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中上层鱼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海洋中上层鱼类,生物胺,食物中毒,控制策略
中上层鱼类论文文献综述
刘光明,梁一巍,李传勇,曾志杰,翁武银[1](2019)在《海洋中上层鱼类产品中生物胺的调查与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海洋中上层鱼类种类丰富,加工企业众多。海洋中上层鱼类是一种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用鱼类,在其运输、贮藏和加工过程中易受产胺菌的脱羧作用产生大量生物胺,食用后易引发食物中毒,可将生物胺含量作为鱼类产品的一项重要的品质指标。如何对鱼类产品中生物胺进行有效控制,是鱼类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通过走访调研周边海洋中上层鱼类加工企业,收集有关生物胺的监控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报道提出海洋中上层鱼类产品生物胺的控制策略,以期指导相关企业的生产加工,为相关部门的政策和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石永闯,陈新军[2](2019)在《小型中上层海洋鱼类资源评估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型中上层海洋鱼类是重要的渔业资源,目前其捕捞产量约占到全球海洋渔获量二分之一。小型中上层海洋鱼类具有生命周期短、生长速度快、分布不均匀、易受环境因素影响等生物学特点,近年来,一些小型中上层海洋鱼类渔获量出现下降趋势,为保证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其进行准确的资源评估研究和制定合理有效的管理策略显得尤为重要。以文献计量统计分析为基础,对20多年来应用于小型中上层海洋鱼类资源评估的模型方法以及所需数据类型进行归纳与回顾,同时对模型中重要的参数估计、不确定性来源进行总结。分析认为,由于缺乏完整、准确的生物学信息导致无法对小型中上层海洋鱼类使用传统的资源评估方法进行评估,因此,其资源评估研究仍处在发展阶段。建议今后研究中应开展以下工作:1)努力提高现有模型的评估精度,尽可能考虑更多影响因素; 2)要进行长期系统的渔业资源独立调查; 3)充分利用体长等易获得数据,开发体长结构模型和基于生态系统的评估模型,降低模型选择的局限性。(本文来源于《海洋渔业》期刊2019年01期)
张吉昌,李显森,赵宪勇,应一平[3](2017)在《中东大西洋中部海域小型中上层鱼类集群形态与时空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2014年11月17日~12月2日我国拖网渔船在中东大西洋部分区域(塞内加尔共和国专属经济区)作业时获取的FURUNO FCV-292型船载探鱼仪声学映像资料,结合渔业声学原理与水文环境数据,分析了该海域小型中上层鱼类的集群分布特征。结果显示:调查期间该海域底拖网渔船捕获主要小型中上层渔业资源为北梭鱼(Albula vulpes)、斑鳍圆鰺(Decapterus rhonchus)与黑斑十指马鲅(Galeoides decadactylus)等鱼类,分别占总渔获量的11.23%、11.34%,5.78%,其它捕捞种基本为底栖鱼类;将鱼群集群类型分为散点状、短带状、散带状、块状与带状等5种集群类型,统计了每种集群类型出现的站位地理信息,5种集群类型占比依次为22.4%、15.3%、27.6%、22.4%与12.2%;在水平尺度上,鱼群集中分布于海表温度为27℃与28℃等温线之间的水域,且集中现象明显,两个集中区域分别位于近岸海域中部与南部;鱼群主要栖息水层深度为10~30 m,占整个水层的90%以上;受水温垂直梯度变化影响较小,对盐度的垂直变化有一定的应激行为;鱼群的形态在夜间分散日间聚集,夜间多表现为散点状集群,日间多表现为短带状、块状与带状等聚集程度高的集群类型;集群数量表现出明显的日间多夜间低的变化趋势。结合历史研究讨论了该海域主要中上层鱼类资源情况;分析了鱼群集群类型与生物量的内在关系,发现在生物量上表现出较高水平的集群类型为散带状与带状,此结论可在一定程度上指导渔船的瞄准捕捞。(本文来源于《海洋渔业》期刊2017年06期)
逄志伟,李显森,朱建成,孙珊,应一平[4](2016)在《中东大西洋中部海域中上层鱼类中心渔场的时空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2012年1—8月和2014年12月—2015年7月中国大型拖网渔船在中东大西洋中部海域佛得角海岸(FAO34渔区3.11小区)的渔捞日志资料以及遥感获取的海洋环境数据,利用产量重心法、地统计插值、数理统计、广义加性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GAM)等方法 ,对该海域中上层鱼类平均单位捕捞努力渔获量(CPUE)的月变化、中心渔场的时空变动及其与海表温度(SST)、叶绿素a浓度、经度、纬度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海域各月平均CPUE基本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中心渔场的分布具有明显的月变化,基本呈先由北往南推移,且在3—4月份到达最南端,后由南往北推移趋势;不同月份渔场中心叶绿素a浓度为0~10 mg·m-3,且渔场中心叶绿素a浓度以7~9 mg·m~(-3)居多;不同月份渔场中心的SST为17.3~27.6℃,且渔场中心的SST以19~21℃居多。