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微通道成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散热器,微通道,封装,UV–LIGA
微通道成形论文文献综述
赵雯,吕辉,翟科,宋满仓,魏壮壮[1](2019)在《高密集金属微通道散热器成形及封装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高密集金属微通道散热器的成形及封装工艺进行了研究。基于UV–LIGA技术制作了通道宽度为100μm、高度大于500μm的高密集金属微通道底板,并将微通道底板与盖板进行封装。针对高密集金属微通道散热器封装中存在的封装面无法完全贴合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过渡层补偿的封装方法。为了满足封装气密性及强度的要求,制作了标准试样,进行了剪切试验,对比了银浆、环氧树脂和金属锡浆3种过渡层材料的剪切强度。结果表明金属锡浆的剪切强度最大,并进一步探究了封装面的表面粗糙度对结合强度的影响。基于上述工艺制作出了金属微通道散热器,经2MPa水压密封性检测无泄漏,满足使用要求。(本文来源于《航空制造技术》期刊2019年19期)
陈永盛,金恒林,陶亚平[2](2019)在《微通道冷板钎焊成形流道堵塞缺陷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微通道液冷板的焊接工艺分析,研究微通道液冷板的真空钎焊流道堵塞、流道变窄等焊接缺陷发生的原因是钎料加工精度问题。通过对真空钎焊片切割工艺优化,创新性地采用更经济、高效、高精度的钎料整体切割工艺,钎焊片外形加工精度可达0.05mm,突破了0.1 mm厚度钎焊片的精密加工的技术难题,实现钎料余量准确控制,有效解决流道钎焊堵塞缺陷,并采用焊后超声波无损探伤技术进行检测验证。(本文来源于《焊接技术》期刊2019年09期)
吕辉,王仁彻,严战非,沈涛,杜立群[3](2018)在《金属微通道结构UV-LIGA精密成形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宽禁带功率芯片的使用,电子设备正朝着高性能化、高速度化以及高集成度化的方向发展,因此,高效散热问题亟待解决。微尺度通道内液体特殊的流动特性、尺度效应,可集中散发大量热量,为电子设备高效能散热开辟新的途径。文中针对金属微通道散热单元,开展金属微通道结构UV-LIGA精密成形关键技术研究,突破了大厚度胶膜图形制备和铜微结构精密电铸成型技术难点,成功制备了特征宽度为100μm,深宽比不小于5的铜质微通道基板样件,实现金属微通道构件高效率、高质量成形。(本文来源于《电子机械工程》期刊2018年06期)
毕泽怡[4](2018)在《纯铝微通道阵列超声振动辅助微模压成形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技术的发展,一些物理场辅助微成形工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包括电磁辅助微成形、电流辅助微成形、超声波辅助微成形等。目前已有研究表明超声波振动辅助微成形通过其体积效应及表面效应会降低材料成形载荷,从而提高材料的塑性变形能力。但是相比于超声波辅助聚合物材料微模压工艺方面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而对于超声波辅助金属材料微模压成形工艺的研究还比较少。本文采用由线切割工艺制备的纯铝材料小圆柱,并利用不同热处理工艺得到不同晶粒尺寸的纯铝材料,研究了纯铝材料微压缩实验的尺寸效应,以及超声波振动和振动功率对微压缩实验真实应力应变曲线的影响规律。使用abaqus软件对微模压实验进行模拟,分析实验过程和各工艺参数影响规律。对纯铝材料超声波辅助微模压实验和超声波辅助微通道阵列实验,研究各工艺参数对微模压实验和微通道阵列实验的影响规律,及超声波振动对材料充填行为的作用机制。纯铝微压缩实验过程中,不同热处理温度下,材料的流动应力随着试样尺寸的减小而降低,表现出了明显的尺寸效应;对不同试样尺寸和晶粒尺寸的试样施加超声波振动后,材料的真实应力应变曲线降低,即超声波振动对材料产生了软化作用;材料真实应力应变曲线的降低幅度随着超声波功率的增加而增大。进行纯铝材料微模压实验及微通道阵列实验数值模拟,研究槽宽、摩擦系数、压下量及超声振动对充填高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槽宽度及压下量对材料充填高度影响最明显,充填高度随着槽宽及压下量的增加呈线性增加,此外,随着摩擦系数的降低,材料的充填高度会升高,无摩擦时,成形筋前端较平直,有摩擦时,由于材料受到凹槽侧壁摩擦力的作用,成形筋前端会出现圆弧状。