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气泡发生器论文-赵梁,杜敏,莫政宇,刘洪涛,孙立成

微气泡发生器论文-赵梁,杜敏,莫政宇,刘洪涛,孙立成

导读:本文包含了微气泡发生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气泡,文丘里式气泡发生器,气泡旋转,气泡变形

微气泡发生器论文文献综述

赵梁,杜敏,莫政宇,刘洪涛,孙立成[1](2019)在《文丘里式气泡发生器渐扩段内单气泡输运过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丘里式气泡发生器渐扩段的流场结构、流动参数等对气泡制备性能起关键作用,因此,对具有矩形截面的文丘里通道渐扩段区域单气泡输运过程进行了可视化研究。分析发现,渐扩段气泡剧烈减速及变形过程对气泡最终的断裂和破碎起关键作用。气泡的减速过程虽只持续数ms时间,依然呈现加速减速和降速减缓两个明显阶段;气泡旋转过程呈现相似的变化规律。在液体流量2.4~6.9 m~3/h范围内,对应最大旋转速度可达900~3 000 rad/s。气泡旋转过程持续时间较减速过程稍长,气泡最大旋转速度的位置出现在最大减速加速度位置的下游约2 mm处;液体流量和气泡尺寸对气泡旋转和变形过程有明显影响,液体流量越大或气泡尺寸越小,气泡旋转过程越剧烈,且旋转速度在更短距离内达到最大值;增大液体流量在一定范围内加剧了气泡的拉伸变形。这些可视化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文丘里气泡发生装置内气泡的碎化机制、完善数值分析模型、优化设计等提供参考和帮助。(本文来源于《原子能科学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马兆伟,李华,刘卫,刘桂民,张钦[2](2018)在《文丘里气泡发生器气泡在喉部和扩张段的运动和碎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丘里式气泡发生器因其结构简单、能够有效产生所需均匀粒径的微气泡等优点,被熔盐堆脱气系统所采用。本文在脱气回路水力试验台架的实验基础上,借助高速相机来研究气泡在文丘里气泡发生器喉部和扩张段处的运动和碎化特性。研究表明:气泡运动可以分为4个阶段:1)气泡高速稳定运动阶段;2)气泡速度剧烈变化阶段;3)气泡速度稳定波动阶段;4)气泡低速稳定运动阶段。随着进气孔径的增大气泡在上述4个阶段的稳定性增加;随着水流量的增加,第二和第叁阶段的区域将会向靠近x=0 mm处缩小。其中气泡的碎化过程主要是在第二阶段发生的。(本文来源于《核技术》期刊2018年11期)

胡流云,刘洪涛[3](2018)在《文丘里气泡发生器内气泡受力量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丘里气泡发生器内气泡的输运过程一直是国内外的研究重点。本文设计了矩形截面的文丘里气泡发生器及相关的实验回路,通过高速摄像仪,利用可视化的研究方法研究文丘里通道内的气泡运动的过程。实验结果表明,气泡在进入文丘里通道扩张段后会经历约为4ms的剧烈减速,此后缓慢减速。针对文丘里管内的流场速度改变,引入加速数估算气泡受力,发现压力梯度力和附加质量力是气泡减速的主要作用力,均达到10-4N量级;曳力达到10-4N,是气泡运动的主要推动力;历史力量级仅为10-7N,但是由于与曳力量级相同,因此对于气泡减速影响不可忽略。(本文来源于《内燃机与配件》期刊2018年15期)

李佳佳,孙丽华,张鑫[4](2018)在《基于数值模拟的微纳米气泡发生器的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调研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开发与优化研究现状,结果表明采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有利于探究其结构与运行参数对气泡性能的影响,可以为开发适用于污泥介质的微纳米气泡发生器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净水技术》期刊2018年S1期)

