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柑橘半穿刺线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柑橘半穿刺线虫,柠檬树苗,形态学特征,系统发育
柑橘半穿刺线虫论文文献综述
宋绍禕,俞禄珍,杨娟,戚龙君,徐飞[1](2019)在《柠檬树苗中截获的柑橘半穿刺线虫形态和分子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上海口岸从旅客携带进境的柠檬树苗中分离到1种半穿刺属线虫的2龄幼虫及雄虫,通过形态特征和分子特征分析,鉴定为柑橘半穿刺线虫(Tylenchulus semipenetrans Cobb,1913)。该线虫的主要形态鉴别特征为:雄虫虫体细,头部光滑、锥圆,口针和食道退化,排泄孔位于虫体中后部,单精巢、前伸,交合刺细、弓状,无交合伞,尾长圆锥形、端圆。2龄幼虫无直肠和肛门,排泄孔位于虫体中后部,尾部渐细、钝圆。这是全国口岸系统首次截获该线虫。(本文来源于《植物检疫》期刊2019年02期)
向超,彭德良,彭焕,刘莹,黄文坤[2](2018)在《柑橘半穿刺线虫发生与防治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让更多的科研工作者和橘农意识到柑橘半穿刺线虫对柑橘造成的危害并对其进行防治,对柑橘半穿刺线虫发生与防治研究进行了综述。柑橘半穿刺线虫寄生较专化,寄主范围较窄,主要危害芸香科柑橘属植物;其雄虫不危害作物,雌虫前端侵入根部,通过固定取食点取食,对柑橘根系细胞造成伤口,并影响根和叶中渗透活性离子的分配,从而降低柑橘产量。目前已有内转录间隔区-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ITS-RFLP)、ITS特异性引物检测、内部转录间隔区-环介导等温扩增分析(ITS-LAMP)、基于线虫DNA的LAMP分析等多种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能够将其快速检出。抗柑橘半穿刺线虫的柑橘砧木较少,主要通过化学药剂进行防治,但由于化学药剂具有污染环境、需反复使用等缺点,有效地控制柑橘半穿刺线虫需综合运用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植物源提取物以及抗性品种等多种措施。本研究对柑橘半穿刺线虫的寄主范围、危害特性、侵染特点、致病机制、分子生物学检测及防治方法进行了综述,并对将来通过遗传工程技术进行柑橘砧木品种选育等进行了展望,期望对我国柑橘半穿刺线虫的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华北农学报》期刊2018年S1期)
黄金玲,刘志明,陆秀红,秦碧霞,艾辉建[3](2012)在《柑橘半穿刺线虫防治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筛选低毒高效的杀线剂,为半穿刺线虫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进行10%噻唑膦颗粒剂、2.5亿个孢子/g厚孢轮枝菌微粒剂、0.5%阿维菌素颗粒剂、24.5%阿维菌素乳油、10%丙线磷颗粒剂、2亿/g盐生菌及2亿/g盐生菌+0.5%阿维菌素颗粒剂对柑橘半穿刺线虫田间防治效果试验,药后30d统计不同药剂对柑橘半穿刺线虫的防治效果。【结果】供试的6种药剂对半穿刺线虫均有较好的防效,对土壤中和根上线虫的防效均在50%以上,其中10%噻唑膦颗粒剂的防效最好,对土壤中和根上线虫的防效达80%以上;其次为24.5%阿维菌素乳油和2.5亿个孢子/g厚孢轮枝菌微粒剂,两种药剂对土壤中和根上线虫的防效为70%~75%。【结论】10%噻唑膦颗粒剂、2.5亿个孢子/g厚孢轮枝菌微粒剂和24.5%阿维菌素乳油对柑橘半穿刺线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柑橘生长无不良影响,可作为柑橘半穿刺线虫的防治药剂在柑橘生产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学报》期刊2012年08期)
刘国坤,陈娟,肖顺,潘东明,张绍升[4](2011)在《寄生柑橘和杉木的柑橘半穿刺线虫种内群体变异》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寄生于柑橘与杉木2种寄主的柑橘半穿刺线虫种群的rDNA-ITS区(ITS1-5.8S-ITS2)及形态变异进行研究,分析种群间遗传多态性及其亲缘关系。【方法】对采自中国3个省份(福建、四川、贵州)柑橘产区的21个柑橘半穿刺线虫种群(柑橘种群)及福建省杉木林区的6个柑橘半穿刺线虫种群(杉木种群)的ITS区进行PCR扩增、克隆与测序,通过相关软件进行序列比对与系统发育分析;对3个柑橘种群及1个杉木种群进行形态特征测计分析。【结果】柑橘半穿刺线虫的柑橘种群与杉木种群相比,ITS1序列相似性为93.2%—99.3%,ITS2序列相似性为92.4%—100%;基于ITS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所有杉木种群与福建省部分柑橘种群处于同一进化主分枝。4个柑橘半穿刺线虫种群间部分测量值存在显着差异,补充描述了种群内二龄幼虫尾部形态变异类型。【结论】柑橘半穿刺线虫柑橘种群和杉木种群在rDNA-ITS序列相似性高,序列差异不能用于种群的区分;杉木种群与福建部分柑橘种群在进化上可能有相同的地理起源。种群间部分测量值的显着差异及二龄幼虫尾部变异应属于种群正常变异。(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11年09期)
