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情绪论文-熊熙,乔少杰,吴涛,吴越,韩楠

时空情绪论文-熊熙,乔少杰,吴涛,吴越,韩楠

导读:本文包含了时空情绪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情绪传播,多层网络,行为分析,社交网络

时空情绪论文文献综述

熊熙,乔少杰,吴涛,吴越,韩楠[1](2018)在《基于时空特征的社交网络情绪传播分析与预测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交网络用户情绪传播与用户的空间距离和时间跨度有关,并且受到多种交互机制的影响.从大规模社交网络数据中提取情绪传播的时空特征,研究用户行为对情绪传播的影响,对预测情绪传播趋势具有实际意义.利用线性回归获取的各行为子层的情绪传输率之间存在差异.提出一种基于多层社交网络的情绪传播模型,被称为ECM模型(Emotional contagion model).该模型包括叁个行为子层,每层的拓扑结构各不相同,由该行为的交互历史决定.在真实数据上对ECM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可以获得社交网络中情绪传播的过程与规律:1)中性情绪用户所占比例随时间逐渐增大,接近57.1%,而正向情绪与负向情绪比例始终接近. 2)情绪传输率越大,用户情绪更容易受到其他用户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初始情绪越中立的用户,在演化过程中情绪波动越小,而初始情绪极性越大的用户情绪波动越大.此外,通过实验对比该模型与其他情绪传播模型,表明ECM模型更加接近真实数据,对社交网络中情绪传播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预测准确率相比其他模型可以提高1.8%~7.8%.(本文来源于《自动化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李振齐[2](2018)在《基于脑电时空频多域特征的自动情绪识别研究及系统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情绪,作为一种主观感受,对人的认知和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在人际交往中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自动情绪识别技术成为人工智能领域内的一个研究热点。脑电信号(EEG)作为一种客观的生理信号,对人类情绪状态有直接的反映,因而本文的研究内容是基于EEG的情绪识别。目前,在EEG信号分解和情绪特征提取方面,存在两个突出问题:1)在情绪识别任务中,EEG的时域信息经常被忽略,从而导致对EEG的时空频多域信息的利用不够充分;2)EEG采集信号即使经过去除伪迹的预处理,其本身仍是一种混合了多个EEG源信号的混合信号,各脑区信号相互干扰,从而影响识别效果。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在进行了以下叁项主体工作:1)基于情绪时序模型提出基于长短时记忆循环神经网络(LSTM)的情绪分类算法,并在情绪愉悦度分类实验中达到78.44%的平均准确率,验证了其在EEG时域信息提取上的有效性;2)基于EEG线性混合模型提出基于堆迭自动编码器(SAE)的EEG信号分解算法,通过EEG信号分解实验证明了其有效性。基于此建立SAE+LSTM情绪分类框架,并在情绪愉悦度和唤醒度分类实验中达到81.1±2.68%和74.38±1.21%的准确率,高于对比算法;3)在SAE+LSTM情绪分类框架的基础上,实现了集人机交互界面、EEG数据文件读取、自动情绪识别、EEG信号及识别结果图形化展示等多种功能的情绪识别系统,并通过功能测试验证了系统的有效性。本文所提算法可以同时利用EEG的时空频多域信息进行情绪识别,是对基于脑电时空频多域特征的情绪识别研究的一次有益的探索,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有助于推动基于脑电的情绪识别研究及相关产品化进展。(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8-04-10)

