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音声论文-孙云

仪式音声论文-孙云

导读:本文包含了仪式音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五台山菩萨顶,六月大法会,仪式音声

仪式音声论文文献综述

孙云[1](2019)在《五台山菩萨顶“六月大法会”仪式音声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五台山菩萨顶"六月大法会"是五台山藏传佛教仪式中最具代表性的重要法会,诵经、器乐供养、跳布扎等融为一体,神圣而庄严,不仅彰显出藏传佛教格鲁派独有的仪式特征,而且彰显出汉藏兼容的音声佛事特征。(本文来源于《五台山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肖文朴,张占敏[2](2019)在《“音声”倾听:对民间仪式音乐的多维感知——从“他者”的视角表述开来》一文中研究指出"音声"倾听是一种多维度的声音感知。在民间仪式音乐的倾听中,既有人类学"他者"式的在场体验,也有现象学"我者"式的意向性理解,它们均可建立在交互主体的对话关系中。另外,我们还可以在介质空间中将音声或音乐当成"声音物体"或"听觉物体"来看待,通过记录、分类等方式,使之形成一个具有文化性的超倾听文本。(本文来源于《艺术探索》期刊2019年06期)

赵书峰[3](2019)在《湘中民间仪式音声的“在地化”与互文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地化"不但是文化传播之后的融合与变迁,而且是文化的"大传统"与"小传统"之间互动交流后的身份重建,同时又是实现外来传统文化的地方与区域文化认同的前提。湘中民间仪式音声的"在地化""互文性"就是以儒、释、道、傩为代表的"大传统"与作为"小传统"的湘中地方民间文化之间互动融合后的身份再造。其音乐的"在地化"导致外来汉族传统文化与湘中民间信仰体系之间互渗、互融现象,即出现了其民间仪式音声结构、语义的互文现象。互文关系就是其音声符码在不同的仪式语境中的语义转换或变迁过程,进而形成其仪式音声的"在地化"过程。如,"民间佛教""民间道教""和娘娘""酬还都猖大愿""和梅山""庆菩萨"等民间仪式音声在仪式结构、仪式音乐、仪式象征方面彼此有诸多相似之处。这既是以儒、释、道、傩等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在地化"过程,也是其仪式音声间的文化互文。即,基于梅山文化和湘中地方民间曲调的吸收与采借,这一典型的宗教文化表征既隐喻了湘中民间仪式音声的"在地化"特征,又折射出其宗教音乐文本间的互文关系;其次,湘中民间仪式音声的"在地化"特征不但是中国传统信仰文化的一种社会融入,而且是实现其宗教文化的地方认同、区域认同的一种社会表征;再次,同一执仪者主持两种以上不同的民间仪式,这体现出湘中民间执仪者的宗教身份的互文性建构。(本文来源于《民族艺术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胡晓东[4](2019)在《从社会性别看仪式音声及其社会功能——以瑜伽焰口仪式音声表演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仪式音声属佛教"五明"中的"声明",流播广泛、影响深远,具有社会教化之功能,在维系乡土社会秩序、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以及和合人伦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社会性别视角解读瑜伽焰口仪式音声,可洞悉仪式音声表演中隐含的社会秩序、权力结构与文化认同,认知佛教文化的内涵与特质。通过分析仪式音声表演中两性身份结构、社会地位与仪式音声之间的互动关系,可揭示其隐喻的文化认同、思想观念、心理特质、反结构与阈限期等问题,试图厘清社会性别、权力、仪式表演和文化观念四者在仪式音声中的结构关系,探究仪式音声中潜藏的社会功能。(本文来源于《中国音乐学》期刊2019年04期)

张燕[5](2019)在《桂林阴鼓乐与其他仪式音声的关系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通过田野调查观察桂林阴鼓乐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背景,建立桂林阴鼓乐与桂林其他仪式音声的"时空"联系。然后在此基础上,以区域文化视野为出发点,把特定区域内单个民间音乐事象与诸多民族文化事象相联系,将它们作为整体的文化来理解。揭示出桂林阴鼓乐与其他仪式音声的关系,以此论证桂林阴鼓乐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桂林地区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土壤。(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9年19期)

董宸[6](2019)在《传统仪式的现代适应——从泼水节看当代南传佛教仪式音声构成的两个面向》一文中研究指出泼水节即傣历新年,是南传佛教信仰地区最典型的传统仪式,也是西双版纳的旅游名片。伴随现代化的发展,泼水节与之相适应,明显表现出了两个发展面向,即对国家在场的适应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应。文章以南传佛教传统泼水节仪式的现代适应作为问题线索,通过横向铺陈将不同管理层级佛寺的泼水节仪式个案进行并置比较。不仅从音声和行为层面对仪式音声现代适应的两个面向进行呈现和分析,并且通过这些表现,从更深层的成因角度,解读信仰群体(局内人)"主位—侧位"~(1)认同的迁移。(本文来源于《中国音乐》期刊2019年05期)

