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奇观论文-王一川

影像奇观论文-王一川

导读:本文包含了影像奇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影像奇观美学,文化控制,人生真理,心赏

影像奇观论文文献综述

王一川[1](2019)在《影像奇观美学及其当前症候——以近期部分影片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影像奇观美学是近期中国电影中出现的一种以奇异影像系统去创造意义或增强表意控制力的美学原则。这种奇异影像本身不再只充当影片中的次要表意元素,而是成为其中具备独立表意能力乃至表意控制力的首要元素之一。它不仅独立创造意义,并且产生具备表意控制力的意义,从而体现文化控制力。但它也存在一些症候:奇观化镜头与表意系统之间有时存在某种美学脱节,在倾力打造视觉奇观时导致人物形象刻画弱化,影像奇观系统中存在相应的人生信仰系统的缺失,处于现实混沌中的人生拯救方略无限期推迟出场。影像奇观美学形式本身无所谓对错,而关键在于让它服务于传达真正富有深度的思想、情感或人生真理。当前中国电影与其说缺少影像奇观美学形式的建构才情,不如说缺少让这种美学形式服务于特定人生真理的深切领悟和清澈透视的主体素养。(本文来源于《艺术百家》期刊2019年01期)

赵晓[2](2019)在《影像奇观·本土叙事·体系探索——对2017年度中国IP电影的编辑呈现再探》一文中研究指出2017年国内IP电影作品在编辑层面呈现出新的态势,影像表达、题材选择以及类型构建方面嬗变明显,风格化、类型化的IP电影改编作品表现突出。奇观性影像与类型化审美的编辑走向逐步明晰,内容题材进一步注重类型性与本土化探索,具有原创意义的系列IP电影编辑体系得以挖掘构建。同时,现实主义选题匮乏、改编渠道与方式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本文来源于《中国编辑》期刊2019年01期)

朱靖江[3](2018)在《《珠峰史诗》:登山悲剧、影像奇观及其余波》一文中研究指出1924年由英国电影导演约翰·诺尔摄制的纪录片《珠峰史诗》记录了英国登山队第3次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全过程,是世界上现存首部展现西藏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象的电影作品,也是第一部在海拔7000米以上的珠峰山地拍摄的探险纪实影片,具有重要的影像文献价值。该片在放映期间引发的纠纷,也影响到英国与中国西藏地方政府的关系,是中英涉藏史上一场鲜为人知的风波。(本文来源于《中国藏学》期刊2018年04期)

王长潇,刘瑞一[4](2018)在《网络影像奇观的生成逻辑、类型建构与意义解码》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道格拉斯·凯尔纳"媒介奇观"理论的相关论述,对网络影像中的四类奇观:叙事奇观、视听奇观、互动奇观、舆论奇观的生成逻辑、具象建构进行理论观照。网络影像奇观盛行的背后不仅是以"我"为中心的青年亚文化对主流媒介文化内在气韵和价值追求的反叛,而且将人们对现实的关切缝合其中,充当了社会减压阀,并使大众在参与式建构与解读中获得愉悦,满足了其娱乐诉求。与此同时,网络影像奇观对戏剧效果的追求存有过度化之嫌,须以文化批判的视角进行再审视。(本文来源于《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崔志越[5](2017)在《论奥斯卡影像奇观的人性诉求》一文中研究指出"奥斯卡艺术的精髓在于人性表达。"~([1])。一部电影从策划到拍摄到上映,其间展现的人类内心深处的种种人性是吸引观众的法宝,知道观众想什么,理解人性的规律,有的放矢地诠释人性,是奥斯卡获奖影片成功的关键。各个时期的奥斯卡影像奇观对满足观众追新求异的审美心理,丰富与开拓人类审美经验有重要作用,其中某些特殊的奇观片段设计对于整部作品特定的人性主题表达有重大作用。奥斯卡影像奇观通过对人性诉求进行充分的表达,(本文来源于《人文天下》期刊2017年16期)