丁国栋,陈家庆,王春升,尚超,刘美丽[5](2018)在《轴向旋流式微气泡发生器的结构设计与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一种旋流式微气泡发生器,由环形注气机构和新型气泡破碎机构两部分组成,前者采用中心圆环+微孔板结构,后者由静止起旋元件和文丘里管组成,采用ANSYS FLUENT软件对新型气泡破碎机构的流道进行数值模拟,并与常规文丘里流道对比.结果表明,新型气泡破碎机构流道内的水流速度、径向速度梯度、湍动能和湍能耗散率均大于常规文丘里流道,常规文丘里流道出口处产生的微气泡直径为新型气泡破碎机构的2倍.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静止起旋元件结构,优化后的叶片出口角度为35?,中心圆柱体直径为12.3 mm,叶片长度为10 mm,优化后的气泡破碎机构产生的微气泡直径为优化前的75%.(本文来源于《过程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孙国斌,鄢曙光,汪小毅,王雷雷[6](2018)在《新型气泡发生器的结构设计和优化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浮选工艺流程中,浮选柱是其中的重要设备之一,气泡发生器正是浮选柱的重要结构组成。对于矿浆充气和气泡矿化,气泡发生器的性能将直接决定矿物分选的效果,因此气泡发生器的结构设计及优化极其重要。建立在多位学者对气泡发生器结构的研究基础之上,本文运用射流卷吸空气紊动搅拌有利于提高流体气含率的特点,并结合新结构优势,设计并模拟优化了一种新型结构气泡发生器,即"螺旋膛线型气泡发生器"。经过实验模拟,相较于原始气泡发生器,新型结构对于气泡发生器喉管段湍流强度的提高具有明显效果。(本文来源于《矿产综合利用》期刊2018年03期)

丁国栋[7](2018)在《气旋浮除油装置主体设备及配套微气泡发生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炼化污水预处理工艺流程中,“隔油+气浮”等常规单元处理技术难以满足实际需求,新兴气旋浮技术因其具有结构紧凑、油水分离效率高等优点,而在气浮净水领域得到迅速发展。本论文运用设计计算、CFD数值模拟等研究手段,在国内外率先设计了处理量为100 m3/h的炼化污水处理用工业级气旋浮高效除油装置并进行了现场试验,同时针对大处理量气旋浮装置中微气泡发生器体积庞大的不足,进行了新型高效管式微气泡发生技术的专项攻关,创新性设计了一种轴向旋流式微气泡发生器并对其进行了室内实验研究。BIPTCFU-100型气旋浮高效除油装置由气旋浮罐、微气泡发生器、叁相分离罐、单螺杆泵、全自动自清洗过滤器等设备组成。通过初步结构设计和基于CFD数值模拟的关键结构优选等手段,确定气旋浮罐和叁相分离罐的结构尺寸。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气旋浮装置除油效果显着,在进水流量为77 m3/h时的最高除油效率为90.33%。为进一步实现气旋浮除油装置的紧凑化,论文研究开发了轴向旋流式微气泡发生器。轴向旋流式微气泡发生器主要由环形注气机构和气泡破碎机构等组成,全因素实验测得微气泡的平均粒径介于69.326 μm~129.001μm之间,并受水流流量和注气比的影响较为显着。在室内气旋浮除油实验中,轴向旋流式微气泡发生器的体积约为微孔注气式微气泡发生器的1/26,但相同工况下的除油效率基本一致,直接证明了轴向旋流式微气泡发生器的先进性,达到预期设计目标。(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8-06-03)

韩月阳[8](2018)在《气泡发生器流动特性模拟与结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气泡发生器广泛应用于在化工、能源、医疗等众多领域。其中文丘里式气泡发生器采用自吸方式,具有结构紧凑、耗能小等优势,近年来被广泛采用。其内部的流动特性直接影响气泡发生器的发泡性能,目前对气泡发生器内部流动特性和结构参数研究较少,因此气泡发生器的工作特性和结构上的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气泡发生器建立合理的叁维物理模型,对该模型进行精确的网格划分后,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和PBM模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通过模拟气泡发生器内部流动特性,对管内流场分布及气泡粒径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气相从进气管进入喉部内,瞬间被高速流体带走,进入扩张段后速度明显降低。管内两相以轴向流动为主,并随着两相的流动,径向速度差逐步减小,在气泡发生器出口处两相已基本混合均匀;扩张段内压力变化较大,结合气泡粒径的结果分布情况,气泡的主要碎化核心区在扩张段入口附近,同时该位置也是压力梯度峰值的位置,说明压力的骤升是气泡破碎的原因之一。此外在扩张段入口附近,湍动能值迅速增加,说明两相在此处发生了大量的能量交换,强烈的紊流剪切力是气泡破碎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同时通过改变入口液相工况的流量,对气泡发生器不同水流量下的流动特性进行了分析,随着液相流量的增加,在扩张段入口处压力梯度峰值和湍动能均得到提升,气泡在较大液相流量下所受的剪切力增加,气泡的粒径随液相流量的增加而减小。此外,本文分析了各几何参数对气泡发生器性能的影响,分别改变扩张角、管径和收缩角相关几何参数建立相应的物理模型,并对各自流场特性以及管内粒径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扩张角的增加,扩张段内压力梯度和湍动能值升高,从而有利于气泡在扩张段入口处破碎,但扩张角过大时,小直径气泡会在气泡发生器末端产生一定的聚合。同时,随扩张角的增加,导致入口压力增加,入口所需能量也随之增加;随着管径的减小,扩张段内的压力梯度及湍动能值也会得到提升,从而提高了对气泡的剪切力,气泡粒径随管径的减小而减小;随着收缩角的增加,对扩张段压力梯度的分布没有影响,但扩张段湍动能得到一定程度提升,气泡粒径随扩张角增加而减小。(本文来源于《东北电力大学》期刊2018-06-01)

