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改性海泡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海泡石,铁改性,镉,砷
改性海泡石论文文献综述
马烁,熊双莲,熊力,周嗣江,曹梦华[1](2019)在《铁改性海泡石吸附镉和砷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泡石是一种纤维形态多孔的含镁硅酸盐,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在重金属污染治理中具有很大的潜力。本实验研究天然海泡石铁改性前后对Cd~(2+)和As~(3+)的吸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旨在为镉和砷复合污染的水体或土壤治理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铁改性海泡石形成了新的羟基键,且其表面粗糙程度提高。固液比为1:100条件下,海泡石铁改性后对As~(3+)(20 mg/L)和Cd~(2+)(10 mg/L)的吸附效率分别由34%和55%提高至98%和95%。与天然海泡石相比,铁改性海泡石对砷和镉的最大吸附容量约分别提高了9倍和2.5倍。pH对2种材料吸附砷和镉的效率影响较小,但在pH为6时有最佳效果。随着固液比增加,两种材料对Cd~(2+)的吸附效率增加,但对砷的吸附效率影响较小。铁改性海泡石是一种治理镉和砷复合污染的潜在材料。(本文来源于《水处理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由晗杨,朱志文,马艳飞,张毅,冯雪冬[2](2019)在《改性海泡石处理水中低质量浓度NO_3~-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验制备酸洗及负载纳米零价铁的海泡石,进行改性海泡石吸附及还原水中低质量浓度NO~-_3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酸洗海泡石(PNS)吸附NO~-_3,吸附效果高于天然海泡石,Freundlich模型比Langmuir模型更好地拟合NO~-_3等温吸附曲线,吸附过程为物理吸附非自发过程,吸附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不利于吸附进行;负载纳米零价铁的海泡石(PNS-nZVI)处理水中NO~-_3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在一定范围内,酸性条件下促进NO~-_3的去除,质量浓度越大去除效果越好,温度在30℃时去除率达到峰值,最佳条件下去除率可达到95.4%。PNS-nZVI还原NO~-_3是一个递进过程,初始阶段NO~-_3先转化成中间产物NO~-_2和部分NH~+_4,随着反应进行NO~-_2逐步转化成NH~+_4,NH~+_4在反应产物中所占比重最大。(本文来源于《工业安全与环保》期刊2019年07期)
张刚[3](2019)在《锰、镁氧化物改性海泡石对镉离子的吸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重金属离子的污水排放所引起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当前的技术很难满足日后对重金属离子废水处理的发展需求,这使得高效、经济去除工厂中排放的重金属离子的废水变越来越重要。本论文以湘潭本地的海泡石为载体,分别采用液相氧化还原法和共沉淀法将二氧化锰和氧化镁两种金属氧化物负载在海泡石上,用于废水中重金属离子Cd~(2+)的吸附。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备和吸附条件对吸附剂的影响,并考察吸附剂的结构特征及吸附Cd~(2+)的吸附性能。以此为实际生产生活提供指导,开发出高附加值的产品。本文将分别将不同含量的金属氧化物(MnO_2、MgO)负载在提纯且酸改的海泡石上,制备了金属氧化物改性的海泡石基吸附剂(MnO_2-海泡石、MgO-海泡石)。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比表面与孔径分析、X-射线能谱分析(EDS)与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表征技术分析改性前后及吸附Cd~(2+)前后的改性海泡石的物理化学特征,以考察吸附剂的性能,并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AAS)对吸附剂的吸附能力进行测量。采用叁种等温线模型和四种动力学模型对吸附等温线实验数据和吸附动力学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分析,发现MnO_2-海泡石吸附Cd~(2+)的实验数据分别符合Sips等温线模型和Avrami动力学模型,而MgO-海泡石吸附Cd~(2+)的实验数据符合Sips等温线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当反应温度为298 K时,MnO_2-海泡石和MgO-海泡石分别在pH=6和pH=4下对Cd~(2+)的吸附量达到114.7 mg/g和604.95 mg/g。