王炼[3](2017)在《情绪与情绪调节策略对不同警觉水平运动员时空知觉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运动员的时空知觉是运动员专门化知觉的核心,因此运动员时空知觉是运动心理学的研究热点。研究表明,情绪和警觉在个体时空知觉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实验法,考察不同情绪状态下不同情绪调节策略对不同警觉水平运动员时间知觉和空间知觉的影响,为运动员心理选材和时空知觉训练,提高运动员专门化知觉能力,指导运动员情绪调控等提供科学参考和实证依据。研究包括四个部分:预研究检验注意网络测验在运动员群体中的适用性。选取56名运动员,结果表明:注意系统中警觉、朝向和执行控制叁个网络功能之间相关不显着,表明运动员样本与普通人样本特征一致,从而提示注意网络测验在运动员群体中具有良好的适用性。研究一选取16名运动员和19名普通大学生,利用时空知觉研究范式,考察运动员与普通大学生时空知觉的差异。结果发现:(1)运动员比普通大学生时间估计准确性更高,高、低估时间倾向不存在显着差异。(2)运动员比普通大学生空间知觉反应速度更快,空间位置判断准确率不存在显着差异。研究二选取256名运动员,采用时间知觉研究范式,考察不同情绪状态下,不同情绪调节策略对不同警觉水平运动员时间知觉的影响。结果发现:(1)高警觉水平运动员较低警觉水平运动员的时间估计准确性高且倾向于高估时间。(2)低警觉水平运动员在愤怒情绪状态下较快乐情绪状态下倾向于低估时间,时间估计准确性不存在显着差异;高警觉水平运动员在愤怒和快乐情绪状态下的时间知觉不存在显着差异。(3)在不同情绪状态下,不同情绪调节策略对不同警觉水平运动员时间知觉的影响不显着。研究叁选取256名运动员,采用空间知觉研究范式,考察不同情绪状态下,不同情绪调节策略对不同警觉水平运动员空间知觉的影响。结果发现:(1)高警觉水平运动员较低警觉水平运动员空间知觉反应速度快,空间位置判断准确率高;在愤怒情绪状态下高警觉水平运动员的空间位置判断准确率较快乐情绪状态下低。(2)在愤怒情绪状态下运动员采用认知重评策略较采用表达抑制策略和控制组运动员的空间反应速度快,空间位置判断准确率不存在显着差异;在快乐情绪状态下采用不同情绪调节策略的空间知觉不存在显着差异。(3)高警觉水平运动员采用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策略较控制组运动员的空间知觉反应速度快,空间位置判断准确率没有显着差异;低警觉水平运动员采用认知重评策略较采用表达抑制策略和控制组运动员的空间知觉反应速度快,空间位置判断准确率没有显着差异。根据实验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注意网络测验在运动员群体中具有良好的适用性。(2)运动员较普通大学生表现出一定的时空知觉反应优势。(3)警觉对运动员时间知觉具有显着影响,警觉水平越高的运动员的时间知觉反应优势越明显;低警觉水平运动员在愤怒情绪状态下更倾向于低估时间。(4)警觉对运动员空间知觉具有显着影响,警觉水平越高的运动员的空间知觉反应优势越明显;高警觉水平运动员的空间位置判断准确率更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情绪调节策略对不同警觉水平运动员空间知觉的影响存在显着差异,其中在调节愤怒情绪状态下运动员的空间知觉反应速度促进上,认知重评优于表达抑制。(本文来源于《北京体育大学》期刊2017-06-04)

陈湛愔,高俊杰,张光妍,何国林,周曙[4](2016)在《情绪词汇认知加工诱发电位时空模式的脑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多通道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分析技术,探讨正常青年受试者对情绪性词汇认知加工脑神经功能电活动机制。方法应用不同情绪效价的情绪刺激图片对31例健康志愿者进行情绪效价5个水平情绪脑电诱发电位的测试判别,观察受试者对5个情绪效价水平情绪词汇的情绪反应。结果 ERPs统计参数映像图(SPM)结果,对词汇情绪性加工的显着性差异最早可见于刺激后60~200ms;中后期(刺激后420~960ms)极负性和中性情绪反应显着性差异表现为右腹侧记忆-注意整合网络出现刺激负荷效应。极正性和中性情绪反应差异为中期(刺激后320~420ms)的左顶、颞、枕,晚期(刺激后680~1 000ms)见到右额中央负荷效应。极正性和极负性情绪反应差异于刺激后400~1 000ms见于双侧眶额皮层、腹内侧前额皮层、前扣带回皮层和躯体感觉皮层等脑区的广泛记忆-注意整合网络引起更强的激活。结论个体认知行为差异和社会环境背景影响不同情绪效价情绪性词汇的加工,不同情绪效价的情绪性词汇加工过程中存在显着性差异。正负性情绪词汇的加工是双侧半球广泛脑区的记忆-注意整合网络激活效应,并存在脑的偏侧化激活效应。(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期刊2016年15期)

