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软件许可证论文-余圣恩

开源软件许可证论文-余圣恩

导读:本文包含了开源软件许可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开源软件,软件着作权,软件许可证,许可证协议

开源软件许可证论文文献综述

余圣恩[1](2018)在《开源软件许可证法律风险及应对》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90年代,在国际上浩浩荡荡地开放源代码运动推广的自由、共享精神影响深远,开源软件解决了软件专用权垄断的问题,保证用户在一定条件下享有软件的无限复制和修改的权利。开源软件犹如一剂“强心剂”,激励爱好者们为软件技术的创新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近年来,世界各地违反开源软件许可证的案件不断发生,通过我国企业在使用开源软件过程中存在着各种不遵守软件许可证的情形,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使用者对开源软件的性质认知错误,对许可证部分条款存在误解以及对法律后果存在侥幸心理。我们应当清醒地意识到,开源软件并不是公共软件,使用开源软件应当严格遵守其许可证的条款,否则会面临严重的法律风险。软件许可包括7大类63种不同的软件许可证,较为常见的有GPL许可证、MPL许可证和BSD许可证。在如此多的许可证中,有些许可证特征是所有许可证所共有的,例如:发布的义务、保证发布代码的完整性、允许修改和不担保条款,但除了共有的特征外,每个许可证还有其特殊条款,例如,由于GPL许可证极为特殊的“传染性”,它要求所有包含或合并GPL协议下软件的其他软件也同样要适用GPL条款。本文将对这些许可证共有条款及常见许可证的部分关键条款进行归纳和分析,总结软件许可证可能存在的各种法律风险,并对这些法律风险的应对策略进行研究。除了单个软件许可证引起的法律风险,许可证之间的冲突、侵权风险、垄断及许可证丛林是更为复杂的许可证法律风险,本文继而通过对这些特殊问题进行法律分析,指出可行的法律上的解决方案。美国、德国法院已在软件许可证案件中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审判原则和裁判标准,本文将从比较与借鉴的角度对他们的判决意见进行研究,总结其判决要点以及诉讼过程中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例如,通过研究美国诉前禁令制度在软件许可证协议案中的应用,以及与我国诉前保全(诉讼保全)制度进行比较,归纳出开源软件许可证协议的各种法律风险。在分析许可证法律风险及国外案例之后,对许可证法律风险的规避方式进行总结。对于许可证共有条款,应当明确指明违反许可证条款属于侵权责任、明确指明许可证侵权属着作权侵权应适用相关法律,应当建立开源软件登记制度以加强开源社区作用,并赋予开源软件创作人或其发布人以原告资格。对于多个许可证之间的冲突,应当厘清不同许可证之间的法律冲突,明确指明违反许可证协议条款属于侵权行为并应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及处理好许可证丛林的风险防范。开源软件能够促进企业进步发展,但同时也会像是一把悬在中国企业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旦我国企业侵犯了西方企业的软件利益,就会面临西方企业手持许可证进行诉讼威胁,因此,我国企业应当适时做好开源软件方面的各项法律风险的防范。本文通过研究将会为我国企业具备这一法律风险防范能力提供可资参考的应对措施。(本文来源于《华东政法大学》期刊2018-05-11)

周小煊[2](2017)在《基于AHP层次分析法建立的开源软件许可证决策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开源软件在软件市场中占有很大比例,随着软件行业的快速发展,一些开发商和使用者在彼此共享代码的同时,越来越注重版权问题。由于软件程序的可移植性和可重用性,软件代码很容易被复制和盗用,开发者需要软件许可证来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使所开发的软件能够获得更高的利润。在软件产业规模日益扩大和市场竞争激烈的形势下,软件项目开发的开始阶段尤为重要,许多开发商已经将软件许可证的选取作为此阶段的重要环节。软件许可证影响着整个软件以后的发展和运营,如果选择不合适的许可证很可能造成软件发展的失败。开源软件许可证不仅种类繁多,条款和限制也各有不同,如何科学的、客观的对软件许可证各个特征进行比较,并且准确合理地选择软件许可证至关重要。目前,软件许可证的选择方法主要依靠人的主观判断,不仅耗时且容易出现错误,缺少科学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分析了不同开源软件许可证的特点,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特点归类并整理成指标层因素,用于构建开源软件许可证决策模型。使用层次分析法可以确定一组备选方案的相对重要性,它把人类的主观判断转化为数学模型,得出的结果更客观、准确,因此本文选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模型。为了验证所构建的模型正确性,本文还利用java项目的软件许可证使用数据进行实例分析,通过数据建立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最后与实际使用数据相比对,证明所构建模型得出的结论符合实际。此模型操作简单,用户通过直接输入数据,就可以得出最适合的选择结果,对软件许可证选取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期刊2017-06-01)

