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立性肺病变论文-张凤,路青,赵子周,张莹,华小兰

孤立性肺病变论文-张凤,路青,赵子周,张莹,华小兰

导读:本文包含了孤立性肺病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孤立性肺病灶,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病理参数

孤立性肺病变论文文献综述

张凤,路青,赵子周,张莹,华小兰[1](2017)在《孤立性肺病灶的病理参数与表观扩散系数值的相关性及其定性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与孤立性肺病灶(solitary pulmonary lesions,SPLs)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及其对SPLs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该研究应用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 eighted imaging,DWI),以手术切除65例SPLs(恶性52例,良性13例)为研究对象,定量SPLs的多种病理参数(细胞密度,核质比,坏死分数,黏液和病理分级),用多元线性回归分别分析良、恶性SPLs的ADC与多种病理参数的相关性。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估ADC对SPLs的定性诊断效能。结果恶性SPLs的ADC与细胞密度(β=-0.40,P<0.001)和黏液(β=0.77,P<0.001)独立相关,良性SPLs的ADC与病理参数无相关性。恶性和良性SPLs的ADC分别为(1.10±0.24)×10~(-3)、(1.53±0.47)×10~(-3)m 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鳞癌、不含黏液腺癌和含黏液肺癌ADC分别为(0.98±0.11)×10~(-3)、(1.08±0.13)×10~(-3)、(1.69±0.18)×10~(-3)m m~2/s,两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ADC阈值为1.21×10~(-3)m m~2/s时,对SPLs的定性诊断价值最高,灵敏度为80.8%,特异度为77.0%,且对鳞癌、不含黏液腺癌和含黏液肺癌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9/9)、82%(22/27)、0%(0/5)。鳞癌、不含黏液腺癌和含黏液肺癌的细胞密度分别为373±109、287±51、275±87(每×400高倍视野),其中仅鳞癌与不含黏液腺癌的细胞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肺癌的ADC与细胞密度和黏液独立相关。ADC有助于SPLs的定性诊断,对肺鳞癌的定性诊断准确性较高,对低细胞密度腺癌及含黏液肺癌的定性诊断准确性不足。(本文来源于《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7年05期)

