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广播电视无线传输覆盖网管理办法(论文文献综述)
金晓霞[1](2020)在《浅谈甘肃省广播电视数字微波网升级改造创新》文中指出甘肃省广播电视微波传输网络建设到目前为止经历了模拟网络建设、PDH准数字化改造、IP数字微波网升级改造三个阶段。甘肃省广播电视微波网第三次改造是一次质的飞跃,网络传输依托成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设备引进了交换机技术,建成了甘肃省广播电视IP数字微波传输网络。本文对建设项目在立项、设计、关键技术、施工建设管理方面创新进行了论述。
陈峰[2](2019)在《广播电视发射台辐射特性和迁建要点》文中研究表明为了保证广播电视发射台的覆盖效果,发射台的周边环境需要满足一定的技术要求。另外,电磁波在覆盖服务区的同时,近区还需要满足相应的电磁辐射防护规定。随着城市建设发展和区域功能变化,需要对一些发射台站进行迁建,本文对迁建过程中的工作要点进行了介绍。
吴圆圆[3](2019)在《我国电视对农服务节目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电视对农服务一直是我国电视事业发展历史进程中高度关注且付诸实践的重要范畴之一。本论文史论结合,富有独到见解地把科技创新引领和惠农政策推动作为理论框架,全面系统深入的从传统电视时代(模拟技术时代)我国电视对农服务节目的发轫、数字电视时代为电视节目传播创造新的可能、互联网思维与环境对电视对农服务节目提出的挑战、广播电视政策对推进对农节目发展的特殊价值、典型案例调研看对农服务节目供求关系的新变化等多重维度,揭示了我国对农电视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科技创新引领和惠农政策推动作为两个核心要素,共同形成合力,推动对农电视事业的不断创新发展,全方位构建了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对农节目发展的基本特色和基本格局。同时,对融合媒体时代,电视对农服务节目优化发展予以了若干建设性思考。本论文首先从媒体科技史的研究视角,将电视对农服务节目发展史划分为传统电视时代(即模拟技术时代)和数字电视时代两个部分,通过对传播科技与传播内容相互关系的把握,梳理广播电视对农服务节目的产生与发展。阐明了传统电视时代的广播科技开创我国广播电视对农服务节目的先河,对农节目从无到有,经历了栏目化、频道化的升级发展。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数字技术进入电视实操领域,对农电视服务节目采编播各环节走向数字化、网络化、高效化,电视服务应用空间有力拓展,使传统电视对农节目从形式、内容到服务方式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尤其是传输系统的升级与新媒体传输渠道的拓展使地方媒体对农传播的区域性局限得到突破。论文继而从政策推动的研究视角,系统论述了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党和政府如何通过惠农政策为电视对农服务节目提供有效的保驾护航。“三农问题”主导了我国农村广电事业发展布局,在对农村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生产方面,政府都有特殊考量和优惠政策。在具体的电视对农服务节目内容建构和生产体系上,惠农政策直接推动对农节目生产完整体系的建立,形成从频道到栏目再到节目的全方位全体系的对农服务平台。从原来节目的生产,节目中包含一部分对农服务要素,再到专门对农服务栏目再到专业对农频道,再到央视即将把原军事·农业频道分离,单独成立国家级专业对农频道,这都是基于更好的从层级上显示出对农服务政策优惠的国家考量。现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进一步实行电视惠农,从县级平台到省级乃至全国平台,来发挥拓展基层第一线的传播影响,通过移动手机终端服务农民的新需求,以融媒体中心平台作为依托将基层的、个体的需求放大到更大的层面,从而为点上的农村和农民服务。正是在科技创新引领和惠农政策推动两个核心要素的合力推动下,我国对农电视从四级覆盖、村村通、户户通、再到落实到人的电视扶贫产业政策,逐步形成当下我国对农传播的基础设施格局,同时,又在对农节目生产方面,形成从中央到地方、从专业对农服务频道到栏目再到节目的一个完整的电视对农服务节目体系。论文进而在上述论述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媒体融合环境下我国电视对农服务节目面临的挑战及应对举措。笔者结合电视媒介的供求理论和传播学受众理论指导,基于东中西信息传播的“数字鸿沟”、四级广电媒体网络的平台差异的遴选原则和调研的可行性分析,遴选典型地区、典型节目展开实证调查研究。遴选了国家级专业对农频道中央电视台军事·农业频道富有代表性的《致富经》、《乡约》栏目(国家级对农频道典型)、安徽亳州电视台(市级专业对农频道)及亳州姜屯村(传统村庄)、浙江磐安电视台(县级频道)及磐安管头村等(特色乡村旅游村)进行案例分析和实地调研,获得第一手的对农服务节目供求关系新变化的认知。在深入阐释调研发现的对农服务节目供求新变化的基础上,对依托科技创新更好地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移动优先理念下传统对农电视服务节目的优化,更大面积地实现基层的对农服务等方面,提出了若干建议。
朱璐佼[4](2019)在《L市农牧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建设体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是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的重要部分,也是构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主要内容,建立均等化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是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L市农牧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口居住较为分散,地理环境十分复杂,广播电视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其农牧区广播电视公共建设非均等化发展的问题依旧存在,在国家致力于大力发展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形势下,在“十三五”末,L市农牧区如期完成国家和自治区确定的构建标准化、均等化目标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论文归纳了基层广播电视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分析了 