对超声波辅助微模压实验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施加超声后,成形件各个区域的米塞斯应力和最大真应变都降低。研究了压下量、槽宽等工艺参数和超声波振动对纯铝材料微模压过程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压下量的增加,材料的充填高度也呈线性增加;随着凹槽宽度的增加,材料的充填高度先增加后降低,材料的相对充填高度变化不大;当槽宽为0.3mm时,材料充填高度随着晶粒尺寸的增加而增大;当槽宽为0.1mm时,材料充填高度先增加后减小,这是由于槽宽度方向只有几个晶粒时,材料充填会变得比较困难。超声波辅助微模压实验表明,超声波振动会提高材料的充填效果。进行纯铝微通道阵列成形实验,研究工艺参数及超声波振动对成形过程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随着压下量的增加,材料的充填高度呈线性增加;随着凹槽宽度的增加,材料的充填高度先增加后降低,这是由于当凹槽宽度增加到与晶粒尺寸之比近似为1时,材料的充填能力降低;因此,随着晶粒尺寸的增加,材料的充填高度也是先增大后减小,随着模具占空比的增加,材料的充填高度降低。超声波辅助微通道阵列实验表明,超声波振动会提高材料的充填效果,即提高材料充填高度、使阵列件各区域高度更均匀、成形筋形状更贴合模具形状。(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万伟[5](2017)在《高性能内陷微通道微细铣削加工成形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电子芯片的微型化、多功能、大功率带来的热流密度急剧增加,对芯片的散热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提高微通道传热性能、降低制造成本、提高加工效率成为了微通道换热器发展的关键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扰流柱-交错内陷形微通道及其微细铣削成形的方法,对微通道的微细铣削成形、传热性能进行系统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设计扰流柱-交错内陷形微通道、内陷形微通道和矩形微通道的结构尺寸,以及相应的微细铣削加工方案。分析了微细铣削基础理论,认识到尺度效应、最小切削厚度效应均由刀具刃口圆弧半径导致,此外还计算了微细铣削中瞬时切削厚度,发现瞬时切削厚度是不断变化的。(2)通过Deform仿真和实验结果分析了平底微铣刀微细铣削加工过程中毛刺生成的机理和位置,并通过实验研究了不同加工参数对毛刺、粗糙度的影响,此外还对切屑及刀具磨损形态进行了分析,最后优选出加工参数为n=15000r/min,f=90mm/min,ap=100μm,并成功加工出表面质量及形貌均良好的矩形微通道。(3)通过Deform仿真和实验分析了球头铣刀微细铣削加工过程中毛刺生成的机理和位置,并通过实验研究了不同加工参数对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此外还对切屑及刀具磨损形态进行了分析,最后优选出加工参数为n=15000r/min,f=25mm/min,并成功加工出扰流柱-交错内陷形微通道和内陷形微通道。(4)搭建了微通道性能测试平台,以矩形微通道为对照,研究了扰流柱-交错内陷形微通道和内陷形微通道的传热性能。结果表明扰流柱-交错内陷形微通道和内陷形微通道均能降低壁面温度(2.8~7.2℃和0.7~4.2℃)、增强单相对流传热性能(1.2~2.0倍和1.1~1.7倍);两种内陷微通道在一定条件下均能降低沸腾起始过热度、提高两相沸腾传热性能,且扰流柱-交错内陷形微通道在抑制沸腾非稳定性方面有很明显的优势。(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17-04-01)
