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多媒体信息传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数字编码,多媒体信息,音视频,同步传输
多媒体信息传输论文文献综述
李慧玲[1](2019)在《基于数字编码的多媒体信息音视频同步传输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数字编码的多媒体信息音视频同步传输方法研究是当前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虽然多媒体信息技术已经快速发展,但在音视频同步传输方法方面存在研究不足等问题。以基于数字编码的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前提,围绕多媒体信息音视频发送端同步实现,依托多媒体信息音视频接收端同步实现,具体论证多媒体信息音视频媒体内同步,以及多媒体信息音视频媒体内同步。通过相关方法论证得出,基于数字编码的多媒体信息音视频同步传输方法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数字通信世界》期刊2019年03期)
吕颍颍,任立锋[2](2018)在《基于无线网络数据广播算法的多媒体信息传输技术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无线网络的迅猛发展,传统声音、文字通讯模式已发生巨大的改变,本文以无线网络数据广播算法为基础,对多媒体信息传输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TFB算法、节点选择、转发节点选择、相近转发节点的消除,建立了基于无线网络数据TFB叁点转发广播算法的多媒体交互系统构架,采用UDP+CDN传输协议中转模式,在Windows XP上,采用TFB叁点转发广播算法,进行无线移动网络多媒体发包与丢包的测试,通过CDN服务器,连续发5 000个包,实验结果表明,两次发包间不延时,无线网络未出现丢包现象,丢包现象主要发生在发送节点侧与接受节点侧,丢包范围在0.3%~2.3%之间,这对用户体验不会造成影响。(本文来源于《电视技术》期刊2018年03期)
赖益强[3](2017)在《多媒体视频图像信息传输安全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多媒体视频图像信息传输安全性问题的研究,能够有效保护视频图像信息。对视频图像信息传输安全性的研究,需要对图像进行高效加密,利用密钥流机制量化新序列。传统方法改变视频图像加密控制参数,将图像块进行扩散处理,但忽略了利用密钥流机制量化新序列,导致图像加密精度偏低。提出基于双向扩散机制融合时间延迟的多媒体视频图像高效加密算法。上述图像感兴趣区域原理,定义视频图像显着像素选取机制,将多媒体视频图像像素划分为显着像素和次要像素,构成显着像素矩阵,将时间延迟引入到多媒体视频图像显着像素超混沌序列中,采用位置集合置乱算法对该序列所得显着像素位置集合图像重新设置,利用密钥流机制量化新序列,通过双向扩散机制加密视频图像,实现加密视频图像实时传输。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加密机制较为安全,密钥空间较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17年11期)
李明凡,李孟阳[4](2017)在《北斗多媒体信息传输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专用的语音、图片多媒体信息压缩方法,将多媒体数据高效压缩,采用北斗增强型用户机,将系统发射频度大幅度提高,两者结合,实现了语音、图片多媒体信息在北斗系统中的快速传输,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北斗多媒体信息传输系统,为北斗系统扩展了新的应用途径。(本文来源于《卫星导航定位与北斗系统应用2017——深化北斗应用 开创中国导航新局面》期刊2017-09-01)
宋坤[5](2016)在《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中图像信息的压缩与传输》一文中研究指出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的出现,将人们的研究视角从传统的标量无线传感器网络转移到了装备有能够获取视频、音频以及标量信息的多媒体设备的网络中来,使人们能够对物理世界更为丰富的信息通过数字化手段进行感知。但无线多媒体传感器节点由于成本和体积因素的制约,存在电源能量受限、计算和存储能力有限的特点,而图像信息与传统标量信息相比又具有文件体积增大、计算量复杂度加倍的特点,因此,如何在硬件受限的环境下,保证图像采集的质量和数量,就成为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难题。本文通过对数字图像压缩过程的改进和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的改进,来解决上述问题,本文的研究目标为图像信息。