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五氯苯酚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NaPCP,PCP,气相色谱
五氯苯酚钠论文文献综述
许文青[1](2012)在《五氯苯酚钠在血液中的检测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五氯苯酚钠(NaPCP)被用作杀菌剂、除草剂和木材防腐剂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使用。在我国,NaPCP主要用于血防灭螺的药物,长江流域被广泛用于血吸虫病宿主钉螺的主要防治农药。NaPCP通过食物链的转移、富集和放大作用,在不同层面对生物体造成损伤。NaPCP可通过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进入生物体,使其受到系统毒性、生殖发育毒性、内分泌干扰、致癌、免疫毒性的影响。NaPCP的弱雌激素作用和改变酶功能作用影响生殖发育,并且干扰甲状腺素的正常功能。NaPCP本身不具有毒性,代谢产物发挥毒效应。本课题通过建立NaPCP在生物样本(血液)中的检测方法,旨在对NaPCP的代谢过程有全面系统的了解,为更深一步研究NaPCP的毒性创立研究基础,具有一定的实验意义。目的运用毛细管柱DB-35MS(30×0.25×0.25)色谱柱,根据职业卫生标准GBZ/T210.5-2008《生物材料中化学物质测定方法》,筛选合适的色谱分析条件,建立五氯苯酚钠在血液中的检测方法,排除各种干扰因素。方法本方法使用硫酸将NaPCP酸化为PCP,正己烷萃取,碳酸钾溶液反萃取;由于五氯苯酚本身的沸点高(310℃),难于气化,用气相色谱法测定需要将其衍生化,乙酸酐衍生为五氯苯乙酸酯(PCP-OAc),再用正己烷萃取,用气相色谱方法检测。1.NaPCP测定中血液样本前处理方法的建立2.NaPCP气相色谱法检测参数的建立3.加标回收率测定4.最低检测浓度测定5.血液中NaPCP含量的稳定性分析6.精密度测定结果:PCP-OAc质量浓度在2.5μg/kg~500μg/kg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回归系数r=0.9992,线性回归方程为Y=136.45X-134.26;方法检出限0.3μg/kg,检测线性范围加标回收率76.7%~115.0%,RSD小于10%。结论本研究建立NaPCP在血液中的检测方法,该方法有更高的灵敏度,其最低检出浓度为0.3μg/kg,远低于SC/T3030-2006《水产品中五氯苯酚及其钠盐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中最低检出限1.0μg/kg,回收率76.7%~115.0%,符合GBZ/T210.5-2008《职业卫生标准制定指南第5部分:生物材料中化学物质测定方法》中规定回收率>75%的相关要求,并优于SC/T3030-2006《水产品中五氯苯酚及其钠盐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中回收率70%~110%;选择DB-35MS型毛细管柱选择性好,分离效果好,峰形尖锐对称,实现了血液中待测物质PCP-OAc的完全分离。(本文来源于《武汉科技大学》期刊2012-04-10)
许文青,樊柏林,陈明,常薇[2](2011)在《五氯苯酚和五氯苯酚钠毒性作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五氯苯酚和五氯苯酚钠作为灭螺药物广泛应用于农业,通过食物链的转移、富集和放大作用,在不同层面造成对生物体的损伤。五氯苯酚和五氯酚钠可通过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等途径进入生物体,使其受到系统毒性、生殖发育毒性、内分泌干扰、致癌、免疫毒性的影响。五氯苯酚和五氯苯酚钠的弱雌激素作用和改变酶功能作用影响生殖发育,并且干扰甲状腺素的正常功能。五氯苯酚和五氯苯酚钠本身不具有毒性,代谢产物发挥毒效应。本文较系统地综述了五氯苯酚和五氯苯酚钠的分布和代谢、毒性作用机制、主要毒性作用效应和靶器官。(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期刊2011年06期)
潘珺[3](2008)在《五氯苯酚钠在土壤中的吸附及治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五氯苯酚(pentachlorophenol, PCP)及其钠盐(PCP-Na)是许多国家的优先控制污染物。曾作为除草剂、防腐剂和防虫剂而大量使用,近年虽已禁止生产和使用,但环境中仍有一定残留,其环境毒性效应仍然长期存在。鉴于五氯苯酚在环境中分布的广泛性以及对人类和环境的持久性、高毒性危害,研究其在环境中的吸附和降解行为具有重要的化学和环境学意义。1.本文研究了五氯苯酚钠在黄土壤叁个不同深度的土层上的静态吸附、动态吸附和动态解吸行为,并用热力学方程和动力学方程描述其吸附特性。结果表明:不同深度的叁层土壤对五氯苯酚有一定的吸附能力,都在90min内达到吸附平衡,其中淋溶层的饱和吸附量为50μg/g,淀积层的饱和吸附量为吸附量为43.48μg/g,母质层为40μg/g,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可以较好地描述PCP在黄土壤上的吸附行为。当pH值小于5,土壤呈酸性的时候,土壤对五氯苯酚的吸附随pH值减小而增大。离子强度的增加也会提高土壤中五氯苯酚的吸附量。动态吸附实验中,土壤经5μg/mL的五氯苯酚溶液淋溶,土壤的淋溶层在吸附时间为400min,淋溶液体积为750mL时,吸附达到平衡;淀积层在吸附时间为510min,淋溶液体积为850mL时,吸附达到平衡;母质层在吸附时间为550min,淋溶液体积为950mL时,吸附达到平衡。动态解吸实验中,继续对土壤用自来水淋溶,土壤的淋溶层在解吸时间为820min,淋溶液体积为400mL时,解吸达到平衡;淀积层在解吸时间为1135min,淋溶液体积为500mL时,解吸达到平衡;溶层在解吸时间为1450min,淋溶液体积为550mL时,解吸达到平衡。2.研究了含五氯苯酚的水溶液在活性炭上的静态、动态吸附行为。结果表明:活性炭对五氯苯酚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在90min内达到吸附平衡,平衡吸附量为1.947mg/g。