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计法》对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具有促进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管淑慧[1](2021)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文中提出当前,许多国有企业都建立了包含内部审计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但是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国家相关政策下,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面临着升级的挑战。文章分析了当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国有企业应当改善内部审计形象、细化职能定位、注重内外部风险的管控、建立新型增值型内部审计体系,以切实提高国有企业的整体效益。
苏娜[2](2019)在《基于善治的财政管理内部控制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对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国有资产监管、政府投资、政府采购、公共资源转让、公共工程建设等权力集中的部门和岗位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强化内部流程控制,防止权力滥用。”十九大报告强调“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增强驾驭风险本领,健全各方面风险防控机制”,对财政管理内部控制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为财政管理内部控制完善和优化指明了方向。同时,“完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加强内部控制规范实施”列为《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的重点任务,财政管理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和发展进入了快车道。从2013年开始,财政部先后密集出台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关于全面推进财政管理内部控制的指导意见》、《财政部内部控制基本制度》,并在法律、政策制定、预算编制和执行、公共关系、部门运转、岗位利益冲突、信息系统管理等方面制定了相关的内部控制办法,加强财政风险管理,财政管理内部控制体系的“四梁八柱”已经初步建立。财政管理内部控制与企业内部控制有差异性,财政管理的公共性、安全性要高于企业管理。在借鉴企业内部控制经验的同时,要根据财政管理的特点,因地制宜,形成一套符合财政运行规律的内部控制体系。我国财政管理体制出现的诸多问题,比如财政管理权责失衡,职能交叉或“缺位”问题频发;预决算差异较大,预算编制和执行对于决算的约束力偏弱;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低下,合规性有余,合理性不足;财政监督乏力,被动监管方式导致效果较差等。究其原因,各级政府财政管理过程中缺乏强有力、可持续性的内部控制机制,导致财政管理“控制失效”。构建财政管理内部控制体系是一项涉及多层级、多部门的复杂系统工程,从纵向看,中央到地方政府、不同层级的地方政府之间需要建立上下联动的财政管理内部控制体系,从横向看,财政部门内部、财政部门与各个预算单位之间需要建立协同合作的财政管理内部控制体系,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财政管理内部控制格局。然而,通过分析我们发现,现行的财政管理内控制度存在着基层政府推进缓慢、风险预警和评估效率偏低、信息共享渠道不畅通、内部控制落实和管理处于“静态”、内部监督以“查”为主等突出问题,财政管理内部控制的推进和落实进入了“瓶颈”,而“善治”无疑为系统优化财政管理内部控制提供了良好的思路和解决方案。“善治”更加强调系统性、协调性和联动性,将“善治”的理念和方法引入到财政管理内部控制中,能够有效防范和降低系统性财政风险,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显着提升财政管理能力和水平;能够有效地改善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国有资产管理、政府采购等方面的“软约束”,加强财政资金的“硬约束”;能够有效地防范财政资金的“跑冒滴漏”、“挤挪占串”等一系列问题,保证财政可持续性发展。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以财政管理内部控制为研究主题,运用公共治理、内部控制、绩效评估和激励理论等理论基础,探究了我国财政管理内部控制体系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关键突破点,以善治的理念系统优化财政管理内部控制体系,通过设计理论模型和实证模型,找准关键抓手,构建财政管理内部控制“善治”指数,并实证分析了影响财政管理内部控制善治指数的影响因素,设计了财政管理内部控制激励方案,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如下:第一章主要阐述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本文的创新点以及基本概念的内涵和界定。第二章主要归纳总结公共治理、内部控制、绩效评估和激励等相关理论基础。第三章善治视角下我国财政管理内部控制的发展现状分析。首先阐述了善治的标准及各标准的内涵。其次以善治的标准分析了我国财政管理内部控制的发展现状。第三从响应性、效率性、透明度、有效性、问责制等五个标准出发,深入分析了我国财政管理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最后明确了解决问题的关键突破点:以善治的理念系统优化财政管理内部控制体系。第四章选取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法国等发达国家作为样本,借鉴先进的经验和做法,推动我国财政管理内部控制建设和发展。第五章财政管理内部控制“善治”指数构建及影响因素分析。首先构建了财政管理内部控制“善治”指数的指标体系,分析了“善治”指数构建的复杂性,明确了“善治”指数构建的标准和指标的选取原则,阐述了指标体系修正与预评估程序,确定了权重工具以及各项指标的权重。其次,利用GMM模型,对财政管理内部控制“善治”指数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第六章善治视角下财政管理内部控制体系优化研究。首先对优化财政管理内部控制体系进行必要性分析,深入分析了美国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发起人委员会(The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以下简称COSO)新风险管理框架调整和升级的内容,从善治的视角出发,充分借鉴新COSO风险管理框架,结合我国财政管理的实际,从优化原则、核心要素、系统运行机理、各要素内部机制分析等四个方面构建了基于善治的财政管理内部控制体系。第七章走向“善治”的财政管理内部控制激励方案设计。首先,通过构建理论模型,明晰了财政管理内部控制激励机制的作用机理,以激励要素作为基于善治的财政管理内部控制体系有效实施的关键抓手。其次,分析了财政激励方案(Fiscal Incentive Program,以下简称“FIP机制”)的原理及发达国家的典型实践。最后借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以下简称OECD)国家的实践和典型做法,结合我国财政管理内部控制“善治”目标和实际情况,设计了FIP机制,从激励机制的设计方面引导财政管理内部控制省级以下相关部门形成竞争激励、自我约束的良好内控氛围。