本文提出在数字图像压缩过程中,优先编码感兴趣区域和仅对感兴趣区域进行编码两种思路,并在第一种思路中给出使用普通小波进行离散小波变换时图像感兴趣区域对应的小波域掩膜计算方法,在第二种思路中对SPIHT算法进行改进,以更好的与形状自适应离散小波变换算法相结合。实验表明,在比特率低于1.0的情况下,使用优先编码图像感兴趣区域的方法图像压缩效果要优于不对图像感兴趣区域进行区分时的压缩效果;只对图像感兴趣区域进行编码的方法,与不对图像感兴趣区域进行区分的压缩方法相比,图像降低的PSNR值可以接受,且同比特率下压缩得到的图像数据流体积有明显减小,能耗得到降低。同时,本文在HEED协议的基础上,对其簇头与sink节点的通信方式进行优化,改为考虑节点剩余能量的逐跳路由算法,该算法的设计较为简单,时间复杂度为2O(n),实验表明,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采集的图像数据量与原算法相比增长了5.5%左右,网络的生命周期得到延长。(本文来源于《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6-03-07)
常凤[6](2014)在《基于工业以太网的变电站多媒体信息传输调度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工业以太网中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换越来越多,实时的音频、视频等多媒体信息传输具有不同于传统数据通信的特点。电力行业中,电力网络的覆盖范围在迅速扩大,一些新技术和智能设备的应用使得网络结构更加复杂,而依靠人工巡视监测现场设备工作状态的传统模式给变电站设备的运行安全埋下隐患,无人值守成为变电站向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的趋势。视频监控系统在变电站中的应用是对无人值班变电站的进一步完善,多媒体信息的实时传输成为了视频监控系统最关键的技术之一工业以太网中,多媒体业务的需求是可变的、不可预测的,而系统的带宽容量又有限,所以在电力自动化视频监控系统中,给此类业务流的服务质量保证带来了难度。对于突发数据和可变带宽的流媒体,传统的静态带宽资源分配方法或基于业务分类的动态带宽分配方法很难适应业务流特性,故无法保证各级业务的服务质量。针对音/视频等流媒体信息传输的实时性和QoS保障,本文提出了两种动态带宽分配策略:比例带宽分配法PBD和差值带宽分配法DBD。其次,通过实验仿真对比了几种动态调度策略的优缺点,并结合多媒体数据流的周期可扩展特性,提出一种适合流媒体数据传输的调度技术EPLSF, EPLSF根据业务本身的重要性和执行过程中的紧迫程度共同定义任务在系统中总的重要程度。最后,在基于一种适用工业控制领域的FTT协议的基础上,将自适应调度算法EPLSF应用于变电站视频监控系统中,实现对变电站的集中调度和综合管理,并完成相应的实验仿真。(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期刊2014-05-01)
宋路露,刘治[7](2014)在《图书馆多媒体信息资源网络的自适应传输控制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增强图书馆多媒体信息的稳健传输和多媒体信息网络的鲁棒性、稳定性,提出了一种新颖的RED策略。最小阈值(minth)和最大阈值(maxth)能够随着缓存队列的平均占用率的变化动态调整,而不再是预设的固定参数。改进后,ATRED对路由器队列的控制力度能够根据网络环境的变化自适应调整,使得队长方差减小,队列振荡变小,网络更加稳定,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下提供更加可靠的服务。(本文来源于《工业控制计算机》期刊2014年03期)
杨永波[8](2014)在《多媒体医疗信息储存及传输的安全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数字化的医疗信息比传统的医疗信息容易储存及复制和传送,但类别及完整性不容易处理,且安全性难以保证。采用数字水印的方法能确保资料来源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可以使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不容易被他人窃取,身份确认的问题则可以利用前述的数字水印来完成,这个系统不但能确保数字资料在医院之间传输的安全性,也能确保其资料的完整性。(本文来源于《硅谷》期刊2014年02期)
