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全球化范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霸权,新型全球化,“一带一路”,研究范式
全球化范式论文文献综述
钟飞腾[1](2019)在《新型全球化与“一带一路”研究范式的兴起》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推动的"一带一路"日渐取得成效,西方学术界也开始将"一带一路"与新型全球化联系在一起。从西方学术发展的轨迹来看,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出现了讨论权力与全球化之间关联性的努力,特别是深入研究了霸权与全球化特色的关系。与英美主导的全球化不同,中国推动"一带一路",一方面是要超越西方中心的旧全球化,另一方面也是要瞄准共同发展,而不是争夺权力。从中国学术界近6年的研究来看,也进一步证实了这一判断。在中文文献中,"一带一路"作为一种新的范式,正在替代"丝绸之路"这种来自西方的话语体系,并依托地理学和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相关研究,逐步形成新的学科体系。对中国来说,要成为新型的大国,就要进一步以"一带一路"为抓手,主动积极开放,并注重知识创新。(本文来源于《晋阳学刊》期刊2019年06期)
朱金春[2](2019)在《从“国家之边缘”到“边界为中心”:全球化视野下边境研究的议题更新与范式转换》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民族国家视野下,边界被视为隔绝的界线,边境也被视为防御之地,因此边境研究主要指向边境的安全与防御。而在全球化时代,在跨越国界频繁流动的推动下,边境从国家中心视野之下的防御前沿变为跨界互动的承载之地。边境空间形态与主要特征的变化,使得边境研究的相关议题在内容与指向上都有着重要的更新,同时也推动着边境研究范式的转换,突出表现为"国家之边缘"到"以边界为中心"的变化,这同时也深刻影响着边境研究的内容指向、空间尺度、研究视角以及学科视野。(本文来源于《广西民族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邵培仁,陈江柳[3](2018)在《整体全球化:“一带一路”的话语范式与创新路径——基于新世界主义视角的再阐释》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由发展中国家提出的全球治理方案,被国际社会普遍视为全球化范式的综合创新。"一带一路"根植于人类文明的整体性哲学,形成了开放包容的自组织演化过程、共商共建共享的差异协同原则、合作共赢的耦合性机制和共生共荣的整体优化效应,开创了整体全球化的新范式。作为一种理论构想与实践路径,"一带一路"打造整体全球化范式,超越了传统全球化框架下"中心论"的文明等级秩序、民族国家的地缘政治以及零和博弈的斗争哲学,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引领下,共同描绘属于全人类的新世界主义图景。(本文来源于《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11期)
付宇程[4](2018)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经济全球化范式的变迁——“全球化挑战与大国政治走向”学术研讨会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民粹主义在国际上抬头,民粹主义在外交事务中表现为狭隘民族主义和本国主义,甚至呈现为对抗全球自由市场流通的"逆全球化"力量。特别是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之后采取的一系列外交举措,更使得"逆全球化"成为话题。与此相反,中国共产党在2017年召开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呼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人类共同的美好未来而奋斗。2017年2月10日,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第55届会议协商一致通过"非洲发展新伙伴关系的社会层面"(本文来源于《政治学研究》期刊2018年03期)
刘海燕,常桐善[5](2018)在《模块化、灵活化、全球化:基于信息技术的大学“学习范式”转型——基于麻省理工学院的案例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向"学习范式"转型是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新趋势,也是我国大学教学改革的急迫诉求。信息技术既是大学向"学习范式"转型的重要驱动力,也为转型提供了方法、手段、文化上的支持。近年来,麻省理工学院应用信息技术,积极推进大学课程模块化、教育模式灵活化、发展战略全球化的探索,努力打造"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大学教育模式。我国大学应积极借鉴,通过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大学向"学习范式"转型,全面提升我国的高等教育质量。(本文来源于《开放教育研究》期刊2018年03期)
王登新,王小宁[6](2018)在《数字经济:全球化新经济范式的形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两年来,在全球范围内,"数字经济"热度不减,从2016年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到2017年的汉堡峰会,数字经济都是重要议题。G20杭州峰会在数字经济议题上达成重要成果,首次把数字经济与创新、新工业革命、结构性改革并列,作为推动经济创新增长的四项行动之一。同时,中国作为2016年G20主席国,主导通过了《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阐述了数字经济的概念、(本文来源于《有线电视技术》期刊2018年03期)
