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森林湿地论文-李娜

天然森林湿地论文-李娜

导读:本文包含了天然森林湿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小兴安岭,天然沼泽湿地,温室气体排放,年净固碳量

天然森林湿地论文文献综述

李娜[1](2016)在《东北温带小兴安岭天然森林湿地碳源/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静态箱—气象色谱法、碳/氮分析仪测定法与相对生长方程法,同步测定小兴安岭7种典型天然沼泽湿地(草丛沼泽-C、灌丛沼泽-G、毛赤杨沼泽-M、白桦沼泽-B、落叶松苔草沼泽-L-T、落叶松藓类沼泽-L-X、落叶松泥炭藓沼泽-L-N)的土壤呼吸(C02、 CH4)净碳排放量、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与年净固碳量,并依据生态系统净碳收支平衡,揭示温带天然沼泽湿地的碳源/汇作用规律。结果表明:(1)小兴安岭7种天然沼泽湿地CH4通量季节动态存在3种类型(单峰型、多峰型及排放与吸收交替型)及季节分布存在2种类型(夏>春≈秋≈冬型与春≈夏≈秋≈冬型),且CH4年通量(0.01~7.76mg·m-2·h-1)以M最高(高于其他六者1.0~1291.7倍,P<0.05),G、C、B居中(高于L-T、L-X、L-N17.7~649.2倍,仅G提高显着),3种针叶林沼泽最低;(2)7种天然沼泽土壤CO2通量季节动态存在2种类型(单峰型和双峰型)及季节分布存在3种类型(夏>春≈秋>冬型、夏>春>秋≈冬型和夏>春>秋>冬型),目CO2年通量(157.40~231.06mg-m-2·h-1)以G最高(高于5种森林沼泽28.7%-46.8%,P<0.05),C居中(高于5种森林沼泽7.4%-22.5%,P>0.05),5种森林沼泽最低;(3)7种天然沼泽土壤CH4和CO2排放的主控因子有所不同。C、G、M、B、L-N CH4排放受土温控制(依次与30~40cm、5~40cm、5~40cm、10~40cm、0~10cm土温正/负相关);C、G、M、L-TCO2排放仅受温度控制(依次与0~30cm、0~40cm、0~30cm、0~10cm土温及气温正相关),B、L-X、L-N CO2排放受温度和水位综合控制(依次与0~30cm、 0~20cm.0~30cm土温及气温正相关,与水位负相关);(4)植被净初级生产力(4.42~15.44 t·hm-2·a1)和年净固碳量(2.05~6.75 tC·hm-2·a-1)以C最高(高于G和5种森林沼泽65.4%~249.3%,P<0.05),G、B、L-T、L-N、L-X居中(高于M 77.1%~08.1%,P<0.05),M最低;(5)7种天然沼泽湿地的碳源/汇(-2.32~2.09 tC·hm-2·a-1)作用不同,C为碳的强吸收汇(汇强高于B、L-N 15.1~68.7倍,P<0.05),B、L-N为碳弱吸收汇;M和G为碳的强排放源(前者源强高于L-T、L-X4.7~6.5倍,P<0.05,后者高于L-T、L-X2.9~4.2倍,P>0.05),L-T、L-X则为碳的弱排放源。因此,温带小兴安岭天然沼泽湿地的碳源/汇作用与沼泽类型及其生境有密切关系(即草丛沼泽为碳的强汇、灌丛沼泽为碳的强源、森林沼泽基本维持碳平衡),且源于两者对植被固碳与土壤碳排放两个关键过程均具有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16-04-01)