李金星[5](2015)在《情绪与时空隐喻视角的相互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概念隐喻理论由Lakoff和Jonhson(1980)提出,他们认为隐喻是一种概念化的心理操作模式,是人们借助于动作、空间等有形的、具体的、简单的始源域概念,来表达和理解诸如时间、感受等无形的、抽象的、复杂的目标域概念,从而实现抽象思维的一种认知手段(殷融,苏得权,叶浩生,2013),也是人类认知、思维演化发展过程的反映。与概念隐喻理论的观点一致,研究者发现对于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认识,人们往往是借助于较为具体的概念通过隐喻加以理解,如时间是金钱、时间如流水等。而且在众多时间的隐喻维度中,时空隐喻是最常用的,如上周、前天、前年等等,这种现象广泛存在于多种语言。研究者通过对语言材料的分析发现,时空隐喻在语言表达中隐含了两种不同的运动视角:自我移动隐喻视角和时间移动隐喻视角(Traugott,1978;Lakofr & Johnson,1980).这种分类的心理现实性也得到了实证研究的支持(McGlone & Harding,1998;Gentner & Imai,1992;Boroditsky,2000;Boroditsky & Ramscar,2002; Gentner,Imai,& Boroditsky,2002).自我移动的隐喻是以时间轴(一条路)上的时间(路上的树)为参照点,个体沿时间轴向着未来移动,时间处于静止状态,这样“前”就指向未来时间,“后”就指向过去的时间,例如,前途、眼前等;与自我移动隐喻不同,时间移动的隐喻是以个体为参照点,个体面对的仍是未来,但是本身处于静止状态,时间由将来向个体移动,这时候的“前”则是和较早的、过去的时间相联系,例如,前天、前年、后天等。对时空隐喻两类视角的研究,最初主要是证明二者存在的心理现实性,结果无论是在实验室还是真实的生活场景中都证明了自我移动和时间移动隐喻视角的存在。最近,研究者开始更多的关注人们对来两种时空隐喻视角的灵活选择,结果发现情绪效价对人们时空隐喻视角的选择具有重要影响。研究者大多发现情绪正负效价分别与自我移动和时间移动两种时空隐喻视角相联系,而也有研究者发现愤怒情绪状态下个体却更倾向于使用自我移动视角。考虑到愤怒作为负性情绪,却与正性情绪一样具有趋近性质,那么二者的矛盾可能是因为情绪趋避动机的不同而导致,因此本研究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叁个实验,系统的研究了情绪的效价和趋避动机与两种时空隐喻视角的关系。实验一将被试分为高兴情绪组和悲伤情绪组,使用想象情绪诱发法分别诱发被试相应的情绪,考察不同情绪状态下的被试对两类时空隐喻句的反应。结果发现高兴情绪状态下,个体对自我移动时空隐喻句的的反应更快,悲伤情绪下,个体对时间隐喻句的反应更快。这表明不同的情绪信息对两类时空隐喻句的理解存在影响。实验二通过被试在不同的时空隐喻启动条件下对情绪词的反应,考察了两类时空隐喻视角对情绪的影响。结果发现,自我移动时空隐喻启动条件下,个体对积极词汇反应更快,时间移动时空隐喻启动条件下,个体对消极词汇反应更快。这表明时空隐喻视角对不同的情绪也存在影响,自我移动隐喻视角能够启动积极情绪,时间移动隐喻视角能够启动消极情绪。实验叁设计了高兴、悲伤、恐惧和愤怒四个情绪对照组,同时考察情绪效价与趋避动机对时空隐喻的影响。结果发现:(1)效价和趋避动机均相同(悲伤vs恐惧)条件下,被试对两类时空隐喻的反应一致,负性回避情绪下的被试对自我移动隐喻句的反应速度显着慢于对时间移动隐喻句的反应速度;(2)当情绪效价和趋避动机均不同(高兴vs悲伤、恐惧)时,被试对两类时空隐喻句的反应不一致,正性趋近(高兴)情绪状态下的被试对自我移动的时空隐喻句反应更快,负性回避(悲伤、恐惧)情绪状态下的被试对时间移动的时空隐喻句反应更快;(3)当情绪效价相同、趋避动机不同(悲伤、恐惧vs愤怒)时,被试对两类时空隐喻的反应不一致,回避条件下(悲伤、恐惧)的被试对自我移动隐喻句反应速度显着慢于对时间移动隐喻句的反应速度,趋近条件下的被试(愤怒)对自我移动隐喻句反应速度显着快于对时间移动隐喻句的反应速度;(4)当情绪趋避动机一致,效价不一致(高兴、愤怒)时,被试对两类时空隐喻的反应一致,趋近情绪下的被试对自我移动隐喻句的判断显着快于对时间移动隐喻句的判断。综合实验研究结果以及有关讨论,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情绪对时空隐喻视角的影响是通过趋避动机在起作用,效价不起作用。具有趋近动机的情绪与自我移动视角的联系更紧密,而具有回避动机的情绪与时间移动视角的联系更紧密。(2)启动自我移动的时空隐喻视角能够促进个体对积极情绪刺激的反应,启动时间运动的时空隐喻视角能够促进个体对消极情绪刺激的反应。(3)情绪与时空隐喻视角的关系是双向,不同的情绪信息影响个体对时空隐喻句的理解,同时启动不同的时空隐喻视角能够影响被试对不同的情绪信息的判断。(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5-06-01)

