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与物同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程明道,仁体,忠恕,生命绵延
与物同体论文文献综述
黄琳[1](2018)在《“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何以实现?——儒家视域下的程明道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儒家以忠恕为仁体的道德基石,忠者尽己,恕者推己,程明道以"扩充得去"为恕,以"天地变化草木蕃"之生生不息表述仁体扩充得去意象。儒家精神,欲使人本其爱亲敬兄之良知良能,扩而充之,由一己小家推及万物,及至全人类,进而至于大同,正是孟子"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的思想精髓。由博爱万物进至万物一体之大同,必以其爱亲敬兄之良知良能为始基,故曰"孝弟为仁之本"。明道思想之"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最能透悟全体,彻悟儒家万物一体的思想进路。(本文来源于《中国哲学史》期刊2018年04期)
乔清举,朱舒然[2](2018)在《二程“仁者浑然与物同体”的生态哲学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二程继承了儒家对自然的关爱态度,提出了"天人本无二,不必言合"的天人关系论、"自家心就是草木鸟兽之心"的生态德性论、参赞化育的生态功夫论和"仁者浑然与物同体"的生态境界论,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生态哲学体系,奠定了宋明时期儒家生态哲学的基础。他们以"生意"释"仁",把"仁"上升为本体概念;又把"仁"解释为"四德"之全,使主体和本体达到统一。这种主体与本体相统一的"仁体"概念深化了天人合一的内涵,也提高了中国哲学的理论思维水平。生态哲学的视角引导我们对于二程哲学得出新的结论,对于中国哲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本文来源于《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9期)
李青[3](2017)在《论程颢“仁者浑然与物同体”的叁个向度》一文中研究指出程颢在《识仁篇》中提出的"仁者浑然与物同体"可以从叁个向度来理解:从仁之体的角度看,人与天地万物同禀一理、一气而生,因而能在"身—心"一体的基础上识自身痛痒并将此知痛知痒的心推扩出去;从仁之用的角度看,一体之心感通无碍,人便自然而然的对此"大身体"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感,具体表现为博施济众,立人达人;从仁之乐的角度看,仁者与万物一体无碍,人便能从这一体和谐中感受到心体的和乐安宁。这叁个向度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在人我关系、人物关系紧张的今天,程颢"与物同体"的思想有很大的启示意义。(本文来源于《怀化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罗璇[4](2014)在《从“仁者浑然与物同体”看杨万里诗歌的理学内涵》一文中研究指出杨万里的诗歌在南宋诗坛独树一帜,其深厚的理学内涵是其自成一体的重要原因。程颢所提出的"仁者浑然与物同体"的理学命题与杨万里诗歌有着密切联系。杨万里诗歌中所体现出来的盎然生意、仁者情怀和"乐"意都是由对"与物同体"这一理学境界的体察中延展出来,从杨万里诗歌的这叁个层面入手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揭示出杨万里诗歌内在的理学意蕴。(本文来源于《阴山学刊》期刊2014年02期)
李韦[5](2012)在《“仁者浑然与物同体”——程颢的生态哲学面向》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必讳言,程颢并不曾专门涉及生态问题,但其"仁者浑然与物同体"的仁学无疑可以为反思当下的生态问题提供思想资源。程颢提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以中医来譬喻仁与不仁的境界,这成为其生态哲学的总纲。人与自然关系在程颢那里体现为天人关系,在他看来,不仅天人一本,理、道也是一本。基于人的独特性,程颢赋予人之独特责任———贯通天道与自然。以仁为生的观点,是程颢对儒家生态哲学的新开掘。本体论的天道、天理观,是程颢生态哲学的根基。程颢并未空谈哲学,其生态哲学仍有其实践面向及制度实践。(本文来源于《兰州学刊》期刊2012年01期)
金富平[6](2010)在《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儒家仁德思想对生态伦理研究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是儒学的精髓,它向我们昭示了人与天地万物一体并不仅仅是一种思想观念或道德理想,而是可以实现的精神境界和现实行为。这为人类走出生态危机带来了深刻启示:一方面,实现这一境界,需要以去除私欲为中心的修身的工夫,从而从根本上消减以人类私欲膨胀为肇因的生态危机的内在驱动力;另一方面,实现这一境界,需推仁爱之心于万事万物,这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根本出路。(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04期)
与物同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二程继承了儒家对自然的关爱态度,提出了"天人本无二,不必言合"的天人关系论、"自家心就是草木鸟兽之心"的生态德性论、参赞化育的生态功夫论和"仁者浑然与物同体"的生态境界论,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生态哲学体系,奠定了宋明时期儒家生态哲学的基础。他们以"生意"释"仁",把"仁"上升为本体概念;又把"仁"解释为"四德"之全,使主体和本体达到统一。这种主体与本体相统一的"仁体"概念深化了天人合一的内涵,也提高了中国哲学的理论思维水平。生态哲学的视角引导我们对于二程哲学得出新的结论,对于中国哲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与物同体论文参考文献
[1].黄琳.“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何以实现?——儒家视域下的程明道思想[J].中国哲学史.2018
[2].乔清举,朱舒然.二程“仁者浑然与物同体”的生态哲学思想[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
[3].李青.论程颢“仁者浑然与物同体”的叁个向度[J].怀化学院学报.2017
[4].罗璇.从“仁者浑然与物同体”看杨万里诗歌的理学内涵[J].阴山学刊.2014
[5].李韦.“仁者浑然与物同体”——程颢的生态哲学面向[J].兰州学刊.2012
[6].金富平.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儒家仁德思想对生态伦理研究的启示[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