第八章对完善财政管理内部控制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本文的创新点在于:1、从指数标准、选取原则、指标修正、评估程序、权重确定等方面,构建了财政管理内部控制“善治”指数的指标体系,利用GMM模型,对财政管理内部控制“善治”指数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激励机制对地方政府财政预算收支偏离度和财政风险均具有显着的反向抑制作用,财政激励力度越大,越能够减少地方政府财政预算收入与支出之间的偏离程度,越能够降低地方政府财政风险,表明激励机制对财政管理内部控制“善治”水平的提高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财政透明度对地方政府财政风险均具有显着的反向抑制作用,财政透明度越高,越能够降低地方财政风险;而治理结构的优化对地方政府财政预算收支偏离度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从而对财政管理内部控制“善治”水平的提升具有反向抑制作用,分析其原因我们认为,以“强县扩权”和“省直管县”为主的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整体推进的并不充分,以“省直管县”为例,由于缺乏与之相配套的行政管理改革,单纯的财政体制改革整体推进地并不充分,脱离了行政管理下的省级政府财政直管仅仅表现为县级政府财政收支结算方式的改变,县一级政府财政在相关政策优惠、转移支付、财政资金运行等方面未能发生太大变化,全面落实相关改革措施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因此,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优势未能充分释放,内部控制等财政管理制度的推进受到一定程度阻碍,从实证结果来看,这种“单兵突进”的管理体制改革方式不仅不能促进财政管理内部控制的实施,反而会抑制相关制度规范的落实。2、从“善治”的视角出发,充分借鉴新版的COSO风险管理框架,结合我国财政管理的实际,构建了基于善治的财政管理内部控制体系,并运用管理学PDCA动态循环模型对体系运行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3、在研究激励要素推动财政管理内部控制的作用机理方面,借鉴OECD国家的实践和典型做法,结合我国财政管理内部控制“善治”目标和实际情况,设计了FIP机制,从激励机制的设计方面引导财政管理内部控制省级以下相关部门形成竞争激励、自我约束的良好内控氛围。
魏亚贞[3](2017)在《互联网背景下会计服务模式研究 ——以A代理记账公司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代理记账在我国已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为小微企业提供税务、工商、会计核算、税收筹划等服务,极大的减轻了企业的负担。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由于行业监管不到位导致恶意低价竞争严重,专业领域人力资源不足,账务处理不规范、服务不透明等诸多问题,极大的制约了小微企业的发展。随着“互联网+”模式的出现,一些代理记账公司选择用互联网模式来处理小微企业的会计问题。本文以A代理记账公司为例,分析了传统代理记账本身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如何通过应用互联网模式来解决这些问题,为小微企业和初创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借鉴。论文一共包括五个章节,第一章是绪论部分,首先介绍了本论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接着简要归纳介绍了本文的选题思路和主要研究内容。第二章是对代理记账的相关理论和互联网的会计服务模式介绍,以及国内外关于代理记账会计服务模式的研究现状,为下文所述问题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第三章是介绍代理记账行业的发展现状并且指出了A公司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如账务处理不规范、信息不对称、代理方与被代理方权责不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价格不透明等。第四章是本文的核心部分,介绍A代理记账公司运用互联网模式后有哪些优势以及如何解决其在传统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第五章是对全文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出本文最终的研究结果及对未来的展望。本文意在指出在国家政策调整,“互联网+”的良好大环境下,代理记账要充分运用互联网模式改善服务质量,逐步提高行业标准,从而使小微企业和初创企业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自身发展中来。
李娥[4](2017)在《会计法律责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经济水平也有了质的飞跃,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体系中最重要的生产大国,也是各类企业发展最为迅速的国家之一,但是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与之而生的问题也层出不穷。要保障企业能够健康有序的在市场中运转,会计信息的质量显得非常重要,在此基础上,会计信息还能反应出企业当前状况下的经营模式以及盈利情况,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真实,准确,是一个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在诸多条件的限制下,要厘清会计在企业中承担的法律责任,要怎样去规范会计行为,就成为了当下应当去深究探讨的话题。本文以会计法律责任为主题,以易于理解的文字,在经济法理论的基础上,对会计法律责任的概念进行了解释并且对各个会计法律主体进行分析和对比。对我国会计法律体系的确立其重要性和意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说明。我国会计法律体系当下依然存在漏洞和缺陷,比如说会计法与相关法律制度的不协调,存在着部分内容的重复或者对于一些经济行为的规范存在漏洞。以及会计法律法规对于会计法律责任制度的规定并不是很详细,这都需要法律工作者去研究和探索,结合实际需要,制定更加贴近实际的法律制度。最后针对当今我国会计法律体系存在着各种漏洞,对于我国会计法律体系的构建进行了一些大胆的设想和探索,从完善现有会计法到构建民事赔偿制度、司法鉴定制度、司法移送制度等都有相关的分析说明,希望此文对于建设更加完备的会计法律制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陆祥芬[5](2014)在《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文中提出会计信息质量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对经济活动中的资金流动情况、投资情况等都有着深刻影响。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是有效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前提保障。