张凤[2](2017)在《DWI鉴别孤立性肺病灶及病理相关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部分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孤立性肺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目的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对良恶性孤立性肺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同时对不同病理类型和不同分化程度肺癌的ADC值行组间比较。方法该研究采用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W-MRI)技术,扩散敏感系数(diffusion sensitivity coefficient,b)值分别为0,250s/mm~2,600s/mm~2,800s/mm~2,1000s/mm~2。应用单指数模型,比较不同b值下平均ADC值(ADC_(600),ADC_(800),ADC_(1000),ADC_(5b)[5个b值下ADC值])对良恶性SPLs的鉴别诊断价值,通过比较ROC曲线下面积(the 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C),筛选出最佳诊断ADC值,同时对不同病理类型和不同分化程度肺癌的ADC值行组间比较。结果93名患者(93例SPLs,22例良性,71例恶性)纳入研究。ADC_(600),ADC_(800),ADC_(1000),ADC_(5b)对良恶性SPLs均有鉴别诊断价值(P<0.05)。ADC_(5b)的鉴别诊断效能最高,AUC为0.82,ADC_(5b)阈值为1.21(×10~-33 mm~2/s)时对良恶性SPLs鉴别诊断的灵敏度为83.1%,特异度为77.3%。腺癌、鳞癌及小细胞癌ADC_(5b)值分别为1.09±0.19(×10~-33 mm~2/s)、0.98±0.11(×10~-33 mm~2/s)、0.82±0.23(×10~-33 mm~2/s),非小细胞癌(腺癌及鳞癌)与小细胞癌ADC_(5b)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与鳞癌ADC_(5b)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级别与高级别肺癌ADC_(5b)值分别为1.12±0.23(×10~-33 mm~2/s)、0.97±0.25(×10~-33 mm~2/s),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C值对良恶性SPLs有一定鉴别诊断价值,其中ADC_(5b)值鉴别诊断价值最大;ADC_(5b)值对肺癌的病理类型与分化程度有提示意义。第二部分孤立性肺病灶MRI表观扩散系数值与多种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分析目的探讨孤立性肺病灶ADC值的独立相关病理参数;比较ADC值对不同组肺癌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该研究应用3.0T DW-MRI,以手术切除65例SPLs(恶性52例,良性13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比较ADC值对良恶性SPLs的鉴别诊断效能,定量其多种病理参数(细胞密度,核质比,坏死分数,粘液和病理分级),用多元线性回归分别分析良、恶性SPLs病理参数与ADC值的相关性。结果ADC阈值为1.21(×10-3mm2/s)时对SPLs鉴别诊断的灵敏度为80.8%,特异度为77.0%。恶性SPLs的细胞密度(β=-0.40,P<0.001)和粘液(β=0.77,P<0.001)与ADC值独立相关,由此病理组成特征将本组肺癌分为鳞癌(9例)、不含粘液腺癌(27例)和含粘液肺癌(5例)。良性SPLs的病理参数与ADC值无明显相关性。鳞癌、不含粘液腺癌及含粘液肺癌的ADC值分别为0.98±0.11、1.08±0.13、1.69±0.18(×10-3 mm2/s),其两两间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9/9),82%(22/27)和0%(0/5)。鳞癌、不含粘液腺癌及含粘液肺癌的细胞密度分别为373±109、287±51、275±87(每×400倍视野),仅鳞癌与不含粘液腺癌的细胞密度有差异(P<0.01)。结论肺癌的ADC值与组织病理上细胞密度和粘液独立相关。ADC值对肺鳞癌及大部分腺癌的定性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对病理上含粘液肺癌和低细胞密度腺癌的定性诊断价值有限。(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7-06-01)

柳维义,谭理连,李志铭,江金带,李树欣[3](2014)在《320排CT肺叁期增强扫描诊断孤立性肺病变》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最佳320排CT肺叁期增强扫描时相,评价其诊断孤立性肺病变(SPL)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00例SPL患者[A组(周围型肺癌)55例;B组(良性肿瘤或慢性炎症)23例;C组(活动性炎症)22例]及40名健康成年人(D组)行320排CT容积灌注扫描,采用体部灌注软件处理得到时间-密度曲线(T-DC),记录并比较各组肺动脉峰值时间(PA-TTP)、左心房峰值时间(LA-TTP)、胸主动脉峰值时间(AO-TTP)和SPL强化峰值时间(SPL-TTP)。在平扫,肺动脉、左心房、胸主动脉和SPL达强化峰值时以及延迟3min共6个时相测量病灶CT值,计算CT净增值(NE)。应用ROC曲线分析比较各时相NE对SPL的诊断效能。结果 A、B、C、D组PA-TTP、LA-TTP及AO-TT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B、C组SPL-TT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163,P<0.001),C组SPL-TTP为(17.36±2.52)s,明显早于A、B组。A组中,应用SPL达强化峰值时(28s)NE诊断周围型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为0.872,敏感度92.7%,特异度80.0%。C组中,应用SPL达强化峰值时(18s)NE诊断炎症的AUC最大,为0.985,敏感度100%,特异度88.5%。结论以18s、28s、3min为扫描时相,320排CT肺叁期增强扫描对鉴别诊断SPL具有较高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期刊2014年04期)