并且考察吸附温度的影响,通过热力学分析发现吸附剂对Cd~(2+)的吸附过程是自发且吸热的。另外,分别采用HCl和乙二胺四乙酸(EDTA)溶液对吸附Cd~(2+)后的MnO_2-海泡石和MgO-海泡石进行解吸实验,考察吸附剂的循环使用稳定性。结果表明,所制得的吸附剂在4次循环吸附-解吸下对Cd~(2+)的去除效率依然高达90%。为了比较吸附Cd~(2+)的吸附剂制备成本,本文提出简单的价格评估方案,考察吸附剂吸附单位重量的Cd~(2+)所需要的价格,发现本论文中所制备的MnO_2-海泡石具有价格优势。另外,本论文也分析了氧化物改性海泡石吸附剂对Cd~(2+)的吸附机理。发现离子交换,表面络合和沉淀是主要的重金属离子吸附机理。(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19-05-30)
仇胜萌[4](2019)在《超疏水改性海泡石包覆聚氨酯海绵对浮油去除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石油生产和海洋运输业的发展,产生的大量工业含油废水和频繁发生的溢油事故,给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的威胁,迫切需要开发一种简便的去除水表面油品和有机溶剂的吸附材料。近年来超疏水海绵由于其良好的弹性、吸附能力和选择性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油水分离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海泡石(Sepiolite)是一种天然粘土矿物,因其自身的离子交换能力和表面大量的Mg-OH,较容易对其进行表面改性。本研究选用十八烷基叁甲基溴化铵(OTAB)和十八烷基叁氯硅烷(OTS)分别对海泡石进行有机改性和超疏水改性,制得具有超疏水特性的海泡石。采用一步法超声浸涂工艺,在叁维多孔聚氨酯(PU)海绵表面负载了一层超疏水改性海泡石,使得所制备复合材料具有超疏水特性,从而实现对水面浮油的选择性分离。本实验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分析了改性前后海泡石表面化学组成;并测定不同海泡石负载量复合材料的接触角,确定最佳负载量;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负载前后聚氨酯海绵表面形貌变化;分析pH值、盐溶液和温度对复合材料疏水性的影响;并测试复合材料的吸油能力和油水分离性能。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FT-IR和XPS表征证明成功对海泡石进行有机改性和超疏水改性,并通过水接触角测定确定了超疏水改性海泡石的最佳负载量(19%),其对应的复合材料的接触角为158±2.9°。(2)通过SEM照片可以看到在聚氨酯海绵超声浸涂过程中,没有破坏海绵原有的叁维多孔结构,并在海绵骨架表面构造出微纳米粗糙结构,结合海泡石表面的低表面能物质(OTS),使得复合材料具有超疏水特性。(3)在对复合材料的疏水稳定性实验中发现pH值、盐溶液和温度对材料的疏水性无明显影响,在24 h内都能保持超疏水特性。(4)浸润性能和吸油能力测试中发现复合材料具有快速吸油和完全疏水的性质;具有较高的吸附容量,可吸收自身重量29~68倍的油品,并且吸附容量主要受油品的密度和粘度影响;复合材料在10次循环中能够保持很高的吸附容量。(5)油水分离实验表明,复合材料具有很高的油水选择性和油水分离效率。对四种油水混合物的初次分离效率在99.66%以上,在分离后水中油残余量在34 ppm以下。在10次循环后其分离效率仍高于99.45%,含油量在55 ppm以下。但在10次循环油水分离后,复合材料的接触角降至145.60,失去超疏水性。(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20)
欧宁[5](2019)在《改性海泡石负载型镍基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苯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工中间体原料。工业上一般采用硝基苯催化加氢法来生产苯胺。一般来说,催化加氢反应中所用的催化剂主要以贵金属催化剂为主,然而由于贵金属催化剂制备成本较高,所以利用非贵金属催化剂来替代贵金属催化剂成为了研究的热点。非贵金属Ni具有来源丰富,价格低廉等特点,且Ni基催化剂加氢活性较高,所以本课题采用Ni作为活性组分。海泡石作为一种新型的加氢催化剂载体材料,在活性和稳定性方面表现出比传统的Ni基催化剂载体如SiO_2、MgO或Al_2O_3更好的催化效果,这主要是由于其具有错综复杂的孔道结构。本文利用酸改性海泡石(Msep)作为加氢催化剂载体,制备了负载量为20wt.%的Ni/Msep催化剂和负载量为10wt.%的Ni/TiO_2-Na-Msep催化剂,且分别用于硝基苯气相加氢和液相加氢催化性能的考察。本文通过沉淀法制备了负载量为20wt.%的Ni/Msep催化剂,并用于硝基苯气相加氢制备苯胺的性能考察。首先,考察了不同沉淀剂对催化剂加氢活性的影响。研究表明,相比较于尿素,草酸这两种沉淀剂,使用碳酸钠作为沉淀剂,制备出来的催化剂具有最佳的加氢催化活性。另外,考察了不同pH制备条件以及不同的Ni负载量对催化剂加氢活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在pH为9.0左右的制备条件下以及20wt.