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德国早期浪漫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阅读革命”,早期浪漫派,文化环境
德国早期浪漫派论文文献综述
代柯枚[1](2019)在《“阅读革命”:德国早期浪漫派的文化环境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德意志民族来说,十八世纪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这个历史时期是德意志民族由分散走向统一的过程,这个“统一”不是指政治上或地理上的统一,而是指散落于德意志地区的人民以文化为筋脉,建构了血脉相连的德意志民族。在十八世纪,邦国林立的德意志地区,以“文化”为纽带,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文化民族”。在德意志的发展历程中,“文化”所起到的作用是巨大且深远的。其中,“阅读文化”便发挥出了极其重大的作用。在十八世纪下半叶,该地区经历了阅读领域的大发展,进而引发了一场阅读领域的巨大变革,即“阅读革命”。这场声势浩大的“革命”带来了阅读领域的重大改变,即阅读方式的转变、阅读内容的丰富、阅读载体的增多、阅读活动的多样等。阅读领域的革命性变化为早期浪漫派的形成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环境,使其能够逐渐成型且茁壮成长起来。它不仅构成了德意志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还深刻地影响着德意志社会的发展进程。本文以“阅读革命”为切入点,以早期浪漫派为论述主体,试图通过论述早期浪漫派的成员们所亲身经历的阅读领域的诸多变化,来考察这场“阅读革命”所提供的良好的文化环境,即现实的社会文化环境、宽松的政治文化环境以及繁荣的经济文化环境,使得浪漫主义运动得以在阅读活动蓬勃兴旺的年代里顺利地发展起来,促进了德意志文化的繁荣。“阅读革命”不仅使以早期浪漫派为代表的知识分子们成为了“阅读革命”最大的得益群体,还使他们成为了“阅读革命”的助推者,使其创新成果进一步推动了德意志人民日常生活中阅读实践的变化,为德意志的“阅读民族”与“文化民族”的形成奠定了至关重要的基础,促进了德意志社会的巨大进步。(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19-05-01)
黄峰[2](2019)在《论德国早期浪漫主义文学的“现实性书写”》一文中研究指出德国早期浪漫主义文学不应被视为消极、颓废的抒情文学,相比启蒙文学与古典文学而言,它具有隐匿的"现实性书写"特征,同样是对客观现实的一种再现。从根源上看,德国早期浪漫主义文学这一特征是由文学内外双重因素所共同导致;而从具体表现来看,"现实性书写"分别具有对现实呈现的碎片化、鲜明的民族性以及手法的隐喻性等特点。从创伤书写、浪漫主义反讽、文艺批评等不同视角进一步深入探究这一特征,可以加深对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整体认知。(本文来源于《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代柯枚[3](2019)在《德国早期浪漫派的“诗”化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德意志民族分崩离析的现实状况,德国早期浪漫派提出了"诗"化的思想,即通过"诗"来实现人的"诗"化与世界的"诗"化。虽然"诗"化思想是解决现实分裂的一幅理想化蓝图,但它的实质在于实现人的价值。(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匡宇[4](2018)在《在碎片中渴望无限——论德国早期浪漫派的断片、机智与天才》一文中研究指出断片式文本长期在欧洲文学-哲学书写传统中占有一席之地,德国早期浪漫派也创作了大量的断片作品。本文通过对施莱格尔和诺瓦利斯等人关于断片写作与机智、天才等相关问题的思考和阐释,力图提供一条通向德国早期浪漫派诗学理想与哲学内涵的理解路径。总体而言,机智作为无限性与统一性的散点式闪现,可以被把握为一种具有精神奠基作用的意识逻辑。机智是一种非演绎式的意识构造,并且可以成为各种精神-表达可能方式的根源与指引。天才赋予了机智以化学性,并使得这种意识生成的纯粹形式得以可能。当天才与机智相结合,就是一种断片式的创造天赋。由于天才与自我的实现相关联,所以作为断片式创造天赋,机智可以被理解为某种自我的实现形式。它所涉及的,是人的实现和自我的实现。因而,断片写作、机智和天才都是归属于作为人类精神和活动之目标的自由。(本文来源于《外国文学评论》期刊2018年01期)
张云涛[5](2017)在《简论德国早期浪漫主义的教化伦理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德国早期浪漫主义者不仅是功利主义和义务论这两种现代规范伦理学最早的批判者之一,并且还提出了教化伦理学。这种伦理学主要关注拥有个体性的本真自我的教化。这种教化只有经由爱,在社会中与他者进行互动才能实现。教化最终塑造出来的个体自我是其理性与感性能力完美结合,并且与他人和自然和谐共存的存在者。(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6期)
张海涛[6](2017)在《诗的迷思:德国早期浪漫派的“诗的本体论”之谬》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的生存意义问题在现代性发生以后变得愈发醒目。德国浪漫哲学对这一问题的持久关注构成对现代性的持续批判。对这一问题的解答,德国早期浪漫派开出的药方是"诗的本体论"。"诗的本体论"即从本体论的角度来思考"诗"。其本质是从本体论的角度来解决价值论的问题,而价值论的问题恰是不能用本体论的方式加以解决的。由此导致德国早期浪漫派的"诗的本体论"之谬。(本文来源于《东南学术》期刊2017年06期)
