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泽分化论文-吴巍,郭滟,朱延波,蔚青,袁耀宗

色泽分化论文-吴巍,郭滟,朱延波,蔚青,袁耀宗

导读:本文包含了色泽分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早期胃癌,内窥镜,诊断,色泽改变

色泽分化论文文献综述

吴巍,郭滟,朱延波,蔚青,袁耀宗[1](2009)在《早期胃癌内镜下色泽改变与分化程度的关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早期胃癌内镜下色泽改变与活检及手术病理学分化程度之间的关联,以提高常规内镜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8年3月间经手术病理学证实、术前内镜图像可供分析的早期胃癌113例,对其病变的内镜下色泽改变进行分类,并以手术病理学结果为基准,对早期胃癌色泽改变与活检病理学在预测癌组织整体分化程度的能力进行分析。结果113例早期胃癌患者中,明显色泽改变有62例(54.9%),其中男性40例,女性22例,年龄(55.6±8.8)岁,均为单发病灶。色泽改变以充血最为多见,部分病例表现为充血与褪色混杂。将62例病灶分为P、M、E型3种色泽,其中P型21例,M型34例,E型7例。病变不同的色泽改变模式与胃癌组织学分化程度关联较密切,P型以分化癌居多(13/21,61.9%),M型大多为未分化癌(29/34,85.3%),而E型均为分化癌(7/7,100%)。内镜下色泽改变预测整体分化程度的准确度在分化癌与未分化癌之间差异不大(80.0%比78.4%);而对于分化癌,活检病理学判断的准确度不佳(36.0%)。总体而言,通过内镜下病变色泽变化判断早期胃癌分化程度的准确度略优于活检病理学(79.0%比62.9%),但差异尚不具统计学意义(P=0.414)。结论逾半数的早期胃癌病灶存在明显的色泽改变。色泽改变与早期胃癌的整体分化程度之间存在关联,根据色泽改变判断早期胃癌分化程度的准确度与活检病理学相仿。(本文来源于《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期刊2009年04期)

吴巍,郭滟,朱延波,蔚青,袁耀宗[2](2009)在《早期胃癌内镜下色泽改变与分化程度的关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早期胃癌内镜下色泽改变与活检及手术病理分化程度之间的关联,以此提高常规内镜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8年3月间经手术病理证实、术前内镜图像可供分析的早期胃癌113例,对其病变的内镜下色泽改变进行分类,并以手术病理结果为基准,对早期胃癌色泽改变与活检病理在预测癌组织整体分化程度的能力进行分析。结果:113例早期胃癌中,明显色泽改变见于62例(54.9%)患者,其中男40例,女22例,平均年龄55.6±8.8岁,均为单发病灶。色泽改变以充血最为多见,部分病例表现为充血与褪色混杂。将62例病灶分为P、M、E叁种色泽改变类型,其中P型21例、M型34例、E型7例。病变不同的色泽改变模式与胃癌组织学分化程度关联较密切,P型以分化癌居多(13/21,61.9%),M型大多为未分化癌(29/34, 85.3%),而E型均为分化癌(7/7,100%)。内镜下色泽改变预测整体分化程度的准确性在分化癌与未分化癌之间差异不大(80.0%vs 78.4%);而对于分化癌,活检病理判断的准确性不佳(36.0%)。总体而言,通过内镜下病变色泽变化判断早期胃癌分化程度的准确性略优于活检病理(79.0%vs 62.9%),但差异尚不具统计学意义(P=0.414)。结论:逾半数的早期胃癌病灶存在明显的色泽改变。色泽改变与早期胃癌的整体分化程度之间存在关联,根据色泽改变判断早期胃癌分化程度的准确性与活检病理相仿。(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国家级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期刊2009-07-23)

色泽分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早期胃癌内镜下色泽改变与活检及手术病理分化程度之间的关联,以此提高常规内镜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8年3月间经手术病理证实、术前内镜图像可供分析的早期胃癌113例,对其病变的内镜下色泽改变进行分类,并以手术病理结果为基准,对早期胃癌色泽改变与活检病理在预测癌组织整体分化程度的能力进行分析。结果:113例早期胃癌中,明显色泽改变见于62例(54.9%)患者,其中男40例,女22例,平均年龄55.6±8.8岁,均为单发病灶。色泽改变以充血最为多见,部分病例表现为充血与褪色混杂。将62例病灶分为P、M、E叁种色泽改变类型,其中P型21例、M型34例、E型7例。病变不同的色泽改变模式与胃癌组织学分化程度关联较密切,P型以分化癌居多(13/21,61.9%),M型大多为未分化癌(29/34, 85.3%),而E型均为分化癌(7/7,100%)。内镜下色泽改变预测整体分化程度的准确性在分化癌与未分化癌之间差异不大(80.0%vs 78.4%);而对于分化癌,活检病理判断的准确性不佳(36.0%)。总体而言,通过内镜下病变色泽变化判断早期胃癌分化程度的准确性略优于活检病理(79.0%vs 62.9%),但差异尚不具统计学意义(P=0.414)。结论:逾半数的早期胃癌病灶存在明显的色泽改变。色泽改变与早期胃癌的整体分化程度之间存在关联,根据色泽改变判断早期胃癌分化程度的准确性与活检病理相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色泽分化论文参考文献

[1].吴巍,郭滟,朱延波,蔚青,袁耀宗.早期胃癌内镜下色泽改变与分化程度的关联[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09

[2].吴巍,郭滟,朱延波,蔚青,袁耀宗.早期胃癌内镜下色泽改变与分化程度的关联[C].第二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国家级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2009

标签:;  ;  ;  ;  

色泽分化论文-吴巍,郭滟,朱延波,蔚青,袁耀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