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广告符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朱天心,朱天文,现代都市,消费
广告符码论文文献综述
曾丽琴[1](2015)在《购物狂、符码迷恋与广告意识形态——后现代都市消费景观在台湾小说中的呈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夏铸九的研究,台湾在1989年"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毛额比率已超过工业所占比率,且其成长率也超过工业,成为支持经济成长的最主要力量"①。服务业的比重大过工业,这说明台湾已然进入后现代都市消费社会。台湾作家非常敏锐地意识到这一点并积极介入这一领域的书写。朱天文、朱天心、施叔青、林俊颖、纪大伟等作家都对消费社会有着丰富的文本呈现。特别是朱氏姐妹,以华丽的文字书写繁华都市奢靡的表象,在在令人注目。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作家都有充分的理论自觉,因(本文来源于《扬子江评论》期刊2015年02期)
赵一欣[2](2011)在《现代广告符码对消费社会中人与物关系的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消费市场不断发展的今天,一个充满符号的社会正在逐步取代商品社会的地位,同时,传统的消费观念的淡薄、价值观念的转变,符号的消费也正随着符号社会的到来成为人们消费的主流和主要特征。人们已经不在满足于对商品中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消费,“符号价值”的消费已经是消费者所追求的另一种消费观念。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电视广告作为一种多媒体符号系统,利用自身优势制造了大量在商品中并不直接可见的符号意义,使人们开始竞相追逐,可以说,由电视广告创造的消费烙印已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消费者与商品之间的关系在电视广告的影响之下变得更加复杂。本文是一种描述性与经验性的研究,以人与物的关系为出发点,在消费社会的背景下,借助对电视广告符号化的探讨,将这种探讨的结果再次回归到人与物的关系之中,以此寻找一个能更好诠释人与物的关系在消费社会中体现的突破点。在研究中,笔者通过对黄金时段与体育时段电视广告的抽样调查,试图建立一个符号学与定量的内容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将符号学与内容分析的特长联合起来,对电视广告符号化的过程以及电视广告内容所隐含的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人与物的关系是商品社会的重要特征,在这个充满了由电视广告塑造的各色符号的消费社会中,只有在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和符号传播原则的基础上,找到准确恰当的突破口,找到造成人与物关系间尴尬问题的根本原因,才能创造一个健康的媒介环境和消费环境!(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1-06-30)
邱欣[3](2011)在《“符码化”在广告设计教学中的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符号学的角度,寻找符号学与广告设计之间的联系,分析我国广告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究以符号学理论为依据的广告设计教学内容,并以此提高广告设计专业学生的能力,为实际广告设计创造效益。(本文来源于《科技致富向导》期刊2011年09期)
伍阳艳[4](2010)在《文化符码之破译——评雷蒙德·威廉斯“广告:魔术般的体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是对雷蒙德·威廉斯的重要论文"广告,魔术般的体系"的解读,探讨了他立足于文化角度的广告观。威廉斯对广告文化的阐述是以广告发展的宏大历史叙述作为支撑点展开的,他指出广告在现代社会的作用远不仅限于经济领域,并重点探讨了现代广告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现象对分析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性。(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0年30期)
李伊娜,蒲平[5](2009)在《透视广告语的符码意义——从符号解读和语用分析的角度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功能视角分析,广告语可以诱导消费者向其营销目标接近;从文化角度研究,广告语可以传递意义和目的。本文旨在从符号语义及语用行为角度对广告语进行话语分析,并指出广告语表达其隐含意义的方式。(本文来源于《现代视听》期刊2009年12期)
王屏[6](2009)在《旅行社出游平面广告文案创作研究:文化符码与主题诠释》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市场调查数据,本文分析了旅行社出游平面广告文案设计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研究背景,将符号学与广告主题创意原理紧密结合,进一步提出承载旅行社出游平面广告主题的推论符号表征指向,继而揭示旅行社出游平面广告文案(正文)创作范式,以期产生一定的启示意义。(本文来源于《企业经济》期刊2009年11期)