谭卉,邓江[7](2019)在《苗族“吃鼓藏”仪式音声文化阐释——以贵州省从江县加勉乡党翁村苗族“吃鼓藏”仪式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苗族"吃鼓藏"仪式,是苗族以血缘、地缘为纽带进行的大型祭祖仪式,是"活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仪式的展演始终为音声所涵盖,笔者以贵州省从江县加勉乡党翁村2015年龙氏"吃鼓藏"仪式为个案,以仪式音声为研究对象,将其置于仪式与信仰之语境中,阐释其文化内涵及价值。(本文来源于《贵州民族研究》期刊2019年07期)

欧阳绍清[8](2019)在《赣南“跳觋”仪式的“音声象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仪式音声"是近几年出现的一个重要学术概念,它从仪式整体的语境中分析音声对于仪式作为一种人类学意义上的"文化表演"过程的重要意义。对于赣南"跳觋"仪式而言,执仪人"文化表演"所形成的"音声声谱"有着从"象"到"意"的隐喻,形成一个"符号(基本单位)—仪式(聚集体)—象征(意义)"的动力循环圈。音声在保持仪式进行有效性的同时,作为"叁界"的桥梁,以"通神"的力量,在不同的仪轨环节中,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本文来源于《艺术探索》期刊2019年04期)

班富宁,蒋燮[9](2019)在《悲离中的音声观照——评《悲欢离合——长江流域汉族聚居地区丧葬仪式音声个案与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谈及死亡,人们往往对其心生畏惧,但又无法回避。死亡作为人生旅程中的最后一站,为死亡举行的丧葬仪式是人类各种生命礼仪中最为繁杂隆重的仪式活动,人们通过一系列程序来追念死者,安抚生者。丧葬仪式往往与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与丧葬仪式相关的文化艺术研究也是近年来许多学者着力探究的内容。其中齐琨博士主编的《悲欢离合——长江流域汉族聚居地区丧葬仪式音声个案与比较研究》(文化艺术出版社2017年出版,下文简称《悲欢离合》)正是笔者近期有幸拜读的着作。(本文来源于《民族音乐》期刊2019年03期)

黄羽[10](2019)在《一个中间圈“世界”仪式音声的多元融合——广西宜州度界仪式的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宜州属于多民族杂居的少数民族地区,是居住方式错综复杂的"中间圈",其仪式音声中也体现出多元融合的特征。选取宜州的度界仪式进行考察,阐述仪式的地理环境、族群构成、宗教信仰构成、仪式过程和仪式用乐等情况,解析仪式中的多元因素。从用乐情况的分析来看,宜州度界仪式包含有原始宗教、祖先崇拜、佛教和道教等多种信仰元素,因仪式程序的需要,形成不同的唱奏形式,这些唱奏形式都能与其信仰属性建立起内在的联系,形成了多元信仰体系互渗仪式的鲜明地方性特色。(本文来源于《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仪式音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音声"倾听是一种多维度的声音感知。在民间仪式音乐的倾听中,既有人类学"他者"式的在场体验,也有现象学"我者"式的意向性理解,它们均可建立在交互主体的对话关系中。另外,我们还可以在介质空间中将音声或音乐当成"声音物体"或"听觉物体"来看待,通过记录、分类等方式,使之形成一个具有文化性的超倾听文本。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仪式音声论文参考文献

[1].孙云.五台山菩萨顶“六月大法会”仪式音声探究[J].五台山研究.2019

[2].肖文朴,张占敏.“音声”倾听:对民间仪式音乐的多维感知——从“他者”的视角表述开来[J].艺术探索.2019

[3].赵书峰.湘中民间仪式音声的“在地化”与互文性研究[J].民族艺术研究.2019

[4].胡晓东.从社会性别看仪式音声及其社会功能——以瑜伽焰口仪式音声表演为例[J].中国音乐学.2019

[5].张燕.桂林阴鼓乐与其他仪式音声的关系探究[J].北方音乐.2019

[6].董宸.传统仪式的现代适应——从泼水节看当代南传佛教仪式音声构成的两个面向[J].中国音乐.2019

[7].谭卉,邓江.苗族“吃鼓藏”仪式音声文化阐释——以贵州省从江县加勉乡党翁村苗族“吃鼓藏”仪式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19

[8].欧阳绍清.赣南“跳觋”仪式的“音声象征”研究[J].艺术探索.2019

[9].班富宁,蒋燮.悲离中的音声观照——评《悲欢离合——长江流域汉族聚居地区丧葬仪式音声个案与比较研究》[J].民族音乐.2019

[10].黄羽.一个中间圈“世界”仪式音声的多元融合——广西宜州度界仪式的解读[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9

标签:;  ;  ;  

仪式音声论文-孙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