本文通过分析会计基础工作现状的成因,针对现有会计基础工作中的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规范会计基础工作,从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盛沁[6](2014)在《湖南农村在《会计法》实施中的若干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下简称《会计法》)自颁布实施以来,对加强会计核算、强化会计监督、完善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设置、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等方面发挥了显着的作用,国家会计工作面貌焕然一新。然而,因长期以来,人们对会计工作的不重视、会计制度建设的落后以及会计人员素质的普遍偏低,使得新《会计法》在很多地方得不到有效地实施。这种情况,在城市、在行政事业单位、在国有企业等有较多表现;而在会计基础工作更为薄弱的农村,情况则得更为严重。同样,对于农业大省湖南省而言,会计基础工作欠账尤重,《会计法》实施中存有不少问题。文章按《会计法》的结构分为“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三大部分。研究了湖南省农村在《会计法》实施过程状况中的相关问题,发现存在了诸如账目混乱、会计机构与岗位设置不规范、财务人员素质普遍偏低、财务制度得不到有效执行等问题。分析其主要问题的原因为农村财务人员对财务会计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业务素质不高以及农村财务会计缺乏有效的监督。通过问题及其原因分析,本文从加强会计核算,提高农村财务人员素质、健全民主监督机制三个方面提出了几条对策与建议,希望能改善《会计法》在湖南农村的实施状况。
王蕾[7](2014)在《我国会计诚信缺失及其伦理治理》文中提出在我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各行各业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诚信缺失问题。诚实守信是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会计人员工作中的价值取向。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诚信缺失问题越来越突出。会计领域和行业存在的诚信缺失问题,制约了经济快速稳定发展,扰乱了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造成了严重后果和危害。加强会计诚信建设和综合治理已迫在眉睫。造成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个别政府部门诚信不足、某些法律制度不完善、社会诚信平台缺失、失信成本过低、个别会计人员素质不高、监督部门监管不力。解决会计诚信缺失问题,应从多方面进行分析,综合治理。伦理治理主要靠自律和他律共同发挥作用。所谓自律,是指规范内在于人而人自觉地遵守。所谓他律,是指规范外在于人而又强制于人必须遵守。在会计诚信缺失的伦理治理中,自律和他律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自律方面,要做到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自律、加强会计行业自律;在他律方面,要加强道德诚信制度建设、健全法律法规、加强惩治力度、完善监督体系。
孙新宪[8](2014)在《民航企业会计模式研究》文中提出本研究题目是民航企业会计模式研究。会计模式是会计实务体系的高度理论袖象,是会计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定时空条件下的会计工作为实现会计目标,由各种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会计标准形态,是各要素最佳组合的体现。会计模式源于实践、高于实践、指导实践。从会计模式研究、企业会计模式研究再到民航企业会计模式研究,体现了其规律性、系统性与层次性。特别是基于国际财务会计报告准则框架,各国会计信息及其会计准则日益国际趋同,然而由于各国会计目标、会计环境、经济发展水平、所有制性质、科技水平、法律、文化等各异,因而各国会计模式除会计信息报告国际趋同外,其他部分仍将保持其各自特点而运行,百花齐放、各领风骚。本研究哲学逻辑起点是马克思主又唯物辩证法与认识论,其会计逻辑起点是会计对象,其理论基础是系统论、信息论与控制论。本文中吃、论点是民航企业管理型会计模式,包括方个分论点,遵循"总论-分论-总论(结论)"逻辑思路,采用唯物辩证法、形式逻辑、实证研究、调查研究、文献研究等方法,系统研究民航企业管理型会计模式。本文共分9章。第1章导论。主要论述选题背景、研究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国际国内文献回顾与评价、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论文创新之处。第2章适应民航企业发展的民航企业管理型会计模式。首先系统论述会计模式基本理论,其次与国外主要民航企业会计模式对比分析,再次分析了民航企业所处会计环垢基于民航企业会计实务,剖析了良航企业现行会计模式类型、特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最后从国家会计改革要求、国家民航发展战略、会计信息报告国际趋同及民航企业发展,提出构建良航企业t理型会计模式,包括内涵、特征、目标、原则、功能、构成要素、框架及运行等,其构成要素包括民航企业会计目标、开放性的民航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知巧管适型的民航企业会计管理体系、政府主导型的民航企业会计规范体系、内部控制导向的民航企业会计组织体系、国际化的民航企业会计人才体系及管理型会计模式运行与未来展望,本文第3-8章主要围绕上述六个方面分别系统论述。第3章开放性的民航企业会计核算体系。基于系统论、信息论,首先从会计核算理论、会计核算内容、会计核算载体等H个维度系统论述该体系的巧涵与特征,其次剖析民航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现状、问题及其原因,借鉴了国外民航企业会计核算先进经验,再次系统论述开放性的民航企业会计核算体系重构,包括重构基点、目标、原则、框架、重点及其实施,最后运用信息化综合评价指标法构建了民航企业信息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实证测度民航企业信息化水平,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南航信息化程度较高。第4章知识管理型的民航企业会计管理体系。基于系统论、控制论与知识管理。首先从会计管理内容、会计管理过程、会计管理手段=个维度论述该体系的内涵与特征,其次剖析知识管理型的民航企业会计管理体系现状、问题及原因,同时借鉴国外民航企业会计管理先进经验,再次系统论述知识管理型的民航企业会计管理体系重构,包括重构基点、目标、原则、框架、重点及其实施,最后基于人工智能BP神经网络开展了民航企业财务风险巧警实化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民航企业财务风险较小。第5章政府主导型的民航企业会计规范体系。基于系统论、控制论,首先系统论述该体系的内涵与特征,其次剖析了民航企业会计规范体系现状、问题及原因,同时就民航企业会计规范体系进行国际比较,最后论述政府主导型的民航会计规范体系重构,包括重构目标、原则、内容与重点及实施,建议国家制定相关企业会计准则及民航企业相关会计准则解释公告,同时民航企业自身重在巧部会计制度的健全与完善。第6章内部控制导向的良航企业会计组织体系。基于系统论、控制论、企业组织理论,首先论述该体系的巧涵与特征,次借鉴国外民航企业会计组织体系发展趋势为内部控制导向的民航企业会计组织体系,再次就民航会计组织体系类型与企业核沁竞争力关系实化,研究结论表明内部控制导向的民航企业会计组织体系可提升民航企业心竞争力,最后论述巧部控制导向民航企业会计组织体系重构,包括重构目标、原则、内容与重点及实施。第7章国际化的良航企业会计人才体系。运用系统论、企业国际化理论,首先论述该体系的内涵与特征,其次剖析民航企业会计人才体系、现状、问题及原因,最后论述昏际化的民航企业会计人才体系重构,包括重构目标、原则、要素与框架、重点及其措施。第8章民航企业管理型会计模式运行与未来展望。首先论述该模式运行外部环境保障,其次阐述该模式运行组织保障,再次论述该模式运行的制度化与规范化,最后述民航企业管理型会计模式的国际化内涵及国际化运行展望。第9章研究结论、存在的不足与展望。首先归纳总结了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其分析研究存在的不足,最后分析与明确了未来继续深入研究的肉容与方向。本文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实际应用价值,旨在促进中国民航企业提高会计工作水平。