张汉华[3](2015)在《违反开源软件许可证的法律救济——以德国法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违反开源软件许可证适用违约救济方式还是侵权救济方式,实践中存在较大的争议。为了鼓励开源软件的开发和运用,我国应当将开源软件许可证视为是一个附解除条件的格式合同,将违反GPL许可协议的行为认定为着作权侵权行为,进而赋予权利人侵权救济途径。(本文来源于《法学评论》期刊2015年03期)

徐瑄,张汉华[4](2014)在《计算机开源软件许可证的许可条款性质认定——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第2008-1001号裁决评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如果开源软件使用人违反开源许可证的限制条款,复制、改编和分发该开源软件,却没有按照许可要求显示作者名称、版权声明,也不提供原始程序,那么,开源许可证的该许可条款是许可的条件还是许可的协商内容,对开源软件使用人的行为如何认定?如果该行为被认定为侵犯版权,权利人应享有哪些请求权?对此,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作出了明确认定。该案所涉及的有关违反开源软件许可证的许可条款的性质认定和司法实践,对我们颇具启示。(本文来源于《知识产权》期刊2014年06期)

严岳[5](2013)在《开源软件及其许可证相关法律问题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整体上采用了文献研究法和跨学科研究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开源软件的使用及开源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做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探讨。首先,在文章的绪论部分对开源软件的发展现状及研究意义作了说明,指出开源软件对我国软件行业发展的意义重大,该领域的研究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其次,从开源软件及开源软件的许可证制度切入,阐述二者产生的原因、发展的过程以及优势之所在,并对它们的特征、类型做了详细的介绍;再次,从开源软件及其许可证的法律定位入手,对开源软件保护与传统知识产权保护作比较研究,分析存在的相关法律问题及法律风险;最后,分别从着作权、专利权以及许可证即合同法的角度阐释相关法律问题的规避及风险防范,并对我国开源事业的制度保障和建设提出几点思考与建议;文章结语部分对全文做了简要的概括。通过此文的论述,意在引导开源软件事业健康、有序、快速发展。(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3-05-01)

方萌[6](2012)在《有关开源软件许可证的分析与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开源软件得到不断发展,并取得了辉煌可观的成绩,但开源软件的使用是存在限制的,有着不同的授权许可。因此,为了使我国的开源软件能够健康发展,需要对开源软件的许可证进行严格的审查。本文就开源软件许可证的常见分类、开源软件许可证与着作权法之间的平衡、开源软件许可证受到专利侵权时应采取的应对措施、以及对我国的开源软件许可证的建议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期刊2012年13期)

涂文诗[7](2011)在《开源软件许可证的法律效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大爆炸时代的到来,作为实现计算机和互联网各种功能为人类提供各种信息的软件越来越重要。然而,商业软件开发商却极力保密程序源代码,并不断通过法律制造垄断,极大阻碍了软件行业的发展且严重损害了软件用户的利益。于是,理查德·斯托尔曼发起了自由软件运动,目的是将软件程序的源代码公开,实现软件的自由共享。由于自由“free”一词的多种含义,经常使人们误解自由软件即免费软件,使得商业软件开发商对自由软件极为抗拒。为了使自由软件能够更好的发展,使其为软件商业界所接受,开源软件取代了自由软件。然而,新问题又出现了:商业软件开发商将在开源软件的基础上开发新的软件作为商业软件出售同时保密该新软件的程序源代码。为了解决上述开源软件的永续性问题,理查德·斯托尔曼创造性地设计了与版权思想Copyright相对应的Copyleft机制。该机制后来发展成为开源软件许可证,用于保护开源软件的永续开源。随着开源软件许可证的出现,商业软件开发商再次觉察到威胁的来临,开始对许可证进行各种攻击:主张开源软件许可证本身不具有合同性质,扬言其没有官方正式文本及译文,质疑许可证的一般条款和无担保条款的效力,等等。其希望通过这些方式来否定许可证对于开源软件的保护。对于这些问题的提出,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关注,商业界也曾出现过个别关于开源软件许可证效力的诉讼。因为开源软件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且具有合法的形式,来自社会各界的声音都表示了对商业软件开发商主张的反对。通过理论分析与问卷调查分析,可以得知,许可证本身具有合同性质,其一般条款应当具有法律效力,其无担保条款确实存在不合理之处。为了给开源软件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捍卫开源软件自由共享的开放源代码首创行动组织和各国立法部门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尽量避免开源软件许可证陷入各种不利境况。(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1-05-01)

