探讨脱脂南极磷虾粉对圆斑星鲽幼鱼体组成和消化性能的影响。以鱼粉和脱脂磷虾粉为蛋白源,鱼油为脂肪源,用脱脂磷虾粉蛋白替代0%、10%、20%、30%、40%、50%和100%的鱼粉蛋白,设计7种等蛋白(50%)、等脂肪(8%)的实验饲料(分别表示为F0、F10、F20、F30、F40、F50和F100)。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初始体质量为(68.13±0.20)g,经过8周的饲养实验。结果表明,F100组的肝体比(HSI)和脏体比(VSI)显着低于其他各组(P<0.05),F20和F30组的肥满度(CF)显着高于F40组(P<0.05);F100组全鱼的水分和灰分(ASH)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5),F10组和F100组全鱼的粗蛋白(CP)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5),F30组和F50组全鱼的粗脂肪(EE)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5),F100组全鱼的EE显着低于其他各组(P<0.05)。F10、F20和F50组肌肉的水分显着高于F100组(P<0.05),F20组和F30组肌肉的EE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5),各替代组肌肉的CP、ASH无组间差异(P>0.05);胃蛋白酶活性组间无差异(P>0.05),F0和F20的胃脂肪酶活性显着低于F30组(P<0.05),F30组的胃淀粉酶活性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5),F30和F100组的肠脂肪酶活性显着低于其他各组(P<0.05),F0组的肠淀粉酶活性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5);脱脂南极磷虾粉替代组的皱襞高度(FH)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F30组的FH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替代组和对照组的粘膜厚度(MT)和绒毛长度(VL)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综合来看,脱脂南极磷虾粉10%~50%的替代比例对圆斑星鲽幼鱼的形态指标、体组成、消化酶活性和肠道形态指标有较好的效果。试验叁本实验旨在研究饲料中豆油替代鱼油以及在此基础上添加磷虾油替代大豆卵磷脂对圆斑星鲽幼鱼生长和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用豆油分别替代0、25%、50%和75%的鱼油,配制4组等氮等脂的饲料,另外在此基础上添加磷虾油替代大豆卵磷脂配制4组等氮等脂的饲料。选择初始体重为(65.47±1.57)g的圆斑星鲽幼鱼720尾,随机分为8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养殖8周。实验结果显示,1.高比例豆油替代鱼油会降低圆斑星鲽的增重率和升高饲料系数(P<0.05)。用磷虾油替换大豆卵磷脂后,会显着改善鱼体的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P<0.05)。2.豆油替代鱼油的饲料对圆斑星鲽肌肉的粗蛋白、粗脂肪、灰分和水分含量无显着性影响(P>0.05),对肝体比、脏体比和肥满度亦无显着性影响(P>0.05),但肝脏的脂肪含量显着高于鱼油组(P<0.05);用磷虾油替代大豆卵磷脂后,会使高比例的豆油替代组圆斑星鲽肝脏的脂肪含量显着下降(P<0.05)。3.无论是否添加磷虾油,随着饲料中豆油水平的增加,圆斑星鲽幼鱼肌肉中亚油酸(C18:2n-6)和亚麻酸(C18:3n-3)的含量显着升高(P<0.05),而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含量则显着降低(P<0.05)。综上所述,在该实验条件下,豆油替代鱼油对圆斑星鲽的生长无显着性影响,但是随着豆油替代水平的升高,会降低鱼体的营养品质,在饲料中添加1%的磷虾油会降低脂肪在肝脏的沉积。试验四本实验旨在研究饲料中豆油替代鱼油及在此基础上添加磷虾油替代大豆卵磷脂对圆斑星鲽幼鱼脂肪代谢、非特异免疫和抗应激能力的影响。用豆油替代基础饲料中0、25%、50%和75%的鱼油制成4种等氮、等脂的饲料(分别为S0、S25、S50、S75),同时在此基础上用磷虾油替换大豆卵磷脂另制成4种等氮、等脂的饲料(分别为K0、K25、K50、K75)投喂初始体重为(65.47±1.57)g的圆斑星鲽8周,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结果显示,1.随着豆油替代含量的增加,血清中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逐渐增加(P<0.05),而甘油叁酯和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逐渐降低(P<0.05)。而在添加磷虾油的饲料中,血清中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逐渐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却呈现升高的趋势(P<0.05)。