刘朋[9](2013)在《企业会计行为主体独立性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现代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企业会计行为主体独立性问题变得越发突出,本世纪初期,安然、世界通讯、环球通讯和施乐等知名大公司的财务报告舞弊案被相继披露,使整个世界资本市场都笼罩在了财务报告舞弊的浓重阴影之中;近年来我国也发生了不少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事件,如银广夏、蓝田股份、中航油等等,都让人触目惊心。会计人员造假、财务报告舞弊引发了证券市场前所未有的信用危机,使证券市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信用基础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受到了挑战,极大地影响了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这一基本功能的发挥,从而对我国经济生活造成了重大的损害。因此为了保证会计人员的独立性,系统的、全面的、有针对性的研究企业会计行为主体独立性问题就变得非常重要,只有保证会计人员的独立性,客观、公平、公正、如实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才能使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才能够发挥现代企业制度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优势,才能够使投资者重拾信心,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本文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的,本文在分析总结以往企业会计独立性文献的基础上,系统的总结梳理了企业会计行为主体独立性的基础理论和理论基础,以企业会计行为主体的独立性、保障机制以及评价指标体系为研究对象,依据会计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多学科的理论,结合现代企业中出现的新形势、新问题和新方法,创新性的将企业会计行为主体区分为CFO与普通会计人员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不同会计行为主体在企业中的地位、权力、职责、影响因素等,得出了保障CFO与普通会计人员会计独立性的侧重点不尽相同的结论,即对于保障CFO的独立性而言,职业道德建设比企业内部控制更为有效;但对于普通会计人员而言,企业内部控制比职业道德建设更为有效。针对上述的分析结果,本文又系统性的提出了企业会计行为主体独立性的内部和外部保障措施,其中外部措施以构建我国会计诚信体系和建立健全外部审计等措施为主,内部措施则系统的提出了内控约束、利益导向与伦理制衡相结合的内部管理机制,为企业有效的提高会计行为主体独立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针对目前我国关于企业会计独立性的研究大都停留在定性研究、尚不存在定量研究企业会计行为主体独立性的情况,本文在综合分析企业会计行为主体独立性的影响因素、特点、保障机制基础上,借鉴经济学投入-产出模型,对企业会计行为主体独立性创新性的进行了投入、产出层面的划分,通过构建企业会计行为主体独立性的显示性指标、解释性指标以及引入企业会计行为主体效率值指标,探索性的构建了企业会计行为主体独立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力图通过该指标体系为企业客观的评价独立性风险提供一个有效的定量分析工具。本文在构建评价企业会计行为主体独立性的指标体系基础上,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综合使用因子分析法、DEA模型对该指标体系进行了应用,探索性的对被调查企业进行了企业会计行为主体独立性缺失的风险评估,为定量研究企业会计行为主体独立性做出了贡献。
权威[10](2013)在《兰州照相器材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不仅要具备科学的管理和正确的经营,还要建立现代化的企业制度。其中,会计制度的建设作为企业制度建设的核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兰州照相器材有限公司作为一家拥有50余年发展历史的市属国有企业,通过相关审批于2010年发生了企业体制改革,成立以职工出资持股的有限责任公司。新企业成立伊始就面临着对企业制度的建设问题,怎样建设企业制度,尤其是建设会计制度,成为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首先分析了兰州照相器材有限公司在改制过程中,由于企业国有性质的历史原因以及全体员工对会计工作的长期不重视,导致企业会计制度残缺不全、形同虚设,许多经济活动及会计管理都不能依照会计制度来执行,使得企业在开展财务工作时出现问题。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理论依据,结合科学的研究方法,分析企业会计制度的局限性,本文提出了只有通过会计制度建设才能实现企业规范会计职能、保证会计信息、为财务信息使用者服务的总体目标。具体会计制度建设中,主要以企业组织机构的健全、财务会计制度的建立、会计核算的强化、会计监督的加强、内部控制的提高和电算化会计的推行为重点,详实的对这六点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了会计制度设计方案,制定了会计制度建设内容,补充了会计制度保障措施,优化和完善了企业会计制度。最后,为了保证会计制度的长期稳定性,笔者希望会计制度自建设开始就能深入到每位员工的思想中,为实现科学管理和制度推行奠定基础,同时也希望会计制度在未来需要修改时能更多的融入信息、数字和智能的元素。
二、《会计法》对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具有促进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会计法》对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具有促进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面临的挑战和难题 |
1.1 职能定位模糊,业务层级较低 |
1.2 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不够,没有形成一致的认同度 |
1.3 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和升级将面临文化与认知的挑战 |
2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分析 |
2.1 细化审计职能定位,构建增值型审计业务体系 |
2.2 塑造内部审计形象,使增值型审计身份得到认同 |
2.3 扩大风险控制范围,提高增值型审计的风险管控能力 |
3 结束语 |
(2)基于善治的财政管理内部控制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
二、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
