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战场,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语文教学的成功与失败,关系着学生整体素质的强弱,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也在此。正是基此,课题组在深入调研四百余节课的基础上,研究出整改方案,然后开展实验。在三年实验中,始终做到了突出课堂,改进教法,指导学法,培养良好习惯,做到课内开花,课外结果,抓住农村语文教学水平的关键所在,全面实施义务教育“下保底,上不封顶”的素质教育。在农村,学生受家庭、地域、文化氛围等特定因素的局限,相对决定了其生活视野与城镇学生的差异性,而要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就必须首先提高课堂的保底数,在课堂内“开出"学习语文的基本能力及学习的技巧方法、良好学习习惯之“花”;而语文课外活动中的辅导教学,虽是进一步地去发展和提高,但这是带有弹性限度的,并且农村中学课时每天都是安排得满满的,被“时间加汗水,日光加灯光”所充斥,再加之学生各学科课外作业的负重,形成课外活动对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可高可低性,从而导致了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不现实性。为此,课题组三年来就开展的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实验研究,诉诸于文字综述如下,就教于语文同仁专家。
一、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从调研的课堂综合情况看,随着师资水平的逐步提高和办学条件的改善,中学语文有一定的改进和提高,但总的来说,效益还是不高。如对有的课堂在上完课后,根据其所讲的内容设计相应的练习抽查,平均效益仅只达30%左右,最高的不超过75%,低的仅只达5%甚至有的为零。比如对一位教学生七言绝句的课堂抽测,结果是学生连作者姓名及绝句的四七二十八个字都未能记住,更谈不上能写出了。这说明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益仍是低劣的。归结原因:
1.“讲听"主宰课堂,学生得不到全方位的调动。有2/3以上的教师一上课就是解题,介绍时代背景,划分层次,归纳段落大意,分析课文,概括中心思想,讲解写作特点。一节课讲完了就布置一大堆思考和练习,然后下课。学生呢?带着一双耳朵,从头听到尾,疲惫不堪昏昏欲睡,好的能左耳进右耳出还记下了黑板上的段落提纲,差的则左耳不进右耳不出光溜溜在桌上放一本课本。这样,教师“讲”学生“听”,其教学收效的低劣也就可想而知了。分析原因,教师太“主导”,“背台词作报告”,为分析而分析,为板书而板书,完全占据课堂“阵地”,“讲完了、全讲了”,以致架空了课文具体语言环境,脱离了学生主体,结果自己累得满身大汗精疲力竭,而“做功”甚微。由于教师唱独角戏,学生成了听众看客,学而未学,动而未动,练而未练,思而未思,缺乏自身体验和感悟,学习的主体成了“空壳”,动脑动手动口的读写听说思全面训练就只有一听了之,而需反反复复训练的语文能力和技巧习惯又如何能形成呢?
2.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面面俱全。课堂上教师要么“看见什么讲什么”,要么“想到什么讲什么”,内容无针对性,时间无界定。可以说,在“九.五“期间,全是目标,全是重点,成为山区县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普遍现象。每节课每篇课文,就生怕讲漏讲不全,见到课本上有什么就讲什么,从语文基础知识的字、词、句、语法、修辞到文章写作分析的方方面面,凡是看到的想到的无所不讲,面面俱全,以致学生忙于应付,疲于奔命,陷“题海”而难拔。这样一来,师生均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中,受力面积过大,压强反而就小了,结果艺不精不养人,学生似乎什么都懂,结果一上场什么都做不来。这种课堂在总量中居高不下,从听评课调研中的交谈看,是因为绝大多数教师认为考试知识覆盖面很广,不全面地讲,学生就难以应付。殊不知每节课能突出一目标一重点,再加强训练消化巩固,并内化积累语言,学生就会更好地得到知识的迁移能力,而不致“煮夹生饭”、“吃回锅肉"了。
3.训练不力,课外作业过重而形成盲目的题海战术。情况有四:一是课堂上教师讲授分析占据了几乎整个45分钟,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体验感悟训练与教师一味的讲授时间比差较大,多数为8:1以上,少数甚至没有学生训练时间。二是学生训练单调呆板,几乎只是读一下或填几个空了事,对读写听说思的能力缺乏有机的系列能力训练。三是选题不精,泛泛而练,机械重复,并且答案的唯一标准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甚而至于整个训练都在填写A、B、C、D四个字母之中,没有创新。故而,达不到举一反三的能力迁移和培养学生求异创新思维能力的效果。四是讲求多多益善,而不求语文学习的得法。语文不是教知识,而是教感悟,教技能,教习惯;诚然技能、习惯是通过多次反复的实践养成的,但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而盲目的缺乏规范的训练是难以达到目标的。
4.课堂结构随意性较大,缺乏时效观念。由于对课堂环节不能很好地把握,抓不住教学新知识的最佳时间,也就更谈不上按学生的认知学习规律进行教学了。有的课堂由旧入新的导入就占了10分钟,还有的甚至到25分钟;有的就一张嘴一只粉笔从上课一直讲到下课;多数是一堂课津津乐道讲授4O分钟,然后让学生单纯地齐读一遍或自己看看,而不练不小结不反馈;有的则一节课就是从头至尾地把讲解内容抄黑板,抄完下课。这样不合理的课时安排,无视了每个学习个体的心理规律,平平板板简简单单教学,缺乏激活学习潜能的起伏层次和节奏以及动态感,无法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导致了学生厌学和心理身体疲惫,以致无法主动吸收知识和训练消化巩固,从而也就无法形成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力。
二、改进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验研究对策结果
根据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得失,结合现代语文教学观点,立足山区县情的实际,现对2001年以来就课题组牙展的提高农村课堂效益的实验研究,总结于此。
立足于农村中学实际,借鉴现代先进教学理论,推陈出新,创建有地方特色的语文教学新观念。山区县份中学语文教学由于有自身的时代地域特点和风土习俗情结,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加以精心设计和考虑,使语文课堂教学有其和谐的大课堂环境,从而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强烈的语文课堂教学共鸣,并进而紧紧围绕当代语文教学的成功经验,以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为指导,优化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课堂环节,有机结合实际,摸索出有地方特色并切实可操作的中学语文教学规律,切实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进而推动中学语文教学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