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封禅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司马相如,《封禅文》,封禅礼制,符命文化
封禅文论文文献综述
郑伟生[1](2018)在《论司马相如《封禅文》文体归属的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历代文人对司马相如《封禅文》文体归属的认识主要有封禅体、符命体、辞赋或颂赞体叁种情况。刘勰注重封禅礼制与"立言不朽"观念,故《文心雕龙》将之归于封禅体;萧统关注魏晋南北朝兴盛的符命文化,《文选》将之归于符命体;姚鼐、曾国藩等人将其归属辞赋或颂赞体,这与清代文体分类思想的发展有关。对《封禅文》文体归属不同观点及其成因的探析,既有文体学意义,也有政治文化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侯艳[2](2014)在《从《贞符》和《华山赋》看唐代封禅文的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现存的唐代封禅文数量很多,各具特色,其中的诗赋作品极富文学性,较着名的有柳宗元《贞符》、杨敬之《华山赋》等。《贞符》在继承传统封禅文写作范式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比前代更加重视艺术形式与表现力。《华山赋》在封禅文及景物赋的创作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这类作品表现出与前代不同的封禅文创作理念及写作手法,是文学由质到文发展的体现。(本文来源于《钦州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侯艳[3](2013)在《《封禅文》歧解辨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封禅文》是司马相如的散文代表作之一,《史记》、《汉书》及《昭明文选》等书中都录有此文,但各家对文意的训诂却多有不同,笔者试对其中一些较为明显的歧解稍加辨析,以期尽可能地恢复长卿作文之意。(本文来源于《兰台世界》期刊2013年11期)
陈影,赵沛林[4](2013)在《自然主义视域下的封禅文学和朝圣文学探究——以《封禅文》和《基姆》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然对人类有着强大的魅力和启示性。无论人类的社会化进程有多么复杂、完善,人类对自然的依赖和需求不但不会消失,反而会不断增长。爱默生在《论自然》中曾指出:"自然是精神之象征。"的确如此,自然不仅仅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是与人类精神生活息息相关的。因此,回归自然、接触自然、体味自然,是人类心灵感受自然真谛的绝妙境界,也是人类克服物质社会的纷扰和远离尘嚣的捷径。按照马克思主(本文来源于《文艺评论》期刊2013年01期)
丁功谊[5](2012)在《论先唐封禅文的体式演进》一文中研究指出封禅文是劝导、宣扬帝王封禅或在封禅大典期间歌颂帝王功德的文章,以颂德为主,多属韵文,文风庄严,主要赞美当朝君主的功绩,宣扬当朝政权的神圣性、正统性。先唐碑刻式封禅文文风质朴,运笔简约;奏议式封禅文则以当代帝王的功业为依托,在写实的基础上歌功颂德,逐渐远离了赋体,体现了文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来源于《江西社会科学》期刊2012年03期)
于素英,孔祥丽[6](2011)在《从《典引》篇看“封禅文”的文体特色》一文中研究指出封禅文其实是古代帝王登泰山祭天地时,颂德铭功的碑文。《典引》篇虽不是刻石之作,却在内容和体式上体现了封禅文的文体特色。在此追溯了"封禅文"之原始,并以分析《典引》篇特色为基础,进而总结了"封禅文"的文体特色,以求进一步理解古代应用文体创作的要领,以期为今天的写作提供帮助。(本文来源于《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期刊2011年08期)
林晓娜[7](2010)在《论封禅文体的演变及唐代封禅文的特色》一文中研究指出刘勰在《文心雕龙》中首次提出"封禅文体",且把它放在重要位置,但至今鲜有学人对此进行探讨。本文主要研究封禅文体的演变轨迹,发现封禅文体最初泛指内容涉及封禅的文章,与其他文体有所交叉。唐以后则演变为"封禅"或"符命",从属于诏、表、奏、启等文体。有学者认为唐以前的封禅文已形成范式,笔者经过细读作品,发现唐代文士通过学习司马相如的《封禅文》,最终才建立起封禅文的范式。唐代封禅文在遵守范式之外,又有所新变。(本文来源于《理论界》期刊2010年12期)
肖虹[8](2010)在《从秦汉封禅文看古人封禅心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古代帝王的封禅大典上所使用的文书,我们称其为封禅文,秦汉时期仅有李斯的《封泰山碑》和张纯所作的《泰山刻石文》可以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封禅文书,两者虽文风迥异,却以独特的方式承载着近乎相似的先民心理。(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期刊2010年02期)
杨晓芳[9](2005)在《司马相如《封禅文》与汉武帝封禅》一文中研究指出司马相如《封禅文》是对汉武帝的“讽谏”和“尸谏”,是“讽武帝不要夸功封禅”,但其客观上确促进了武帝这一举措。而造成这一目的与效果相背离的原因则与汉武帝作为接受主体对文本解读的主观意向性,《封禅文》本身作为赋体文铺张扬厉的特点,以及经学语境下文学话语的贫乏是分不开的。(本文来源于《成都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05年07期)
丁有国[10](2004)在《论张裕钊《辨司马相如〈封禅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许多文人都认为司马相如的《封禅文》是对汉武帝阿谀奉承,张裕钊却以为“不然”,是“讽武帝之封禅”,并指出这些文人的学风不正,没有读懂《封禅文》的本旨。(本文来源于《鄂州大学学报》期刊2004年02期)
封禅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现存的唐代封禅文数量很多,各具特色,其中的诗赋作品极富文学性,较着名的有柳宗元《贞符》、杨敬之《华山赋》等。《贞符》在继承传统封禅文写作范式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比前代更加重视艺术形式与表现力。《华山赋》在封禅文及景物赋的创作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这类作品表现出与前代不同的封禅文创作理念及写作手法,是文学由质到文发展的体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封禅文论文参考文献
[1].郑伟生.论司马相如《封禅文》文体归属的变迁[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2].侯艳.从《贞符》和《华山赋》看唐代封禅文的发展[J].钦州学院学报.2014
[3].侯艳.《封禅文》歧解辨析[J].兰台世界.2013
[4].陈影,赵沛林.自然主义视域下的封禅文学和朝圣文学探究——以《封禅文》和《基姆》为例[J].文艺评论.2013
[5].丁功谊.论先唐封禅文的体式演进[J].江西社会科学.2012
[6].于素英,孔祥丽.从《典引》篇看“封禅文”的文体特色[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1
[7].林晓娜.论封禅文体的演变及唐代封禅文的特色[J].理论界.2010
[8].肖虹.从秦汉封禅文看古人封禅心理[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10
[9].杨晓芳.司马相如《封禅文》与汉武帝封禅[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
[10].丁有国.论张裕钊《辨司马相如〈封禅文〉》[J].鄂州大学学报.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