L市农牧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借鉴当前国内外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发展的成功经验,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研究视角,就如何优化农牧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适合L市实际情况的对策建议。
李成超,杨奇怀[5](2018)在《基于GIS的广播电视覆盖网管理技术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通过文章中的分析,在广播电视领域,结合具体的建设情况,对广播电视的覆盖网管理技术进行分析,实现信息的整合,能保证广播电视行业的稳定发展和建设。下文中,通过对广播电视覆盖网管理问题的分析,基于GIS技术,保证广播电视覆盖网管理技术的完善化应用,确保整体水平的提升。
陈高波[6](2018)在《广播电视微波台站在新时代的持续发展》文中指出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广播电视事业迅猛发展,广播电视作为国家传达方针政策有效手段的同时,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广播电视微波无线传输台站作为广播电视覆盖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随着行业的发展,技术日新月异,微波台站功能弱化,但其固有的优势仍然具有竞争力。本文就挖掘优势,推动创新,实现广播电视微波台站在新时代的持续发展展开探讨。
北京市人民政府[7](2017)在《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通知》文中研究说明京政发[2017]5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决定》(国发[2015]27号)精神,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市政府决定取消和调整一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一、根据国务院审改办公布的中央指定地方实施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等要求,取消和调整197项中央设定市级部门实施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其中,取消22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将26项
杨创社[8](2015)在《广播电视覆盖网的管理技术探索》文中指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偏远地区对精神文化的需要越来越高。因此,对播电视覆盖网管理提出了新的技术要求,为保障覆盖网管理技术的有效推进,本文针对管理技术和有效途径进行探讨。
吴廷昊[9](2014)在《广西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伴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全面启动和不断推进,进一步优化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对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着重要意义。怎样构建适合我国实际情况又能满足广大农村群众一直在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对其课题的研究已经迫在眉睫。本文正是在国家致力于大力发展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建设的形势下,仔细梳理本人在从事广播电视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并搜集了大量国内外有关广播电视和公共服务体系方面的重要文献和广西在探索发展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资料,紧密结合广西实际情况,通过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理论分析法和实证研究等研究方法对如何优化广西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提出了适合广西实际情况的建议、对策。本文首先对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的相关概念进行阐述,对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以此作为分析问题的理论基础。本文对当前广西农村地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现状进行了详细论述,重点分析其在构建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列问题,并深入挖掘问题背后的原因,在借鉴英美等发达国在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构建中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从广西实际情况为出发点,为优化广西农村地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提出了对实际工作具有借鉴意义的对策和建议。