李婉姝[2](2010)在《小兴安岭天然森林湿地群落结构与生产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样带网格调查方法和标准木解析法,研究了小兴安岭地区5种典型天然森林湿地群落(毛赤杨沼泽-M、白桦沼泽-B、落叶松苔草沼泽-LT、落叶松藓类沼泽-LX、落叶松泥炭藓沼泽-LN)的物种丰富度、α多样性、树种组成结构、径级分布、树木生长过程、蓄积量、生物量、生产力及碳密度,定量评价了该地区天然森林湿地群落植物多样性、生产力现状及植被固碳能力,以便为科学经营管理该地区森林湿地生态系统以及估算东北地区乃至全国的森林湿地植被碳储量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类型天然森林湿地群落的植物多样性存在差异性,各群落丰富度依次为LT(25)>B(20)>M(15)>LX(13)>LN(7);α多样性依次为LN(1.4167)>LX(1.2821)>B(1.0604)>M(1.0483)>LT(0.9791);物种均匀度依次为LN(0.7273)>LX(0.4998)>M(0.3871)>B(0.3540)>LT(0.3042)。②不同类型天然森林湿地群落的树种组成均较单一,优势树种明显;各群落均以中(10-16cm)、小径级(2-8cm)的林木占优势,大径材(18cm以上)的比例很小,甚至为0。达到中等径级的林木比例依次为B(67.50%)>LX(62.59%)>M(49.11%)>LT(42.54%)>LN(25.60%)③不同类型天然森林湿地群落的胸径生长过程差异显着,胸径年均生长量依次为M(0.3207cm)>B(0.2560cm)>LX(0.2056cm)>LT(0.1586cm)>LN(0.1545cm);树高年均生长量依次为B(0.4514cm·a-1)>M(0.3621cm·a-1)>LX(0.2976cm·a-1)>LT(0.2296cm·a-1)>LN(0.1862cm·a-1);材积年均生长量依次为B(0.00151 m3·a-1)>M(0.00102m3·a-1)>LX(0.00090m3·a-1)>LT(0.00046m3·a-1)>LN(0.00044m3·a-1)。④不同类型天然森林湿地群落蓄积量依次为LX(153.213m3·hm-2)>LT(134.418m3·hm-2)>B(105.723m3·hm-2)>M(84.170m3·hm-2)>LN(57.230m3·hm2);年均蓄积量呈现出LX (3.563m3·hm-2·a-1)、LT (3.537m3·hm-2·a-1)、M (3.507 m3·hm-2·a-1)相差不大,均高于高于B(2.782 m3·hm2·a-1)及LN(1.396 m3·hm-2·a-1)。⑤不同类型天然森林湿地群落乔木层生物量分配规律表现为干>根>枝>叶,干材在乔木生物量中比例均很大(>50%);各群落乔木层生物量在群落中所占比例极大(92.07%-98.93%),决定了群落生物量大小依次为LX(134.45t·hm2)>LT(117.32t.hm2)>B(64.68t·hm2)>M(57.45t·hm2)>LN(37.01t·hm2),生产力依次为LX (3.13 t·hm-2·a-1)>LT (3.09t·hm-2·a-1)>M (2.39 t·hm-2·a-1)>B (1.70 t·hm-2·a-1)>LN (0.90 t·hm-2·a-1)。⑥不同类型天然森林湿地群落植被碳密度主要由乔木层决定,各沼泽群落植被碳密度依次为LX (66.51t·hm-2)>LT (57.79t·hm-2)>B (31.69t·hm-2)>M (27.04t·hm-2)>LN (17.04t·hm-2),分别为黑龙江省天然林植被碳密度的2.75倍、2.39倍、1.31倍、1.12倍除和0.7倍。除LN外,各群落植被均具有较高的固碳能力。(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10-04-01)

蒋有绪[3](2003)在《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类长期的活动,特别是近百年来人类经济活动的加剧,地球上已经没有不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生态系统了。人类文明的初期,地球陆地面积的80%是森林,而现在只有30%了;陆地上90%的天然湿地已经消失。中国的各类自然生态系统状况也面临大面积的破坏。20世纪80(本文来源于《光明日报》期刊2003/06/12)