李乔乔[7](2017)在《分裂·诗化·灵性——魏晋风度与德国早期浪漫主义的浪漫精神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时至今日,浪漫精神仍以其独特的魅力享誉世界。从中国古代的魏晋风度,到德国早期的浪漫主义,无不闪耀着浪漫精神的灿烂光辉。本文以从起源到本质的思路通过对二者进行比较,层层推进,发现二者具有共同的分裂—诗化走向,但在灵性追寻上却又分道扬镳,并进一步探寻浪漫精神的现代意义。随着人类历史画卷的展开,从茫然无知的崇拜之流到浩浩荡荡的征服之旅,人与自然的矛盾自其诞生之始就从未停止过翻腾。人为了确证自身的存在,(本文来源于《牡丹》期刊2017年30期)
钟小舒[8](2017)在《德国早期浪漫派对霍夫曼文学创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德国早期浪漫派是德国文学史甚至世界文学史上值得关注的一个文学流派,是德国处在政治、经济、社会的动荡和转折时期出现的特殊现象。德国早期浪漫派偏爱晦涩的文字表达,推崇文学同宗教的融合,向往神秘主义,并形成了自成一派的文学纲领和文学理论。霍夫曼是德国浪漫派的代表作家,在他的小说、艺术童话等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受到了德国早期浪漫派强烈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创作形式、创作体裁、创作思想几个方面。在霍夫曼的小说和艺术童话中可以看到德国早期浪漫派的特殊文学形式“断片”,霍夫曼不仅在形式上采用“断片”创作,将“断片”引入长篇小说创作,还从思想层面运用“断片”的特点。霍夫曼对德国浪漫派传统的艺术童话创作也有更加深入的发展,运用对比手法揭露当时德国社会的黑暗腐败,并在其中加入早期浪漫派的重要文学批评理论“反讽”,达到艺术效果的升华。霍夫曼的中篇小说也是他的创作生涯重要的组成部分,中篇小说是德国浪漫派常用的文学体裁,霍夫曼在选择性地继承了早期浪漫派的小说创作特色之后形成了自己的叁个小说创作原则:卡洛风格原则、谢拉皮翁原则、楼角窗口原则,并结合了框架小说结构,进一步发扬了中篇小说新奇、诡异的特点。德国是一个人文哲学发达的国家,因此德国早期浪漫派拥有得天独厚的思想基础,他们在康德、谢林、费希特等哲学家的思想基础上提出了文学作品要与宗教相融合的观点,偏爱在作品中表达宗教和自然神秘主义,霍夫曼也是如此,他的中短篇和长篇小说寄托了他复古中世纪和基督教神学来拯救世间丑恶的愿望。霍夫曼作为晚期浪漫派的代表作家,他更加完整地吸收了德国浪漫派在发展历史中的积极因素。以德国早期浪漫派对霍夫曼文学创作的影响为主题,以霍夫曼的文本为依据,在德国浪漫派的文学批评理论基础上分析霍夫曼文学作品中的浪漫派元素,从形式、体裁、思想几方面分析霍夫曼对浪漫派文学理论的继承,可以探究德国浪漫派对霍夫曼的具体影响。(本文来源于《西华师范大学》期刊2017-03-01)
张云涛[9](2017)在《简论德国早期浪漫主义对费希特哲学的批判和超越》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德国早期浪漫主义者看来,费希特不满于康德的先验哲学的二元论和不彻底性,试图从一个无条件的第一原则推演和派生出封闭而完备的知识体系。不过,他的哲学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存在困难。因此,应该用实在论取代观念论,用相互证明取代演绎法,用历史的描述和考察取代主观的抽象和思辨。虽然现实始终对意识在认知上保持一定程度的不透明性和不可通达性,但是这并不是求知者思想懒惰的理由,相反,他们应该拥有开放的心态,始终去追求它。藉此,他们增长了知识,获得了教化。(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1期)
郭颖[10](2016)在《浅析德国早期浪漫主义女性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处于社会边缘地位的女性群体得到了德国早期浪漫主义者的青睐,他们对女性产生了浓厚的艺术好感和创作兴趣,视女性为更接近自然的存在,诗学理想的化身,诗歌和艺术的源泉。两性同体的观念在浪漫主义者那里得到了继承与发展,他们将女性看作是势均力敌的生活伴侣,追求两性关系的和谐发展。德国早期浪漫主义女性思想对女性的独立与解放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6年16期)
德国早期浪漫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德国早期浪漫主义文学不应被视为消极、颓废的抒情文学,相比启蒙文学与古典文学而言,它具有隐匿的"现实性书写"特征,同样是对客观现实的一种再现。从根源上看,德国早期浪漫主义文学这一特征是由文学内外双重因素所共同导致;而从具体表现来看,"现实性书写"分别具有对现实呈现的碎片化、鲜明的民族性以及手法的隐喻性等特点。从创伤书写、浪漫主义反讽、文艺批评等不同视角进一步深入探究这一特征,可以加深对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整体认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德国早期浪漫派论文参考文献
[1].代柯枚.“阅读革命”:德国早期浪漫派的文化环境考察[D].湘潭大学.2019
[2].黄峰.论德国早期浪漫主义文学的“现实性书写”[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3].代柯枚.德国早期浪漫派的“诗”化思想[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9
[4].匡宇.在碎片中渴望无限——论德国早期浪漫派的断片、机智与天才[J].外国文学评论.2018
[5].张云涛.简论德国早期浪漫主义的教化伦理学[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6].张海涛.诗的迷思:德国早期浪漫派的“诗的本体论”之谬[J].东南学术.2017
[7].李乔乔.分裂·诗化·灵性——魏晋风度与德国早期浪漫主义的浪漫精神比较[J].牡丹.2017
[8].钟小舒.德国早期浪漫派对霍夫曼文学创作的影响[D].西华师范大学.2017
[9].张云涛.简论德国早期浪漫主义对费希特哲学的批判和超越[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
[10].郭颖.浅析德国早期浪漫主义女性思想[J].北方文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