张建苍[10](2014)在《高速公路交通广播区域性建设示范工程实施与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公路网的快速发展,公路运输大通道主骨架基本形成,高速公路已成为支撑国家经济发展、服务群众生活、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资源和设施。高速公路交通广播不仅可以为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的司机、乘客提供实时路况、天气、资讯、娱乐等一般信息服务,还有紧急广播和数据推送功能可以实现基于位置的智能差异化交通信息服务,全面提升现有公路网络的信息服务水平和效率,提高应对公路突发事件和应急处置能力。本论文分析国内外高速公路出行服务现状,探讨了交通广播在高速公路出行服务方面的可行性和应用前景,研究了高速公路交通广播区域性建设和语音、数据信息发布的可行性。在高速公路交通广播京津塘高速公路试点应用的分析基础上,探讨了区域性实施高速公路交通广播建设和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并探究了我国全面实施高速公路交通广播建设的发展需求分析。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应用平台系统建设和终端系统建设方案这两大方面探讨了高速公路交通广播系统建设的具体技术方案,并提出了频率设置、网络通信等实施方案,其次分析了高速公路交通广播总体运行方案和运维系统建设方案,最后着重分析和介绍中国高速公路交通广播试点工程带来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为我国高速公路基于交通广播的出行服务和推广应用提供示范参考价值,具有一定的实际工程指导意义,从而促进我国高速公路智能化和对公众出行服务的发展。
二、广播电视无线传输覆盖网管理办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广播电视无线传输覆盖网管理办法(论文提纲范文)
(1)浅谈甘肃省广播电视数字微波网升级改造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1 立项创新 |
2 设计创新 |
3 网络创新 |
3.1 OSPF协议 |
3.2 VLAN技术 |
4 施工创新 |
5 结语 |
(2)广播电视发射台辐射特性和迁建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发射台辐射特性 |
2 城市发展与发射台的矛盾 |
2.1 台站近区电磁辐射超标矛盾 |
2.2 城市建设影响发射台覆盖效果的矛盾 |
2.3 区域功能与发射台无法兼顾的矛盾 |
3 矛盾解决方法 |
3.1 优化改造天线系统 |
3.2 对发射天线进行景观改造 |
3.3 发射台迁建 |
4 发射台迁建要点 |
4.1 发射台选址 |
4.2 选址难点解决方法 |
4.3 行政审批及原则 |
4.4 工程建设的主要阶段 |
5 结束语 |
(3)我国电视对农服务节目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价值 |
一、选题背景 |
二、选题价值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创新 |
第二章 传统电视时代(模拟技术时代)我国电视对农服务节目的发轫 |
第一节 广播科技开创我国广播电视对农服务节目的先河 |
一、广播对农服务的滥觞 |
二、广播对农节目的社会效应 |
第二节 电视科技促进我国电视对农服务节目的产生 |
一、中国农业电影制片厂对电视对农服务节目的先导作用 |
二、电视问世催生对农节目多彩新形态——从节目到栏目化、频道化 |
第三章 数字时代为电视对农服务节目传播创造新的可能 |
第一节 节目制作环境的数字化、网络化技术改造 |
一、电视节目采编制作的便捷高效 |
二、数字电视服务的应用空间拓展 |
第二节 数字电视技术促进对农电视新格局的产生 |
一、节目内容生产的多样化与节目形态的变迁 |
二、传输系统的升级拓展有力突破地方媒体对农传播的区域性局限 |
三、对农传播新格局的形成 |
第四章 互联网思维与环境对电视对农服务节目提出的挑战 |
第一节 互联网思维引发重新认识电视及其对农服务节目的传播理念与模式 |
一、“互联网思维”及其在传播业的核心理念 |
二、互联网思维对整个电视传播理念的颠覆与重塑 |
三、互联网思维对传统电视对农服务节目及传播理念与模式的突破 |
第二节 互联网环境引发电视对农服务节目内容生产的变化 |
一、受众的变化:受众构成、需求和审美趣味 |
二、传播环境的变化:从传统电视到三网合一的传输格局 |
三、节目的变化:节目形态、传播渠道与盈利模式 |
第五章 我国广播电视政策对推动对农节目发展的特殊价值 |
第一节 由“三农问题”主导的农村广电事业发展布局 |
一、党和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与政策深化 |
二、党和政府对农村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的特殊政策安排 |
第二节 市场经济条件下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生产的惠农政策 |
一、传媒产业化的双重效益目标及其关系 |
二、“社会效益优先”原则在对农节目生产供给中的特殊考量 |
第六章 从典型案例调研看对农服务节目供求关系的新变化 |
第一节 典型案例的遴选 |
一、典型案例的遴选依据 |
二、研究方法的选择设计 |
第二节 传统农民信息需求升级——安徽亳州调研发现 |
一、亳州及其电视事业的基本现况 |
二、具体调研的实施 |
三、调研发现:基层农民对信息需求走向更高层次 |
第三节 “走进来”:基于新型农村产业发展的新需求——浙江磐安调研发现 |
一、磐安及其电视事业的基本现况 |
二、调研的具体实施 |
三、调研发现:农村新兴产业推动农民对农需求的多样化 |
第四节 国家级对农节目的创新实践——央视《致富经》、《乡约》调研发现 |
一、《致富经》、《乡约》基本情况 |
二、《致富经》的创新探索 |
三、《乡约》的创新探索 |
第七章 总论:对农传播优化发展的思考 |
第一节 新媒体环境下农民对信息传播的需求变化 |
一、电视对农服务须适应农民不断增长的信息需求 |
二、新兴产业形态下的农民:主动传播需求有待满足 |
第二节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为县级对农服务节目发展提供新指南 |