GAM模型分析表明,渔场的最适SST为20~22℃,最适叶绿素a浓度为4.480~7.388 mg·m~(-3),经度集中在16°40'W附近,纬度集中在19°N附近。海洋环境与CPUE的回归方程显着性检验表明,除了SST呈不显着外,叶绿素a浓度和空间因子与CPUE的回归关系均极显着(P<0.01),影响渔场的因子按重要性从大到小依次为经度、纬度、叶绿素a浓度和SST。分析认为,洋流产生并导致的涌升流的位置变化对佛得角海岸FAO34渔区3.11小区中心渔场的时空变化具有重要影响。(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6年11期)
陈晓婷,吴靖娜,陈艺晖,刘智禹[5](2016)在《中上层鱼类及加工副产品高值化利用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中上层鱼类及加工副产品的高效利用是我国海洋鱼类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重要研究方向,中上层鱼类产量巨大、营养丰富,从不同领域研发中上层鱼类及副产品,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实践意义。目前,主要从中上层鱼类及加工副产品中营养成分的角度出发,加工优化食用制品以及提取利用其中的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等,从而研发营养功能制品、医药品及调味品等。本文从鱼糜及鱼糜制品、生物医药及制品、鱼油提取及制品、调味品、休闲食品以及其他制品等方面,综合论述了中上层鱼类及加工副产品高值化利用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中上层鱼类及加工副产品广阔的研究方向及发展趋势,旨在有效提高中上层鱼类及加工副产品的附加值,为其更深入的研究利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肖悦悦,朱江峰,戴小杰[6](2015)在《热带太平洋中上层鱼类群落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2012年9月—2013年1月金枪鱼延绳钓观察员在太平洋海域海上采集的数据,对03°30′N~14°52′S,151°02′W~168°52′W海域的延绳钓渔获物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延绳钓的主要渔获种类有大眼金枪鱼和黄鳍金枪鱼。反映种类多样性的Shannon-wiener指数H'、Margalef丰富度指数D'、Pielou均匀度指数J'平均值分别为1.87、2.67和0.91。比较分析多样性指数的月间变化。估算了18种渔获物的钓获深度,除凹尾长鳍乌鲂、鳄鲨、帆蜥鱼、红棱鲂、异鳞鲨外,其余物种的深度分布均值与大眼金枪鱼的深度分布均值存在显着性的差异。(本文来源于《海洋湖沼通报》期刊2015年04期)
周爱忠,张禹,王永进,张勋[7](2015)在《1056型中东大西洋小型中上层鱼类中层拖网和1040型智利竹厕鱼中层拖网性能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选取我国大型中层拖网渔船生产作业所使用的网口周长相近的2顶中层拖网进行模型试验,结果表明:网口周长1 056 m的1号网(中东大西洋小型中上层鱼类中层拖网)与网口周长1 040 m的2号网(智利竹厕鱼中层拖网),当拖速从1.80 m·s-1升高至2.83 m·s-1时,在下袖端间距分别为60 m、67 m、74 m叁种水平扩张下,1号网的平均阻力从134.85k N上升为290.38 k N;2号网的平均阻力从151.75 k N上升为333.53 k N;1号网的平均网口高度从55.59 m下降为41.60 m;2号网的平均网口高度从59.58 m下降为46.77 m。本次试验,1号网的阻力平均值为209.59 k N,网口高度平均值为47.95 m,2号网的阻力平均值为238.88k N,网口高度平均值为52.61 m,2号网的平均阻力比1号网的平均阻力高12.26%,网口高度高8.86%。试验网具在结构、网具阻力、网口高度等方面存在较明显的差异,但从能耗系数的角度来看,二者的捕捞效率相当接近。(本文来源于《渔业信息与战略》期刊2015年02期)
李建生,张其永,郑元甲,洪万树[8](2014)在《中国海洋一般中上层经济鱼类生物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海洋一般中上层经济鱼类种类繁多,大多为r选择型或由K选择型演变为r选择型,资源更新速度较快、可持续利用的前景较为广阔,在中国海洋捕捞业产量中的比重呈上升趋势。本文综述了中国海洋一般中上层经济鱼类的渔业发展概况,着重介绍了鳓(Ilisha elongata)、灰鲳(Pampus cinereus)、竹鱼(Trachurus japonicus)、金色小沙丁鱼(Sardinella aurita)、黄海鲱(Clupea harengus pallasi)和黄鲫(Setipinna taty)等6种主要种类资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概述了这些种类的种群鉴别和划分、洄游分布、越冬场、产卵场及其产卵期、年龄和生长、摄食习性、生殖力和群体结构变动,以及其资源量和可捕量的评估,同时展望了其资源生物学研究的前景并提出了前瞻性建议。(本文来源于《海洋渔业》期刊2014年06期)