李金星,石金凤,王振宏[6](2014)在《情绪对时空隐喻中两种时间视角选择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时空隐喻的研究中存在两种时间隐喻视角:自我移动与时间移动(Clark,1973;Lakoff&Johnson,1980)。已有研究发现正性事件会促使人们更多的选择自我移动视角,而负性事件则会促使人们更多的选择时间移动视角(Margolies&Crawford,2008);自我移动视角下知觉到的时间过得快,而时间移动视角下知觉到的时间过得慢(Bolt&Yum,2010)。那么个体在时间中可能像在空间中一样存在着"趋利避害"的倾向,即个体可能会采用自我移动视角快速远离消极过去、接近积极未来,而采用时间移动视角挽留积极过去、回避消极未来。因此,本研究通过让被试回忆过去和想象将来的情绪事件来诱发情绪,通过语句判断任务和歧义会议问题,考察过去"未来不同时间条件下,情绪效价对时空隐喻中时间运动视角选择的影响。实验一先让两组被试分别回忆过去的正性、负性情绪事件来诱发情绪,接着对呈现的包含两种时间隐喻视角的语句进行正误判断,考察过去事件的情绪效价对时间隐喻视角选择的影响。实验二与实验一的区别是诱发被试情绪是通过想象将来的正性或负性事件,考察的是将来事件的情绪效价对时间隐喻视角选择的影响。结果发现:(1)Mc Glone(1998)的歧义会议问题对于汉语被试不太适用,但是语句判断任务却能很好地区分被试对两种时间隐喻视角的选择(2)在过去这一时间条件下,回忆能够引起积极情绪的事件的被试更倾向于采用时间移动的视角,而回忆能够引起消极情绪的事件的被试更倾向于采用自我移动时间视角;(3)在未来时间条件下,想象将来能够引起积极情绪的事件的被试更倾向于采用时间移动的视角,而想象将来能够引起消极情绪的时间的被试更倾向于采用自我移动时间视角。以上结果表明,人们对两种时间运动视角的选择取决于事件的情绪效价和过去"未来时间条件的共同影响。(本文来源于《第十七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4-10-10)