柳维义[4](2013)在《320排螺旋CT肺叁期扫描对孤立性肺病变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最佳320排CT肺叁期增强扫描时相,并评价其对孤立性肺病变(SPL)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成功收集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4月间住院患者符合病例入选标准的孤立性肺病变100例,其中恶性55例(A组),慢性炎症或良性肿瘤23例(B组),活动性炎症22例(C组);病灶直径范围0.6~4.6cm,平均直径(2.41±0.88)cm。另收集4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D组)。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组织学或临床随访证实。采用320排螺旋CT先行全肺常规平扫,对比剂注射开始后(优维显,370mgI/ml,50ml,5ml/s),延时0s或4s启动扫描,扫描时间间隔2s,连续扫描20次,总采集时间38s,3min时重复扫描一次。采集的容积灌注数据自动传输至320-DCT副操作台上,将数据导入灌注(bodyperfusion)软件进行分析(双输入单室模型),得到TDC曲线。记录肺动脉峰值时间(PA-TTP)、左心房峰值时间(LA-TTP)、胸主动脉峰值时间(AO-TTP)和SPL强化峰值时间(SPL-TTP)。在0s、PA-TTP、LA-TTP、AO-TTP、SPN-TTP及延迟3min六个时相测量SPL的CT值,并计算CT净增值(NE)。分析不同性质SPL的TDC曲线特征及强化时相特征,比较不同性质SPL各期CT值及CT净增值差异。应用ROC曲线的AUC比较各时相NE对SPLs的诊断效能,并联合多时相NE或联合多指标诊断SPL。结果A、B、C、D组的PA-TTP、LA-TTP及AO-TT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B、C组SPL-TTP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163,P<0.001),C组SPL-TTP为明显早于A、B组;C组SPL-TTP与LA-TT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34,P=0.159), A、 B组SPL-TTP比较差异无显着性(t=0.907,P=0.367)。C组SPL于PA-TTP、LA-TTP时相均明显强化,约18s时相达强化峰值,C组LA-TTP、SPL-TTP时相CT值及CT净增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693,P=0.098;t=0.226,P=0.072);3min时相无强化。A、B组于PA-TTP、LA-TTP时相基本无强化,均约28s时相达强化峰值,二者SPL-TTP时相NE差异有显着性(t=2.89,P=0.005)。3min时相,A、B、C组CT值及NE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1.577,P<0.001;F=9.42,P<0.001),A组NE明显高于B、C组。叁组SPL共有6型TDC表现;恶性SPL的曲线主要为表现为Ⅱ、Ⅴ、Ⅵ型,共占92.7%。慢性炎症的曲线主要表现为Ⅲ、Ⅳ型,共占73.9%。C组SPL曲线形式较简单,主要表现为Ⅰ型(90.9%)。(Ⅱ+Ⅴ+Ⅵ)型TDC诊断恶性SPL的敏感度92.7%,特异度82.2%,阳性预测值86.4%,阴性预测值90.2%,诊断准确率88.0%。肿瘤血管在28s时相显示率最高41%,其中主要为恶性SPL,占90.2%。肿瘤血管对恶性SPL诊断敏感度67.3%,特异度91.1%,阳性预测值90.2%,阴性预测值69.5%,诊断准确率78%。共观察肺癌107例(29例中央型肺癌,78例周围型肺癌),27例中央型肺癌可见支气管动脉扩张并进入癌灶,仅9例周围型肺癌合并支气管动脉扩张,未见明确的BA进入癌灶.共观察良性病变45例,其中15例支气管动脉扩张。各时相NE诊断A组时,28s时相受试者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最大(0.872),诊断效能最高,界值(cutoff value)为25.5HU,敏感度为92.7%,特异度为82.2%,阳性预测值86.2%,阴性预测值88.1%,诊断准确率87.0%。各时相NE诊断C组时,18s时相ROC的AUC最大(0.985),界值为37.5HU,敏感度81.8%,特异度87.2%,阳性预测值64.3%,阴性预测值94.4%,诊断准确率86.0%。联合28s时相NE和3min时相NE对恶性SPL和活动性炎性SPL的诊断准确率分别提高2.0%、8.0%,联合多个SPL强化特征对恶性SPL有最高诊断效能(AUC=0.922)。结论以18s、28s、3min为扫描时相的320排CT肺叁期增强扫描技术对SPL的鉴别诊断有重大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广州医科大学》期刊2013-05-01)