豆油替代75%的鱼油不影响圆斑星鲽肝脏中脂蛋白脂酶、肝脂酶和总酯酶的活性(P>0.05)。2.随着饲料中豆油替代含量的增加,圆斑星鲽血清中SOD、溶菌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逐渐降低(P<0.05)。在饲料中添加磷虾油后,血清中SOD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没有显着性影响(P>0.05)。3.替代75%的豆油组干露应激后的存活率最低,显着低于其他各组(P<0.05)。综上所述,在饲料中用豆油过量替代鱼油不利于圆斑星鲽的脂肪转运和机体健康,而在饲料中用磷虾油替换大豆卵磷脂后可以改善这一状况。(本文来源于《上海海洋大学》期刊2018-05-16)
张乐乐[6](2018)在《圆斑星鲽性腺分化过程及性别相关基因sox3、sox9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属鲽形目(Pleuronectiformes)、鲽科(Pleuronectidae),星鲽属(Verasper)。其个体较大、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耐低温、肉质细嫩、富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新开发的一种具有广阔养殖前景的优良鱼种。但雌雄之间在生长速度与体型上存在较大差异,因而进行性别控制,培育单一雌性苗种,可以极大地提高其养殖效益。为实现全雌繁殖,有关性别决定与性腺分化方面的研究就具有重要理论参考价值。本研究以圆斑星鲽为研究对象,利用RACE技术获得了圆斑星鲽sox3和sox9基因的全长序列,通过荧光定量PCR分析了其在圆斑星鲽成鱼的不同组织及在幼鱼的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模式,探索基因的功能。并利用组织学切片研究圆斑星鲽性腺分化过程,确定性腺开始分化的时间,为圆斑星鲽的性别决定及性腺发育机制提供基础资料。试验一本实验利用组织学切片研究圆斑星鲽性腺分化过程,结果如下:(1)30-35日龄的仔鱼,全长15.5-17.4mm,原始生殖细胞位于中肾管附近,明显比体细胞大,细胞核大,核膜清晰,核质透明;40-55日龄的仔鱼,全长19.6-32.8mm,性腺原基长度明显增加,宽度变化不大,生殖细胞快速增多,从性腺横切面上明显可见多个生殖细胞,镶嵌于生殖腺中,此时原始性腺已经形成,但仍无法区分精巢、卵巢;(2)60日龄雌鱼,全长约36.2mm,性腺开始出现卵巢腔,从横切性腺可见,性腺一端增生,并向另一端开始延伸;70日龄雌鱼,全长约45.1mm,性腺从一端开始增生,向另一端持续延伸,性腺宽度进一步增大;80日龄雌鱼,全长约57.7mm,卵巢腔完全形成,卵原细胞迅速增殖,沿产卵板排列;90日龄雌鱼,卵巢中出现少数卵母细胞。卵母细胞细胞核大,几乎占据整个卵母细胞,1-3个核仁。(3)60日龄雄鱼,性腺没有明显的分化特征;70-80日龄雄鱼,性腺从一端开始增生,并向另一端延伸,体积进一步增大,精原细胞开始迅速增殖。结论:圆斑星鲽60日龄幼鱼出现卵巢腔,说明圆斑星鲽幼鱼是在55-60日龄时,性腺开始分化的。试验二本实验筛选到圆斑星鲽的性别相关基因sox3,并通过RACE技术获得其全长序列,基因全长为1723bp,包括891bp的ORF,可编码297个氨基酸,48bp的5'UTR和784bp的3'UTR,在3'UTR中有多聚腺苷酸尾和加尾信号AATAAA。通过荧光定量PCR测定sox3基因在圆斑星鲽成鱼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发现sox3基因在圆斑星鲽的各个组织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在鳃和卵巢组织中检测到较高水平的sox3转录,其中卵巢中的含量显着高于其它组织。sox3基因在性腺中的表达显示出性别两相性差异,其在卵巢中的表达水平要显着高于精巢,说明sox3基因与雌性性腺发育相关。通过测定sox3基因在圆斑星鲽幼鱼不同发育时期(20,30,40,50,60,70,80日龄)的表达水平,发现其在20到50日龄表达量逐渐下降,在60日龄时表达量突然上升,而通过性腺切片实验发现圆斑星鲽幼鱼在55-60日龄时性腺开始分化,推测第60天sox3的表达量上升可能与幼鱼性腺分化相关,sox3基因可能参与幼鱼性腺分化过程。试验叁本实验筛选到圆斑星鲽的性别相关基因sox9,并通过RACE技术获得了全长序列,基因全长为3287bp,包括1431bp的ORF,编码477个氨基酸,368bp的5'UTR和1488 bp的3'UTR。在3'UTR中有多聚腺苷酸尾和加尾信号AATAAA。通过荧光定量PCR测定了sox9基因在圆斑星鲽成鱼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发现sox9基因在圆斑星鲽的脑、眼、鳃、心、肝、胆、肠、精巢、卵巢、肾和肌肉等各个组织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在鳃、脑和精巢组织中检测到较高水平的sox9转录,其中精巢中的含量显着高于其它组织。sox9基因在性腺中的表达显示出性别两相性差异,其在精巢中的表达水平要显着高于卵巢,说明sox9基因与雄性性腺相关。通过测定sox9基因在圆斑星鲽幼鱼不同发育时期(20,30,40,50,60,70,80日龄)的表达水平,发现其表达水平变化不显着。(本文来源于《上海海洋大学》期刊2018-05-16)