郑玮琦,刘烨,傅小兰[7](2014)在《情绪的趋避指向对时空隐喻理解中时间运动视角选择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时间是相对抽象的概念,常常需要借用具体的空间概念来表征和理解。这种借用空间概念描述时间概念的语言现象简称为"时空隐喻"。时空隐喻系统中存在两种时间运动视角:自我动与时间动(Clark,1973;Lakoff&Johnson,1980)。已有研究发现事件的情绪效价会影响人们的时间运动视角选择,正性事件会促使更多人选择自我动的视角,而负性事件则相反(Margolies&Crawford,2008)。但是也有研究发现,愤怒的事件会促使更多人选择自我动的视角(Hauser,Carter,&Meier,2009)。情绪的动机维度模型认为即使同一效价的情绪,由于其趋近和回避的动机指向不同,对认知加工的影响也存在差异(Gable&Harmon-Jones,2010)。本研究采用直观的时空隐喻图片作为鉴别两种运动视角的方法,考察情绪的趋避动机指向对时空隐喻理解中时间运动视角选择的影响。实验中通过让被试回忆并用文字描述带有某类情绪体验的经历来诱发被试的情绪,依照情绪类别,将被试分成四组,分别为高兴(正性趋近情绪)、愤怒(负性趋近情绪)、焦虑(负性回避情绪)、悲伤(负性回避情绪)。结果表明:(1)选择两种时间运动视角的人数比例在高兴与愤怒这两种趋近性的情绪之间无显着差异,在焦虑与悲伤这两种回避性的情绪之间也无显着差异;(2)相比高兴与愤怒情绪,在焦虑与悲伤情绪下,选择时间动视角的人数比例显着高于选择自我动视角的人数。以上研究发现表明,情绪的趋避动机指向影响人们在时空隐喻理解中时间运动视角的选择,情绪的效价对时间运动视角的选择没有影响;回避性的情绪时,人们更倾向于选择时间动的视角,趋近性的情绪时,人们更倾向于选择自我动的视角。这可能反映了情绪的趋避动机指向为时空隐喻的理解提供了身体与情境的基础。(本文来源于《第十七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4-10-10)

郑玮琦,刘烨,傅小兰[8](2013)在《情绪对时空隐喻中时间运动视角选择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们通常使用空间和运动概念来表达时间概念。Clark(1973)、Lakoff和Johnson(1980)通过分析英语语料,提出时间的隐喻表达存在两种时空隐喻系统:自我动和时间动,并且认为这两种系统代表不同的时间运动视角。在时空隐喻研究中,研究者发现积极情绪更易诱发自我动,消极情绪更易诱发时间动(Lee & Li,2013;Margolies & Crawford,2008;Ruscher,2011)。但是,愤怒作为一种消极负性的情绪也更易诱发自我动(Hauser,Carter,& Meier,2009)。虽然喜悦和愤怒的效价不同,但都具有趋近的动机。因此,本研究采用经典的时间运动视角选择任务,通过文字描述设置叁种情绪状态,正性趋近情绪(高兴)、负性趋近情绪(愤怒)、负性回避情绪(焦虑),并采用McGlone(1998)的会议问题和直观的时空隐喻图片作为鉴别两种运动视角的备选项目,考察究竟是情绪的正负效价还是趋避动机影响时空隐喻的时间运动视角选择。实验一采用文字材料诱发被试的情绪,考察上述叁种情绪是否影响被试对一件未来发生的、无关的中性事件的时间运动视角的选择。实验二考察不同情绪属性的事件是否影响被试对该事件的时间运动视角的选择。本研究结果表明,在汉语情境下,时空隐喻图片依然有效,但McGlone(1998)的会议问题的有效性却较差,大多数中国被试倾向于将时间的移动指向未来方向,且会议问题与图片题的答案一致性较低,因此,传统的会议问题可能不能作为一个可靠的时间运动视角选择的探测问题。基于时空隐喻图片的实验结果,本研究发现(1)被试的情绪状态对无关中性事件的时间运动视角选择没有影响,只有事件本身的情绪状态会影响时间运动视角选择;(2)事件的情绪趋避动机和正负效价共同影响了时空隐喻的时间运动视角的选择。比较每种情绪下选择自我动与时间动的人数比例发现,事件的情绪趋避动机对时间运动视角的选择起决定作用:无论是正性还是负性,若该情绪带有趋近性质,人们更倾向于选择自我动,即趋近动机促进自我动的选择。比较不同情绪间选择自我动人数的比例发现,相对于负性趋近和负性回避情绪,在正性趋近情绪下选择自我动的人数比例更高,即正性情绪也促进了自我动的选择。(本文来源于《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3-11-01)

