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复合词论文-尹铂淳,张懂

诗经复合词论文-尹铂淳,张懂

导读:本文包含了诗经复合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诗经》,复合词,事物概念框架,语言形式化

诗经复合词论文文献综述

尹铂淳,张懂[1](2015)在《《诗经》中复合词表征的事物概念框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诗经》中复合词表征的事物概念框架可划分为具体和抽象事物概念框架,前者的数量远多于后者,具体和抽象事物概念框架还可进一步进行切分;事物概念框架元素语言形式化过程中的突显方式为隐喻、转喻、隐转喻杂合,有五条主要规律。(本文来源于《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2期)

尹铂淳[2](2015)在《《诗经》复合词的认知语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前人对《诗经》复合词的研究多从训诂、句法结构、语义结构等角度着手,成果颇丰,但仍存在不足:未关注《诗经》复合词的意义建构及其形义消亡。本研究拟于认知语义学视角下填补前人研究之空缺,并以此窥探先秦人们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操作。本研究从两本于学界颇有名望的《诗经》词典中筛选出了583个复合词作为研究语料。基于词类,《诗经》复合词可划分为复合名词、复合动词、复合形容词、复合副词;基于意义建构,《诗经》复合词还可划分为隐喻式、转喻式、隐转喻杂合式和直陈式。本研究发现《诗经》复合词中数量最多的为复合名词,其次为复合动词,再次为复合形容词,数量最少的为复合副词;无论是现代汉语亦或是古代汉语,最常用的意义建构突显方式皆是转喻;隐喻、隐转喻杂合是较复杂的认知操作,少被用于《诗经》复合词的意义建构。本研究展现出了《诗经》复合词的意义建构过程,发现其意义建构的基础是先秦人们的知识结构和文化模式,意义建构的突显方式为隐喻、转喻以及隐转喻杂合,意义建构的结果为意义变化和转换,且意义变化的数量多于意义转换,这表明《诗经》复合词的语义虽模糊,但却不致于模糊到让人无法理解。《诗经》复合词形义消亡的表现形式有二:形义皆亡、形存义亡。形义消亡于语言内部的动因有诸如语言单位形式结构与概念结构的象似性差、语言单位概念框架元素的突显和隐略、语言单位的语体色彩太浓等;于语言外部的动因为客体的消亡、客体分类的精化、社会制度的改变等;其对现代汉语的影响主要表现于构式的延续、各成分语义关系的延续以及语言单位语义系统的丰富。(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5-06-01)

尹铂淳[3](2015)在《《诗经》复合词和汉语网络复合词意义建构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诗经》复合词和汉语网络复合词的意义建构存在诸多差异,反应于古代人和现代人的认知操作和知识结构上。汉语网络复合词的象似性比《诗经》复合词的差;古人的认知操作没网民的复杂,其间接反应出了网民喜爱标新立异的性格特点;《诗经》复合词意义建构所需的知识结构的突显方式较常规,而部分汉语网络复合词的突显方式则较超常;《诗经》复合词的意义建构过程所需的知识结构现今出现频率较低、较冷门,而汉语网络复合词意义建构所需的知识结构则多源自时下较新鲜、热门的话题或事件。(本文来源于《天津电大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程国煜[4](2015)在《《诗经》修辞同义词与同义并列复合词》一文中研究指出《诗经》时代,主要是使用单音词的时代。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社会生活的内容也不断丰富,反映社会生活的词汇也日益增多。单音词不够用了,就渐渐产生了复合词。后世所用的不少双音词都是从《诗经》时代的复合词渐趋凝固发展而来的。《诗经》修辞同义词,大多为单音节的,经过发展演变,有不少修辞同义词由单音节的变为双音节的同义并列复合词,其发展演变有一定的规律。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修订本)指出:"汉语大部分的双音(本文来源于《汉字文化》期刊2015年01期)

孙琳,向熹[5](2014)在《源于《诗经》的组合式复合词》一文中研究指出古代典籍的传播对语言的发展影响极大,化用和创新典籍中的语词,是汉语词汇系统中新词新义产生的重要来源。源于《诗经》的组合式复合词,就是抽取《诗经》不同诗句中的字组合而成的复合词。有的出自同一首诗相邻的两句或四句,有的出自同一首诗的不同章节,有的甚至出自不同的诗篇。组合新构词的结构以联合式为最多,偏正式次之,主谓和动宾式的复合词较少,与汉语词汇结构的总体分布和发展趋势一致。这种重新排列组合再利用的方式使一些旧的语言词汇在承袭传统的基础上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本文来源于《求索》期刊2014年02期)