王强,王荣福[5](2013)在《(18)~F-FDG PET/CT显像联合肿瘤标记物诊断孤立性肺病灶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18F-FDGPET/CT代谢显像及肿瘤标记物(tumormarkers,TMs)联合应用在肺孤立性病灶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存在肺孤立性病灶患者的PET/CT与TMs检查结果,且所有病灶均经手术病理或随访证实,比较PET/CT、TMs及二者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并分析PET/CT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standardizeduptakevalue,SUVmax)与TMs数值的关系。结果肺部孤立性良、恶性病灶大小无统计学差异(t=0.487,P<0.5);18F-FDGPET/CT,TMs及二者联合检查的灵敏度分别为87.9%、63.6%、97.0%(χ2=13.778,P<0.01),特异度分别为81.3%、87.5%、75%,准确度分别为85.7%、71.4%、89.8%(χ2=6.261,P<0.05);肺部孤立性病灶SUVmax与单一TMs数值并无相关性(P>0.05)。结论 18F-FDGPET/CT代谢显像与TMs联合检测更有助于肺部孤立性病灶的诊断与鉴别诊断;SUVmax与TMs数值大小无相关性。(本文来源于《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期刊2013年05期)

李成州,肖湘生,朱珠华,刘会敏,何金[6](2007)在《原发抑或转移:恶性肿瘤患者孤立性肺病灶的鉴别诊断》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分析肺外恶性肿瘤患者孤立性肺病灶(EPM-SPL)鉴别诊断的相关因素,探讨对EPM-SPL进行定性诊断的可能性。方法:搜集经临床证实肺外恶性肿瘤并经CT检查发现肺内孤立性病灶的患者114例,对年龄、性别、吸烟史、发现肺内外病灶的平均时间间隔、肺内结节或肿块的CT形态学特征等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14例中原发性支气管肺癌(A组)、孤立性肺转移瘤(B组)和良性病灶(C组)分别为49例(含黏液表皮样癌1例)、54例和11例。A、B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分别为(63.4±11.9)岁和(53.4±16.5)岁(t=3.25,P=0.02);A组的吸烟率为47.7%(21/44,5例吸烟史不详),B+C组的吸烟率为35.6%(21/59,6例吸烟史不详),组间差异无显着性意义(χ2=0.768,P>0.05);A组发现肺内外肿瘤的平均时间间隔为(68.7±71.2)个月,显着长于B组的(28.2±33.0)个月(t=3.96,P<0.001);A组肺部肿瘤的平均最大径为(3.9±2.6)cm,B组为(3.2±2.3)cm,两组间差异有显着性意义(t=2.33,P<0.05);A组肺内肿块在CT影像上毛刺征的显示率显着高于B组(χ2=6.69,P<0.05),而B组肿块边缘光整的显示率高于A组(χ2=8.54,P<0.001);两组间肿块分叶征和边界清楚征的显示率之间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结论:EPM-SPL的定性诊断与患者的年龄、发现肺内外肿瘤的时间间隔、肺内病灶的大小和CT形态学上有无毛刺和分叶征有相关性,而与性别、吸烟史无显着相关性。(本文来源于《放射学实践》期刊2007年12期)

