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争夺论文-黄禹康

国共争夺论文-黄禹康

导读:本文包含了国共争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国民党军队,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

国共争夺论文文献综述

黄禹康[1](2019)在《国共争夺东北大决战前夕》一文中研究指出1945年6月10日,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指出:"从我们党,从中国革命的最近将来的前途看,东北是特别重要的。如果我们把现有的一切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占有了东北,中国革命就有巩固的基础。"1945年8(本文来源于《文史春秋》期刊2019年03期)

李永进[2](2018)在《抗战时期毛泽东对叁民主义的话语重构——基于国共争夺中国革命话语权的再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促成国共合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在全面抗战爆发后宣言信仰叁民主义,并在叁民主义的旗帜下进行革命宣传。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所认同的叁民主义是民族独立、民权自由、民生幸福,区别于国民党的民族独立、民权平等、民生自由的"正统"解释。这种细微而又巨大的话语差异,集中反映了国共两党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较量和对中国革命话语权的争夺。通过国共关于叁民主义的论战,毛泽东将叁民主义解构为真、假叁民主义,进而又提出了新、旧叁民主义的概念,完成了对叁民主义的话语重构。自此,毛泽东开始有意识地放弃叁民主义,转而围绕新民主主义建构革命话语,为夺取革命领导权奠定了坚实基础。(本文来源于《毛泽东思想研究》期刊2018年03期)

何淼,王宇[3](2016)在《抗日战争结束后国共两党对东北地区的争夺》一文中研究指出抗日战争结束后到解放战争初期,国共两党围绕东北地区进行了一系列的争夺。国民党在军事上急功近利,不顾广大民众期盼和平的意愿悍然发动内战,加之自身的腐败,使其尽失民心。共产党从广大民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形势的变化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积极争取民心。到1947年初,共产党不仅赢得了东北人民的拥护,而且在军事上也逐步走出了被动的局面,取得了战胜国民党的有利条件,为东北地区的解放打下了稳固的基础。(本文来源于《大连近代史研究》期刊2016年00期)

吉岭[4](2015)在《1949年,国共对金融巨头的争夺》一文中研究指出杜月笙是银行家的台柱子1949年2月1日,时任台湾省主席的陈诚,来电要求滞留上海的银行家陈光甫、李铭和杜月笙赴台湾。其时杜月笙的地位已经与陈光甫、李铭等大银行家平起平坐,成为名副其实的金融界领袖人物了。中共方面也通过各种关系影响杜月笙的选择。黄炎培、章士(本文来源于《报刊荟萃》期刊2015年03期)

杨葵[5](2014)在《1945-1949:国共两党在国统区争夺青年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青年是中国近代以来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是最富活力的社会群体,争取到青年就是争取到未来。1945—1949年,国共两党出于自身事业需要,在青年问题上展开了激烈较量。历史已经表明,共产党把青年运动与人民群众运动密切联系,形成了爱国民主第二条战线,将青年运动推向了中国青年运动历史最高峰,最终赢得了广泛的青年群众。这一时期是国际两大阵营对立形成,中国国内军事上陷入全国性内战、经济上爆发严重经济危机、政治上各方力量相互对抗和制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共两党围绕国统区青年问题展开了思想交锋和组织争夺。对这一时期国共两党在国统区争夺青年问题进行研究,不仅有利于正确认识这段历史,更能使我们总结经验和教训,举一反叁,为今天青年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采用历史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和归纳总结法,从五个方面对这一时期国共两党在国统区争夺青年问题进行了研究:第一部分交代了研究缘由、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以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简要介绍了国共两党争夺青年的时代背景。认为国共两党争夺青年是在国际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与两大阵营对立形成的国际形势背景下进行的,是在通货膨胀、民不聊生与国民党政府专制腐败的国内时局背景下进行的,是在战后国共两党两个中国之命运的分歧及各自青年思想路线影响下进行的。第叁部分重点阐述了国共两党争夺青年开展的思想交锋。指出国民党需要严格控制“青年流窜之共匪区”,共产党也需要“为着粉碎蒋介石的进攻,必须和人民群众亲密合作,必须争取一切可能争取的人”,为此就对待驻华美军行为的态度、国统区经济恶化的基本认识、中国民主前途路线之争、政权稳定与青年权益的认识等重点问题展开思想交锋。第四部分着重探讨了国共两党围绕青年问题展开的组织争夺。指出国共两党对自身组织机构及其外围组织和关联团体进行了全面部署和优化调整,具体为:国民党改组设立“青年复学就业辅导会”,共产党则设置“城市工作部”;国民党推出“党团合并”举措,共产党采取“叁线设置”办法。第五部分论述了共产党在国统区开展青年工作的经验与启示。认为重视爱国主义教育,是开展青年工作的基本方略;注重思想理论宣传引导,是开展青年工作的必备武器;坚持党对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是开展青年工作的根本保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是开展青年工作的一大法宝;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是赢得青年的关键所在。这些成功经验对今天我们做好青年工作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海南大学》期刊2014-05-01)

高莉[6](2013)在《试论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对东北的争夺》一文中研究指出抗战胜利后,东北由于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很快成为国共两党争夺的目标。但由于双方战略指导能力的差异,中共捷足先登,占据了有利态势;国民党动作迟缓,失去先机。此外,中共充分利用苏联提供的有限帮助,而国民党则对苏联的态度一度产生误判,对双方争夺东北的斗争也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来源于《军事历史》期刊2013年04期)

林扬东[7](2013)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国共两党人才争夺战略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进入1948年底1949年初,随着辽沈战役和淮海战役的结束,国共两党双方局面和实力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国民党败局已定。平津战役虽然还在进行中,但结局也只是和平解放北平还是战斗解放北平的问题,从整个时局来看,中国共产党全面接管全国政权已经只是时间问题,而面对政局的变化,国共两党双方都开始着手准备相关事宜。国民党方面,蒋介石对败局已早有预料(本文来源于《兰台世界》期刊2013年19期)