张俊宾[6](2008)在《《诗经》复合词语义结构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考察《诗经》复合词的语义结构,对我们了解上古汉语复合词的状况及其在汉语词汇史上的影响,总结汉语复合词的发展规律都是十分有益的。本文在向熹等诸位前贤研究的基础上,借鉴朱彦《汉语复合词语义构词法研究》一书的研究成果,吸收认知语言学的述谓结构分析、格关系、框架等理论,从复合词语义结构的深层出发,来挖掘和描写《诗经》复合词的语义组合规律。文章穷尽性地考察了《诗经》中的717个复合词,对它们逐一作了述谓结构分析,并把它们全部纳入朱彦专着所定义的十种语义结构类型中,分门别类,对号入座。结果发现,《诗经》复合词共有论元成分互参型(单构式、复构式)、复构式谓词成分互参型、支配型谓词在前式(单构式、复构式)和并联型(事物类、事件类)等七种语义结构类型,而单构式谓词成分互参型和支配型谓词在后式(单构式、复构式)叁类复合词在《诗经》中没有出现。文章还对《诗经》复合词和现代汉语复合词的语义结构特点进行了比较,并梳理出异同,以期沟通古今汉语。通过比较分析,文章得出了两条结论:1)《诗经》复合词同现代汉语复合词一样,论元成分互参型是能产的语义结构类型,并联型次之,支配型谓词在前式又次之,谓词成分互参型和支配型谓词在后式是非能产的语义结构类型。在这一点上,现代汉语复合词和《诗经》复合词是一脉相承的。2)单构式复合词在《诗经》中占据绝对优势,复构式复合词在现代汉语里比单构式复合词略具优势,这是人类社会生活发展、人类认知能力深化的突出反映和必然结果,同时也体现了现代汉语复合词对《诗经》复合词在语义结构方面的极大发展。(本文来源于《重庆师范大学》期刊2008-04-01)

佟涤非[7](1996)在《《诗经》复合词构词方式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诗经》复合词构词方式浅析佟涤非摘要现代汉语复合词和《诗经》复合词之间,有着明显的继承关系。《诗经》中的构词方式,被现代汉语全部继承下来。《诗经》中能产的构词方式,如联合式、偏正式,在现代汉语中仍然是能产的。《诗经》中非能产的构词方式,如动宾式,在现...(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期刊1996年06期)

诗经复合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前人对《诗经》复合词的研究多从训诂、句法结构、语义结构等角度着手,成果颇丰,但仍存在不足:未关注《诗经》复合词的意义建构及其形义消亡。本研究拟于认知语义学视角下填补前人研究之空缺,并以此窥探先秦人们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操作。本研究从两本于学界颇有名望的《诗经》词典中筛选出了583个复合词作为研究语料。基于词类,《诗经》复合词可划分为复合名词、复合动词、复合形容词、复合副词;基于意义建构,《诗经》复合词还可划分为隐喻式、转喻式、隐转喻杂合式和直陈式。本研究发现《诗经》复合词中数量最多的为复合名词,其次为复合动词,再次为复合形容词,数量最少的为复合副词;无论是现代汉语亦或是古代汉语,最常用的意义建构突显方式皆是转喻;隐喻、隐转喻杂合是较复杂的认知操作,少被用于《诗经》复合词的意义建构。本研究展现出了《诗经》复合词的意义建构过程,发现其意义建构的基础是先秦人们的知识结构和文化模式,意义建构的突显方式为隐喻、转喻以及隐转喻杂合,意义建构的结果为意义变化和转换,且意义变化的数量多于意义转换,这表明《诗经》复合词的语义虽模糊,但却不致于模糊到让人无法理解。《诗经》复合词形义消亡的表现形式有二:形义皆亡、形存义亡。形义消亡于语言内部的动因有诸如语言单位形式结构与概念结构的象似性差、语言单位概念框架元素的突显和隐略、语言单位的语体色彩太浓等;于语言外部的动因为客体的消亡、客体分类的精化、社会制度的改变等;其对现代汉语的影响主要表现于构式的延续、各成分语义关系的延续以及语言单位语义系统的丰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诗经复合词论文参考文献

[1].尹铂淳,张懂.《诗经》中复合词表征的事物概念框架研究[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2].尹铂淳.《诗经》复合词的认知语义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

[3].尹铂淳.《诗经》复合词和汉语网络复合词意义建构的对比研究[J].天津电大学报.2015

[4].程国煜.《诗经》修辞同义词与同义并列复合词[J].汉字文化.2015

[5].孙琳,向熹.源于《诗经》的组合式复合词[J].求索.2014

[6].张俊宾.《诗经》复合词语义结构探析[D].重庆师范大学.2008

[7].佟涤非.《诗经》复合词构词方式浅析[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6

标签:;  ;  ;  ;  

诗经复合词论文-尹铂淳,张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