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气富氧论文-舒歌群,徐彪,张韦,赵伟,董立辉

进气富氧论文-舒歌群,徐彪,张韦,赵伟,董立辉

导读:本文包含了进气富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柴油机,进气富氧,微粒排放,粒径分布

进气富氧论文文献综述

舒歌群,徐彪,张韦,赵伟,董立辉[1](2014)在《进气富氧对直喷柴油机微粒排放粒径分布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一台增压中冷四冲程柴油机上进行进气富氧燃烧台架实验,用氧气流量阀和氧传感器控制进气氧浓度,用DMS500粒径分析仪检测排气粒径分布特性,研究进气富氧燃烧对柴油机排气微粒特性的影响.在稳态工况下,研究了进气氧体积分数分别为21%、22%、23%和24%时柴油机微粒排放质量浓度粒径分布、数量浓度粒径分布、几何平均直径、表面积浓度和体积浓度分布.实验结果表明:在固定工况下,随着进气氧浓度增加,积聚态微粒数量和质量浓度峰值明显降低,核态微粒数量浓度逐渐增加;微粒几何平均直径减小,小粒径微粒数量增多;微粒表面积浓度和体积浓度也随之降低.(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期刊2014年08期)

张韦,舒歌群,沈颖刚,赵伟,翁家庆[2](2012)在《EGR与进气富氧对直喷柴油机NO和碳烟排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增压中冷直喷柴油机,采用进气富氧与高比率EGR相结合的技术,实现富氧燃烧条件下的低NO-碳烟排放.单独使用富氧燃烧,NO的排放将随氧体积分数的上升而增加.单独使用高EGR,碳烟(Smoke)的排放会随EGR率的增加而增加.将富氧进气与高比率EGR的结合,可以通过富氧的强氧化性降低Smoke排放,通过大比率EGR来控制燃烧温度,抑制NO的过度增长.试验结果表明:1,600,r/min(经济转速)下,EGR率为35%~45%,进气氧体积分数为21%~23%;2,200,r/min(最高转矩)下,EGR率为20%~50%,进气氧体积分数为22%~24%;在上述范围内的EGR与O2搭配,可以实现低于原机的NO-Smoke排放.综合考察发动机在各种掺比下的功率、油耗,探索出适合发动机各个工况的富氧及EGR组合区域,在该区域内发动机的功率、油耗和排放水平都能得到兼顾.(本文来源于《内燃机学报》期刊2012年01期)

张韦,舒歌群,韩睿,张祚,毕克刚[3](2011)在《高比率冷EGR与进气富氧对柴油机燃烧及排放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普通增压中冷柴油机,采用富氧进气与高比率冷EGR相结合的技术,实现缸内富氧燃烧。未经优化的情况下使用富氧燃烧,NO排放随氧浓度的上升而大幅增加。富氧进气与高比率冷EGR相结合,可以显着降低碳烟的排放并抑制NO的过度增长,同时保证发动机的燃烧热效率和输出功率不降低。将不同浓度的氧气、EGR废气及空气叁者充分混合,冷却后引入气缸参与燃烧;调整掺氧浓度和EGR率,考察发动机在各种掺比下的燃烧及排放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在1 600 r/min全负荷工况,进气内通入20%~30%的EGR废气及23%的氧气,可有效抑制NO及碳烟排放,并能保证发动机具有良好的动力性。(本文来源于《内燃机工程》期刊2011年04期)

张祚[4](2009)在《进气富氧对增压柴油机燃烧与排放影响的试验与计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柴油机上应用进气富氧技术不但可以显着降低碳烟的排放,而且还能够提高燃烧热效率、增加发动机功率密度。为此,国内外研究人员对柴油机富氧燃烧技术和理论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本文采取台架试验与模拟计算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进气富氧技术与增压技术的联合应用开展研究,探索进气富氧对增压柴油机燃烧与排放的影响规律,对进气富氧技术的发展与完善具有重要意义。在增压中冷柴油机上应用自行设计的氧气供给系统,进行进气中氧气体积百分数分别为21%、22%、23%、24%的富氧燃烧试验。研究发现:在氧气体积百分数21%~24%的范围内,随着进气氧浓度的增加,柴油机的比油耗略有下降,最大输出功率增加,碳烟排放大幅减少,但NOx排放显着增加。而采用减小供油提前角的措施可以实现在有效减少碳烟排放的同时抑制NOx增长的效果。通过测量缸内压力、高压油管压力以及其它运行参数,获取滞燃期、压力升高率、燃烧放热规律等燃烧过程信息,分析探讨了进气富氧对燃烧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氧气体积百分数21%~24%的范围内,随着进气氧浓度的增加,柴油机的着火滞燃期明显缩短,着火始点和放热始点前移,缸内最高燃烧压力增大,最大压力升高率和预混放热峰值有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预混燃烧期缩短,扩散燃烧期放热峰值增大。这是因为进气中氧浓度的增加有助于加快燃油分子的先期氧化反应,加快着火前的化学准备过程,进而缩短滞燃期。而着火的化学准备、预混燃烧速率、滞燃期内喷油量这叁方面的因素共同影响着最大压力升高率和预混放热峰值。基于KIVA-3V软件,对增压柴油机进气富氧燃烧的工作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获得了缸内压力、缸内气体平均温度、瞬时放热率等燃烧过程参数,进一步从理论上探讨了进气富氧对燃烧过程的影响,并对碳烟、NOx、CO的生成历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氧气体积百分数21%~24%的范围内,随着进气氧浓度的增加,最高燃烧压力和最高燃烧温度不断增大,预混燃烧放热峰值变化不明显,扩散燃烧放热峰值增大,碳烟和CO的排放量有所降低,但NOx排放量显着增加。另外,随着进气氧浓度的增大,燃烧过程中CO生成峰值反而增大,但最终排放量减小。NOx生成量在着火后20°CA内达到最大值,之后一直保持不变。(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09-06-01)

