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本体论文-叶志良,郑晓君

电视本体论文-叶志良,郑晓君

导读:本文包含了电视本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电视文化节目,艺术本体,节目创新

电视本体论文文献综述

叶志良,郑晓君[1](2019)在《回归电视艺术本体与创新》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电视文化节目要取得良好发展的态势,只是采取引进与吸纳他者的经验显然是不够的,自主创新与发掘我们的经验并以发展及超越为目标,是中国电视文化节目的必由之路。在各电视台加强节目原创与开发之际,文化类电视节目能够引起观众的注意,如《见字如面》《马克思是对的》等,在节目构思、立意确定、环节设定等方面都有其可取之处,代表着回归电视艺术本体的努力,这令观众拥有了更加丰富的选择空间与收视品类。(本文来源于《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孙良斌,张琴[2](2018)在《国产电视综艺节目模式的自主创新路径探究——基于模式本体属性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电视节目模式是近年来全球影视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当前综艺电视节目模式正在由引进改编不断走向对外输出转型升级,提升国产综艺节目模式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迫在眉睫。本文旨在从节目模式本体属性出发,以期从理论上为综艺节目模式的发展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新闻研究导刊》期刊2018年20期)

杨玉[3](2018)在《本体回归彰自信 媒体融合拓体量——2017年电视戏曲年度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2017年是电视戏曲全面开花的一年,季播节目的表现尤为出色。对戏曲本体的突出彰显了电视人对传统文化的由衷自信,节目不再刻意地把戏曲进行符号化、碎片化处理,而是侧重于挖掘戏曲自身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媒体融合思维被全面运用到节目策划之中,通过丰富素材内容、打破时空束缚,极大地拓展了节目体量;多种导赏形式被合理地混合使用,有效地消解了普通观众对戏曲的认知壁垒;名角效应的充分运用则使得原有戏迷群体得以进一步稳固。(本文来源于《中国广播电视学刊》期刊2018年06期)

王玉坤[4](2018)在《创新还是消解——电视化对戏曲本体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电视媒介与戏曲的融合产生了戏曲电视节目,电视视听语言对时间和空间的灵活处理,影响了戏曲固有的表现形式,形成了许多新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如舞台的虚拟性走向实景拍摄,程式化表演到生活化表演,清唱的出现等等。这种创新在某种程度上也消解了传统戏曲艺术特征,引发了争议。本文结合现代传播背景下戏曲传播载体的改变,以戏曲电视为研究对象,探析电视化对戏曲本体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广播电视学刊》期刊2018年05期)

陶冶[5](2018)在《死亡与涅盘:电视本体的重构——兼与战迪教授商榷》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电视死亡论甚嚣尘上,但"死亡"的电视本体究竟是什么,学术界依然存在着剧烈的争论,2016年第14期的《中国出版》开设专栏对电视的未来展开探讨,其中深圳大学战迪教授等所作《仪式感的重建与情感共同体的凝聚:电视文化未来想象》一文多处引用本文作者相关译着,故在此一并与之商榷。本文试图从语言学指向的角度界定今天的电视的本体,并剥离出传统"看电视"行为的内核;从传统电视在今天利基与窄播的传播特性界定"高价值内容"的生产,并定义利基的分野在于价值观;从内容提取能力的角度分析传统电视理论的场域,从而解构所谓的仪式和情感共同体,最终重构"互联网+"时代的电视本体。(本文来源于《中国出版》期刊2018年02期)

崔亚娟,谢鑫[6](2017)在《互联网时代电视媒体本体身份的转换》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互联网的崭新思维模式下,媒体行业正在进行着激烈的重组与变革,目前的媒介融合,从本质上来说是由互联网技术及产业所引导的一场革命,在媒介融合过程中,互联网起着主导性的地位。在互联网时代,电视媒体与互联网已在多个层面实现了深度融合,在此背景下,电视媒体的自足性和独立品格是否受到冲击?它的本体身份是否受到挑战?这是本文着力思考和力图解答的问题。(本文来源于《Proceedings of 2017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pplied Social Science (ICASS 2017) V98》期刊2017-05-07)