韩光超,吴文,徐林红,孙翔宇[6](2016)在《工件超声振动辅助微通道铣削成形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改善不锈钢材料的微通道高速铣削成形特性,利用自行研制的具有双直槽结构的矩形六面体超声变幅器实现工件的水平超声振动,对304奥氏体不锈钢板载微通道结构进行工件超声振动辅助微铣削成形加工试验,研究了不同工艺参数对微通道成形表面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超声辅助微铣削加工过程中,当工件的水平超声振幅为4μm时可有效改善切削加工表面的粗糙度,偏大或偏小的超声振幅都会导致微通道表面质量变差;当每齿进给量接近刀具最小切削厚度时,微铣刀钝圆半径引起的尺寸效应最为显着,表面切削加工质量较差,而略大于刀具最小切削厚度的微铣削每齿进给量以及较小的轴向切深,都有利于改善不锈钢微通道表面的铣削成形质量。(本文来源于《西安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9期)
周雪[7](2016)在《多孔微通道铝扁管正向挤压成形工艺与模具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孔微通道铝扁管是汽车空调冷凝器上的关键零件,随着对换热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设计扁管时孔数越来越多壁厚越来越薄,相应地成形越来越困难。本文针对的研究对象是重庆某公司生产的多孔微通道铝扁管,其主要问题是尺寸不稳定以及扁管筋部易弯曲。本研究基于此开展了多孔微通道铝扁管正向挤压工艺和模具的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首先通过基于ALE算法的挤压专用软件HyperXtrude对多孔微通道铝扁管正向挤压中的材料流动进行分析,发现截面速度不均是导致筋部弯曲的主要原因。(2)通过CCD实验设计法研究坯料加热温度、挤压筒加热温度、模具加热温度和挤压速度对下模工作带出口处扁管截面速度均方差和模具最大应力的影响,并拟合其响应面模型。通过响应面法计算得到最优挤压工艺参数为坯料加热温度517.5℃,挤压筒加热温度432.5℃,模具加热温度525℃,挤压速度1.1mm/s。(3)研究芯部台阶高度对多孔微通道铝扁管正向挤压过程中模具应力的影响。发现随着芯部台阶高度增加,上模芯部应力降低,芯部台阶应力增加;最终确定将芯部台阶高度由1mm增加至2mm,从而显着降低模具最大应力,减小了模具断齿风险。(4)提出增加二级焊合室的方法减小下模工作带出口处扁管截面速度的不均匀性。通过BP神经网络拟合二级焊合室结构参数与下模工作带出口处扁管截面速度均方差的映射关系,再通过遗传算法获得最优二级焊合室长度Y为0.85mm,高度H为0.55mm。(5)基于HyperXtrude软件模拟分析发现,通过上述优化方法,使模具出口处扁管截面Y向速度均方差减少了76.9%,Z向速度均方差降低了19%,模具最大应力降低至1332MPa。(6)开展了多孔微通道铝扁管正向挤压实验,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较吻合;检测了扁管机械性能和微观组织均符合要求。本文基于HyperXtrude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多孔微通道铝扁管正向挤压工艺和模具的进行优化,解决了某公司生产中所遇到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实际指导意义;同时文中所使用的响应面法、BP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也可作为其他研究中预测、分析和优化的方法。(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6-04-01)
刘媛媛,梁刚,李瑜,张亚男,李帅[8](2015)在《含微通道网络的再生支架3D打印成形工艺和系统及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3D打印技术在构建个性化的人工组织和器官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和发展潜力,然而目前在构建具有优良代谢性能的人工组织方面也还存在很多技术壁垒。在秉承3D打印技术优势基础上,综合考虑生物材料的反应成形特性,提出一种能够直接成形微尺度中空纤维,再叁维迭层制造,从而直接获得内含微通道网络的再生支架的3D打印成形工艺;基于管材无模拉伸理论,定量分析微尺度中空纤维在被叁维搭接过程中的拉伸变形,为工艺优化和参数调控奠定了理论基础;在给出相应成形系统的关键组成和技术要点基础上,进行了叁维再生支架的制备试验及性能测试与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工艺及系统存在巨大的应用潜力,为有效解决人工再生组织血管化问题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技术途径。(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5年21期)