邵梓一,张海燕,孙立成,莫政宇,杜敏[9](2018)在《文丘里式气泡发生器内气泡破碎机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种高效、安全的气泡发生装置,文丘里式气泡发生器在工业、化工等过程有广泛的应用,但对其内部气泡破碎过程和作用机制相关研究较少。前期研究发现,较大气泡进入文丘里管扩张段后会发生迅速减速,并对气泡碎化过程产生极大影响。基于大涡模拟方法,对文丘里式气泡发生器内的流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发现在扩张段近壁面存在明显的涡流区,涡流区前端与上游来流发生强烈的碰撞,造成进入此区域的流体发生迅速减速,使得涡流区与主流交汇区附近静压急速增大;当此区域存在运动的气泡时,激增的压力梯度力以及附加质量力导致气泡运动速度迅速减小,并与周边流体形成了更强的相互作用;高流速条件下,会使气泡发生严重变形、甚至破碎。(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吕续舰,唐辉[10](2016)在《一种基于水翼的气泡发生器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减阻一直以来是船舶水动力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而气泡减阻的应用则是一个具有潜力却难以攻克的问题。一般来讲,人们总是通过物理或者化学供能的方法产生在船体底部产生气泡,但是这些方法大大降低了气泡对减阻的净贡献。基于这一点,很多的研究人员希望能找到一种能够不消耗或者少消耗能量的方法来利用气泡实现船体摩擦阻力的大幅降低。本文研究分析一种基于水翼的新型气泡发生器的气泡发生性能,该装置可以在不耗能或者低耗能的情况下产生大量的气泡。通过循环水槽实验对气泡产生过程进行了研究,并测量了气泡的尺寸、孔隙率等特征参数。对不同工况下该气泡发生器的的气泡产生情况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环境压力对气泡发生效果有显着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6-10-20)

微气泡发生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丘里式气泡发生器因其结构简单、能够有效产生所需均匀粒径的微气泡等优点,被熔盐堆脱气系统所采用。本文在脱气回路水力试验台架的实验基础上,借助高速相机来研究气泡在文丘里气泡发生器喉部和扩张段处的运动和碎化特性。研究表明:气泡运动可以分为4个阶段:1)气泡高速稳定运动阶段;2)气泡速度剧烈变化阶段;3)气泡速度稳定波动阶段;4)气泡低速稳定运动阶段。随着进气孔径的增大气泡在上述4个阶段的稳定性增加;随着水流量的增加,第二和第叁阶段的区域将会向靠近x=0 mm处缩小。其中气泡的碎化过程主要是在第二阶段发生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气泡发生器论文参考文献

[1].赵梁,杜敏,莫政宇,刘洪涛,孙立成.文丘里式气泡发生器渐扩段内单气泡输运过程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9

[2].马兆伟,李华,刘卫,刘桂民,张钦.文丘里气泡发生器气泡在喉部和扩张段的运动和碎化研究[J].核技术.2018

[3].胡流云,刘洪涛.文丘里气泡发生器内气泡受力量级分析[J].内燃机与配件.2018

[4].李佳佳,孙丽华,张鑫.基于数值模拟的微纳米气泡发生器的研究现状[J].净水技术.2018

[5].丁国栋,陈家庆,王春升,尚超,刘美丽.轴向旋流式微气泡发生器的结构设计与数值模拟[J].过程工程学报.2018

[6].孙国斌,鄢曙光,汪小毅,王雷雷.新型气泡发生器的结构设计和优化模拟研究[J].矿产综合利用.2018

[7].丁国栋.气旋浮除油装置主体设备及配套微气泡发生器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8

[8].韩月阳.气泡发生器流动特性模拟与结构分析[D].东北电力大学.2018

[9].邵梓一,张海燕,孙立成,莫政宇,杜敏.文丘里式气泡发生器内气泡破碎机制分析[J].化工学报.2018

[10].吕续舰,唐辉.一种基于水翼的气泡发生器的实验研究[C].第九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6

标签:;  ;  ;  ;  

微气泡发生器论文-赵梁,杜敏,莫政宇,刘洪涛,孙立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