%的Ni负载量时,催化剂具有最佳的催化性能。最后,对催化剂进行反应条件优化和稳定性考察,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300℃、氢油比为5:1、停留时间为5.71s时得到最佳的反应效果,此时硝基苯转化率为98.75%,苯胺的选择性为98.63%。且在催化剂稳定性考察中发现,催化剂经过连续反应52h后,硝基苯转化率降到了67%左右,而苯胺选择性稳定在94%左右,将催化剂经过再生之后,发现仍具有较好的催化效果。通过TG、XRD、SEM、BET、H_2-TPR、FT-IR、TEM、ICP等分析表征来探究催化剂结构与催化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将前文制备的催化剂用于硝基苯液相加氢性能考察。结果表明,催化剂仍然有很高的催化加氢活性,考虑到20wt.%的Ni负载量相对偏高,所以本章研究内容将Ni负载量降至10wt.%,然而仅有10wt.%的Ni负载量导致催化剂加氢活性很低,硝基苯转化率只有59.41%,且苯胺的选择性也只有84.43%。因此本章对催化剂进行TiO_2修饰改性,由于Ti-Ni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仅在10wt.%的Ni负载量下,硝基苯转化率也能达到100%,且苯胺的选择性达到了98%左右。同时对反应条件进行工艺优化,通过对催化剂进行TG、XRD、XPS、BET、H_2-TPR、FT-IR、TEM、ICP等表征探究Ti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低价态的Ti物种不仅可以提高Ni的加氢能力,也能促进Ni的还原以及对氢气有更好的吸附解离能力。(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19-05-01)
王雨涵[6](2019)在《两性表面活性剂改性海泡石吸附去除废水中的Cu、Zn和四环素》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我国畜禽养殖业和水产养殖业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转变,畜禽和水生动物排放的废弃物对环境的压力日趋增大,其中含有重金属和抗生素的畜禽废水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吸附法具有操作简便、处理费用低、吸附材料可重复利用等优点,天然粘土矿物由于比表面积大、孔径结构丰富、价廉易得、环境污染小,常被用做吸附剂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但是,天然粘土矿物杂质多、通道小,实际比表面积难以达到理论值,造成其吸附性能较低,如能通过适当的改性方法,提高其对重金属和抗生素的吸附性能,对于治理畜禽废水污染将具有很大的潜力。海泡石是一种天然粘土矿物,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和吸附能力,已用于水中多种污染物的吸附去除。为此,本研究利用两性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改性海泡石,采用SEM、XRD、BET和FT-IR等方法对改性材料进行表征,考察了吸附温度、吸附时间、吸附剂投加量、吸附液初始pH和吸附液初始浓度对材料吸附Cu~(2+)、Zn~(2+)和四环素的影响,初步分析了吸附去除机理,取得如下主要研究结果:1.以天然海泡石(SEP)为载体,将两性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BS-12)负载到海泡石上,制备两性改性海泡石(BSSEP)。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积分析(BET)、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Zeta电位分析表征了改性前后的海泡石的理化性质。研究发现,经过改性后,海泡石表面由相对粗糙疏松变得相对光滑,结构更加紧密;比表面积由4.83 m~2/g增加到5.42 m~2/g;改性海泡石的晶体结构没有发生较大变化,层间距由0.929 nm增大至0.930 nm;在pH为2~7时,改性前后海泡石表面均带负电荷,且改性海泡石的Zeta电位值小于天然海泡石;改性海泡石的基本骨架没有变化,在2985 cm~(-1)和1427 cm~(-1)附近的-CH_2和C-N伸缩振动峰强说明在改性过程中引入了BS-12的烷基链。2.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了吸附温度、吸附时间、吸附剂投加量、吸附液初始pH和初始浓度对海泡石吸附Cu~(2+)、Zn~(2+)和四环素的影响,发现改性海泡石对它们的吸附能力均高于天然海泡石。设计正交实验,进一步考察吸附条件对吸附量的影响,发现在吸附剂用量为6 g/L、Cu~(2+)初始浓度为20 mg/L、初始pH为5、温度为30°C时,两性改性海泡石对Cu~(2+)的去除率为93.46%;在吸附剂用量为5 g/L、Zn~(2+)初始浓度为20 mg/L、初始pH为7、温度为35°C时,两性改性海泡石对Zn~(2+)的去除率为96.48%;在吸附剂用量为7 g/L、四环素初始浓度为5 mg/L、初始pH为7、温度为20°C时,两性改性海泡石对四环素的去除率为99.32%;吸附剂用量为5 g/L、初始pH为4、温度为30°C时,两性改性海泡石同步吸附Cu~(2+)、Zn~(2+)和四环素的去除率分别为59.58%、22.45%和52.90%。