方文利,唐鼎,李大永,彭颖红[9](2015)在《微通道扁管挤压成形模拟及焊合质量的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刚塑性有限元软件DEFORM-3D对微通道扁管的挤压成形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两种分流模具挤压微通道扁管时焊合面上静水应力、等效应力和金属速度的分布以及变化规律。利用Donati提出的K参数法对两种模具的焊合面焊合质量进行预测对比,得到平面模和球面模的焊合面焊合质量指标Kad值分别为154.7和196.0,表明球面模挤压得到的扁管焊合质量优于平面模。通过实验测量两种模具挤压得到扁管的爆破压力分别为18.5MPa和26.0MPa,表明球面模挤压扁管的承压能力高于平面模,并进一步验证了预测结果。(本文来源于《塑性工程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曹伟龙,田桂中[10](2014)在《微流体系统中微通道网络成形工艺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微通道作为微流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微流动性能的关键因素。现有微通道制作材料包括硅、石英和玻璃等无机材料,以及PDMS、PMMA、PC和环氧树脂等有机材料,而加工工艺主要有湿/干法刻蚀、热压成型、微/纳光刻技术、激光微加工和模塑法等类型。根据不同应用领域中微通道的功能需求和空间布置情况,可将微通道网络分为线性、平面和立体叁种类型,综述了不同类型微通道网络成形工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其中线性和平面微通道网络的制作与成形一般是同时完成的,工艺较成熟,而立体微通道网络需分步实现,难度较大。探讨了现有微通道网络成形工艺的不足和发展趋势。简要介绍了玻璃基仿生微通道及其网络成形工艺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现代制造工程》期刊2014年12期)
微通道成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微通道液冷板的焊接工艺分析,研究微通道液冷板的真空钎焊流道堵塞、流道变窄等焊接缺陷发生的原因是钎料加工精度问题。通过对真空钎焊片切割工艺优化,创新性地采用更经济、高效、高精度的钎料整体切割工艺,钎焊片外形加工精度可达0.05mm,突破了0.1 mm厚度钎焊片的精密加工的技术难题,实现钎料余量准确控制,有效解决流道钎焊堵塞缺陷,并采用焊后超声波无损探伤技术进行检测验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通道成形论文参考文献
[1].赵雯,吕辉,翟科,宋满仓,魏壮壮.高密集金属微通道散热器成形及封装工艺研究[J].航空制造技术.2019
[2].陈永盛,金恒林,陶亚平.微通道冷板钎焊成形流道堵塞缺陷控制研究[J].焊接技术.2019
[3].吕辉,王仁彻,严战非,沈涛,杜立群.金属微通道结构UV-LIGA精密成形技术研究[J].电子机械工程.2018
[4].毕泽怡.纯铝微通道阵列超声振动辅助微模压成形工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5].万伟.高性能内陷微通道微细铣削加工成形及性能研究[D].厦门大学.2017
[6].韩光超,吴文,徐林红,孙翔宇.工件超声振动辅助微通道铣削成形试验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6
[7].周雪.多孔微通道铝扁管正向挤压成形工艺与模具优化[D].重庆大学.2016
[8].刘媛媛,梁刚,李瑜,张亚男,李帅.含微通道网络的再生支架3D打印成形工艺和系统及试验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15
[9].方文利,唐鼎,李大永,彭颖红.微通道扁管挤压成形模拟及焊合质量的预测[J].塑性工程学报.2015
[10].曹伟龙,田桂中.微流体系统中微通道网络成形工艺研究进展[J].现代制造工程.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