三、文献评述 |
第三节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主要研究内容 |
三、研究方法 |
第四节 本文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五节 基本概念的内涵 |
一、“善治”的概念和内涵 |
二、财政管理内部控制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一、公共治理理论 |
二、内部控制理论 |
三、绩效评估理论 |
四、激励理论 |
第三章 善治视角下我国财政管理内部控制的发展现状分析 |
第一节 “善治”的标准 |
一、标准的分类 |
二、各标准的内涵 |
第二节 我国财政管理内部控制的发展现状 |
一、“法治性”: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已初步建立 |
二、“参与度”:基本实现多部门多业务领域的全覆盖 |
三、“共识性”:各级政府部门财政管理内部控制意识逐步强化 |
四、“包容性”:地方政府财政管理内部控制的制度创新不断涌现 |
第三节 我国财政管理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
一、“响应性”:制度推进呈现横纵向不平衡性 |
二、“效率性”:风险预警和评估效率偏低 |
三、“透明度”:信息共享渠道不畅通 |
四、“有效性”:部分控制活动处于“静”运行状态 |
五、“问责制”:重点依然集中于财政专项检查和事后监督 |
第四节 解决问题的关键:以“善治”理念系统优化财政管理内部控制 |
第四章 发达国家财政管理内部控制经验借鉴 |
第一节 发达国家财政管理内部控制的典型经验 |
一、美国 |
二、澳大利亚 |
三、英国 |
四、法国 |
第二节 经验借鉴和启示 |
一、完善的法律体系框架为内部控制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
二、职责明晰、各负其责,持续优化内部控制的治理结构 |
三、建立绩效评估体系和问责制,创造了良好的内控组织环境 |
四、客观独立的审计制度有效地推动了财政管理内控的落实 |
第五章 财政管理内部控制“善治”指数构建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一节 财政管理内部控制“善治”指数构建 |
一、“善治”指数构建的复杂性分析 |
二、“善治”指数构建的标准 |
三、指标的选取原则 |
四、指标设计的程序 |
五、指标体系修正与预评估 |
六、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
第二节 善治视角下财政管理内部控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一、模型简介 |
二、计量指标的选取与数据处理 |
三、描述性统计分析 |
四、实证结果分析 |
五、研究结论 |
第六章 善治视角下财政管理内部控制体系优化研究 |
第一节 优化财政管理内部控制体系的必要性分析 |
一、系统优化财政管理内部控制体系是解决现存问题的有效突破口 |
二、系统优化财政管理内部控制体系是借鉴经验、补足短板的关键 |
第二节 基于善治的财政管理内部控制体系构建 |
一、“善治”与新COSO风险管理框架关系分析 |
二、优化目标 |
三、优化原则 |
四、核心要素 |
五、系统运行机理 |
六、各要素内部机制分析 |
第七章 走向“善治”的财政管理内部控制激励方案设计 |
第一节 优化财政管理内部控制的关键抓手:激励机制 |
第二节 财政激励方案(FIP)的原理及典型实践 |
一、财政激励方案(FIP)的原理 |
二、设计思路 |
三、激励方案设计 |
第八章 完善财政管理内部控制的政策建议 |
一、依法“善治”,完善财政管理内部控制法律法规体系 |
二、加强内部审计,为财政管理内部控制的推进提供有力保障 |
三、提升“响应性”:积极推进县一级政府财政管理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
四、提高“效率性”:稳步完善财政管理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 |
五、增强“透明度”:有效联通财政管理内部控制的“信息孤岛” |
六、改善“有效性”:着力提高财政管理内部控制人员的专业素养 |
七、强化“问责制”:建立健全财政管理内部控制的监督机制 |
参考文献 |
致谢词 |
(3)互联网背景下会计服务模式研究 ——以A代理记账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1.1 本文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 |
2.1 代理记账 |
2.1.1 代理记账的概念 |
2.1.2 代理记账行业的基本特点 |
2.1.3 代理记账机构的类型 |
2.1.4 代理记账业务范围 |
2.2 传统代理记账模式 |
2.2.1 传统代理记账模式介绍 |
2.2.2 传统代理记账文献综述 |
2.3 “互联网+”会计模式介绍 |
2.3.1 “互联网+”的概述 |
2.3.2 “互联网+”会计的概念 |
2.3.3 “互联网+”会计的文献综述 |
2.3.4 “互联网+”背景下会计服务变革 |
2.4 波特五力模型理论概论 |
第3章 A代理记账公司简介及问题与原因分析 |
3.1 代理记账行业发展现状及A公司简介 |
3.1.1 代理记账行业发展现状 |
3.1.2 A公司简介 |
3.2 A公司传统会计服务模式下问题与原因分析 |
3.2.1 账目处理不规范 |
3.2.2 账目存储管理问题 |
3.2.3 服务态度差 |
3.2.4 收费标准混乱 |
3.2.5 人员流动性大 |
3.2.6 人员素质低 |
3.2.7 信息交流问题 |
3.3 互联网背景下代理记账行业分析 |
第4章 互联网下A代理记账公司会计服务模式 |
4.1 互联网下A代理记账公司会计服务模式流程 |
4.1.1 战略计划 |
4.1.2 业务流程 |
4.2 互联网下A代理记账公司会计服务模式优势 |
4.2.1 解决账目处理不规范问题 |
4.2.2 交流方式便捷 |
4.2.3 线上管理、实时监控 |
4.2.4 价格透明、明码标价 |
4.2.5 权责分明 |
4.2.6 个性化服务 |
4.2.7 数据安全管理 |
4.2.8 解决员工流动问题 |
4.3 互联网下A代理记账公司会计服务模式存在不足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会计法律责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选题意义 |
2.思路与方法 |
3.文章结构 |
第1章 中国会计法律责任制度概述 |
1.1 会计法律责任的概念 |
1.2 会计法律责任的特征 |
1.2.1 会计违法行为的双重性 |
1.2.2 会计法律责任主体的多样性 |
1.2.3 会计法律责任追究机关的多样性 |
1.3 会计法律责任的具体形式 |
1.3.1 行政责任 |
1.3.2 民事责任 |
1.3.3 刑事责任 |
第2章 我国会计法律责任的立法现状 |
2.1 我国会计法律责任的立法现状 |
2.2 我国会计法律责任立法的缺陷 |
2.2.1《会计法》与相关法律制度的不协调 |
2.2.2《会计法》对会计法律责任规定的不够完善 |
第3章 我国会计法律责任的产生的原因分析 |
3.1 主观原因——企业利润最大化需求造成会计诚信缺失 |
3.1.1 会计诚信义务 |
3.1.2 会计诚信缺失的危害 |
3.2 客观原因——会计环境监管不力 |
3.3 我国会计监管的法律特征 |
第4章 会计法律责任主体及其具体的法律责任 |
4.1 单位的会计法律责任 |
4.2 单位负责人的会计法律责任 |
4.2.1 明确单位负责人为会计法律责任主体的意义 |
4.2.2 单位负责人的会计法律责任 |
4.3 会计人员的会计法律责任 |
4.3.1 会计人员的行政责任 |
4.3.2 会计人员的刑事责任 |
4.3.3 其他犯罪 |
第5章 完善我国会计法律责任制度的对策 |
5.1 完善我国会计法律责任制度的途径 |
5.1.1《会计法》与相关法律制度的协调 |
5.1.2 完善《会计法》的具体规定 |
5.1.3 制定《会计法》实施细则 |
