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可移动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可移动性缝线悬吊法,手术技巧
可移动性论文文献综述
王凡冰,陈春雷[1](2017)在《可移动性缝线悬吊法在减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临床应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可移动性缝线悬吊法在减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阑尾炎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观察组采用可移动性缝线悬吊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叁孔法,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中转开腹术率及中转叁孔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移动性缝线悬吊法用于减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美观性较好,手术时间短,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7年33期)
朱明品,陈春雷,林晖,陈曹瑧,韩卓兴[2](2017)在《可移动性缝线悬吊法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总结可移动性缝线悬吊法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SILC)中的应用价值及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79例胆囊良性疾病患者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79例患者术中均采用了可移动性缝线悬吊法技术,其中73例成功运用可移动性缝线悬吊法技术顺利完成了SILC,成功率为92.4%,平均手术时间(47.60±18.37)min,平均出血量(12.10±5.20)ml,平均住院时间(5.10±0.67)d,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随访1~6个月,患者无脐部切口疝等并发症的发生,瘢痕不明显,美容效果满意。结论: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采用可移动性缝线悬吊法技术,可增加手术操作区的暴露,降低手术难度,同时也减少重复性动作,缩短手术时间,术后恢复快,效果满意,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医学理论与实践》期刊2017年07期)
沙西(Muhammad,Shahid,Rizwan)[3](2016)在《生物炭、过磷酸盐和碳纳米管对污染土壤中重金属铅、铜的钝化效果研究:可移动性和生物有效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土壤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环境问题。在中国,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点位超标率已达16.1%。农田土壤铅(Pb)和铜(Cu)污染可能通过食物链转移而对环境和健康形成严重的危险。研究利用有机和无机材料治理土壤污染已经取得较大进展。在本研究中,通过室内培养实验和盆栽实验,研究了稻草及其制得生物炭、过磷酸钙、多壁碳纳米管、热解的和非热解的蓖麻残体对重金属铅/铜污染土壤的钝化效果;重点考察了钝化剂对植物生长、植物对金属的吸收、土壤溶液的金属浓度、他们分布在不同的形态比例、金属浸提特性、金属生物有效性以及金属流动性等方面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以为重金属铅/铜污染土壤钝化固定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首先,研究了稻草(RS)及其衍生生物炭(BC)、多层碳纳米管(MWCNT)和过磷酸钙(SSP)钝化固定铅和铜复合污染土壤的效果,通过BCR顺序提取、毒性特征沥滤方法(TCLP)、单一试剂提取(Ca Cl2)和简单生物有效性提取(SBET)等技术来评价几种材料的有效性。BCR顺序提取结果表明:随着BC和SSP用量的增加,弱酸溶解态重金属(铅和铜)含量降低而可氧化态和残渣态重金属(铅和铜)比例显着增加。与SSP相比,BC的添加降低了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铅和铜主要是转化为可还原态而被固定下来。与RS和MWCNT处理相比,BC处理中的TCLP和Ca Cl2提取的Pb/Cu均显着下降;而添加RS之后生物可利用态Pb显着减少。在Pb/Cu复合污染土壤中,SSP对于Pb的钝化效果要更好,而对Cu则不然。总的来说,添加生物炭(BC)可以有效减少Pb/Cu复合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移动性和生物可利用度,从而固定有效地固定Pb和Cu。在吸附实验中,稻草制备生物炭和添加生物炭培养的土壤同时作为去除水溶液中铅和铜的吸附剂。本研究通过批量吸附平衡法,评估生物炭(BC)和添加生物炭培养土壤(3%,6%BC)对铅和铜的吸附能力。等温线的吸附数据使用Freundlich方程拟合,BC对Pb和Cu最大吸附量分别是31和32.4 mg g-1。添加3%BC培养土壤对Pb和Cu最大吸附量分别是3.9和4.03 mg g-1,添加6%BC培养土壤对Pb和Cu最大吸附量分别是4.3 and 4.1 mg g-1。