罗倩,彭聃龄,刘宏艳[9](2011)在《情绪加工的脑时空动态机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综述了罗倩博士及其同事在近年来开展的情绪研究工作。他们通过认知行为和脑成像技术(包括fMRI、MEG),系统考察了情绪刺激的自动化、优先加工的神经机制,具体包括叁个方面的研究内容:(1)阈下情绪加工(相对于阈上水平)的神经机制;(2)参与情绪加工的脑区之间的动态时空关系及功能联结;(3)情绪与注意之间的交互作用。(本文来源于《心理科学进展》期刊2011年08期)

北京纽瀚斯心理事业发展中心心理咨询顾问,吴强[10](2008)在《让情绪“定时”发泄》一文中研究指出$F相关阅读$E:$T据新华网报道,澳大利亚联邦议会众议院女议员贝林达·尼尔因曝出辱骂、殴打他人等一系列暴躁行为,于近日被总理陆克文勒令接受心理咨询,以控制愤怒情绪,尼尔也表示同意接受心理(本文来源于《健康时报》期刊2008-06-26)

时空情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情绪,作为一种主观感受,对人的认知和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在人际交往中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自动情绪识别技术成为人工智能领域内的一个研究热点。脑电信号(EEG)作为一种客观的生理信号,对人类情绪状态有直接的反映,因而本文的研究内容是基于EEG的情绪识别。目前,在EEG信号分解和情绪特征提取方面,存在两个突出问题:1)在情绪识别任务中,EEG的时域信息经常被忽略,从而导致对EEG的时空频多域信息的利用不够充分;2)EEG采集信号即使经过去除伪迹的预处理,其本身仍是一种混合了多个EEG源信号的混合信号,各脑区信号相互干扰,从而影响识别效果。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在进行了以下叁项主体工作:1)基于情绪时序模型提出基于长短时记忆循环神经网络(LSTM)的情绪分类算法,并在情绪愉悦度分类实验中达到78.44%的平均准确率,验证了其在EEG时域信息提取上的有效性;2)基于EEG线性混合模型提出基于堆迭自动编码器(SAE)的EEG信号分解算法,通过EEG信号分解实验证明了其有效性。基于此建立SAE+LSTM情绪分类框架,并在情绪愉悦度和唤醒度分类实验中达到81.1±2.68%和74.38±1.21%的准确率,高于对比算法;3)在SAE+LSTM情绪分类框架的基础上,实现了集人机交互界面、EEG数据文件读取、自动情绪识别、EEG信号及识别结果图形化展示等多种功能的情绪识别系统,并通过功能测试验证了系统的有效性。本文所提算法可以同时利用EEG的时空频多域信息进行情绪识别,是对基于脑电时空频多域特征的情绪识别研究的一次有益的探索,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有助于推动基于脑电的情绪识别研究及相关产品化进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时空情绪论文参考文献

[1].熊熙,乔少杰,吴涛,吴越,韩楠.基于时空特征的社交网络情绪传播分析与预测模型[J].自动化学报.2018

[2].李振齐.基于脑电时空频多域特征的自动情绪识别研究及系统实现[D].华南理工大学.2018

[3].王炼.情绪与情绪调节策略对不同警觉水平运动员时空知觉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17

[4].陈湛愔,高俊杰,张光妍,何国林,周曙.情绪词汇认知加工诱发电位时空模式的脑功能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

[5].李金星.情绪与时空隐喻视角的相互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5

[6].李金星,石金凤,王振宏.情绪对时空隐喻中两种时间视角选择的影响[C].第十七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4

[7].郑玮琦,刘烨,傅小兰.情绪的趋避指向对时空隐喻理解中时间运动视角选择的影响[C].第十七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4

[8].郑玮琦,刘烨,傅小兰.情绪对时空隐喻中时间运动视角选择的影响[C].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13

[9].罗倩,彭聃龄,刘宏艳.情绪加工的脑时空动态机制(英文)[J].心理科学进展.2011

[10].北京纽瀚斯心理事业发展中心心理咨询顾问,吴强.让情绪“定时”发泄[N].健康时报.2008

标签:;  ;  ;  ;  

时空情绪论文-熊熙,乔少杰,吴涛,吴越,韩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