孤立性肺病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第一部分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孤立性肺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目的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对良恶性孤立性肺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同时对不同病理类型和不同分化程度肺癌的ADC值行组间比较。方法该研究采用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W-MRI)技术,扩散敏感系数(diffusion sensitivity coefficient,b)值分别为0,250s/mm~2,600s/mm~2,800s/mm~2,1000s/mm~2。应用单指数模型,比较不同b值下平均ADC值(ADC_(600),ADC_(800),ADC_(1000),ADC_(5b)[5个b值下ADC值])对良恶性SPLs的鉴别诊断价值,通过比较ROC曲线下面积(the 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C),筛选出最佳诊断ADC值,同时对不同病理类型和不同分化程度肺癌的ADC值行组间比较。结果93名患者(93例SPLs,22例良性,71例恶性)纳入研究。ADC_(600),ADC_(800),ADC_(1000),ADC_(5b)对良恶性SPLs均有鉴别诊断价值(P<0.05)。ADC_(5b)的鉴别诊断效能最高,AUC为0.82,ADC_(5b)阈值为1.21(×10~-33 mm~2/s)时对良恶性SPLs鉴别诊断的灵敏度为83.1%,特异度为77.3%。腺癌、鳞癌及小细胞癌ADC_(5b)值分别为1.09±0.19(×10~-33 mm~2/s)、0.98±0.11(×10~-33 mm~2/s)、0.82±0.23(×10~-33 mm~2/s),非小细胞癌(腺癌及鳞癌)与小细胞癌ADC_(5b)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与鳞癌ADC_(5b)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级别与高级别肺癌ADC_(5b)值分别为1.12±0.23(×10~-33 mm~2/s)、0.97±0.25(×10~-33 mm~2/s),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C值对良恶性SPLs有一定鉴别诊断价值,其中ADC_(5b)值鉴别诊断价值最大;ADC_(5b)值对肺癌的病理类型与分化程度有提示意义。第二部分孤立性肺病灶MRI表观扩散系数值与多种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分析目的探讨孤立性肺病灶ADC值的独立相关病理参数;比较ADC值对不同组肺癌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该研究应用3.0T DW-MRI,以手术切除65例SPLs(恶性52例,良性13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比较ADC值对良恶性SPLs的鉴别诊断效能,定量其多种病理参数(细胞密度,核质比,坏死分数,粘液和病理分级),用多元线性回归分别分析良、恶性SPLs病理参数与ADC值的相关性。结果ADC阈值为1.21(×10-3mm2/s)时对SPLs鉴别诊断的灵敏度为80.8%,特异度为77.0%。恶性SPLs的细胞密度(β=-0.40,P<0.001)和粘液(β=0.77,P<0.001)与ADC值独立相关,由此病理组成特征将本组肺癌分为鳞癌(9例)、不含粘液腺癌(27例)和含粘液肺癌(5例)。良性SPLs的病理参数与ADC值无明显相关性。鳞癌、不含粘液腺癌及含粘液肺癌的ADC值分别为0.98±0.11、1.08±0.13、1.69±0.18(×10-3 mm2/s),其两两间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9/9),82%(22/27)和0%(0/5)。鳞癌、不含粘液腺癌及含粘液肺癌的细胞密度分别为373±109、287±51、275±87(每×400倍视野),仅鳞癌与不含粘液腺癌的细胞密度有差异(P<0.01)。结论肺癌的ADC值与组织病理上细胞密度和粘液独立相关。ADC值对肺鳞癌及大部分腺癌的定性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对病理上含粘液肺癌和低细胞密度腺癌的定性诊断价值有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孤立性肺病变论文参考文献

[1].张凤,路青,赵子周,张莹,华小兰.孤立性肺病灶的病理参数与表观扩散系数值的相关性及其定性诊断价值[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

[2].张凤.DWI鉴别孤立性肺病灶及病理相关因素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7

[3].柳维义,谭理连,李志铭,江金带,李树欣.320排CT肺叁期增强扫描诊断孤立性肺病变[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4

[4].柳维义.320排螺旋CT肺叁期扫描对孤立性肺病变的诊断价值[D].广州医科大学.2013

[5].王强,王荣福.(18)~F-FDGPET/CT显像联合肿瘤标记物诊断孤立性肺病灶的价值[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

[6].李成州,肖湘生,朱珠华,刘会敏,何金.原发抑或转移:恶性肿瘤患者孤立性肺病灶的鉴别诊断[J].放射学实践.2007

标签:;  ;  ;  ;  

孤立性肺病变论文-张凤,路青,赵子周,张莹,华小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