崔志越[6](2017)在《奥斯卡影像奇观艺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影像奇观是百年奥斯卡电影艺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论文以奥斯卡最佳影片奖作品、最佳视觉效果奖作品和最佳特殊效果奖作品为主要研究材料,以其他获奖作品为辅助,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比较研究、思辨研究叁种研究方法,对奥斯卡影像奇观的历史演变、本体特征、表现手法及人性诉求进行了系统研究。奥斯卡影像奇观经历了前期摸索时期、特效奇观大爆炸时代和3D奇观时代叁个主要阶段。依据画面呈现形式可以将奥斯卡影像奇观划分为叁类:一是实景奇观,就是未经后期修饰的纯天然的现实景观在电影镜头中的展现;二是特技与实景相结合的奇观,是在实景奇观的基础上,根据剧情需要由后期特效添加人物或景物的奇观,这类奇观中特技部分以假乱真、实现无缝衔接,让观众分辨不出虚实且沉浸其中;叁是纯特技奇观,指的是特效师根据剧情需要利用CGI、数字绘景等技术在计算机上绘制出来的图景,这种图景可以是客观现实中存在的,也可以是超现实的,比如《指环王》中纯特技打造的帝国奇观和《阿凡达》中浮在半空的潘多拉星球。叙事、表演与镜头语言是电影艺术的叁大元素,画面和声音是镜头语言的典型代表,这些与奇观片段的有机结合构成了一部部精彩的电影作品,但也应注意叙事老套、表演呆板、镜头语言过于夸张等不良创作风气。奥斯卡影像奇观所表达的人性诉求是所有影视创作者亟需重视的,从影片的策划到拍摄到上映,观众的想法与人类内心深处的种种人性是吸引受众的法宝,知道观众想什么,理解人性的规律,有的放矢地诠释人性,是影片成功的关键。各个时期的奥斯卡影像奇观对满足观众追新求异的审美心理,丰富与开拓人类审美经验有重要作用,其中某些特殊的奇观片段设计对于整部作品特定的人性主题表达有重大作用,歌舞片、科幻片和动作片中的奇观片段更是如此。动作奇观是吸引人们眼球、集中人们注意力的手段,适宜的动作奇观有助于塑造人物性格,帮助影片传达人性。3D技术、数字特效技术是作为技术层面为奇观进行服务的,没有这些技术,人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就无法被满足,而如何正确有度地使用新技术,不为奇观而奇观,才是我们在未来的电影创作中需要注意的。奇观片段无疑延伸了电影自身的时间与空间,丰富了观影体验。总之,奥斯卡影像奇观通过合理地运用3D、数字特效等技术手段,与叙事、表演和镜头语言在影视美学框架中建立起有机和谐关系,对人性诉求进行充分的表达,将商业性与艺术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是世界影像奇观的风向标。(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7-06-03)