常春梅[7](2009)在《平面广告设计中“恋物癖”的视觉符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以来,随着消费社会的长足发展,消费文化以信息的极大丰富和形象的急速增长为基础,强调人们对形象的感知力、强调商品形象的观赏效果、强调视觉形象对受众的感官刺激。图像由此成为极其重要的信息载体,在信息冗繁的消费社会里,只有那些给受众以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的视觉图(本文来源于《今传媒》期刊2009年07期)
张颉[8](2009)在《平面广告的造型(文化符码)解读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种劝服性视觉传播方式的平面广告,其本质在于信息的表达、沟通与说服,而这种表达、沟通与说服的成功与否就在于设计者在平面广告画面中编写的设计文化符码能否被受众精确解码。因此,从造型(文化符码)层面对不同类型的平面广告设计作品进行分析、诠释是非常有意义的。本文利用造型(文化符码)理论,从广告策略、广告意象、广告视像叁层次对优秀平面广告设计作品进行详尽的解读,为设计者创作优秀的平面广告设计作品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理论)》期刊2009年11期)
王汀[9](2008)在《直观广告符码的“审丑”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转型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否定传统美学,名曰"丑学"。它彻底破坏了人们长期遵循的审美规律以及向完美无缺的理性主义提出质疑,旨在将人们从固有的审美误区中拯救出来,重新构建符合人文关怀的视觉惊奇。(本文来源于《中国广告》期刊2008年08期)
张锦[10](2007)在《从设计文化符码解读广告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广告设计除了造型的技巧外,首重创意。但是目前对广告设计的分析与研究仍然停留在造型技巧上,如此一来,往往不能精确地分析广告设计的巧妙之处和其表达的深层文化蕴涵。通过对设计文化符码技术层、意义层和策略层叁层次的解析和视觉素养、视觉读写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找到一种理解设计创作的方法论和从文化符码入手解读设计作品的设计方法论。(本文来源于《开封大学学报》期刊2007年02期)
广告符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消费市场不断发展的今天,一个充满符号的社会正在逐步取代商品社会的地位,同时,传统的消费观念的淡薄、价值观念的转变,符号的消费也正随着符号社会的到来成为人们消费的主流和主要特征。人们已经不在满足于对商品中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消费,“符号价值”的消费已经是消费者所追求的另一种消费观念。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电视广告作为一种多媒体符号系统,利用自身优势制造了大量在商品中并不直接可见的符号意义,使人们开始竞相追逐,可以说,由电视广告创造的消费烙印已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消费者与商品之间的关系在电视广告的影响之下变得更加复杂。本文是一种描述性与经验性的研究,以人与物的关系为出发点,在消费社会的背景下,借助对电视广告符号化的探讨,将这种探讨的结果再次回归到人与物的关系之中,以此寻找一个能更好诠释人与物的关系在消费社会中体现的突破点。在研究中,笔者通过对黄金时段与体育时段电视广告的抽样调查,试图建立一个符号学与定量的内容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将符号学与内容分析的特长联合起来,对电视广告符号化的过程以及电视广告内容所隐含的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人与物的关系是商品社会的重要特征,在这个充满了由电视广告塑造的各色符号的消费社会中,只有在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和符号传播原则的基础上,找到准确恰当的突破口,找到造成人与物关系间尴尬问题的根本原因,才能创造一个健康的媒介环境和消费环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广告符码论文参考文献
[1].曾丽琴.购物狂、符码迷恋与广告意识形态——后现代都市消费景观在台湾小说中的呈现[J].扬子江评论.2015
[2].赵一欣.现代广告符码对消费社会中人与物关系的解读[D].西北大学.2011
[3].邱欣.“符码化”在广告设计教学中的初探[J].科技致富向导.2011
[4].伍阳艳.文化符码之破译——评雷蒙德·威廉斯“广告:魔术般的体系”[J].名作欣赏.2010
[5].李伊娜,蒲平.透视广告语的符码意义——从符号解读和语用分析的角度探讨[J].现代视听.2009
[6].王屏.旅行社出游平面广告文案创作研究:文化符码与主题诠释[J].企业经济.2009
[7].常春梅.平面广告设计中“恋物癖”的视觉符码分析[J].今传媒.2009
[8].张颉.平面广告的造型(文化符码)解读初探[J].大众文艺(理论).2009
[9].王汀.直观广告符码的“审丑”现象[J].中国广告.2008
[10].张锦.从设计文化符码解读广告设计[J].开封大学学报.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