生物炭的掺入显着增加了土壤对铅和铜的吸附,而且其吸附量随着生物炭的添加量增加而增加;其吸附量也随着溶液的初始p H值增加而增加。生物炭去除金属的原因可能是是由于金属与离子化的O-络合作用,而且有可能伴随着金属与生物炭中的CO32-/PO43-产生沉淀。本研究结果表明稻草制备生物炭可以作为有效的吸附剂,但是它处理不同废液的能力需要基于不同重金属的种类而评价。同时进行的植物生长试验,是为了研究生物炭(BC)、稻草(RS)、多层碳纳米管(MWCNT)和过磷酸钙(SSP)对复合污染土壤中Pb/Cu的钝化效果,通过BCR顺序提取和TCLP提取探讨其化学形态变化,通过种植油菜(Brassica napus L.)来评价其对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影响。而且,通过再次种植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来评价修复剂的残留效应。结果表明,BC是所有修复剂中最有效的,它显着得改变了Pb/Cu的形态:将有弱酸溶解态转变为低生物利用态的残渣态,从而增强了其地球化学稳定性。添加6%BC减少了油菜和番茄对Pb/Cu吸收和积累。与对照相比,6%BC的添加分别降低了油菜地上部和根部中46%、36%的Pb和77%、58%的Cu;6%BC的添加也分别降低了油菜地上部和根部中36%、66%的Pb和29%、61%的Cu。第二次种植植物番茄是,6%BC的添加使得番茄中的金属浓度低于世界卫生组织(WHO)设定的安全值。SSP降低TCLP-Pb的浓度到0.2 mg L-1,这远低于临界极限值(5 mg L-1)。MWCNT对固定土壤中铅和铜效果不理想,这可能是因为土壤p H值较低且用量太少。生物炭可以对增加铅和铜的固定,同时有降低两种种植模式中重金属的生物利用度和环境风险的潜力。SSP对Pb的固定更为有效,但是铜生物可利用度随着增加的SSP而增加。应该谨慎地评价SSP对复合污染土壤中的铜的修复作用。补充试验是评价组合稻草(RS)、稻草准备的生物炭(BC)、多层碳纳米管(MWCNT)和过磷酸钙(SSP)对复合污染土壤中Pb/Cu的钝化效果,通过BCR顺序提取、TCLP提取和种植油菜(Brassica napus L.)等来探讨重金属化学形态。结果表明,BC+MWCNT是所有的修复剂组合中最好的,它显着地改变了Pb/Cu的形态:将有弱酸溶解态转变为低生物毒性的残渣态,从而增强了其在酸性土壤中的地球化学稳定性。BC+MWCNT的添加分别降低了油菜地上部和根部中86.3%、44.9%的Pb和61.2%、57.6%的Cu,同时显着地增加了油菜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这些植物可食用部分的金属浓度是在正常范围内。然而,BC+SSP组合对Pb固定效果要比对Cu好。应该谨慎地评价SSP对复合污染土壤中的铜的修复作用。因此,BC和MWCNT混合施用可以通过降低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而降低复合污染土壤中Pb/Cu的危害。此试验是评价热解的和非热解的稻草、蓖麻秸秆对复合污染土壤中Pb/Cu的固定效果以及对其形态转化的影响。结果显示,热解的得到的生物炭钝化复合污染土壤中Pb/Cu的效果要比非热解的植物秸秆要好。与对照相比,蓖麻叶生物炭(CLB)、蓖麻茎生物炭(CSB)和稻草生物炭(RSB)的添加分别显着降低了49.8%,31.1%和31.9%的弱酸溶解态Pb,同时分别显着降低了15.8%,11.5%和12%弱酸溶解态Cu。与对照相比和非热解的植物秸秆处理相比,热解得到的生物炭显着地改变了Pb/Cu的形态:将有弱酸溶解态转变为低生物有效性的残渣态,从而增强了其在酸性土壤中的地球化学稳定性。此外,添加生物炭显着增加了土壤p H值。与对照相比,添加蓖麻叶生物炭(CLB)处理降低了TCLP提取的Pb和Cu,分别降低29.22%-41.41%和5.7%-22.88%。重金属铅和铜固定性、可提取性与土壤p H值密切相关。生物炭对Pb/Cu复合污染土壤中Pb固定化的效果要比铜好。所有热解生物炭中,蓖麻叶生物炭(CLB)对复合污染土壤中Cu和Pb的固定效果最好,因此极大地降低他们在土壤中的移动性性和生物可利用性。(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陈庆发,牛文静[4](2016)在《采场结构体回采可移动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场范围内存在的结构体严重影响地下矿山安全生产,分析不同回采顺序下采场结构体可移动性具有重要意义。以块体理论为基础,结合空场法开采的采场空间属性,分析了结构体在采场内的一般嵌套模式。运用General Block程序建立了采场结构体模型,对采场内结构体的类型、体积和位置等元素进行了解构。利用矢量方法分析了不同回采顺序下采场结构体可移动性,并利用力学方法分析了考虑岩桥破坏时的矢量不可动结构体的回采移动性,推导了结构体破坏岩桥移动的条件公式。以铜坑矿锌多金属矿体1#矿块采场为样本,进行了回采可移动性实例分析,结果表明:一端至另一端后退回采时,4个结构体滑动;中间至两端后退回采时,7个结构体滑动,1个结构体破坏岩桥后滑动;上向水平分层回采时,4个结构体滑动,2个结构体掉落。研究成果可为地下矿山裂隙矿岩空场法回采顺序的合理选择及采场安全管理提供技术指导。(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6年05期)