赵磊[8](2011)在《我国开源软件许可证法律风险及其应对制度完善》一文中研究指出开源软件的出现给软件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开源软件凭借它自身独特运作方式影响着世界,它独特的运作方式就是公开软件的同时公开软件的源代码,让大家参与修改的方式。源代码是修改软件的“后门”,开放源代码软件公开源代码,让接触到软件并且拥有计算机知识的用户都有机会参与对软件的修改,这样,软件就会在众多爱好者的参与下更加完美,同时在无形中打破了软件行业的垄断。以微软为首的普通软件的开发者们,他们对软件享有绝对的控制权,他们不公布制作软件的源代码,因此,软件的修改、升级只有他们自己能够进行。这就好比进门的钥匙在他们自己手中,别人没办法进去,自然没办法对里边的装修进行评价改进,这样一来,严重影响了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软件爱好者们对软件的修改、提高的机会,影响了软件的升级速度,对软件使用者们的影响可想而知。又因为软件的制作完全靠软件公司完成,形成了垄断,这样用户需要支出的费用也会比较高,然而,开源软件的兴起正在逐步的改变这样的现状,它公布运算方式,让用户都可以参与到软件的修改中来,广大的用户们成了软件的修改者、发布者。这样,软件的费用会很低,而且效率高,质量更加优质,人们可以用到更完美的软件服务。既然是这样,我们就要研究一下如何更加好的保护开源软件,研究一下现有的保护方式存在的风险,也就是去研究一下开源软件许可证的法律风险问题,最终尝试着用所学知识给发现的风险提一些可行的建议,让开源软件更加茁壮地成长。因为开源软件的违约案例现在还比较的少,没有太多的具体案例可以研究,但是,也正是这样,我们可以通过自己所学,把自己的思维模式放在实际的运行之下进行思索,运用法律人的缜密思维,借助传统的相关制度去堵上漏洞。本文从以下四方面进行研究:第一部分是开源软件的法律风险界定。从开源软件存在的社会基础谈起,而后谈开源软件的界定,让大家清晰了解开源软件与其他软件的区别,再介绍保护开源软件的有效方式——开源软件许可证,最后提出开源软件许可证法律风险问题。作为核心部分的开源软件许可证的法律风险,一方面通过对开源软件许可证法律风险的根源分析,了解开源软件许可证的法律风险;另一方面通过与较为完善保护制度的传统软件许可证比较来谈开源软件许可证法律风险产生的原因,分了四小部分谈了开源软件许可证产生的法律风险。第二部分论述开源软件许可证法律风险内容及应对方案的类型化分析。本部分利用前文的研究结论详细分析了开源软件许可证叁个方面的法律风险,分别从无担保条款、后续版权归属、专利侵权叁个方面谈开源软件的法律风险内容以及应对方案的类型。第叁部分论述了应对开源软件许可证法律风险的知识产权制度的完善。本部分将谈应对开源软件许可证法律风险的知识产权制度完善,应对开源软件许可证法律风险的着作权制度完善,应对开源软件许可证法律风险的专利权制度完善,应对开源软件许可证的商标权制度完善,应对开源软件许可证法律风险的商业秘密制度完善。第四部分论述我国开源软件许可证法律风险应对制度完善的具体建议。从司法实践上的可行性建议谈起,主张以违约起诉代替侵权起诉,仲裁代替诉讼,和解代替仲裁的原则面对司法实践中的具体案件;从制度上的可行性建议角度进行论述,谈了叁个具体方面,在制度上做到对开源软件许可证法律风险应对制度的完善,制定国产版本的开源软件许可证,拒绝授予软件专利权,成立相应机构进行有效管理。最后,开源软件许可证的法律风险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我国政府应该大力支持开源软件的发展。(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1-05-01)