麻桑[7](2018)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语言文化教育方法论——《语言文化教育方法论——从国家范式到跨国范式的转变》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与评价了丹麦学者Risager于2007年出版的《语言文化教育方法论——从国家范式到跨国范式的转变》一书。本书在系统梳理19世纪至今语言文化教学的主要理论的基础上,一方面于理论层面打破了语言与其文化的唯一匹配,讨论了当语言实践不断发生于不同的文化语境、多种语言文化产生混合时,语言与文化的可分性;在实践层面,本书则挑战了以"第一语言/母语"为唯一语言使用标准的传统国家范式教学法,论证全球化背景下建立语言文化教学跨国范式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世界公民应具备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10个具体标准,对全球化进程中语言、文化、信息快速流动背景下的语言文化教学有所启示:教学中,教师应将"培养具备跨文化能力的世界公民"作为语言文化教学的最终目的,并充分考虑语言、文化在全球流动中的变化,帮助学习者在掌握语言的同时,有能力成为不同群体间交流的重要媒介。(本文来源于《语言学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方晋[8](2017)在《订制全球化是未来新范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技术进步、经济增长的共同作用下,经济全球化特别是贸易和直接投资自由化曾经取得了很大成功。但在其他领域,全球化产生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反而酝酿了很多不满,这些不满累计起来成为全球化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从理论和实践上,贸易自由化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本文来源于《中国经济时报》期刊2017-08-30)
王玥玮[9](2016)在《东方主义与主体间性——关于藏传佛教全球化的两个解释范式》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东方主义为范式写作的大量批判西藏想象的着作,解构着人们建立的香格里拉神话背后的自我中心主义心态,那么,对这种自我中心主义进行解构之后,如何建立一种更为公正的认识他者的方法呢?主体间性可以成为这种更为公正的认识论,而主体间性的认识模式,在藏传佛教与西方心理学的互动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出来。(本文来源于《民族艺林》期刊2016年04期)
陈虹,秦静[10](2016)在《全球化时代新闻传播全英文教育的理念与范式革新——从英语教学到跨文化传播》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化时代,跨文化交流成为趋势,全英文传播教育应从传统注重语言交流的浅层面向文化共识和认同重塑的深层面拓展,以培养文化沟通为主导的全球新闻传播人才为目标,培育学生的国际视野和"文化协同"意识,增强国际沟通和超文化交际能力,以"在地全球化"问题意识实践跨文化传播教育,将在地经验与全球视野融会贯通,建立一体化传播格局。应建立不同文化背景生源渠道,以梯度机制选拔全球传播人才;从系统化的专业基础课、科学化的理论素养课以及多样化的应用实践课叁方面架构全英文传播课程体系,注重全英文教材编写的本土化特色;加强师资国别、语别建设的多元化和师资培训的系统化。(本文来源于《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9期)
全球化范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民族国家视野下,边界被视为隔绝的界线,边境也被视为防御之地,因此边境研究主要指向边境的安全与防御。而在全球化时代,在跨越国界频繁流动的推动下,边境从国家中心视野之下的防御前沿变为跨界互动的承载之地。边境空间形态与主要特征的变化,使得边境研究的相关议题在内容与指向上都有着重要的更新,同时也推动着边境研究范式的转换,突出表现为"国家之边缘"到"以边界为中心"的变化,这同时也深刻影响着边境研究的内容指向、空间尺度、研究视角以及学科视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全球化范式论文参考文献
[1].钟飞腾.新型全球化与“一带一路”研究范式的兴起[J].晋阳学刊.2019
[2].朱金春.从“国家之边缘”到“边界为中心”:全球化视野下边境研究的议题更新与范式转换[J].广西民族研究.2019
[3].邵培仁,陈江柳.整体全球化:“一带一路”的话语范式与创新路径——基于新世界主义视角的再阐释[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4].付宇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经济全球化范式的变迁——“全球化挑战与大国政治走向”学术研讨会综述[J].政治学研究.2018
[5].刘海燕,常桐善.模块化、灵活化、全球化:基于信息技术的大学“学习范式”转型——基于麻省理工学院的案例探讨[J].开放教育研究.2018
[6].王登新,王小宁.数字经济:全球化新经济范式的形成[J].有线电视技术.2018
[7].麻桑.全球化背景下的语言文化教育方法论——《语言文化教育方法论——从国家范式到跨国范式的转变》述评[J].语言学研究.2018
[8].方晋.订制全球化是未来新范式?[N].中国经济时报.2017
[9].王玥玮.东方主义与主体间性——关于藏传佛教全球化的两个解释范式[J].民族艺林.2016
[10].陈虹,秦静.全球化时代新闻传播全英文教育的理念与范式革新——从英语教学到跨文化传播[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