谢志栋[9](2013)在《基于智能视频分析的多媒体信息处理与无线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安防行业正处于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高速发展时期,对于以音视频为主的多媒体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加。面对海量的音视频等多媒体数据,实现对其智能化的分析、高速处理与传输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研究实现具有智能视频分析的无线多媒体处理与传输系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智能视频分析功能正逐渐地由系统后台控制中心向系统前端设备节点转移,流媒体数据通过无线网络进行传输的方式也正变得越来越普遍。对于系统要实现的智能视频分析功能,要求在考虑算法精确度的同时,还要考虑运行的实时性。对于系统前端多媒体处理节点,要求在完成多媒体信息采集、预处理、编码等工作的同时,具备一定程度的智能视频分析功能,因此对于多媒体处理节点的处理能力有了较高的要求。针对上述问题并结合实际需求,通过运用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压缩编码技术以及流媒体传输技术,设计实现了基于智能视频分析的多媒体信息处理与无线传输系统。整个系统由叁个子系统构成,分别为多媒体信息处理子系统、智能视频分析子系统、多媒体码流媒体传输子系统。本文首先通过项目要求和用户需求分析,确定了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并分别对各个子系统的设计进行详细说明。设计实现了以TMS320DM365多媒体处理器芯片为核心的多媒体信息处理子系统。研究了自动聚焦等图像预处理过程,提出了一种便捷的视频流中迭加中文字符的解决方案。设计实现了基于Code Engine的音视频编码模块。最后结合多线程技术完成了多媒体处理子系统实现。设计实现了具有遗留物检测功能的智能视频分析子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混合高斯更新策略的双背景模型,结合Blob的目标跟踪算法完成遗留物检测。最后通过模块化设计完成智能视频分析子系统。设计实现了无线多媒体码流传输子系统。移植了无线网络设备驱动,研究了基于DMA的高速网络数据收发机制并给出了RTP封包策略和数据汇聚转发实现。采用Live555开源方案实现了基于RTSP的码流传输服务器。设计实现了终端控制台客户端软件,完成对系统的管理控制以及码流解码显示。最后对系统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工作基本稳定,终端控制台解码显示正常,画面实时、清晰、流畅,遗留物在画面中可以被正确标定。(本文来源于《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3-03-01)
甘波[10](2012)在《多媒体教学系统中多媒体信息采集和传输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媒体信息的采集和传输是多媒体教学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针对多媒体教学系统中的屏幕信息以及音频信息的采集以及传输进行研究。(本文来源于《信息与电脑(理论版)》期刊2012年08期)
多媒体信息传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无线网络的迅猛发展,传统声音、文字通讯模式已发生巨大的改变,本文以无线网络数据广播算法为基础,对多媒体信息传输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TFB算法、节点选择、转发节点选择、相近转发节点的消除,建立了基于无线网络数据TFB叁点转发广播算法的多媒体交互系统构架,采用UDP+CDN传输协议中转模式,在Windows XP上,采用TFB叁点转发广播算法,进行无线移动网络多媒体发包与丢包的测试,通过CDN服务器,连续发5 000个包,实验结果表明,两次发包间不延时,无线网络未出现丢包现象,丢包现象主要发生在发送节点侧与接受节点侧,丢包范围在0.3%~2.3%之间,这对用户体验不会造成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媒体信息传输论文参考文献
[1].李慧玲.基于数字编码的多媒体信息音视频同步传输方法研究[J].数字通信世界.2019
[2].吕颍颍,任立锋.基于无线网络数据广播算法的多媒体信息传输技术与应用[J].电视技术.2018
[3].赖益强.多媒体视频图像信息传输安全性能研究[J].计算机仿真.2017
[4].李明凡,李孟阳.北斗多媒体信息传输系统[C].卫星导航定位与北斗系统应用2017——深化北斗应用开创中国导航新局面.2017
[5].宋坤.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中图像信息的压缩与传输[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6
[6].常凤.基于工业以太网的变电站多媒体信息传输调度算法研究[D].云南大学.2014
[7].宋路露,刘治.图书馆多媒体信息资源网络的自适应传输控制方法[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4
[8].杨永波.多媒体医疗信息储存及传输的安全性研究[J].硅谷.2014
[9].谢志栋.基于智能视频分析的多媒体信息处理与无线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南京邮电大学.2013
[10].甘波.多媒体教学系统中多媒体信息采集和传输技术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