额尔德尼其其格,奇乌拉[7](2016)在《新媒体时代再论电视影音本体要素》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分析目前的电视研究,提出了笔者的观点,电视的影音传播方式在新媒体时代有了更大的发展,因此,新媒体时代电视研究应当回归到电视的影音本体上,深入研究影像和声音符号,以及相关叙事,才会有电视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本文来源于《新媒体研究》期刊2016年08期)

李霞[8](2015)在《创新与消解的碰撞——电视化对戏曲本体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传播媒介和载体是影响戏曲本体特征的重要因素,戏曲艺术产生于传统的瓦舍勾栏和庙堂会馆,并受到上述传播媒体的影响,呈现出程式化、虚拟化以及写意化的审美积淀。电影和电视等现代传播媒体的出现,对戏曲本体的上述特征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戏曲电视节目作为电视媒介和戏曲艺术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产物,在充实和丰富电视节目形态的同时,电视艺术手段与电视文化也对戏曲本体产生了影响,这一影响是一个"传中有变"的(本文来源于《当代电视》期刊2015年11期)

耿波,史圣洁[9](2015)在《时代焦虑、本体安全与中国电视综艺的形态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代中国电视文化产生于时代焦虑背景中,"本体性安全"理论可为之提供有启发性的方法论。"看电视"的日常生活性,使人们能在日常惯习中获得"反思性监控",进而获得对家—国一体化稳固性的领悟,产生本体性安全体验,电视综艺观赏的本体性安全体验则不稳定。自上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中国电视综艺在为人们缓释时代焦虑、提供本体安全体验的意义上经历叁变:创作"欢颂"模式,作为映射国家专权稳固性的映像提供社会向心性图景;延续"欢颂"模式,通过综艺的仪式性魅力强化人们对家—国一体化现实安全体验;从"欢颂"到"狂欢",电视综艺通过"游戏"拓延将人们裹挟其中,使人们沉溺娱乐激情以缓释焦虑、重获安全体验。新世纪以来,电视综艺呈现"游戏性"与"公共性"共生的复杂形态,标志中国电视综艺出现重返回日常生活的转折迹象。(本文来源于《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11期)

冯建华[10](2015)在《基于内容特征和传播特性探析电视体育节目的本体属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社会生活发展的大背景下,传媒技术取得了长足发展,在满足不同阶层受众需求的同时,也在逐步探索和寻求新的市场与发展环境,体育作为各类媒体的强势传播内容,已逐步形成了成熟、稳定的市场,本文将结合传媒的内容特性和传播特性,对当前的电视体育节目本体属性进行积极探索。(本文来源于《新闻研究导刊》期刊2015年07期)

电视本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电视节目模式是近年来全球影视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当前综艺电视节目模式正在由引进改编不断走向对外输出转型升级,提升国产综艺节目模式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迫在眉睫。本文旨在从节目模式本体属性出发,以期从理论上为综艺节目模式的发展提供借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视本体论文参考文献

[1].叶志良,郑晓君.回归电视艺术本体与创新[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9

[2].孙良斌,张琴.国产电视综艺节目模式的自主创新路径探究——基于模式本体属性的思考[J].新闻研究导刊.2018

[3].杨玉.本体回归彰自信媒体融合拓体量——2017年电视戏曲年度观察[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8

[4].王玉坤.创新还是消解——电视化对戏曲本体的影响[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8

[5].陶冶.死亡与涅盘:电视本体的重构——兼与战迪教授商榷[J].中国出版.2018

[6].崔亚娟,谢鑫.互联网时代电视媒体本体身份的转换[C].Proceedingsof20176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AppliedSocialScience(ICASS2017)V98.2017

[7].额尔德尼其其格,奇乌拉.新媒体时代再论电视影音本体要素[J].新媒体研究.2016

[8].李霞.创新与消解的碰撞——电视化对戏曲本体的影响[J].当代电视.2015

[9].耿波,史圣洁.时代焦虑、本体安全与中国电视综艺的形态变迁[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

[10].冯建华.基于内容特征和传播特性探析电视体育节目的本体属性[J].新闻研究导刊.2015

标签:;  ;  ;  

电视本体论文-叶志良,郑晓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