一、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是解决县级电视媒体发展困境的迫切需要 |
二、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发展经验 |
三、县级融媒体建设对对农服务持续优化的思考 |
第三节 移动优先理念下对农电视服务节目的优化 |
一、“内容为王”升级,大小屏差异化的战略布局 |
二、传统优势对农节目走向移动终端的实现路径 |
三、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实现对农服务节目分级扶持政策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作的项目 |
致谢 |
(4)L市农牧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建设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1.4 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理论基础 |
1.4.1 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内涵及本质 |
1.4.2 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基本分类 |
1.4.3 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内容 |
1.5 L市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现实意义 |
1.5.1 L市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特殊性 |
1.5.2 L市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
1.6 本章小结 |
第2章 L市农牧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
2.1 L市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概况 |
2.2 L市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历程 |
2.2.1 组织机构日益完善 |
2.2.2 传播效果不断改善 |
2.2.3 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的建设稳步提升 |
2.3 L市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 |
2.3.1 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政策法规体系 |
2.3.2 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组织体系 |
2.3.3 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内容服务体系 |
2.3.4 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传输覆盖体系 |
2.3.5 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监督评估体系 |
2.4 L市农牧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取得的成效 |
2.4.1 舆论引导能力增强 |
2.4.2 重点惠民工程扎实推进 |
2.4.3 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夯实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L市农牧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建设现存问题分析 |
3.1 L市农牧区广播电视受众收视习惯和公共服务满意度问卷调查分析 |
3.2 L市农牧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3.2.1 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政策法规不健全 |
3.2.2 广播电视组织体系不完善 |
3.2.3 广播电视自办节目不足 |
3.2.4 本地节目传输覆盖范围有限 |
3.2.5 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监督评估不到位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优化L市农牧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 |
4.1 西方公共广播电视体制的启示 |
4.2 国内部分地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建设的经验借鉴 |
4.2.1 扩大节目对外交流力度 |
4.2.2 重广播电视有效覆盖 |
4.2.3 建立科学规范的公共服务模式 |
4.3 优化L市农牧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 |
4.3.1 规范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政策法规体系 |
4.3.2 创新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制 |
4.3.3 优化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内容供给 |
4.3.4 加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传输覆盖 |
4.3.5 建立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监督评估机制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附录一 广播电视受众收视习惯和公共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 |