吕云云,常青,陈四清,王珊珊,刘振华[7](2018)在《不同脂肪水平的饲料对圆斑星鲽生长及表观消化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鱼粉和酪蛋白为蛋白源,鱼油和豆油为脂肪源,配制成蛋白水平为50%,脂肪水平分别为8%、12%、16%的叁组饲料(分别表示为A、B、C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鱼,进行10周的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饲养试验。结果表明:鱼体的生长和表观消化率受饲料中脂肪水平影响显着,各组成活率均较高,A组的增重率显着高于其他两组,饲料系数则随饲料中脂肪水平的升高而有升高的趋势。干物质表观消化率以C组最高且显着高于A组和B组,随饲料中脂肪水平的升高,脂肪表观消化率显着增加。从生产角度考虑,在本实验条件下,圆斑星鲽的最适脂肪需求为8%。(本文来源于《河北渔业》期刊2018年02期)
王贞杰,叶保民,常青,陈四清,刘长琳[8](2018)在《维生素C对圆斑星鲽早期发育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旨在探究维生素C(V_C)对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早期发育中孵化率、出膜率和成活率的影响,对其消化酶和脂蛋白脂酶(Lipoprotein lipase,LPL)及肝脂酶(Hepatic Lipase,HL)的影响。实验用圆斑星鲽为人工受精卵,分为5组,孵化水体V_C浓度分别为0、20、25、30和35 mg/L,分别在成熟卵、受精卵、原肠中期、晶体出现期、内源营养期(2日龄)、混合营养期(6日龄)及外源营养期(9日龄)取样。记录圆斑星鲽的出膜时间、出膜率和成活率,测定对照组和生长指标优越组的消化酶活性和2种酯酶的活性。结果显示,25 mg/L的V_C能显着提高圆斑星鲽的出膜率和成活率,并缩短出膜时间(P<0.05)。V_C能促进圆斑星鲽早期发育过程中蛋白质的沉积。外源营养期后,胃蛋白酶活性显着提高(P<0.05),淀粉酶活性在混合营养期显着提高(P<0.05),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活性在内源营养期就显着提高(P<0.05)。25 mg/L V_C溶液浸泡使圆斑星鲽胚胎发育过程中的LPL和HL比活力显着升高(P<0.05)。合子中的LPL和HL基因可能在原肠期开始表达,合成脂质水解酶分解脂质,为胚胎发育供能。研究表明,圆斑星鲽成熟卵受精后脂肪酶和胰蛋白酶酶优先发挥作用,分解卵黄中的碳水化合物为胚胎发育迅速提供能量。25 mg/L的V_C能显着提高消化酶活性,并促进蛋白质的沉积,有利于孵化成活的V_C浓度可以显着促进圆斑星鲽早期发育的脂质代谢。(本文来源于《渔业科学进展》期刊2018年02期)
康传磊,李秋芬,张艳,陈世波,王越[9](2018)在《叁株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细菌对圆斑星鲽养殖水质的净化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考察3株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细菌对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es)养殖废水的净化效果,选择初始体重为(98±6)g的圆斑星鲽240尾,随机分为8组。分别接种花津滩芽孢杆菌(Bacillus hwajinpoensis)SLWX_2、嗜碱盐单胞菌(Halomonas alkaliphila)X_3和麦氏交替单胞菌(Alteromonas macleodii)SLNX2的不同组合。测定了不同组合中各项无机氮及有机物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在实验过程中,对照组氨氮、亚硝酸氮、硝酸氮、总氮和化学需氧量的浓度均呈持续上升趋势,分别从0.21 mg/L升至15.94mg/L,0.08 mg/L升至5.68 mg/L,1.10 mg/L升至7.05 mg/L,1.74 mg/L升至38.86 mg/L,1.19 mg/L升至22.87 mg/L。而加菌组的各指标浓度一直低于对照组,其中,SLWX_2+X_3+SLNX2组合对圆斑星鲽养殖废水净化效果最佳,氨氮、亚硝酸氮、硝酸氮、总氮、化学需氧量的浓度分别低于对照组68.55%、48.36%、58.38%、40.02%和27.47%,SLWX_2+X_3组合的净化效果次之。此外,第21天时,对照组出现大量死鱼现象,各实验组中仅有少量死鱼。研究表明,添加的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细菌可在不添加碳源的情况下实现脱氮功能,有效维护养殖水质,并且对圆斑星鲽无毒害及致病作用。(本文来源于《渔业科学进展》期刊2018年02期)