李国芳[8](2013)在《国共两党如何争夺内蒙古》一文中研究指出1949年以前,中共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主张民族自决和联邦制,相信中国的各个民族都有独立建国的权利。但1949年所建立的却是单一制国家。内蒙古地区在清朝时实行盟旗制度,拥有一定的自治权。1928年,国民政府在内蒙古增设绥远、察哈尔、热河3省,削弱原有盟、旗权力。这在内蒙古各盟旗领袖眼中是最大的威胁。立意反对国民党的中共不可能在这个问题上与国民党站到同一条战线上去。中共到陕北后,把相邻地区的少数民族鼓动起来反对国民党,变得非常重要。(本文来源于《国家人文历史》期刊2013年07期)

秦晨[9](2013)在《抗日战争前后国共两党对工会的争夺与重构》一文中研究指出虽然在近代中国宏大的图景中,工人占人口比重较小,但其在政治蓝图具有特殊地位,使得国共两党对工会的控制权的争夺颇为激烈。辛亥革命后日益成熟并向社会运动转型的工人抗争事件,进一步显示了工人群体所具有的政治潜力。有别于晚清政权与军阀将工人力量视为“破坏者”加以限制,国共作为新生的政党,尽力将这类不断增长的势力纳入其政治视野内,对工人群体进行政治化的“阶级意识和身份”的塑造,以达到为其政治服务的目的。上世纪二十年代初,国共两党为了对上海工人进行阶级塑造,分别从组织再造和政治规制方面进行合作,确立了政治意义上的工人阶级。伴随着国共两党竞争的加剧,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共产党以制定“转向农村”离开上海的政策,宣告激进工会政策的失败。国民党则留在上海,以“劳资协作”和“防共”为政策,对工会组织进行整合与控制,但其劳资合作的政策左右摇摆不定,难以令工人群体服膺。抗日战争期间上海沦陷,国共两党在该市的力量都被削弱。在外部强控制力消解和工商业的“孤岛繁荣”背景下,上海工会组织的自治得以充分发展。同时,中国共产党调整其原来的左倾激进工会政策,高举民族主义救亡的“道德大旗”重返上海。中国共产党通过巧妙的运作,促使左翼的阶级斗争文化逐渐成为上海工人政治文化的主色调,并重新构建上海基层组织,为日后夺回工会控制权做准备。抗日战争后,国民党与共产党双方都加强对上海工会基层权力的争夺。最终,共产党以巧妙的宣传策略与得当的组织策略,赢得上海工人的信任,并取得对国民党斗争的最后胜利。本文立意研究国共两党对工会控制权争夺与重构,重点考察1921-1949年间国共两党对上海工会控制权力的争夺与博弈情况。研究国共两党是如何从最初的合作完成对上海工人群体的“阶级身份”的政治化塑造,到党派竞争加剧导致合作破裂后对上海工会的控制与组织建构的争夺与重构,特别是抗日战争结束后,在上海工会中两党的激烈博弈。本文展现了国共两党在对工会的分化、整合与控制的动态过程中,两党是如何对其工会策略的得失进行调整,从而决定上海地区基层工会控制权的最终归属的。(本文来源于《中国政法大学》期刊2013-03-01)

魏宏运[10](2012)在《1948年12月国共争夺知识分子的搏斗》一文中研究指出我经常翻阅旧报刊,追寻已失去的历史。近读1948年12月3日《益世报》刊登的一则消息:"南大决定不搬家",引起我对国共两党争夺知识分子的回忆。那是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其影响是极其深远的,不亚于一场军事战争。1948年冬,正是国共两党进行决战时期,叁大战役的辽沈战役已经结束,淮海战役正在进行,平一、1948年冬的平津社会(本文来源于《历史教学(下半月刊)》期刊2012年12期)

国共争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促成国共合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在全面抗战爆发后宣言信仰叁民主义,并在叁民主义的旗帜下进行革命宣传。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所认同的叁民主义是民族独立、民权自由、民生幸福,区别于国民党的民族独立、民权平等、民生自由的"正统"解释。这种细微而又巨大的话语差异,集中反映了国共两党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较量和对中国革命话语权的争夺。通过国共关于叁民主义的论战,毛泽东将叁民主义解构为真、假叁民主义,进而又提出了新、旧叁民主义的概念,完成了对叁民主义的话语重构。自此,毛泽东开始有意识地放弃叁民主义,转而围绕新民主主义建构革命话语,为夺取革命领导权奠定了坚实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国共争夺论文参考文献

[1].黄禹康.国共争夺东北大决战前夕[J].文史春秋.2019

[2].李永进.抗战时期毛泽东对叁民主义的话语重构——基于国共争夺中国革命话语权的再考察[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8

[3].何淼,王宇.抗日战争结束后国共两党对东北地区的争夺[J].大连近代史研究.2016

[4].吉岭.1949年,国共对金融巨头的争夺[J].报刊荟萃.2015

[5].杨葵.1945-1949:国共两党在国统区争夺青年问题研究[D].海南大学.2014

[6].高莉.试论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对东北的争夺[J].军事历史.2013

[7].林扬东.新中国成立前夕国共两党人才争夺战略探析[J].兰台世界.2013

[8].李国芳.国共两党如何争夺内蒙古[J].国家人文历史.2013

[9].秦晨.抗日战争前后国共两党对工会的争夺与重构[D].中国政法大学.2013

[10].魏宏运.1948年12月国共争夺知识分子的搏斗[J].历史教学(下半月刊).2012

标签:;  ;  ;  ;  

国共争夺论文-黄禹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