附录二 访谈提纲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基于GIS的广播电视覆盖网管理技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广播电视覆盖网管理问题的分析 |
二、基于GIS的广播电视覆盖网管理技术 |
(一) 指配分析和干扰分析技术 |
(二) 覆盖网预测技术 |
(三) 空间分析功能 |
(四) GIS在广播电视覆盖网管理中的应用 |
三、总结 |
(6)广播电视微波台站在新时代的持续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成立背景 |
2 现阶段发展 |
3 今后发展方向 |
3.1 充分利用技术优势 |
3.2 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
3.3 不断加强制度建设 |
4 结语 |
(8)广播电视覆盖网的管理技术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覆盖网管理的现实意义 |
2 广播电视覆盖网管理技术 |
2.1 管理技术分析 |
2.1.1 地形分析 |
2.1.2 电波预测分析 |
2.1.3 绕射分析 |
2.2 实施管理有效途径 |
2.2.1 落实工作责任 |
2.2.2 加强技术队伍建设 |
2.2.3 建立监管机制 |
3 结语 |
(9)广西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研究述评 |
1.3 研究内容和分析框架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5 可能的创新 |
第1章 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的概念与理论基础 |
1.1 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的含义及特征 |
1.1.1 含义 |
1.1.2 特征 |
1.2 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的构成及其功能 |
1.2.1 构成 |
1.2.2 功能 |
1.3 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重要性 |
1.4 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理论依据 |
1.5 新公共服务理论对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优化的指导意义 |
1.5.1 以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服务的观点作为基本理念 |
1.5.2 以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公共利益的观点为导向 |
1.5.3 以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公民权观点作为着眼点 |
1.5.4 以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公民满意度观点作为重要评价指标 |
第2章 广西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的现状 |
2.1 体制情况 |
2.2 队伍情况 |
2.3 基础设施和技术体系 |
2.4 内容供给体系 |
2.5 政策法规和监督评估体系 |
2.5.1 政策法规方而 |
2.5.2 监督评估方面 |
第3章 广西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存在问题及其原因 |
3.1 存在问题 |
3.1.1 管理体制不顺畅,组织体系不健全 |
3.1.2 资金投入有限,基础设施和技术体系薄弱 |
3.1.3 专业服务人才匮乏,管理服务队伍薄弱 |
3.1.4 内容服务体系单一,供需差距较大 |
3.1.5 法规体系不到位,缺乏监督评估体系 |
3.2 存在问题的原因 |
3.2.1 我国广电体制改革的影响 |
3.2.2 我国财政分权改革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
3.2.3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分化的影响 |
第4章 英、美国家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的模式及借鉴 |
4.1 英国BBC的模式 |
4.1.1 引入市场机制 |
4.1.2 发展新媒体业务 |
4.2 美国的“三网融合”模式 |
4.2.1 财源结构的多样化 |
4.2.2 合理推进“三网融合” |
4.3 国外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启示 |
4.3.1 公商并存,财源供给多元化 |
4.3.2 现代高新技术与传统技术的融合 |
第5章 优化广西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的对策 |
5.1 深化体制改革,完善各级组织体系 |
5.1.1 实行责任制,建立分级负责体制 |
5.1.2 改革管理体制,完善组织体系 |
5.2 加大资金投入,促进基础设施的更新和技术的升级 |
5.2.1 坚持政府主导,扩大公民参与,鼓励非政府组织投资基础设施建设 |
5.2.2 发挥政府“服务”功能,引入市场机制,拓宽融资渠道 |
5.2.3 以技术创新为导向,促进基础设施的更新换代 |
5.3 引进专业化人才,提升服务队伍的整体水平 |
5.3.1 吸纳具有“服务”精神的人才,提升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
5.3.2 完善服务队伍的知识结构,提升服务队伍的活力 |
5.4 重视内容建设工程,完善内容服务体系 |
5.4.1 重视人的因素,以公共需求为导向,创新节目内容 |
5.4.2 以公共服务为先导,培育多元供给主体,推动产业化经营 |
5.5 以法规为保障,健全监督评估体系 |