郑建明,严俊丽,陈四清,常青,王贞杰[10](2017)在《脱脂南极磷虾粉对圆斑星鲽幼鱼体组成和消化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脱脂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粉对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幼鱼体组成和消化性能的影响。作者以鱼粉和脱脂磷虾粉为蛋白源、鱼油为脂肪源,用脱脂磷虾粉蛋白替代0%、10%、20%、30%、40%、50%和100%的鱼粉蛋白,设计7种等蛋白(50%)、等脂肪(8%)的实验饲料(分别表示为F0、F10、F20、F30、F40、F50和F100)。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初始体质量为(68.13±0.20)g,经过8周的饲养实验。结果表明:F100组的肝体比和脏体比显着低于其他各组(P<0.05),F20~F30组的肥满度显着高于F40组(P<0.05);F100组全鱼的水分和灰分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5),F10组和F100组全鱼的粗蛋白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5),F30组和F50组全鱼的粗脂肪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5),F100组全鱼的粗脂肪显着低于其他各组(P<0.05)。F10、F20和F50组肌肉的水分显着高于F100组(P<0.05),F20组和F30组肌肉的粗脂肪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5),各替代组肌肉的粗蛋白、灰分无组间差异(P>0.05);胃蛋白酶活性组间无差异(P>0.05),F0和F20的胃脂肪酶活性显着低于F30组(P<0.05),F30组的胃淀粉酶活性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5),F30和F100组的肠脂肪酶活性显着低于其他各组(P<0.05),F0组的肠淀粉酶活性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5);脱脂南极磷虾粉替代组的皱襞高度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F30组的皱襞高度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替代组和对照组的黏膜厚度和绒毛长度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综合来看,脱脂南极磷虾粉10%~50%的替代比例对圆斑星鲽幼鱼的形态指标、体组成、消化酶活性和肠道形态指标有较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海洋科学》期刊2017年12期)
圆斑星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属鲽形目、鲽科,星鲽属,俗称花斑宝、花豹子、花边爪,分布于黄、渤海。圆斑星鲽属冷温性大型底栖鱼类,身体呈椭圆形,体形优美,色彩斑斓美丽,是我国北方传统的名贵鱼种,民谚"春花秋鳎"的"花"即花斑宝(圆斑星鲽)。圆斑星鲽个体较大,生长速度快,肉质细嫩鲜美,富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此外圆斑星鲽适应性强、抗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圆斑星鲽论文参考文献
[1].吕云云,毕颖杰,常青.发酵豆粕对圆斑星鲽生长及表观消化率的影响[J].河北渔业.2019
[2].王群山,贾磊,刘克奉,尚晓迪,王钢.天津地区圆斑星鲽工厂化养殖技术[J].科学养鱼.2019
[3].张乐乐,边力,常青,侯吉伦,陈四清.圆斑星鲽sox9基因的克隆与表达[J].渔业科学进展.2018
[4].郑建明,赵捷杰,陈四清,常青,严俊丽.豆油替代鱼油对圆斑星鲽幼鱼生长和肌肉脂肪酸的影响[J].渔业科学进展.2019
[5].郑建明.南极磷虾产品在圆斑星鲽幼鱼饲料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8
[6].张乐乐.圆斑星鲽性腺分化过程及性别相关基因sox3、sox9的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8
[7].吕云云,常青,陈四清,王珊珊,刘振华.不同脂肪水平的饲料对圆斑星鲽生长及表观消化率的影响[J].河北渔业.2018
[8].王贞杰,叶保民,常青,陈四清,刘长琳.维生素C对圆斑星鲽早期发育的影响[J].渔业科学进展.2018
[9].康传磊,李秋芬,张艳,陈世波,王越.叁株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细菌对圆斑星鲽养殖水质的净化效果[J].渔业科学进展.2018
[10].郑建明,严俊丽,陈四清,常青,王贞杰.脱脂南极磷虾粉对圆斑星鲽幼鱼体组成和消化性能的影响[J].海洋科学.2017
标签:发酵豆粕; 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 表观消化率; 生长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