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中基础处理施工技术分析李晓玲

水利水电工程中基础处理施工技术分析李晓玲

渭南市临渭区水产工作站陕西渭南714000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在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建设水利工程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然而通过对近些年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实际情况的了解与分析,工程基础施工方面容易受到这样或那样因素的影响,导致工程基础施工质量不佳,相应工程的稳定性将会有所降低。对此,我们应当落实到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上,明确技术要点,合理的、有效运用此项技术,提高工程基础施工质量。本文将通过分析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特点及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进而探究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希望对于高质高效的建成水利水电工程有所帮助。

关键词:水利水电;基础处理技术;分析

1引言

水利水电工程是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重点内容,其施工规模的庞大以及施工技术的复杂性,都决定了管理和控制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安全问题,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水利水电工程的复杂性决定了建设这项工程项目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分别建设各个组成部分,其中基础处理处理施技术就是水利水电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会对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安全产生重要影响的关键部分。

2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特点

与一般建筑工程项目相比,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操作手段、施工环境及施工场地等方面上具有较大的差异性,这使得的此项工程基础施工具有以下特点,即:(1)施工范围大。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涉及到水库大坝、水电站、进水建筑、泄水建筑等子工程的建设的,这使得水利水利工程施工范围较大。这也使其最基本的特点之一;(2)地形复杂。既然水利水电工程的是服务于农业、电力等领域的,所以为了满足应用需求,一般会将水利水电工程设置在地形比较复杂的或水流湍急的位置;(3)施工技术类型较多。水利水电工程包含多项子工程,这使得其涉及的专业较多,需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明确相关规定及施工要求,科学、合理的制定施工方案,慎重的选用施工技术,为有效的建成水利水电工程创造条件。这充分说明了水利水电工程还具有施工技术类型多的特点;(4)施工要求较为严格。作为我国基础设施之一,水利水电工程具有多种作用,利于提高国民经济。

3不良地基对水利水电工程产生的不利影响

一般来说,不良地基的缺陷,对水利水电工程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点:第一,有些不良地基是由于地质本身的因素,如岩石结构面构成的地质,就会使地基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下降,无法达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要求。对于这样的不良地基,如果无法进行良好的技术处理,很可能会对地基的局部造成剪切破坏,导致地基不稳定,无法支持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第二,渗水是造成不良地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受到地质因素的影响,会导致地基存在空隙,一旦空隙过大,就会有地下水渗出,或者是地面的雨水等因素引起的积水渗入,最终导致出现严重漏水的情况。严重漏水会对地基造成非常严重的破坏,这样的地基,自然无法继续进行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第三,地基沉降量是影响水利水电工程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最常出现的不良地基。地基沉降会对建筑物造成非常严重的破感觉,会直接导致建筑物变形,甚至出现塌方的重大事故,给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最后,由于不可能总是遇到十全十美的地基,在实际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总是存在着大量的不良地基,因此就需要运用各种施工对地基进行特别的处理,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测量基准灰线,并沿着基准灰线的直边,切割出一个带槽边的轮廓线,然后再展开作业。作业过程中要注意保证地基和基础的硬度,以便能够承载建筑物的负荷。

4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要点

4.1锚固方法

在山区修建水利水电工程其难度远远超过其他地区,但在山区修建水利水电工程是地法避免的,此时就需要特定的基础得理施工技术对地基进行处理,以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顺利施工建设。在众多基础处理施工技术中,锚固法在这种情况下最常用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这是因为锚固法能够减少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建设的工程量,在山区修建水利水电工程时,采用锚固法来解决因山区地质因素造成的不良地基缺陷问题,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锚固法就成为修建水利水电工程常用的基础处理施工技术之一。

4.2预应力管桩技术

预应力管桩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很好的提高了基础建设的质量,是有效保障水利水电工程质量安全的重要基础处理技术。目前预应力管桩技术可详细划分为两种技术,一种是先张法预应力管桩技术;另一种是后张法预应力管桩技术。这两种预应力管桩技术能够起到不同的作用,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4.3水泥土技术

水泥土技术是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建设施工中最常应用的技术之一,同时也是影响基础建设质量的重要因素。水泥土既是一种施工技术,也可以说是一种施工建设原材料,其原理是将将水泥与水以一定的比例进行混合搅拌,混合搅拌后形成的水泥土可以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强度要求,用水泥土来加固地基,是保证水利水电工程地基质量安全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水泥土加固后的地基,可以在很长时间内保持稳定的状态,因此水泥土技术也是处理不良地基缺陷的重要方法之一。一般来说,采用水泥土灌浆加要水利水电工程的地基,其深度大约在50厘米左右,对于大部分地基来说,通过这种施工技术处理之后,都能够达到水利水电工程对地基的承载要求,从而保障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安全。由于建设水利水电工程地点的土壤密度、质量等因素会对水泥土的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在采用水泥土加固地基前,需要对当地的土质情况进行详细的勘察,根据具体情况来调整水泥土的混合比例,从而使水泥土的功效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保证地基的质量安全。

4.4可液化土层的处理技术

在相关振动力以及静力的作用下,会使得一些粘性比较差的土层的水压不断升高,使得土层的抗剪强度大大降低,这样的话就会使得地基出现滑动、下沉凹陷等问题,以至于土层的稳定性受到影响,严重的影响力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质量。而要将这种问题有效的处理,首先就应当将可能会出现液化的土层进行清理,然后将防渗性能良好的材料放置到土层当中,然后采用分层振动的方式来将其进行夯实;其次,使用混凝土对周边的围墙进行有效的封闭,以免其向四周流动;随后,穿过可液化的土层,设置砂桩以及砂井。

5结束语

通过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实际情况的了解与分析,确定水利工程建成后容易受到工程地基的稳定性、工程基础沉降作用、工程基础地基渗漏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工程安全运行有隐患,相应的工程使用寿命将会有所降低。而基于本文一系列分析,确定要想高质高效的建成水利水电工程,提高其坚固性、耐用性及稳定性,应当重视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要点,将锚固技术、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及水泥土防渗技术合理地应用于工程基础施工之中。总之,科学合理的应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利于提高工程整体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熊霞林.浅析地基处理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5,46:226-227.

[2]邓本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边坡开挖支护技术的应用分析[J].低碳世界,2017,08:101-102.

[3]钟斌强.水利水电工程主要水工建筑施工中常见技术问题分析[J].水利天地,2008,10:39-40.

标签:;  ;  ;  

水利水电工程中基础处理施工技术分析李晓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