5.5.1 建立公共服务法律规制体系,为广播事业的发展提供法律支撑 |
5.5.2 建立健全监管和评估机制,形成广播事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高速公路交通广播区域性建设示范工程实施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公路交通广播发展 |
1.2.1 国外交通广播发展现状 |
1.2.2 国内交通广播运营及发展现状 |
1.2.3 建设发展思路借鉴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高速公路交通广播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 |
2.1 交通广播电台现状 |
2.1.1 交通台与交通运输部门合作模式 |
2.1.2 交通台的优势与问题 |
2.1.3 交通广播信息提供形式 |
2.2 交通广播需求分析 |
2.2.1 建设思路 |
2.2.2 建设原则 |
2.2.3 需求分析 |
2.3 建设省份勘察及调研情况分析 |
2.3.1 北京市高速公路基础设施现状 |
2.3.2 湖南省高速公路基础设施现状 |
2.3.3 重庆市高速公路基础设施现状 |
2.3.4 河北省京沪、京台高速公路基础设施现状 |
2.3.5 天津市高速公路基础设施现状 |
2.4 高速公路交通广播设计总体方案 |
2.4.1 高速公路交通广播设计总体布局 |
2.4.2 高速公路交通广播建设任务 |
2.4.3 高速公路交通广播总体构架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应用平台系统建设方案 |
3.1 应用支撑平台建设方案 |
3.1.1 高速公路交通广播基站设备及信息管理系统 |
3.1.2 操作系统 |
3.1.3 数据库软件 |
3.1.4 网络防病毒软件 |
3.1.5 配置清单 |
3.2 数据资源建设方案 |
3.2.1 高速公路基础信息内容 |
3.2.2 路网运行信息内容 |
3.2.3 事件信息内容 |
3.2.4 相关信息服务内容 |
3.3 主机及存储系统建设方案 |
3.3.1 主机选型原则 |
3.3.2 服务器 |
3.3.3 存储系统 |
3.3.4 配置清单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终端系统建设方案 |
4.1 公路沿线建设方案 |
4.1.1 系统功能 |
4.1.2 系统构成 |
4.1.3 基站布设方案 |
4.2 隧道区域建设方案 |
4.2.1 系统功能 |
4.2.2 系统构成 |
4.2.3 基站布设方案 |
4.3 基站主要设备参数与功能 |
4.3.1 卫星天线 |
4.3.2 同步 TS 流解码器 |
4.3.3 调频同步数字激励器 |
4.3.4 GPS 频标时标发生器 |
4.3.5 调频功放 |
4.3.6 调频发射天线 |
4.3.7 监控单元 |
4.4 高速公路交通应急服务信息发布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
4.4.1 系统功能 |
4.4.2 系统架构 |
4.4.3 建设方案 |
4.5 其他建设方案 |
4.5.1 安全系统建设方案 |
4.5.2 机房及配套工程建设方案 |
4.5.3 备份系统建设方案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频率建设与网络传输方案 |
5.1 频率建设方案 |
5.1.1 京津冀区域频率建设方案 |
5.1.2 重庆市高速公路频率建设方案 |
5.1.3 湖南省高速公路频率建设方案 |
5.2 网络系统传输方案 |
5.2.1 网络传输方案确定 |
5.2.2 交通运输部路网中心传输方案 |
5.2.3 北京市网络传输方案 |
5.2.4 天津市网络传输方案 |
5.2.5 河北省网络传输方案 |
5.2.6 湖南省网络传输方案 |
5.2.7 重庆市网络传输方案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试点工程案例 |
6.1 试点工程建设概述 |
6.2 总体运维方案 |
6.2.1 运营组织架构及内容体系 |
6.2.2 高速公路交通广播采编播内容管控原则 |
6.2.3 应急及节目内容(采编播)体系设计思路 |
6.2.4 建立全国统一广播基站设备及信息管理系统平台 |
6.3 试点工程系统测试 |
6.3.1 系统测试 |
6.3.2 测试结果 |
6.4 试点工程取得成果和效益分析 |
6.4.1 试点工程取得的成果 |
6.4.2 试点工程效益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总结 |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广播电视无线传输覆盖网管理办法(论文参考文献)
- [1]浅谈甘肃省广播电视数字微波网升级改造创新[J]. 金晓霞. 西部广播电视, 2020(11)
- [2]广播电视发射台辐射特性和迁建要点[J]. 陈峰. 广播与电视技术, 2019(06)
- [3]我国电视对农服务节目发展研究[D]. 吴圆圆. 上海大学, 2019(02)
- [4]L市农牧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建设体系研究[D]. 朱璐佼.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9(01)
- [5]基于GIS的广播电视覆盖网管理技术分析[J]. 李成超,杨奇怀. 科技风, 2018(27)
- [6]广播电视微波台站在新时代的持续发展[J]. 陈高波. 西部广播电视, 2018(10)
- [7]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通知[J]. 北京市人民政府. 北京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7(09)
- [8]广播电视覆盖网的管理技术探索[J]. 杨创社. 西部广播电视, 2015(18)
- [9]广西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优化研究[D]. 吴廷昊. 广西大学, 2014(08)
- [10]高速公路交通广播区域性建设示范工程实施与研究[D]. 张建苍. 长安大学, 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