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太阳高度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姿态低频误差,星敏感器,太阳高度角,几何定位精度
太阳高度角论文文献综述
王艳丽,王密[1](2019)在《顾及太阳高度角变化的海洋1C卫星姿态低频误差建模与补偿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受空间热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光学遥感卫星姿态量测载荷的本体结构和安装结构将产生热弹性形变,造成姿态低频误差,严重影响光学遥感卫星影像无控制几何定位精度。本文提出了一种顾及太阳高度角变化的光学影像姿态低频误差标校与补偿方法。通过分析海洋1C星卫星四个月的星敏感器低频误差规律,提出了顾及太阳高度角变化适用于长时间范围下光学遥感卫星姿态低频误差补偿模型,并基于地面参考数据实现光学遥感卫星低频误差的标校,建立了包含姿态低频误差的光学遥感卫星几何定位模型,补偿低频误差对光学影像几何定位的影响。本文利用海洋1C星卫星的海岸带成像仪数据对姿态低频误差补偿方法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本文误差模型可以适用于长时间范围的低频误差补偿,将影像定位精度由3.8个像元提升至优于1个像元。(本文来源于《第六届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学术年会论文集(上)》期刊2019-09-20)
刘飞[2](2019)在《我给学生设下的“陷阱”——记学生初学“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的心得》一文中研究指出"地球运动"中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这部分知识,在高中的地理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来说,难度稍大,但又是最基本的原理性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运用起来也不够灵活,并且容易出错。对于初学高中地理课程的文科生更是难点。(本文来源于《新课程(下)》期刊2019年08期)
陈琳[3](2019)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抛锚式”地理实践教学研究——以太阳高度角及纬度测量仪制作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改变传统课堂讲授方法讲授"地球运动"教学内容,学生难以理解知识、现象并将其融会贯通的局面,笔者运用抛锚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以"测量常州正午太阳高度角或经纬度"为主题,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方案、设计仪器、实际测量,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本文来源于《地理教学》期刊2019年10期)
徐连云[4](2019)在《巧用任务驱动开展高中地理教学——以“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结合"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教学过程,引入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提出具体教学步骤,以期为高中地理课程的开展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学地理教学参考》期刊2019年04期)
梁娇祝,李琳[5](2018)在《基于地理实践力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和当地经纬度测量”户外活动教学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地理实践是支持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手段。"正午太阳高度角和当地经纬度测量"户外活动,历时两天,第一天通过观测找出最短影长所在直线,第二天中午测最短影长算出正午太阳高度角和当地经纬度,逐步帮助学生增强地理学习的现实感和立体感。(本文来源于《地理教学》期刊2018年24期)
张贤芳,袁廉兴[6](2018)在《基于PCK视觉下的地理课堂教学评价——以“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接龙课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一、PCK概念PCK,即如何将特定的主题或者问题进行组织与重新表征,以适应学习者的能力与不同的兴趣需要。简而言之,PCK为教师根据自身对学生的了解,以及对学科知识的理解,采用最佳方式让学生学会该学科某个特定的原理、规律与认识观等,并让学生将该内容心理化的一个过程。(本文来源于《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期刊2018年08期)
杨永章,李金岭,李文潇,张吉栋[7](2018)在《利用多线程编程技术生成月球极区太阳高度角数据库》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月面太阳能依然是人类进行月面探测的最主要能量来源之一.因此,对月面光照情况的研究不仅为月球的形成演化研究提供重要科学信息,同时也对月球探测有着重要的工程和国防意义.本文利用LRO(Lunar Reconnaissance Orbiter)获得最新的高精度((1/1 024)°)的月面地形数据,创新性地提出了一个基于多线程编程技术的计算算法,实现了并行计算.分辨率和计算效率都较之前的结果有了很大提高,在较短的时间内生成了月球两极地区最低太阳高度角数据库,为今后的月球两极区域高精度和时间长跨度的光照条件分析提供了数据支持.(本文来源于《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刘静[8](2018)在《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正午太阳高度角是高中自然地理中的难点与核心内容。本文另辟蹊径,利用学生已有的数学基础几何知识,剖析正午太阳高度的问题,希望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高中地理难点知识的作用。一、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定义正午太阳高度角是指正午时太阳光的入射方向和地平面之间的夹角,专业上讲正午太阳高度角是指某地正午太阳光线与通过该地与地心相连的地表切面的夹角,简称正(本文来源于《教学考试》期刊2018年36期)