崔一芳[5](2016)在《蜡样芽孢杆菌毒素特征及耐药基因tet(45)的可移动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的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食品安全问题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由微生物污染导致的食物中毒事件频发,微生物污染已成为食品安全首要问题。蜡样芽孢杆菌是一种天然存在于土壤中的革兰氏阳性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作为一种常见的食源性条件致病菌,蜡样芽孢杆菌可引起以呕吐和腹泻为主要特征的食物中毒。在世界范围内,蜡样芽孢杆菌疫情广泛存在,但因其病症的自愈性与一过性等特点,蜡样芽孢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被严重低估。在中国大陆常见的细菌性食源性疾病中,由蜡样芽孢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总量仅次于沙门氏菌。同时,一部分蜡样芽孢杆菌作为益生菌被广泛应用于医疗、畜牧和农业生产等多个领域。因此,急需加强对蜡样芽孢杆菌的流行分布规律及其致病特征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为系统地研究蜡样芽孢杆菌在宿主和环境间流行分布规律,本研究于2013年至2014年间在北京周边奶牛场采集了牛奶样品205份、环境样品101份,并购买国内市售应用于人、动物和植物的蜡样芽孢杆菌益生菌产品15种。共分离到110株蜡样芽孢杆菌属细菌,分离率为34.5%。蜡样芽孢杆菌常见毒力基因nhe、hbl、cytKl和ces的携带率分别为100%、80%、0和0.9%;96.4%的分离株可表达非溶血性肠毒素(Nhe),其中92.7%的菌株表现细胞毒性作用;1株产生呕吐毒素(cereulide)的菌株。药物敏感性试验表明所有分离株均对林可霉素和截短侧耳素类药物耐药,对四环素不敏感率为35.5%,表现多重耐药性的菌株占所有分离株的23.6%。本研究自牛奶样本中分离到一株高表达cereulide的蜡样芽孢杆菌CAU45,该菌株携带毒力基因nhe和ces,但不表达Nhe。CAU45分泌的cereulide为标准株DSMZ 4312的7倍,细胞毒性为其15.3倍。本研究建立了小鼠单次灌胃和兔单次耳缘静脉注射cereulide的两种动物模型。小鼠的中毒症状和肝脏损伤情况随cereulide攻毒剂量的增大而加重,雌性小鼠中毒症状较雄性小鼠更为明显。Cereulide在兔体内毒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表明其平均滞留时间为9.6±2.9 h,消除半衰期为10.8±9.1 h,兔在注射cereulide后30 min即可导致肝脏损伤。此外,本研究在兽用益生蜡样芽孢杆菌CAU17中检测到位于可移动元件上的四环素耐药基因tet(45),该基因通过编码特异性外排泵蛋白介导细菌对四环素产生耐药性。通过电转化成功获得携带tet(45)基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RN4220电转子并表现出四环素抗性。CAU17的tetr(45)基因侧翼序列与已报道的其他细菌不同,推测CAU17是在整合酶作用下获得tet(45)基因,从而获得对四环素的耐药性。综上所述,蜡样芽孢杆菌作为条件致病菌对我国的公共卫生安全存在巨大的潜在危害。一方面蜡样芽孢杆菌可产生多种毒素,严重威胁食品安全;另一方面蜡样芽孢杆菌对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携带可转移的耐药基因,会加剧耐药性的传播与扩散。(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期刊2016-05-01)
蓝惠华,张玲,王厚照[6](2016)在《可移动性遗传元件介导的产ESBLs大肠埃希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临床分离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越发常见,对其耐药机制的研究也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病原菌的耐药机制是由于病原菌自身抗菌药物作用靶位的基因突变和病原菌俘获携带耐药基因的可移动性遗传元件(horizontal mobile elements,HMEs)(质粒、转座子、插入序列、整合子)所致。目前,由可移动遗传元件介导的细菌间基因的水平转移屡见不鲜。作者主要对HMEs与产ESBLs大肠埃希菌耐药性的关系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职业与健康》期刊2016年01期)
邹明祥,李军,刘文恩[7](2014)在《湖南地区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分布及可移动性遗传元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湖南地区2011年1月-12月临床病原菌中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及其可移动遗传元件分布情况。方法收集临床分离菌中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并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及AP鉴定条重新鉴定菌株。PCR检测traA、traC、traF、tnpU、ISpa7、tnpA/Tn21、tnp513、tnpU、merA、以及Int I等13种可移动性遗传元件基因,产物测序且BLAST软件比对确认。结果共收集到37株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来源于湘雅医院(4 8.7%),其次为湘雅叁医院(16.2%)、(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临床微生物学术年会暨全球华人临床微生物与感染症学会学术论坛暨第四届国际临床微生物及抗微生物化疗学术会议(4th SICCMAC)日程&论文汇编》期刊2014-10-24)