王绍祥,高春霞,田思泉,戴小杰[9](2014)在《青草沙水库中上层鱼类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青草沙水库正式供水后的鱼类群落组成、多样性及时空分布特征,于2011年5月、7月、10月和12月,将水库分成3个区域(西区、对照区和放养区)进行本底调查。调查期间共捕获鱼类22种,隶属于5目7科,以鲤科鱼类为主;鱼类群落分为3个生态类型,淡水鱼类17种、河口性鱼类3种和洄游性鱼类2种。群落优势种为刀鲚(Coilia ectenes)、鲫(Carassius auratus)、鲤(Cyprinus carpio)和光泽黄颡鱼(Pelteobagrus nitidus)。水库的西区水域宽阔,水草丰富,鱼类多样性和丰富度最高;各季节的多样性中以春季为最高,冬季最低。聚类分析显示水库的鱼类群落组成时间和空间上存在显着差异。青草沙水库的修建及水库内盐度的下降,近海和河口性鱼类减少,可能是鱼类多样性下降的主要原因,小型鱼类占主导,建议增殖放流时加大大型鱼类苗种的投放。(本文来源于《上海海洋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郑元甲,李建生,张其永,洪万树[10](2014)在《中国重要海洋中上层经济鱼类生物学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海洋中上层鱼类的种类繁多,近几年来,其总产量占全国海洋捕捞总产量的40%左右。日本鲭、蓝圆鲹和鳀等中上层鱼类生活史大多为r选择型,资源更新速度一般比底层和近底层鱼类较快,因此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景更为广阔。本文综述了中国重要海洋中上层鱼类渔业的发展概况,主要介绍了年产量位于前列的日本鲭、蓝圆鲹、蓝点马鲛、银鲳和鳀等5种鱼类生物学的研究进展,阐明了这些种类的种群鉴别和划分、洄游分布、越冬场、产卵场和产卵期、年龄和生长、摄食习性、生殖力和群体结构变化等资源生物学的研究现状,以及其资源量和可捕量的评估结果,并展望了其资源生物学研究的前景。(本文来源于《水产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中上层鱼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小型中上层海洋鱼类是重要的渔业资源,目前其捕捞产量约占到全球海洋渔获量二分之一。小型中上层海洋鱼类具有生命周期短、生长速度快、分布不均匀、易受环境因素影响等生物学特点,近年来,一些小型中上层海洋鱼类渔获量出现下降趋势,为保证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其进行准确的资源评估研究和制定合理有效的管理策略显得尤为重要。以文献计量统计分析为基础,对20多年来应用于小型中上层海洋鱼类资源评估的模型方法以及所需数据类型进行归纳与回顾,同时对模型中重要的参数估计、不确定性来源进行总结。分析认为,由于缺乏完整、准确的生物学信息导致无法对小型中上层海洋鱼类使用传统的资源评估方法进行评估,因此,其资源评估研究仍处在发展阶段。建议今后研究中应开展以下工作:1)努力提高现有模型的评估精度,尽可能考虑更多影响因素; 2)要进行长期系统的渔业资源独立调查; 3)充分利用体长等易获得数据,开发体长结构模型和基于生态系统的评估模型,降低模型选择的局限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上层鱼类论文参考文献
[1].刘光明,梁一巍,李传勇,曾志杰,翁武银.海洋中上层鱼类产品中生物胺的调查与控制[J].中国食品学报.2019
[2].石永闯,陈新军.小型中上层海洋鱼类资源评估研究进展[J].海洋渔业.2019
[3].张吉昌,李显森,赵宪勇,应一平.中东大西洋中部海域小型中上层鱼类集群形态与时空分布特征[J].海洋渔业.2017
[4].逄志伟,李显森,朱建成,孙珊,应一平.中东大西洋中部海域中上层鱼类中心渔场的时空变化[J].生态学杂志.2016
[5].陈晓婷,吴靖娜,陈艺晖,刘智禹.中上层鱼类及加工副产品高值化利用的研究进展[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6
[6].肖悦悦,朱江峰,戴小杰.热带太平洋中上层鱼类群落结构研究[J].海洋湖沼通报.2015
[7].周爱忠,张禹,王永进,张勋.1056型中东大西洋小型中上层鱼类中层拖网和1040型智利竹厕鱼中层拖网性能比较[J].渔业信息与战略.2015
[8].李建生,张其永,郑元甲,洪万树.中国海洋一般中上层经济鱼类生物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海洋渔业.2014
[9].王绍祥,高春霞,田思泉,戴小杰.青草沙水库中上层鱼类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分析[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4
[10].郑元甲,李建生,张其永,洪万树.中国重要海洋中上层经济鱼类生物学研究进展[J].水产学报.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