天然森林湿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样带网格调查方法和标准木解析法,研究了小兴安岭地区5种典型天然森林湿地群落(毛赤杨沼泽-M、白桦沼泽-B、落叶松苔草沼泽-LT、落叶松藓类沼泽-LX、落叶松泥炭藓沼泽-LN)的物种丰富度、α多样性、树种组成结构、径级分布、树木生长过程、蓄积量、生物量、生产力及碳密度,定量评价了该地区天然森林湿地群落植物多样性、生产力现状及植被固碳能力,以便为科学经营管理该地区森林湿地生态系统以及估算东北地区乃至全国的森林湿地植被碳储量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类型天然森林湿地群落的植物多样性存在差异性,各群落丰富度依次为LT(25)>B(20)>M(15)>LX(13)>LN(7);α多样性依次为LN(1.4167)>LX(1.2821)>B(1.0604)>M(1.0483)>LT(0.9791);物种均匀度依次为LN(0.7273)>LX(0.4998)>M(0.3871)>B(0.3540)>LT(0.3042)。②不同类型天然森林湿地群落的树种组成均较单一,优势树种明显;各群落均以中(10-16cm)、小径级(2-8cm)的林木占优势,大径材(18cm以上)的比例很小,甚至为0。达到中等径级的林木比例依次为B(67.50%)>LX(62.59%)>M(49.11%)>LT(42.54%)>LN(25.60%)③不同类型天然森林湿地群落的胸径生长过程差异显着,胸径年均生长量依次为M(0.3207cm)>B(0.2560cm)>LX(0.2056cm)>LT(0.1586cm)>LN(0.1545cm);树高年均生长量依次为B(0.4514cm·a-1)>M(0.3621cm·a-1)>LX(0.2976cm·a-1)>LT(0.2296cm·a-1)>LN(0.1862cm·a-1);材积年均生长量依次为B(0.00151 m3·a-1)>M(0.00102m3·a-1)>LX(0.00090m3·a-1)>LT(0.00046m3·a-1)>LN(0.00044m3·a-1)。④不同类型天然森林湿地群落蓄积量依次为LX(153.213m3·hm-2)>LT(134.418m3·hm-2)>B(105.723m3·hm-2)>M(84.170m3·hm-2)>LN(57.230m3·hm2);年均蓄积量呈现出LX (3.563m3·hm-2·a-1)、LT (3.537m3·hm-2·a-1)、M (3.507 m3·hm-2·a-1)相差不大,均高于高于B(2.782 m3·hm2·a-1)及LN(1.396 m3·hm-2·a-1)。⑤不同类型天然森林湿地群落乔木层生物量分配规律表现为干>根>枝>叶,干材在乔木生物量中比例均很大(>50%);各群落乔木层生物量在群落中所占比例极大(92.07%-98.93%),决定了群落生物量大小依次为LX(134.45t·hm2)>LT(117.32t.hm2)>B(64.68t·hm2)>M(57.45t·hm2)>LN(37.01t·hm2),生产力依次为LX (3.13 t·hm-2·a-1)>LT (3.09t·hm-2·a-1)>M (2.39 t·hm-2·a-1)>B (1.70 t·hm-2·a-1)>LN (0.90 t·hm-2·a-1)。⑥不同类型天然森林湿地群落植被碳密度主要由乔木层决定,各沼泽群落植被碳密度依次为LX (66.51t·hm-2)>LT (57.79t·hm-2)>B (31.69t·hm-2)>M (27.04t·hm-2)>LN (17.04t·hm-2),分别为黑龙江省天然林植被碳密度的2.75倍、2.39倍、1.31倍、1.12倍除和0.7倍。除LN外,各群落植被均具有较高的固碳能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天然森林湿地论文参考文献

[1].李娜.东北温带小兴安岭天然森林湿地碳源/汇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6

[2].李婉姝.小兴安岭天然森林湿地群落结构与生产力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

[3].蒋有绪.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N].光明日报.2003

标签:;  ;  ;  ;  

天然森林湿地论文-李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