5.1.4 建立会计诚信体系 |
5.1.5 完善会计监管制度 |
5.1.6 建立会计民事赔偿责任制度 |
5.1.7 建立会计司法鉴定制度 |
5.1.8 建立会计司法移送制度 |
5.2 确立会计法律责任体系的意义 |
5.2.1 有利于市场经济秩序的健康运行 |
5.2.2 有利于促进社会利益的公平分配 |
5.2.3 为维护相关利益主体合法权利提供法律保障。 |
5.2.4 有利于建立更加公平、高效的市场经济法律环境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
后记 |
(5)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论文提纲范文)
一、会计基础工作现状 |
二、会计基础工作不足的原因分析 |
(一)会计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
(二)会计管理体制不完善 |
(三)监督机制不健全 |
三、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措施 |
(一)提高企业领导者的认识 |
(二)提升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
(三)改革现有管理体制 |
(四)加强会计监督 |
(五)组织学习《会计法》 |
四、结语 |
(6)湖南农村在《会计法》实施中的若干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回顾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会计法 |
2.1.2 农村财务会计 |
2.2 理论基础 |
2.2.1 依法治国理论 |
2.2.2 内部控制理论 |
3 湖南农村财务工作违反《会计法》的主要表现及危害 |
3.1 会计核算方面 |
3.1.1 账目管理混乱 |
3.1.2 会计资料不完整,会计交接不规范 |
3.2 会计监督方面 |
3.2.1 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缺乏 |
3.2.2 部分单位负责人抵制内部会计监督 |
3.3 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方面 |
3.3.1 会计机构与岗位设置不规范 |
3.3.2 财务人员素质普遍较低 |
3.3.3 对农村财会人员管理不到位 |
3.3.4 财务制度流于形式 |
4 湖南农村在《会计法》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1 农村基层干部与会计人员对《会计法》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
4.2 农村财务会计工作总体水平较低 |
4.2.1 农村基层干部服务意识不强,财务人员素质较低 |
4.2.2 农村财务管理模式落后 |
4.3 农村财务会计缺乏有效监督 |
4.3.1 广大农民缺乏民主监督意识 |
4.3.2 农村农经部门监督力量薄弱 |
4.3.3 监督信息不透明,监督渠道不畅通 |
5 湖南农村财务会计贯彻实施《会计法》的对策建议 |
5.1 会计核算方面的建议 |
5.1.1 建立村级财务规章制度 |
5.1.2 加大财务审计力度 |
5.2 健全民主监管机制 |
5.2.1 提高财务公开质量 |
5.2.2 完善民主理财制度 |
5.3 提高农村财务人员素质 |
5.3.1 稳定会计队伍 |
5.3.2 努力做好农村财会人员的培训工作 |
5.3.3 建立健全竞争激励机制 |
5.4 湖南农村财务会计贯彻实施《会计法》的例证分析 |
5.4.1 长沙县黄兴镇蓝田新村的基本情况 |
5.4.2 组级财务公开透明 |
5.4.3 组账村管,集中核算 |
5.4.4 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
6 结论与讨论 |
6.1 研究结论 |
6.2 本文的创新点 |
6.3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蓝田新村枫树组2012年收支明细表 |
致谢 |
(7)我国会计诚信缺失及其伦理治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会计诚信及伦理治理的内涵 |
1.1 诚信的内涵 |
1.1.1 中国传统诚信的内涵 |
1.1.2 西方诚信的内涵 |
1.1.3 中西诚信的比较 |
1.2 会计诚信的内涵 |
1.2.1 会计 |
1.2.2 会计诚信 |
1.3 伦理治理的内涵 |
第2章 我国会计诚信缺失及其原因分析 |
2.1 我国会计诚信缺失的表现 |
2.1.1 某些企业会计诚信缺失 |
2.1.2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诚信缺 |
2.1.3 个别会计从业人员诚信缺失 |
2.2 我国会计诚信缺失的危害 |
2.2.1 扰乱市场秩序 |
2.2.2 滋生腐败行为 |
2.2.3 损害相关者利益 |
2.2.4 影响会计师自身 |
2.3 我国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
2.3.1 个别政府部门诚信不足 |
2.3.2 某些法律制度不完善 |
2.3.3 社会诚信平台缺失 |
2.3.4 失信成本过低 |
2.3.5 个别会计人员素质不高 |
2.3.6 监督部门监管不力 |
第3章 我国会计诚信缺失的伦理治理 |
3.1 加强会计诚信的“自律”机制建设 |
3.1.1 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自律 |
3.1.2 加强会计行业自律 |
3.2 加强会计诚信的“他律”机制建设 |
3.2.1 加强道德诚信制度建设 |
3.2.2 健全法律法规 |
3.2.3 加强惩治力度 |
3.2.4 完善监督体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8)民航企业会计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研究逻辑起点是哲学关于“一般和个别”辩证关系 |
1.1.2 会计模式与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的关系 |
1.1.3 民航企业会计模式在企业会计模式中的地位与深层思考 |
1.1.4 国家民航发展战略 |
1.2 选题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
1.2.1 选题的理论意义 |
1.2.2 选题的现实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文献回顾与评价 |
1.3.1 国内外会计模式研究文献回顾与评价 |
1.3.2 国内外民航企业会计模式研究文献回顾与评价 |
1.4 本文研究理论基础 |
1.4.1 系统论 |
1.4.2 信息论 |
1.4.3 控制论 |
1.5 本文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 |
1.5.1 研究范围 |
1.5.2 研究方法 |
1.6 本文结构与研究框架 |
1.6.1 本文结构 |
1.6.2 本文研究框架 |
1.7 本文的创新之处 |
1.7.1 提出并系统论述了会计模式基本理论 |
1.7.2 丰富了企业会计模式理论 |
1.7.3 提出了民航企业管理型会计模式、特征及其体系框架 |
1.7.4 系统研究了民航企业管理型会计模式五大体系及其运行 |
第2章 适应民航企业发展的民航企业管理型会计模式 |
2.1 会计模式基本理论 |
2.1.1 会计模式起源及影响因素 |
2.1.2 会计模式概念理论 |
2.1.3 会计模式目标理论 |
2.1.4 会计模式特征理论 |
2.1.5 会计模式功能理论 |
2.1.6 会计模式分类理论 |
2.1.7 会计模式构成要素理论 |
2.1.8 会计模式框架理论 |
2.1.9 会计模式结构理论 |
2.1.10 会计模式运行理论 |
2.1.11 会计模式发展理论 |
2.1.12 企业会计模式理论 |
2.2 国内外民航企业会计模式比较 |