黄家明,张建华[8](2014)在《地下商业空间中可移动性景观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人的生活、工作、交通、游艺活动日益复杂,伴随着人口不断的增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繁多,对于环境的要求就更高。传统的、仅提供购物功能的商业空间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正常需求了。因此商业空间伴随着城市的结构优化以及人的品位的上升正在不断地演绎自己新的道路;商店也不再是静态的商品橱柜的展示而是多元化的空间,是由人、物以及空间组成的相对的关系。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商业空间的更新变化,商业空间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聚集性,这个特性为城市商业的繁荣带来了活力,但是也为城市的硬件设施带来了(本文来源于《上海商业》期刊2014年04期)
邓小青,冀功祥[9](2014)在《提升水雷武器可移动性增强战场威慑力》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当前水雷与反水雷作战中水雷武器所处的弱势。指出了水雷可移动性可用于对抗日益发展的水下探测技术;提出了水雷武器具备可移动性所必须的条件,论述了如何快速通过改装已有水雷雷种使其具备可移动性的技术途径。(本文来源于《水雷战与舰船防护》期刊2014年01期)
赵美玲[10](2012)在《稳定可移动性输液架的制作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医院的输液架大都是固定不动的,其他移动式输液架,因稳定性差,临床应用甚少。有些胃肠、肝胆、胰腺、阑尾切除手术,以及腹腔和盆腔其他手术后的病人,需禁饮食连续静脉输液治疗。但由于输液量多,每日持续输液时间长,病人下地活动时间甚少。但此类病人下地活动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因固定的输液架不利于病人下地走动,使用起来很不方便。鉴于此,自行设计制作了一种稳定性可移动性输液架,临床使用2 000余例,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1材料与结构(本文来源于《护理研究》期刊2012年28期)
可移动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总结可移动性缝线悬吊法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SILC)中的应用价值及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79例胆囊良性疾病患者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79例患者术中均采用了可移动性缝线悬吊法技术,其中73例成功运用可移动性缝线悬吊法技术顺利完成了SILC,成功率为92.4%,平均手术时间(47.60±18.37)min,平均出血量(12.10±5.20)ml,平均住院时间(5.10±0.67)d,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随访1~6个月,患者无脐部切口疝等并发症的发生,瘢痕不明显,美容效果满意。结论: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采用可移动性缝线悬吊法技术,可增加手术操作区的暴露,降低手术难度,同时也减少重复性动作,缩短手术时间,术后恢复快,效果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可移动性论文参考文献
[1].王凡冰,陈春雷.可移动性缝线悬吊法在减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临床应用的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
[2].朱明品,陈春雷,林晖,陈曹瑧,韩卓兴.可移动性缝线悬吊法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
[3].沙西(Muhammad,Shahid,Rizwan).生物炭、过磷酸盐和碳纳米管对污染土壤中重金属铅、铜的钝化效果研究:可移动性和生物有效性[D].华中农业大学.2016
[4].陈庆发,牛文静.采场结构体回采可移动性分析[J].岩土力学.2016
[5].崔一芳.蜡样芽孢杆菌毒素特征及耐药基因tet(45)的可移动性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6
[6].蓝惠华,张玲,王厚照.可移动性遗传元件介导的产ESBLs大肠埃希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J].职业与健康.2016
[7].邹明祥,李军,刘文恩.湖南地区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分布及可移动性遗传元件研究[C].中华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临床微生物学术年会暨全球华人临床微生物与感染症学会学术论坛暨第四届国际临床微生物及抗微生物化疗学术会议(4thSICCMAC)日程&论文汇编.2014
[8].黄家明,张建华.地下商业空间中可移动性景观的探讨[J].上海商业.2014
[9].邓小青,冀功祥.提升水雷武器可移动性增强战场威慑力[J].水雷战与舰船防护.2014
[10].赵美玲.稳定可移动性输液架的制作与应用[J].护理研究.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