杨丹[9](2018)在《居室内眼UVA与UVB暴露强度随时间及太阳高度角变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视觉障碍和年龄相关性眼部疾病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经济水平和生活质量,是全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最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其中白内障是导致全球可逆性视力丧失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而日光紫外线(Ultraviolet,UV)暴露俨然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的环境暴露因素。鉴于白内障易感人群为老人和儿童,其绝大多数时间都停留在室内,区别于以往的室外日光紫外线暴露,认为导致人群患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暴露模式为长时间低剂量的连续暴露,这就提示了转向居室内紫外线暴露相关研究。本研究通过描述叁亚和拉萨两地区不同朝向的居室内眼UVA与UVB随时间和太阳高度角变化的日间分布规律,进而为探究居室内眼紫外线暴露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并可进一步完整地模拟人眼全天紫外线暴露状态。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在海南省叁亚市海棠湾镇(18.4°N,109.7°E,海拔18m)和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江苏路16号云来酒店(29.7°N,91.14°E,海拔3650m),利用旋转式眼部紫外线暴露模型选择晴好天气分别于2015年5月16日和5月20日在叁亚,2016年5月19日和5月24日在拉萨进行居室内外紫外线监测并记录对应监测时点的天气状况。选取的居室均只有一扇窗户并测量其总窗高和窗宽以及开窗高和开窗宽,对于居室内的紫外线暴露监测,由于模型摆放位置及开关窗户的状态不同,故分为以下四种:模型正对窗口且开窗、模型背对窗口且开窗、模型正对窗口且关窗及模型背对窗口且关窗。分别将这四种状态与每一个监测时点相对应,一并记录在EXCEL表格中,通过描述两地区不同朝向的居室内模型眼部UVA与UVB随时间和太阳高度角的日间分布规律,找到居室内最大暴露地区、最大暴露朝向及模型最大暴露状态,综合居室内外模型眼部UVA与UVB暴露强度值比较室内外紫外线暴露差异。结果:叁亚地区和拉萨地区在监测时段空气质量良好,对应的AQI(Air quality index)均值分别为30和78,平均气温分别为29℃和15℃。这两个地区室外UVA与UVB环境值和模型眼部暴露值随时间暴露值随时间的日间分布曲线与以往的研究一致,环境呈“钟型”分布,模型眼部呈“双峰”分布。控制监测地区和居室朝向一致时,同一监测时点或同一太阳高度角下模型眼部正对开窗时所受的UVA与UVB暴露强度高于同一状态下的环境值。在东向和西向居室内部,正对开窗的模型眼部UVA与UVB辐射强度随时间呈近似的“直线型”变化,在南向和北向居室内部,正对开窗的模型眼部UVA与UVB辐射强度随时间呈近似的“双峰”分布。探讨模型的不同摆放状态对于模型眼部UVA与UVB暴露的影响时发现,当模型背对窗体时其眼部所受的UVA暴露强度几乎为0。是否开关窗体对于眼部UVA暴露强度的衰减也起到一定作用,在叁亚南向和北向居室内当关闭窗体时可削减50%左右;而对于UVB的暴露削减即使模型正面朝向窗口,只要将窗体关闭其眼部UVB辐射强度最大可削减96%左右,在西向和北向居室内,模型即使背向窗口,只要打开窗体其眼部UVB辐射强度削减程度也远不如关闭窗体。当对于不同地区居室内模型眼部UVA与UVB暴露强度进行探讨时,发现控制居室内朝向和模型摆放状态一致时,在同一监测时点下除南向居室外,拉萨其余朝向居室内模型眼部UVA与UVB暴露强度均远高于叁亚。当对不同朝向的居室内模型眼部UVA与UVB暴露强度进行探讨时,发现两地区居室内模型眼部UVA与UVB暴露强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中,东向居室内拥有一天当中UVA与UVB峰值暴露。叁亚地区东向居室内模型眼部UVA与UVB最大暴露强度与室外环境最大暴露强度比值最大,分别为48%和33%,其次为西向;北向室内比例最低;拉萨地区则呈现西向占比最大,居室内模型眼部UVA与UVB最大暴露强度分别占室外环境的89%和50%,其次为东向。结论:在本研究模型眼部监测过程中,当模型正对窗体且开窗时可以做出如下结论:1、随着太阳的一天运动过程中,两地区居室内模型眼部UVA与UVB最大暴露强度对应的居室朝向为东向,其次为西向、南向及北向;且居室内模型眼部UVA与UVB暴露强度规律一致。2、两地区东向和南向居室内模型眼部UVA与UVB暴露强度受室外环境的影响较大。(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期刊2018-03-01)
凡宁宁[10](2018)在《基于太阳高度角的影子定位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确定视频的拍摄直杆所处位置和拍摄日期是视频数据分析的重要方面,太阳影子定位技术就是通过分析视频中物体的太阳影子变化,确定视频拍摄直杆所处位置和日期.本文利用数据分析结合计算机技术,针对给定的不同条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研究影子长度变化及其拍摄直杆所处位置确定.首先根据最优化理论分析结果结合Matlab软件计算,给出了具体时间和地点及3米高直杆的太阳影子长度的变化曲线;对给定直杆影子顶点数据进行分析,利用最优化理论推导结合计算机穷举,按照最小误差原则,确定了数据对应的直杆可能位置;对日期未知的问题,利用上述方法并增加对日期的穷举,分别确定了观测数据对应直杆的若干可能位置及日期.(本文来源于《数学学习与研究》期刊2018年03期)
太阳高度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地球运动"中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这部分知识,在高中的地理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来说,难度稍大,但又是最基本的原理性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运用起来也不够灵活,并且容易出错。对于初学高中地理课程的文科生更是难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太阳高度角论文参考文献
[1].王艳丽,王密.顾及太阳高度角变化的海洋1C卫星姿态低频误差建模与补偿方法[C].第六届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学术年会论文集(上).2019
[2].刘飞.我给学生设下的“陷阱”——记学生初学“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的心得[J].新课程(下).2019
[3].陈琳.以学生为主体的“抛锚式”地理实践教学研究——以太阳高度角及纬度测量仪制作为例[J].地理教学.2019
[4].徐连云.巧用任务驱动开展高中地理教学——以“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
[5].梁娇祝,李琳.基于地理实践力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和当地经纬度测量”户外活动教学设计[J].地理教学.2018
[6].张贤芳,袁廉兴.基于PCK视觉下的地理课堂教学评价——以“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接龙课为例[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18
[7].杨永章,李金岭,李文潇,张吉栋.利用多线程编程技术生成月球极区太阳高度角数据库[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8].刘静.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应用[J].教学考试.2018
[9].杨丹.居室内眼UVA与UVB暴露强度随时间及太阳高度角变化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8
[10].凡宁宁.基于太阳高度角的影子定位模型[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