2.2.1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及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的民航会计规范 |
2.2.2 国外民航会计模式 |
2.2.3 中国民航企业会计模式 |
2.2.4 中外民航企业会计模式比较 |
2.3 民航企业会计实践的民航企业会计模式现状整体分析 |
2.3.1 基于民航企业会计实践的民航企业会计模式宏宏微观背景分析 |
2.3.2 基于民航企业会计实践的现有会计模式调查 |
2.3.3 中国民航企业现有会计模式特点 |
2.3.4 民航现有会计模式存在问题及原因剖析 |
2.4 民航企业管理型会计模式构建 |
2.4.1 民航企业管理型会计模式提出 |
2.4.2 民航企业管理型会计模式内涵 |
2.4.3 民航企业管理型会计模式特征 |
2.4.4 民航企业管理型会计模式构建目标 |
2.4.5 民航企业管理型会计模式构建原则 |
2.4.6 民航企业管理型会计模式功能 |
2.4.7 民航企业管理型会计模式框架 |
2.4.8 民航企业管理型会计模式构成要素 |
2.4.9 民航企业管理型会计模式分类 |
2.4.10 民航企业管理型会计模式的运行与发展展望 |
第3章 开放性的民航企业会计核算体系 |
3.1 开放性的民航企业会计核算体系内涵与特征 |
3.1.1 开放性的民航企业会计核算体系内涵 |
3.1.2 开放性的民航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特征 |
3.2 开放性的民航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现状 |
3.2.1 国内民航企业会计核算体系基本情况 |
3.2.2 国外民航企业会计核算体系基本情况 |
3.2.3 开放性的民航企业会计核算体系评价 |
3.3 开放性的民航企业会计核算体系重构 |
3.3.1 开放性的民航企业会计核算体系重构目标 |
3.3.2 开放性的民航企业会计核算体系重构原则 |
3.3.3 开放性的民航企业会计核算体系构成要素 |
3.3.4 开放性的民航企业会计核算体系重构重点及实施 |
3.4 民航企业会计信息化测度实证研究 |
3.4.1 企业会计信息化测度相关文献综述 |
3.4.2 民航企业会计信息化测度与测度评价指标 |
3.4.3 民航企业会计信息化测度实证研究 |
第4章 知识管理型的民航企业会计管理体系 |
4.1 知识管理型的民航企业会计管理体系内涵与特征 |
4.1.1 知识管理型的民航企业会计管理体系内涵 |
4.1.2 知识管理型的民航企业会计管理体系特征 |
4.2 国内外民航企业会计管理体系现状 |
4.2.1 国内民航企业会计管理体系现状 |
4.2.2 国外民航企业会计管理体系现状 |
4.3 知识管理型的民航企业会计管理体系重构 |
4.3.1 知识管理型的民航企业会计管理体系构建目标 |
4.3.2 知识管理型的民航企业会计管理体系构建原则 |
4.3.3 知识管理型的民航企业会计管理体系构成要素与框架 |
4.3.4 知识管理型的民航企业会计管理体系重点及实施 |
4.4 基于人工智能BP神经网络的民航企业会计财务风险预警实证研究 |
4.4.1 民航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构建 |
4.4.2 实证方法及实证模型选择 |
4.4.3 实证过程与实证结论及相关建议 |
第5章 政府主导型的民航企业会计规范体系 |
5.1 政府主导型的民航企业会计规范体系内涵与特征 |
5.1.1 政府主导型的民航企业会计规范体系内涵 |
5.1.2 政府主导型的民航企业会计规范体系特征 |
5.2 民航企业会计规范体系现状 |
5.2.1 民航企业会计规范体系现状 |
5.2.2 民航企业会计规范体系的国际比较 |
5.2.3 民航企业会计规范体系评价 |
5.3 政府主导型的民航企业会计规范体系重构 |
5.3.1 政府主导型的民航企业会计规范体系重构目标 |
5.3.2 政府主导型的民航企业会计规范体系重构原则 |
5.3.3 政府主导型的民航企业会计规范体系重构内容与重点 |
第6章 内部控制导向的民航企业会计组织体系 |
6.1 内部控制导向的民航企业会计组织体系内涵与特征 |
6.1.1 内部控制导向的民航企业会计组织体系内涵 |
6.1.2 内部控制导向的民航企业会计组织体系特征 |
6.2 民航会计组织体系内部控制导向发展趋势 |
6.2.1 国外先进航空会计组织体系 |
6.2.2 内部控制导向的民航企业会计组织体系发展趋势 |
6.3 民航会计组织体系类型与核心竞争力关系实证分析 |
6.3.1 民航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 |
6.3.2 会计组织体系与航空公司核心竞争力关系实证分析 |
6.4 内部控制导向的民航企业会计组织体系重构 |
6.4.1 内部控制导向的民航企业会计组织体系重构目标 |
6.4.2 内部控制导向的民航企业会计组织体系重构原则 |
6.4.3 内部控制导向的民航企业会计组织体系构成要素与框架 |
6.4.4 内部控制导向的民航企业会计组织体系重构重点与实施 |
第7章 国际化的民航企业会计人才体系 |
7.1 国际化的民航会计人才体系内涵与特征 |
7.1.1 国际化与民航企业会计人才的关系 |
7.1.2 国际化的民航企业会计人才体系内涵 |
7.1.3 国际化民航企业会计人才体系特征 |
7.2 民航企业会计人才体系现状 |
7.2.1 中国会计人员整体现状 |
7.2.2 民航企业会计人员现状 |
7.3 国际化的民航企业会计人才体系重构 |
7.3.1 国际化的民航企业会计人才体系重构目标 |
7.3.2 国际化的民航企业会计人才体系重构原则 |
7.3.3 国际化的民航企业会计人才体系构成要素与框架 |
7.3.4 国际化的民航企业会计人才体系重构措施 |
第8章 民航企业管理型会计模式运行与未来展望 |
8.1 民航企业管理型会计模式运行环境 |
8.1.1 民航企业管理型会计模式运行外部环境 |
8.1.2 民航企业管理型会计模式运行内部环境 |
8.1.3 完善民航企业管理型会计模式运行环境对策 |
8.2 民航企业管理型会计模式运行组织保障 |
8.2.1 民航企业各级领导高度重视 |
8.2.2 组织学习与内部宣传 |
8.3 民航企业管理型会计模式运行制度化与规范化 |
8.3.1 民航企业管理型会计模式运行制度化 |
8.3.2 民航企业管理型会计模式运行规范化 |
8.4 民航企业管理型会计模式的国际化与展望 |
8.4.1 民航企业管理型会计模式的国际化内涵 |
8.4.2 民航企业管理型会计模式运行的未来展望 |
第9章 民航企业会计模式研究结论、不足与研究展望 |
9.1 民航企业会计模式主要研究结论 |
9.2 民航企业会计模式研究存在的不足 |
9.3 民航企业管理型会计模式的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后记 |
附录 |
附录1 民航企业会计部门现场调研与资料收集提纲 |
附录2 2012年底中国主要航空公司会计人员等数据调查统计表 |
(9)企业会计行为主体独立性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1.2.1 国内文献综述 |
1.2.2 国外文献综述 |
1.2.3 国内外研究情况的评述 |
1.3 本文的研究范围和研究意义 |
1.3.1 研究范围 |
1.3.2 研究意义 |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 |
1.5 本文研究的框架及技术路线 |
1.6 本文的创新点 |
第2章 会计行为主体独立性相关概念界定 |
2.1 会计行为主体独立性的界定 |
2.1.1 企业会计独立性的起源 |
2.1.2 企业会计独立性的涵义 |
2.1.3 企业会计行为主体独立性的内涵 |
2.2 企业会计行为主体独立性的特征及目标 |
2.2.1 企业会计行为主体独立性的特征 |
2.2.2 企业会计行为主体独立性的目标 |
2.3 企业会计行为主体独立性的影响因素 |
2.3.1 内部环境因素 |
2.3.2 外部环境因素 |
2.4 企业会计行为主体独立性的保障 |
2.4.1 会计法律规范的硬性约束 |
2.4.2 会计职业道德的软性约束 |
2.4.3 公司治理的制度约束 |
第3章 企业会计行为主体独立性的理论基础 |
