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市人民医院湖南宁乡410600)
摘要:目的探究阿奇霉素在儿科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并进行其相关的药学研究,以提高临床上药物合理应用的程度。方法对2016年3月-2017年6月在我院儿科进行治疗的88例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比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4例。对比组患儿采取静脉滴注阿奇霉素的方法,观察组患儿采取口服阿奇霉素的方法。对两组患者使用的抗生素后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比组(X2=5.43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奇霉素在儿科患者的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相对较多,应加强对阿奇霉素应用的监督作用,使患者可以更加安全用药,减轻患者的负担。
关键词:阿奇霉素;儿科;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分析研究
抗生素主要是由细菌、霉菌或其他微生物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或人工合成的类似物[1]。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或致病微生物感染类疾病,一般情况下对其宿主不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2]。随着抗生素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种类得以生产,抗生素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它不仅可以使病情得到缓解,还可以有助于患者的康复。抗生素主要分为:糖的衍生物、多肽类抗生素、多烯类抗生素、大环内酯抗生素、四环类抗生素、嘌呤类抗生素。其中阿奇霉素为氮杂内酯类抗生素,其作用机理是通过与敏感微生物的50s核糖体的亚单位结合,从而干扰其蛋白质的合成(不影响核酸的合成)[3]。体外试验和临床研究均表明,阿奇霉素对以下多种致病菌有效:革兰阳性需氧微生物(金黄色葡萄球菌、酿脓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革兰阴性需氧微生物(流感嗜血杆菌、卡他摩拉菌)、其他微生物(沙眼衣原体)[4]。正是由于阿奇霉素的有效性,其在儿科临床应用越来越为广泛。但儿科患者具有其特殊性(年龄小、各方面发育不成熟等),所以,阿奇霉素在儿科患者的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相对较多,给儿科疾病的治疗带来了一定影响,同时也影响到患儿疾病的治疗效果、恢复情况。为了探究阿奇霉素在儿科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和其相关的药学研究,特以本院资料为研究对象,现做如下研究和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6年3月-2017年6月在我院儿科进行治疗的88例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别分为对比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4例患者,对比组男性23人,女性21人,年龄在4-1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2.6)岁;其中,23例患儿为呼吸道感染、7例患儿为泌尿系统感染、14例患儿为皮肤感染。实验组男性22人,女性22人,年龄在4-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2.9)岁;其中,19例患儿为呼吸道感染、12例患儿为泌尿系统感染、13例患儿为皮肤感染。所有患儿均符合入组研究标准:无其他系统疾病,并且对阿奇霉素无过敏情况。两组患者资料相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实施方法
对所有患者进行系统的一般常规检查(心率、血压、血常规等)。对比组患儿采取静脉滴注阿奇霉素的方法,观察组患儿采取口服阿奇霉素的方法,对患者家属进行一般药物知识(用药目的、用药方法等)的讲解,如发生特殊情况,要及时进行相关处理。
1.3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经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种类,对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计算。
1.4统计方法
对本次研究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经本次研究统计,对比组:5(11.36%)例患儿发生胃肠反应、3(6.82%)例患儿发生发热反应、2(4.55%)例患儿发生过敏性皮疹反应、1(2.27%)例患儿发生过敏性休克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0%;实验组:2(4.55%)例患儿发生胃肠反应、1(2.27%)例患儿发生发热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2%。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比组(X2=5.43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讨论
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抗生素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临床需要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也逐渐增加,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有着重要的作用,不同抗生素对不同病原菌的作用不一样,为有选择性抗生谱,各种抗生素对不同微生物的有效浓度各异[5]。阿奇霉素系通过阻碍细菌转肽过程,从而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6],体外试验证明阿奇霉素对临床上多种常见致病菌有抗菌作用,包括:革兰阳性需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但是阿奇霉素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较多,其安全程度还待研究,尤其是在儿科患者中的应用。儿科患者人群的特殊性较强(年龄小、各脏器器官发育不完全),在用药的过程中更容易发生各种不良反应[7]。其中,胃肠道的反应最为常见,患儿在用药后主要会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的情况;对于婴幼儿来说,会有啼哭、拒食的情况[8]。另外,阿奇霉素对血液系统、肝脏和听力等都有一定的损害,若出现此种情况,应立即停药,对症治疗。
在阿奇霉素的应用中,应加强其药学的相关监护。第一,适应症监护。临床大夫与药师密切协作,掌握阿奇霉素的用药适应症,在用药前做好药敏试验,用药后密切观察患儿,做好急救准备;第二,用药途径监护。多个研究显示,阿奇霉素经口服后相对较静脉滴注安全,即在儿科临床的应用上要依患者病情尽量选择口服途径进行用药;第三,用药量、时间监护。依阿奇霉素长效性,在用药过程中要避免长时间、大剂量的应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可能。
本次研究中,对比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0%,实验组为6.82%,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比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口服阿奇霉素相对静脉滴注阿奇霉素的安全性高,所以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推荐口服阿奇霉素为首选用药途径。
参考文献
[1]高玉蓉.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及药学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6):155-156.
[2]刘月华.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及药学监护[J].健康前沿,2017,26(10):181.
[3]廖振润.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与药学观察[J].北方药学,2015,(6):138-138.
[4]吴凤霞.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研究[J].养生保健指南,2017,(42):34.
[5]谢本昌.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与药学观察[J].当代医学,2015,(27):147-147,148.
[6]周玉萍.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和药学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26):342.DOI:10.3969/j.issn.1004-7484.2017.26.531.
[7]樊丽娟.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与药学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1):33-34.
[8]沈俊良,赖瑜华.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与药学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26):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