3.改性前后的海泡石吸附Cu~(2+)和Zn~(2+)均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吸附四环素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用改性海泡石吸附Cu~(2+)、Zn~(2+)和四环素,比用天然海泡石的吸附平衡时间分别缩短了60、20和10 min,说明两性改性提高了海泡石对它们的吸附速率。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两性改性海泡石对Cu~(2+)、Zn~(2+)和四环素的吸附过程,最大吸附量比天然海泡石分别提高了0.56、2.28和6.13mg/g,说明两性改性提高了海泡石对它们的吸附容量。4.海泡石吸附Cu~(2+)、Zn~(2+)和四环素的(35)G均小于0,(35)H均大于0,K_D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说明海泡石吸附Cu~(2+)、Zn~(2+)和四环素的过程为自发吸热过程,升温有利于吸附过程的进行,存在物理吸附形式。海泡石吸附Cu~(2+)、Zn~(2+)和四环素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主要为单分子层吸附;改性过程使海泡石负载BS-12,引入疏水碳链和羧基基团,存在化学吸附。吸附过程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共同作用的结果。5.HCl能够解吸吸附态Cu~(2+)、Zn~(2+)和四环素,解吸率随HCl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当HCl浓度为0.4 mol/L时,Cu~(2+)、Zn~(2+)和四环素的解吸率分别为68.30%、78.34%和88.12%,说明解吸过程有利于再生吸附剂和回收吸附质。(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9-04-08)
徐西蒙,宗绍燕,刘丹[7](2019)在《磁改性海泡石催化过二硫酸盐降解双酚A》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有效去除水中内分泌干扰物,采用共沉淀法合成海泡石负载纳米Fe_3O_4催化剂,催化过二硫酸盐去除水中双酚A(BPA).通过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氮气吸脱附仪等对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不同温度和溶液pH对催化剂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催化剂和过硫酸盐投量对BPA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比表面积的催化剂可对BPA有效吸附,平衡吸附量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室温下可达11.6 mg/g.当催化剂投量为2 g/L、过硫酸钾(PDS)投量为4 000 mg/L、溶液pH为5时,体系可在20 min内完全降解30 mg/L的BPA.催化剂可通过外加磁场进行回收,且重复使用5次之后,60 min降解率仅下降了2.7%.机理推断认为体系内BPA的降解过程由吸附-氧化耦合反应实现,被吸附的BPA分子可在催化剂表面被生成的自由基原位降解.本研究首次将磁改性海泡石作为催化过硫酸盐的高级氧化体系催化剂使用,并认为吸附-氧化耦合式的降解途径可以有效提高自由基利用率,为去除水中痕量有机污染物的催化氧化体系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肖洪涛,戴文灿,潘婷,朱翼洋[8](2018)在《改性海泡石吸附低浓度Ni(Ⅱ)-CA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3-氨丙基叁乙氧基硅烷对海泡石进行改性,用于吸附柠檬酸络合镍(Ni(Ⅱ)-CA)废水,考察了初始pH、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及初始浓度对柠檬酸镍吸附性能的影响,并结合吸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模型对其分析。结果表明,Ni(Ⅱ)-CA浓度为5 mg/L,加入12 g/L吸附剂,pH为6时,室温下反应40 min左右达到平衡,改性海泡石对柠檬酸镍的去除率与吸附量分别为96. 24%和0. 401 mg/g。经过改性后的海泡石吸附能力有较大提高,最大吸附量从0. 619 mg/g提升至1. 116 mg/g,提高了80%。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能较好地描述海泡石和改性海泡石对柠檬酸镍的吸附过程。(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工》期刊2018年11期)