3.1 企业会计行为主体独立性的经济学分析 |
3.1.1 企业会计行为主体独立性的契约理论分析 |
3.1.2 会计行为主体独立性的角色理论分析 |
3.1.3 企业会计行为主体独立性的信号传递理论分析 |
3.1.4 企业会计行为主体独立性的博弈理论分析 |
3.2 企业会计行为主体独立性的法律分析 |
3.2.1 法律制度类型与会计独立性的关系 |
3.2.2 我国现行会计法律规范中会计行为主体独立性的体现 |
第4章 CFO独立性分析 |
4.1 CFO的角色、地位与职责 |
4.1.1 CFO在公司中的治理关系与管理关系 |
4.1.2 CFO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 |
4.1.3 CFO在公司管理中的地位 |
4.1.4 CFO在公司治理及管理中的权力 |
4.1.5 CFO的治理责任与管理责任 |
4.2 企业内部控制与CFO独立性分析 |
4.2.1 CFO独立性缺失的内在成因分析 |
4.2.2 CFO的角色本质与企业内部控制关系分析 |
4.2.3 企业内部控制对CFO独立性的作用 |
4.3 会计职业道德与CFO的独立性分析 |
4.3.1 CFO的职业道德对CFO独立性的作用 |
4.3.2 CFO职业道德的影响因素 |
4.3.3 CFO不良行为的表现及道德伦理分析 |
4.3.4 保证CFO的独立性:职业道德建设比内部控制更有效 |
4.3.5 CFO职业道德建设分析 |
4.4 CFO独立性缺失的思考:内控约束、利益导向、伦理制衡相结合 |
第5章 普通会计人员独立性分析 |
5.1 会计人员独立性概述 |
5.1.1 会计人员会计行为独立性基本理论 |
5.1.2 会计人员会计行为独立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
5.1.3 会计人员会计行为独立性缺失的原因 |
5.2 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人员独立性分析 |
5.2.1 会计人员的角色与道德行为选择 |
5.2.2 会计人员独立性缺失的具体表现 |
5.2.3 会计职业道德对会计人员独立性的影响 |
5.3 内部控制与会计人员独立性分析 |
5.3.1 内部控制对会计人员独立性的影响 |
5.3.2 保证会计人员的独立性:内部控制比职业道德更有效 |
5.3.3 提高会计人员独立性的措施 |
5.4 会计人员独立性缺失的思考: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
第6章 企业会计行为主体独立性保障机制分析 |
6.1 企业会计行为主体独立性外部保障机制分析 |
6.1.1 我国会计诚信体系的构建 |
6.1.2 建立健全外部审计的独立性及其措施 |
6.2 企业会计行为主体独立性内部保障机制分析 |
第7章 企业会计行为主体独立性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应用 |
7.1 会计独立性综合评价的理论框架 |
7.1.1 企业会计行为主体独立性:从内涵实质到评价 |
7.1.2 企业会计行为主体独立性综合评价框架 |
7.2 企业会计行为主体独立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7.2.1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
7.2.2 指标体系的构建 |
7.2.3 指标解释 |
7.3 企业会计行为主体独立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计算 |
7.3.1 显示性指标的计算:均值化处理 |
7.3.2 解释性指标的计算:因子分析法 |
7.3.3 效率值的计算:DEA模型分析法 |
7.3.4 企业会计行为主体独立性最终评价指标的计算:专家打分法 |
7.4 企业会计行为主体独立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 |
7.4.1 显示性指标的调查结果和分析 |
7.4.2 解释性指标的调查结果和分析 |
7.4.3 效率值指标的调查结果和分析 |
7.4.4 会计独立性综合评分 |
第8章 本文的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 |
8.1 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 |
8.2 本文的不足和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企业会计行为主体独立性现状调查问卷 |
后记 |
(10)兰州照相器材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 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二)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二、相关理论综述 |
(一) 新企业会计准则的理论综述 |
(二) 小企业会计制度的理论综述 |
三、兰州照相器材有限公司会计制度的现状和问题 |
(一) 兰州照相器材有限公司发展概述 |
(二) 兰州照相器材有限公司会计制度的现状和问题 |
(三) 旧会计制度的局限性 |
四、兰州照相器材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建设的目标及原则 |
(一) 会计制度建设的目标 |
(二) 会计制度建设的原则 |
五、兰州照相器材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建设的内容 |
(一) 健全企业内部组织机构 |
(二) 建立企业财务会计制度 |
(三) 强化会计核算 |
(四) 加强会计监督 |
(五) 提高企业内部控制 |
(六) 推行会计电算化 |
六、兰州照相器材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建设的保障措施 |
(一) 完善企业会计组织机构 |
(二) 强化企业内部控制意识 |
(三) 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
七、结论与展望 |
(一) 结论 |
(二)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会计法》对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具有促进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J]. 管淑慧. 当代会计, 2021(09)
- [2]基于善治的财政管理内部控制优化研究[D]. 苏娜. 中央财经大学, 2019(08)
- [3]互联网背景下会计服务模式研究 ——以A代理记账公司为例[D]. 魏亚贞. 北京理工大学, 2017(03)
- [4]会计法律责任研究[D]. 李娥. 吉林财经大学, 2017(10)
- [5]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J]. 陆祥芬. 金融经济, 2014(12)
- [6]湖南农村在《会计法》实施中的若干问题研究[D]. 盛沁.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4(02)
- [7]我国会计诚信缺失及其伦理治理[D]. 王蕾. 河北大学, 2014(11)
- [8]民航企业会计模式研究[D]. 孙新宪. 天津财经大学, 2014(12)
- [9]企业会计行为主体独立性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刘朋. 天津财经大学, 2013(07)
- [10]兰州照相器材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建设研究[D]. 权威. 兰州大学, 2013(11)
标签:会计法论文; 企业会计论文; 内部控制论文; 会计规范论文;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