在实验范围内吸附平衡关系符合Freundlich等温式,相关系数分别为0.981。pH值在5~11范围内对吸附量无影响。动态实验中,2.5g活性炭装柱经40μg/mL五氯苯酚动态吸附后,流出液体积为630mL时,活性炭吸附基本饱和。不同浓度五氯苯酚溶液,浓度越小吸附率越高,流速越慢,吸附率越高,最高吸附率可达到100%。3.研究了含五氯苯酚的水溶液在HDX-8大孔树脂上的静态、动态吸附及解吸行为。结果表明:在70min内达到吸附平衡,静态饱和吸附量为7.351mg/g,等温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式和Langmuir等温式,相关系数均在0.99以上。1mol/L NaOH溶液作为静态实验解吸剂,解吸率为77%,解吸平衡时间120min。动态吸附试验中溶液的浓度越小、流速越小,吸附率越高,最高吸附率可达99.56%。动态解吸用1mol/L NaOH溶液以0.5mL/min的流速解吸,解吸效果最好,解吸率可达到96%以上。(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08-06-02)
曾普,李梦耀,潘珺,张明祖,韩涛[4](2008)在《D311A树脂吸附五氯苯酚钠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D311A树脂对五氯苯酚钠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pH控制在5~9范围内,D311A树脂对五氯苯酚钠有良好的吸附效果,最大静态吸附量为10.2 mg五氯苯酚钠/g树脂。等温吸附符合Freundlich和Langmuir等温式,相关系数在0.99以上。柱长20.0 cm,内径1.0 cm,内装2.5 g D311A树脂的吸附柱对流速为2.0 mL/min、浓度为20μg/mL的五氯苯酚钠(50 mL)吸附率可达98%。负载柱可用0.1 mol/L NaOH完全洗脱。(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工》期刊2008年01期)
席北斗,刘纯新,孔欣,周岳溪,刘鸿亮[5](2001)在《负载型催化剂光催化氧化五氯苯酚钠的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以TiO2 为基本活性组分、空心玻璃珠为载体、硅酸钠为粘合剂的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技术 .选取五氯苯酚钠 (PCP Na)为处理对象 ,结合对催化剂比表面和晶型结构的表征 ,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筛选评价 .实验结果表明 :在适当的条件下 (二氧化钛、空心玻璃珠、4 0 %硅酸钠溶液重量比为 4∶2 0∶2 ,650℃下烧 3h)所制备的C3型催化剂不仅光催化活性高 ,且负载牢固 ,易与水分离 .对初始CODCr=4 0 0mg·L- 1,PCP Na =1 0mg·L- 1的反应液 ,在光照强度为 30kW·m- 2 下 2hCODCr去除率大于 65% ,PCP Na去除率大于 92 % .试验进一步探讨C3型催化剂投加量、反应液初始浓度、供氧量对催化反应的影响 .(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01年01期)
席北斗,刘纯新,周岳溪,刘鸿亮,邱熔处[6](2000)在《钛酸四丁酯水解制备TiO_2光催化氧化五氯苯酚钠》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制备高效、实用的TiO2半导体光催化剂,通过光催化氧化五氯苯酚钠实验,结合对催化剂晶型结构、比表面积的表征分析,研究了钛酸四丁酯水解制备TiO2粉末的两大影响因素R值(R是水和钛酸四丁酯的摩尔比)和烧结温度.实验结果表明,当R=100、温度为650℃烧结1h,钛酸四丁酯水解所制备的TiO2粉末光催化活性和使用寿命均比较理想.用R100-650型催化剂做光催化实验,当反应液初始五氯苯酚钠(PCP-Na)浓度为100 mg/L、pH值为6.5,TiO2投加量为2 g/L,光照强度为30W/m2时,五氯苯酚钠2 h光催化氧化率达95.5%.(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00年05期)
五氯苯酚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五氯苯酚和五氯苯酚钠作为灭螺药物广泛应用于农业,通过食物链的转移、富集和放大作用,在不同层面造成对生物体的损伤。五氯苯酚和五氯酚钠可通过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等途径进入生物体,使其受到系统毒性、生殖发育毒性、内分泌干扰、致癌、免疫毒性的影响。五氯苯酚和五氯苯酚钠的弱雌激素作用和改变酶功能作用影响生殖发育,并且干扰甲状腺素的正常功能。五氯苯酚和五氯苯酚钠本身不具有毒性,代谢产物发挥毒效应。本文较系统地综述了五氯苯酚和五氯苯酚钠的分布和代谢、毒性作用机制、主要毒性作用效应和靶器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五氯苯酚钠论文参考文献
[1].许文青.五氯苯酚钠在血液中的检测方法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2
[2].许文青,樊柏林,陈明,常薇.五氯苯酚和五氯苯酚钠毒性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1
[3].潘珺.五氯苯酚钠在土壤中的吸附及治理研究[D].长安大学.2008
[4].曾普,李梦耀,潘珺,张明祖,韩涛.D311A树脂吸附五氯苯酚钠的研究[J].应用化工.2008
[5].席北斗,刘纯新,孔欣,周岳溪,刘鸿亮.负载型催化剂光催化氧化五氯苯酚钠的效果[J].环境科学.2001
[6].席北斗,刘纯新,周岳溪,刘鸿亮,邱熔处.钛酸四丁酯水解制备TiO_2光催化氧化五氯苯酚钠[J].中国环境科学.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