张巍[9](2018)在《海泡石及改性海泡石在水污染治理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泡石是一种具有吸附活性的天然硅酸盐黏土矿物,在水污染治理中可作为一种低成本、高效和易再生的吸附剂.介绍了海泡石处理有机染料、含油废水、养殖废水、铝材切削液废水、垃圾渗滤液、腐殖酸、氨氮、微囊藻、果糖、双酚A、丙酮、甲苯、氯苯、六氯丁二烯、苯乙烯、萘、菲、十溴联苯醚、氯草敏、苯噻酰草胺、有机磷、阿特拉津等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有害非金属、硝酸盐、含氟废水、放射性核素等无机污染物的效果.天然海泡石对部分污染物的吸附率较低,而海泡石经物理或化学改性后可明显提高对部分污染物的吸附效果.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海泡石作为环境保护用吸附剂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期刊2018年05期)
符云聪,赵瑰施,张义,刘晨,李鹏祥[10](2018)在《巯基改性海泡石的制备及其吸附除镉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发展廉价高效的重金属废水处理技术、促进海泡石的资源化利用,利用3-巯丙基叁乙氧基硅烷(MPTES)改性海泡石进行水体中镉去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巯基改性海泡石(SEP-MPTES)和天然海泡石(SEP)材料在水中吸附镉的吸附等温线更符合langmuir模型,最大吸附容量从改性前的3.42 mg/g提高到了8.87 mg/g。吸附动力学拟合发现,此吸附过程更适合假二级动力学模型。巯基改性海泡石和天然海泡石对镉的吸附量随着p H升高而升高,p H值为8时,吸附容量最高。吸附镉过程会受到离子强度的影响。总之,巯基改性海泡石是一种潜在的去除水中重金属镉的材料。(本文来源于《净水技术》期刊2018年08期)
改性海泡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实验制备酸洗及负载纳米零价铁的海泡石,进行改性海泡石吸附及还原水中低质量浓度NO~-_3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酸洗海泡石(PNS)吸附NO~-_3,吸附效果高于天然海泡石,Freundlich模型比Langmuir模型更好地拟合NO~-_3等温吸附曲线,吸附过程为物理吸附非自发过程,吸附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不利于吸附进行;负载纳米零价铁的海泡石(PNS-nZVI)处理水中NO~-_3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在一定范围内,酸性条件下促进NO~-_3的去除,质量浓度越大去除效果越好,温度在30℃时去除率达到峰值,最佳条件下去除率可达到95.4%。PNS-nZVI还原NO~-_3是一个递进过程,初始阶段NO~-_3先转化成中间产物NO~-_2和部分NH~+_4,随着反应进行NO~-_2逐步转化成NH~+_4,NH~+_4在反应产物中所占比重最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改性海泡石论文参考文献
[1].马烁,熊双莲,熊力,周嗣江,曹梦华.铁改性海泡石吸附镉和砷效果及其影响因素[J].水处理技术.2019
[2].由晗杨,朱志文,马艳飞,张毅,冯雪冬.改性海泡石处理水中低质量浓度NO_3~-的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9
[3].张刚.锰、镁氧化物改性海泡石对镉离子的吸附研究[D].湘潭大学.2019
[4].仇胜萌.超疏水改性海泡石包覆聚氨酯海绵对浮油去除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9
[5].欧宁.改性海泡石负载型镍基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D].湘潭大学.2019
[6].王雨涵.两性表面活性剂改性海泡石吸附去除废水中的Cu、Zn和四环素[D].西南大学.2019
[7].徐西蒙,宗绍燕,刘丹.磁改性海泡石催化过二硫酸盐降解双酚A[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9
[8].肖洪涛,戴文灿,潘婷,朱翼洋.改性海泡石吸附低浓度Ni(Ⅱ)-CA的研究[J].应用化工.2018
[9].张巍.海泡石及改性海泡石在水污染治理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J].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2018
[10].符云聪,赵瑰施,张义,刘晨,李鹏祥.巯基改性海泡石的制备及其吸附除镉性能[J].净水技术.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