许沧粟,齐放,魏建勤[5](2007)在《柴油机进气富氧燃用油包水包油时的排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R175A柴油机不做任何调整的条件下,进行了标定转速2 600 r/min下10%含水量的油包水包油(以下简称10%O/W/O)乳化油、柴油的负荷特性试验,考察了纯柴油(0#柴油)、含水10%O/W/O乳化油以及进气中氧气含量提高到23%、24%、25%富氧燃烧10%O/W/O时的NO、CO、HC、烟度的排放特性和燃料经济性。试验结果表明:与柴油相比,10%O/W/O乳化油可以同时降低柴油机的NO、碳烟排放,NO的排放可以降低29%,碳烟排放可以降低25%,同时改善经济性,满负荷时可以降低油耗15%,HC和CO的排放则有所上升。当进气含氧量提高到23%、24%的体积分数时,燃用10%O/W/O乳化油时,烟度从3.7 BSU下降至2.3 BSU,HC和CO的排放浓度低于柴油排放,满负荷时可以降低油耗14%,此时,NO的浓度略高于柴油的排放。(本文来源于《内燃机学报》期刊2007年06期)

栗工,乔信起,李理光,邱冬平,肖广飞[6](2007)在《LPG点燃式发动机冷起动首循环进气富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循环控制,详细研究了LPG点燃式发动机冷起动首循环进气富氧的燃烧及排放特性。试验在一台电控LPG进气喷射单缸风冷四冲程125 mL发动机上进行,采用膜式富氧方法实现富氧进气燃烧。研究表明:当过量空气系数大于0.7时,富氧进气燃烧缸压峰值与空气相比增加不显着,此后随混合气加浓,富氧进气燃烧缸压峰值开始明显大于常规空气进气燃烧;过量空气系数在0.4~0.876时,富氧进气燃烧与常规空气进气燃烧相比,HC排放没有较大降低,在此范围之外,富氧显着降低HC排放;过量空气系数在0.4~0.7,富氧与空气相比CO显着降低;富氧进气燃烧,使得首循环NO排放大幅增加;计算放热率发现,富氧燃烧速度比常规空气进气燃烧更快,放热更集中。(本文来源于《内燃机学报》期刊2007年01期)

进气富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使用增压中冷直喷柴油机,采用进气富氧与高比率EGR相结合的技术,实现富氧燃烧条件下的低NO-碳烟排放.单独使用富氧燃烧,NO的排放将随氧体积分数的上升而增加.单独使用高EGR,碳烟(Smoke)的排放会随EGR率的增加而增加.将富氧进气与高比率EGR的结合,可以通过富氧的强氧化性降低Smoke排放,通过大比率EGR来控制燃烧温度,抑制NO的过度增长.试验结果表明:1,600,r/min(经济转速)下,EGR率为35%~45%,进气氧体积分数为21%~23%;2,200,r/min(最高转矩)下,EGR率为20%~50%,进气氧体积分数为22%~24%;在上述范围内的EGR与O2搭配,可以实现低于原机的NO-Smoke排放.综合考察发动机在各种掺比下的功率、油耗,探索出适合发动机各个工况的富氧及EGR组合区域,在该区域内发动机的功率、油耗和排放水平都能得到兼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进气富氧论文参考文献

[1].舒歌群,徐彪,张韦,赵伟,董立辉.进气富氧对直喷柴油机微粒排放粒径分布的影响[J].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2014

[2].张韦,舒歌群,沈颖刚,赵伟,翁家庆.EGR与进气富氧对直喷柴油机NO和碳烟排放的影响[J].内燃机学报.2012

[3].张韦,舒歌群,韩睿,张祚,毕克刚.高比率冷EGR与进气富氧对柴油机燃烧及排放特性的影响[J].内燃机工程.2011

[4].张祚.进气富氧对增压柴油机燃烧与排放影响的试验与计算研究[D].天津大学.2009

[5].许沧粟,齐放,魏建勤.柴油机进气富氧燃用油包水包油时的排放研究[J].内燃机学报.2007

[6].栗工,乔信起,李理光,邱冬平,肖广飞.LPG点燃式发动机冷起动首循环进气富氧试验研究[J].内燃机学报.2007

标签:;  ;  ;  ;  

进气富氧论文-舒歌群,徐彪,张韦,赵伟,董立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