孙旭言[7](2017)在《论影像奇观之嬗变》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影从诞生之初到数字时代来临,影像奇观频繁出现在观众视野。电影技术的不断升级使人类可以更加轻易的实现想象中场景的影像化,使我们可以看到万年前的古生物、千年后的星球奇观等等。这些“奇观”对电影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是技术和艺术完美结合的产物。本研究希望在漫长的电影史长河中梳理影像奇观的脉络,通过对影像奇观发展史的梳理,针对每一个阶段的技术特点和美学特征,并结合文本分析进行研究。本研究按照影像奇观发展的四个阶段进行分章,主要将论述以下内容:第一章为绪论。主要是对本论题的说明,包括研究原因,论题中“奇观”的释义、“影像奇观”的限定说明,以及之所以将其分为四个阶段的阐述。第二章为早期影像奇观的研究,主要针对影像奇观产生的背景进行总结,并主要对影像奇观的先驱乔治·梅里埃所拍摄的《消失的女子》、《音乐狂》、《月球旅行记》叁部影片进行文本分析,从而探讨早期影像奇观的技术特点和美学特征。第叁章为影像奇观发展的滞缓时期,在说明了这一时期之所以会出现发展缓慢的原因之后,对逆境而生的《金刚》进行解读,分析这一时期影像奇观的进步以及指出真实性欠缺的相关问题。第四章是对影像奇观发展的转折期的研究,转折点是《2001太空漫游》,这一时期的关键问题就是解决奇观影像的真实性问题。第五章是当代影像奇观研究,结合数字技术的发展,针对多部影片的多个特点进行逐一研究。第六章基于上述影像奇观发展史的研究提出了影像奇观发展的几个可能性。最后,对影像奇观的整个发展脉络进行总结和梳理,形成影像奇观简史。(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韩传喜[8](2016)在《冰火同炉的叙事 张力与影像奇观》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影表现了现实生活中各种救赎的方式,有些甚至是极端的方式,以期探寻人性的挣扎与灵魂的疗救。对救赎的书写,其实就是书写人性,揭示人性善恶交织的丰富与复杂犯罪类型片往往融合悬疑、暴力、惊悚等叙事元素,从而造成视觉的冲击力和心理的紧张感。但纵观既往的(本文来源于《辽宁日报》期刊2016-04-22)

许爱珠,秦明超[9](2015)在《视觉文化与影像奇观——以徐克电影《智取威虎山》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一、视觉文化与奇观电影时至今日,我们每一个现代人都生活在影像的世界,各种媒介的影视作品有形无形渗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电影、电视为我们提供资讯和娱乐,牵动我们的情绪、吸引我们的注意力。作为文化的视觉表达,电影已经是我们最重要的社会和文化元素,成为现代社会的(本文来源于《创作与评论》期刊2015年22期)

李城[10](2015)在《新谍战剧:“后革命”时代的影像奇观》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世纪中国谍战剧融合了革命化历史审美、传奇化影像审美与日常化生活审美等多重审美话语形态,呈现出意涵丰富、形式开放的多元话语交织的文化审美生态。将新谍战剧置于"后革命"的时代氛围下考察,剖析文本的审美呈现及价值内涵,指出新谍战剧作为"后革命"时代革命书写方式的一种,承载着民族历史记忆中的传奇故事,展现了革命英雄的创世寓言,是当代中国人现代意识的一种集体心理回归。(本文来源于《新疆艺术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影像奇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17年国内IP电影作品在编辑层面呈现出新的态势,影像表达、题材选择以及类型构建方面嬗变明显,风格化、类型化的IP电影改编作品表现突出。奇观性影像与类型化审美的编辑走向逐步明晰,内容题材进一步注重类型性与本土化探索,具有原创意义的系列IP电影编辑体系得以挖掘构建。同时,现实主义选题匮乏、改编渠道与方式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影像奇观论文参考文献

[1].王一川.影像奇观美学及其当前症候——以近期部分影片为例[J].艺术百家.2019

[2].赵晓.影像奇观·本土叙事·体系探索——对2017年度中国IP电影的编辑呈现再探[J].中国编辑.2019

[3].朱靖江.《珠峰史诗》:登山悲剧、影像奇观及其余波[J].中国藏学.2018

[4].王长潇,刘瑞一.网络影像奇观的生成逻辑、类型建构与意义解码[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8

[5].崔志越.论奥斯卡影像奇观的人性诉求[J].人文天下.2017

[6].崔志越.奥斯卡影像奇观艺术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7

[7].孙旭言.论影像奇观之嬗变[D].东北师范大学.2017

[8].韩传喜.冰火同炉的叙事张力与影像奇观[N].辽宁日报.2016

[9].许爱珠,秦明超.视觉文化与影像奇观——以徐克电影《智取威虎山》为例[J].创作与评论.2015

[10].李城.新谍战剧:“后革命”时代的影像奇观[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5

标签:;  ;  ;  ;  

影像奇观论文-王一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