陈娟[5](2010)在《柑橘半穿刺线虫不同地理种群形态学、遗传多样性研究及分子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柑橘半穿刺线虫(Tylenchulus semipenetrans)引起柑橘慢衰病(citrus slow decline disease)是重要的柑橘病害线虫,广泛分布于世界柑橘产区。柑橘半穿刺线虫在我国广泛分布,危害严重。本研究对不同地理群体的柑橘半穿刺线虫从形态学、交叉接种寄生性到分子生物学几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并建立了柑橘半穿刺线虫特异性检测技术。对我国4个省,寄主分别为杉木、柑橘5个地理群体柑橘半穿刺线虫的形态学进行了显微观测。各种群测量值与前人测量数据基本一致,表明柑橘半穿刺线虫种群间虫体形态保守;所有群体中均有发现近末端钝圆,呈棍状,表面呈缢缩状类型。通过室内、野外交叉接种发现,杉木林地的柑橘半穿刺线虫种群可侵染杉木苗根系,但未能侵染柑橘苗根系;柑橘地的柑橘半穿刺线虫可侵染柑橘根系,但未侵染杉木根系,这与前人的结果不一致。首次对采自我国4个省份柑橘或杉木上27个柑橘半穿刺线虫种群的rDNA-ITS进行测序,提交GenBank,获得序列号,丰富了柑橘半穿刺线虫的核酸数据库;经过对我国4个省的27个柑橘半穿刺线虫种群的rDNA-ITS区进行测序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不同地区的柑橘半穿刺线虫的rDNA-ITS序列保守,差异极小,线虫种群间的序列相似性在98.4%以上,序列变异率为0~1.6%,序列多态性分析表明序列特征上存在差异,具有丰富的多样性;根据序列相似度与系统进化树显示我国柑橘半穿刺线虫的ITS序列与地理位置及寄主无相关性。寄生于杉木或柑橘的柑橘半穿刺线虫种群之间并不能通过rDNA-ITS序列区分是否存在生理小种。本研究根据柑橘半穿刺线虫的rDNA-ITS的序列特征,设计出了一对柑橘半穿刺线虫特异性引物,Ts-SF(正向: 5’- TACCAGGTTGAGCAGAGTTCTT -3’)和Ts-SR (反向: 5’- TCCTACCCTTCCACAGCG–3’)。特异性引物灵敏度高,可扩增出单条柑橘半穿刺线虫二龄线虫的DNA;特异性强及可靠性好,对采自全国4个省份16个不同地区寄生柑橘或杉木的柑橘半穿刺线虫种群均能扩增出特异条带,对非靶标线虫未能扩增出条带;可从改良贝尔曼漏斗法分离的线虫混合群体中检测出单条靶标线虫。本研究建立了柑橘半穿刺线虫特异性检测体系,对柑橘半穿刺线虫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10-04-01)
洪彩凤,刘国坤,张绍升,肖顺,潘东明[6](2007)在《福建省柑橘半穿刺线虫雌虫食线虫真菌的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福建省4个县(市)7个柑橘园的柑橘半穿刺线虫雌虫食线虫真菌进行了调查,从采集的520个雌虫虫体上得到123个真菌分离物,鉴定出8属10种。他们分别为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青霉状曲霉(A.penicilloides)、头梗霉属(Cephaliophora sp.)、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雪腐镰孢(Fusarium nivale)、尖孢镰孢(F.oxysporum)、茄病镰孢(F.solani)、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 lilacinus)、常现青霉(Penicillium frequentans)、小刺青霉(Penicillium spinulosum)、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sp.)、厚垣孢普可尼亚菌(Pochonia chlamydosporia)。其中,茄病镰孢、尖孢镰孢、淡紫拟青霉为优势食线虫菌,分别占总分离物的36.6%、15.4%、9.76%。(本文来源于《福建林学院学报》期刊2007年03期)
柑橘半穿刺线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让更多的科研工作者和橘农意识到柑橘半穿刺线虫对柑橘造成的危害并对其进行防治,对柑橘半穿刺线虫发生与防治研究进行了综述。柑橘半穿刺线虫寄生较专化,寄主范围较窄,主要危害芸香科柑橘属植物;其雄虫不危害作物,雌虫前端侵入根部,通过固定取食点取食,对柑橘根系细胞造成伤口,并影响根和叶中渗透活性离子的分配,从而降低柑橘产量。目前已有内转录间隔区-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ITS-RFLP)、ITS特异性引物检测、内部转录间隔区-环介导等温扩增分析(ITS-LAMP)、基于线虫DNA的LAMP分析等多种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能够将其快速检出。抗柑橘半穿刺线虫的柑橘砧木较少,主要通过化学药剂进行防治,但由于化学药剂具有污染环境、需反复使用等缺点,有效地控制柑橘半穿刺线虫需综合运用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植物源提取物以及抗性品种等多种措施。本研究对柑橘半穿刺线虫的寄主范围、危害特性、侵染特点、致病机制、分子生物学检测及防治方法进行了综述,并对将来通过遗传工程技术进行柑橘砧木品种选育等进行了展望,期望对我国柑橘半穿刺线虫的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柑橘半穿刺线虫论文参考文献
[1].宋绍禕,俞禄珍,杨娟,戚龙君,徐飞.柠檬树苗中截获的柑橘半穿刺线虫形态和分子鉴定[J].植物检疫.2019
[2].向超,彭德良,彭焕,刘莹,黄文坤.柑橘半穿刺线虫发生与防治研究进展[J].华北农学报.2018
[3].黄金玲,刘志明,陆秀红,秦碧霞,艾辉建.柑橘半穿刺线虫防治试验[J].南方农业学报.2012
[4].刘国坤,陈娟,肖顺,潘东明,张绍升.寄生柑橘和杉木的柑橘半穿刺线虫种内群体变异[J].中国农业科学.2011
[5].陈娟.柑橘半穿刺线虫不同地理种群形态学、遗传多样性研究及分子检测[D].福建农林大学.2010
[6].洪彩凤,刘国坤,张绍升,肖顺,潘东明.福建省柑橘半穿刺线虫雌虫食线虫真菌的鉴定[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