傅朝曦[9](2010)在《开源软件许可证法律考量与应对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开源软件在世界范围内方兴未艾,掀起了软件产业发展史上一次新的变革,它使得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程序员有机会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同台竞技,对于激发全球程序员的智慧和创造力的作用难以估量。在人们怀疑的目光中,在法律人士谨慎的讨论中,开源软件已经走过了近叁十年的历程,如今它的地位在业界已是如日中天。开源人士主张源代码应该公开并共享,人人享有使用并根据自己的需要修改源代码的自由。但是这种理念与现行知识产权制度存在一些分歧,原因在于它要求权利人出让几乎全部重要的权利。如何平衡众多用户与权利人之间的利益和关系,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话题。开源运动发源于美国,大部分许可证条款都是针对美国着作权法而设定,但是在互联网时代,开源软件却是在全球遍地开花,处处结果,有些适用于美国法的规定未必适用于其他国家。因此,关于开源软件及其许可证的法律问题考量显得日益重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切实可行和有效的应对策略,是发展国内开源软件事业的一个关键环节。(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0-04-01)

林枋[10](2009)在《开源软件的许可证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开放源代码软件存在着众多类型的授权许可,不同的授权许可对于开放源代码软件的使用、修改和发布有着不同的约束。本文从常见的开源软件的许可证出发,对比分析了与商业软件许可证的不同,提出在运用开源软件时应规避的风险。(本文来源于《科技广场》期刊2009年05期)

开源软件许可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开源软件在软件市场中占有很大比例,随着软件行业的快速发展,一些开发商和使用者在彼此共享代码的同时,越来越注重版权问题。由于软件程序的可移植性和可重用性,软件代码很容易被复制和盗用,开发者需要软件许可证来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使所开发的软件能够获得更高的利润。在软件产业规模日益扩大和市场竞争激烈的形势下,软件项目开发的开始阶段尤为重要,许多开发商已经将软件许可证的选取作为此阶段的重要环节。软件许可证影响着整个软件以后的发展和运营,如果选择不合适的许可证很可能造成软件发展的失败。开源软件许可证不仅种类繁多,条款和限制也各有不同,如何科学的、客观的对软件许可证各个特征进行比较,并且准确合理地选择软件许可证至关重要。目前,软件许可证的选择方法主要依靠人的主观判断,不仅耗时且容易出现错误,缺少科学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分析了不同开源软件许可证的特点,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特点归类并整理成指标层因素,用于构建开源软件许可证决策模型。使用层次分析法可以确定一组备选方案的相对重要性,它把人类的主观判断转化为数学模型,得出的结果更客观、准确,因此本文选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模型。为了验证所构建的模型正确性,本文还利用java项目的软件许可证使用数据进行实例分析,通过数据建立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最后与实际使用数据相比对,证明所构建模型得出的结论符合实际。此模型操作简单,用户通过直接输入数据,就可以得出最适合的选择结果,对软件许可证选取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开源软件许可证论文参考文献

[1].余圣恩.开源软件许可证法律风险及应对[D].华东政法大学.2018

[2].周小煊.基于AHP层次分析法建立的开源软件许可证决策模型[D].云南大学.2017

[3].张汉华.违反开源软件许可证的法律救济——以德国法为视角[J].法学评论.2015

[4].徐瑄,张汉华.计算机开源软件许可证的许可条款性质认定——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第2008-1001号裁决评析[J].知识产权.2014

[5].严岳.开源软件及其许可证相关法律问题解析[D].西北大学.2013

[6].方萌.有关开源软件许可证的分析与探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

[7].涂文诗.开源软件许可证的法律效力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

[8].赵磊.我国开源软件许可证法律风险及其应对制度完善[D].河南大学.2011

[9].傅朝曦.开源软件许可证法律考量与应对策略[D].吉林大学.2010

[10].林枋.开源软件的许可证浅析[J].科技广场.2009

标签:;  ;  ;  ;  

开源软件许可证论文-余圣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